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世事新语(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的广东样本)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饶原生
出版社 新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从“流行词的广东样本”这样一个颇为独特的视角,借此唤起广东30年发展中的文化记忆。全书从“粤方言北上”、“普通话南下”、“四海汇成流”、“网络新力量”四个方面着手,梳理了30年来在广东比较有代表性的流行词78个。每个词条有严谨的释义、例句及由来,重点写与这个流行词有关的人物和故事,并配有珍贵的图片。作品既是30年来词语丰富和发展的真实记录,更是广东30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生动描摹。

内容推荐

饶原生应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他一头钻进第5版《觋代汉语词典》里,细细思索流行词汇在规范语境下的流变。书中似在数说“粤方言北上”,实为书写广东事、表现广东人,在品味流行词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广东30年发展的成因所在。究其实,就我们的共同用语而言,一方面是“粤方言北上”,另一方面又是“普通话南下”,还有台湾话、上海话、东北话等方言的“四海汇成流”,加上网络用语的大量加入,流变中的现代汉语正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文化特点。置身于我们民族丰富多彩的词汇海洋,本书作者敏锐而辛勤地记录着这些有趣的社会现象,努力地做一个时代发展的记录者,所录下的思想碎片于是就能见人之所未见。

本书因为是由一些讲述流行词的短文所构成,既可以让人在每天一小时的读书安排中畅快淋漓地解读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也可以让人在短短几分钟的书香余兴里用“一日一词”的进度去感受日常用语背后的为什么。

目录

写在开头“粤方言北上”及其他

一、粤方言北上

 执生

 头啖汤

 养眼

 打的

 搞掂

 资讯

 T恤

 歌厅

 生猛

 入围

 埋单

 炒更

 义工

 炒鱿鱼

 写字楼

 湿湿碎

 大哥大

 超市

 猛人

 有料

 三来一补

 样衰

 搞笑

 蒸发

 打工

 老板

二、普通话南下

 变通

 三资企业

 包容

 自主权

 万元户

 下海

 下岗

 吃大锅饭

 首富

 标王

 公关

 品牌

 策划

 资深

 抓手

 好人

 平台

 炒作

 非典

 网民

 股民

 老赖

 单位

 零距离

 原生态

 段子

 白领

三、四海汇成流

 愿景

 体认

 管道

 共识

 考量

 关爱

 忽悠

 下课

 侃大山

 作秀

 C4

 SOHO

四、网络新力量

 拍砖

 博客

 播客

 晒客

 极客

 拍客

 拼客

 粉丝

 人肉搜索

 驴友

 推手

 PK

 PS

 MM

后记 那些词:那些人·那些事

试读章节

一、粤方言北上

执生

【释义】找一条生路。

【例句】这个课题交给你,自己~啦!

“杀出一条血路!”当年邓小平同志一句话,激励起广东人不把改革开放搞出个名堂誓不罢休的冲天豪情。如今,一个陆地面积只占全国版图1.85%的省份,已贡献出全国近12%的经济总量、全国1/7的居民储蓄和财政收入、1/3的外贸进出口总额。经济奇迹,得来不易。

30年前的广东,GDP在全国只排20来位,经济总量则只占全国的5%左右。其实,经“文革”一役,全国经济元气大伤,东西南北中,全国人民那时基本不存在经济上的差距。且看1977年,深圳农民的年收入是134元人民币,但就在一河之隔的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高达13000多港元(当时人民币与港币之间的汇率差别并不大)。难怪当时老百姓中间会流传这么一句话:“香港资本主义制度是批起来臭,吃起来香。”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国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具体怎么做?用得上一句粤语词汇,自己“执生”!

如何“执生”?1979年2月,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吴南生回家乡汕头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满目破败的城市面貌让他闪现出一个念头:广东先走一步,在沿海划出一个地方,用特殊政策单独管理,按照国际上通常的做法,引进外资。这一大胆的设想,得到了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的支持。

习仲勋后来专门上京向邓小平同志汇报。广东所提出的要求和设想,与正在思索改革开放突破口的邓小平的思路不谋而合。据习仲勋生前回忆,在听取汇报后,邓小平当即表示支持,鼓励广东大胆实践。小平说:“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广东省委决定,由吴南生负责筹办在深圳、珠海和汕头的三个特区。特区首创,举步维艰,不仅中央不给一分钱,还有政治风险,吴南生在会议上表态:“做成了最好,做不成,杀头杀我一个人,这是‘杀头工程’。”想不“杀头”,只有“执生”。“执生”是一种观念。广东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随“粤方言北上”而首先影响并向全国蔓延的,也正是像“执生”、“饮头啖汤”这样的观念。

吴南生那时是省委书记、省特区办主任、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兼市长一肩挑。据他回忆,那时他曾与海外乡亲庄世平先生商量:“你办银行有大把钱,特区政府要向你借款搞建设。”作为南洋商业银行董事长的庄世平先生回答:“你向银行借钱是要付利息的,期到就要偿还的。用贷款去搞基本建设,无论三通一平还是六通一平,建设期限较长,收回成本不容易。其实你有大把钱,特区政府比银行还要富。”吴南生问:“钱在哪里?”庄世平说:“在你脚下。”

“钱在哪里?”“在你脚下。”广东要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业中当好开路先锋,观念的先行又使得人们眼界大开。深圳特区率先尝试把土地的价值释放出来,让它既有使用价值又恢复其交换价值,而这个问题,当时在内地连想都不敢想。不“执生”,就“执死”,广东办特区,就是靠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开拓、勇于实践,硬是“杀出一条血路”。各显神通、用活政策而“杀出一条血路”的,还有东莞、中山、南海、顺德等地,然后带动整个珠三角,乃至整个广东。

后来好多北方干部来珠三角取经,常常听到“执生”这个词。回去一用,很灵。只是,作为被全中国所证明了的解放思想、观念先行的一种广东经验,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不知何故漏了收进?

头啖汤  【释义】先行一步。

【例句】我有今时今日,全靠饮了~。

不懂得饮“头啖汤”的,不是广东人。不懂得饮“头啖汤”的,做人一世都不会发达。“头啖汤”本义是第一口汤,原为广东人的饮食术语,即老火靓汤中第一道原汁原味的汤水,其引申义基本已取代原义。虽没有在第5版《现代汉语词血》上得到权威的确认,但其涵义却早为国人所深知。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人民都渴望发展经济、渴望改善生活;同时,又受到极左思潮束缚,不敢创新和探索。既承担着为全国寻求发展出路的重任,也是自己脱贫致富的愿望驱使,广东人先饮“头啖汤”了!

1979年,在阳江当知青的容志仁户口迁回原居住地广州。同年他去街道办事处申请个体户营业执照时(最早时,工商部门还不负责发放这个执照的活),还不懂什么叫做生意。西华路的容光饮食店开张了,他至今记得一个二年级小女孩买早餐时说的话:“叔叔,我只有一毛钱,一碟粉我吃不下,能不能粉和粥各要一半啊?”只花一毛钱,又有肠粉又有粥,他觉得这想法挺不错。靠着“一毛钱学生餐”,薄利多销,作为全国最早产生的个体户之一,他成了“万元户”。

20世纪80年代初的广东,凭着做早餐、卖烧鹅、开发廊、销时装等个体营生,城市里崛起了时称“万元户”的先富起来的一群人。那时候,容志仁的学生餐、高德良的太爷鸡、陈兴昌的童服、赵钟鸣的照相、何炳的皮鞋、温万年的海鲜野味、严慕贞的发廊、曾三英的服装、谢仲余的电焊机、任卫君的眼镜零件等,都是报章上热说的“明星万元户”。回城知青和“下海”人员,构成了最早的“万元户”群体。

到80年代中期,国家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继续唤起“先饮‘头啖汤”’的人们。现为广州舒曼钢琴学校校董的倪穗礼说,有一天读报时见有关于私营企业的草案发布,马上就跑去区工商部门咨询如何注册这类企业,因此还拿了个“私企00l号”的注册登记号。在那一个阶段,辞职“下海”的、“海归”的、部队转业的……抓住机会就积极创业,就闷声不响发大财。

相比较城市而言,珠三角农村的老百姓似乎走得更快、富得更精彩。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种养业,“养鸡大王”、“鳗鱼大王”、“孔雀大王”、“兰花大王”、“饲料大王”、“花生油大王”们的纷纷呈现,是珠三角农村各地先富起来的一道道风景线;二是乡镇企业, “洗脚上田”的同时,是“广东货”、“珠江水”南来北往换钞票的大好时光。看准机会,就有“头啖汤”可饮。

1992年以后,明白了小平同志“发展就是硬道理”的殷殷召唤,融人市场经济的大潮,房地产业、知识产业、证券业……各路创业英雄纷纷涌现。不过,90年代后的广东,已是“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是数以百万、千万计移民的大迁徙、大创业。先跑广东者,先饮“头啖汤”。

第一个做个体户、第一次试水私营企业、第一家创办的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回探索做乡镇企业……广东人在改革开放中率先探索,创造了许多“第一”,为社会生活的改变和社会评价的变化带了好头,率先作出了贡献。思想大解放,推动大发展,用广东人的话来说就是先饮“头啖汤”。

说到“头啖汤”,广东人还会用另一句口头禅予以诠释:“行得快,好世界!”

P11-16

序言

有一个情境常让我心存震撼:那是5月13日凌晨,我解放军战士在四川德阳蓥华镇中学教学楼地震现场实施救援时,发现一个小女孩在废墟里还打着手电筒看书。女孩告诉战士:“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饿,只能靠看书缓解心中的害怕!”在生命最危急最黑暗的时刻,女孩质朴的真情流露,让我们出版工作者充满了一种义无返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读书能让生命永恒,是人类从黑暗中走向光明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有感于此,在“书香岭南”全民读书月的一次活动中,我谈了自己的认识,并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制订科学的读书计划,挑选自己喜爱的书籍,每天坚持读书一小时,使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身处转型期的中国,中国式的改革开放没有任何参照物和参照体系,没有人知道该怎么搞,会出现什么问题。只有读书,才满足了各阶层的需要,才能让决策者少走弯路、让执行者更有力,能让普通民众找到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时代。

中国人刚刚走过的30年,是极不寻常的30年。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广东省精心组织实施了“改革开放,广东先行”出版工程,所策划的一批重点书籍正陆续与大家见面。饶原生先生所撰写的这本《世事新语》,选取了“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这样一个颇为独特的视角,试图借此唤起广东30年发展中的文化记忆,以及细细品读我们的文化足迹,这事做得很有价值。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所产生的示范意义和基石作用是意味深长的,比如说本书所揭示的“粤方言北上”现象。30年来,随着粤语歌曲迅速唱响大江南北,随着选料鲜活的粤菜到处开店,随着“珠江水”、“广东粮”等广货的源源北上,更有“打的”、“埋单”、“炒更”、“养眼”、“生猛”、“搞笑”、“个啦”、“歌厅”、“超市”、“入围”等一批粤方言流行词被举国争说。我不知道,还有哪一种区域文化,会有如此生动的魅力,可以让中国人普遍感到新奇,这也是一种文化的创新。

饶原生应是个爱读书爱思考的人,他一头钻进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里,细细思索流行词汇在规范语境下的流变。书中似在数说“粤方言北上”,实为书写广东事、表现广东人,在品味流行词的过程中,也能体会广东30年发展的成因所在。究其实,就我们的共同用语而言,一方面是“粤方言北上”,另一方面又是“普通话南下”,还有台湾话、上海话、东北话等方言的“四海汇成流”,加上网络用语的大量加入,流变中的现代汉语正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文化特点。置身于我们民族丰富多彩的词汇海洋,本书作者敏锐而辛勤地记录着这些有趣的社会现象,努力地做一个时代发展的记录者,所录下的思想碎片于是就能见人之所未见。

本书因为是由一些讲述流行词的短文所构成,既可以让人在每天一小时的读书安排中畅快淋漓地解读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也可以让人在短短几分钟的书香余兴里用“一日一词”的进度去感受日常用语背后的为什么。故此,我以为本书是能够体现这样四个字的阅读要旨:开卷有益。

2008年8月28日

后记

那些词·那些人·那些事

有读者可能已经发现问题了。你还说“本书阅读指定词汇路径”是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可是,书中有些流行词在新版词典中找不到啊!另外,有些词义注释为什么不遵从工具书上的规范说法?作者难道比专家还高明吗?

在回答有关问题之前,我要先向第5版《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修订人员表呆由衷的敬意和谢意!若不是读到这一本最广泛地集中了语言学者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汉语工具书,就不会有目前这本书的写作冲动。我在本书开头说过,作为一个本土文化情结深深的广州人,马上产生的兴奋点是“粤方言北上”太妙了!并且,新版词典确实简化了于我来说难度最大的词义钩沉问题,释义时可以适当参照。

不过,在比照新版词典的词义时,困惑也随之而来:为什么,“埋单”、“买单”可以并存?为什么,“搞定”可以搞定“搞掂”?为什么,“炒更”不可以在白天进行?诸如此类,从粤人的视角,有些词义问题显然值得商榷。我并不比专家高明,所提出来的不同解释只属于求同存异。本来,世间上所有的语言工具书,只是相对静态而实为动态的发展中的产物。我没有完全遵从规范说法的最主要原因,在于所写的并非工具书,而是“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中的广东样本”,仅此而已。

因为专注于30年中的流行词,选择样本时就不必看它们是否够资格进入新版词典。工具书收词更看重其生命力,流逝了的便不再考虑。而这本书所选取的流行词,更看重其样本意义,只要能够凝固30年中有价值的瞬间,只要能够展现广东人自成一格的行为、规范、品行、操守、精神与风貌,只要能够折射中国社会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中的发展变化,诸如此类。

那些词……词词读来不寻常。挂一漏万,亦在所难免。

那些人……书中被遗漏掉的广东脸孔,肯定很多。记得那晚,本书策划人陈锐军约我到二沙岛向日葵西餐厅饮啤酒,彼此之间谈得很兴奋。当时想同步进行的,其实有两个选题。其中一本,是想追寻“100张广东脸孔”,拟通过采访实录的方式,记录30年来广东人在“顺流,逆流”中的生存状态和发展传奇,在勾勒改革开放群像时让广东人可以客观地认识自己、读懂自己。

陈锐军认为,两本书的最合适写作人选,皆非我莫属。这位多年的老朋友,其实是高估我了。进入2008年,媒体都在进行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相关人物话说当年的纪实报道陆续出现在各种报刊上。我一边在阅读中参与旧事的回忆,一边窘于个人的精力有限。最终,我打了一半的退堂鼓。

陈锐军却不肯放过我:流行词这一本呢,不会不做吧?正如大家已读到的,30年的流行词中,依然附有“100张广东脸孔”的影子。“顺流,逆流”中未竟的想法,借助于流行词之穿针引线,居然又得到了局部的实现。广东30年发展能有今天,说到底还是靠人去做的。正如一部中国近代史离不了敢为天下先的广东人一样,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功劳簿上,也将铭记广东人先行一步的深深足迹。

进入这本书的广东人,未必都是风云人物。社会进步是全体人民所共同完成的,每一个人的价值和作用都不应低估。说是选取样本,实是“漏取”,怎么选也都会挂一漏万。我决定采取熟悉者优先的原则。20多年从事新闻工作,所采访过的广东人也有厚厚一叠的记录了,如今,梁广大、黎子流、袁庚、钟南山、廖冰兄、丛飞、高德良、贝兆汉、劳贞波、陈扬……当这一张张广东人的脸孔浮现在脑海时,便倍感亲切,这就有利于我给有血有肉的他们贴上流行词的标签。

清点一下书中有名有姓的广东人,虽已超过“100张脸孔”之数,却还是“漏万”。怎么漏,我想都不能漏掉俗称新广东人([注]新广东人虽居住或工作在广东,但由于语言及生活习惯上并没有融入本土,遂有“新”之界定)的一群人。以2000多年前的任嚣、赵佗等中原人口第一次大规模南迁为开端,这块土地就一直见证着移民们从北向南的多次集体性大迁徙,不断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不断在种族上、文化上进行着优势杂交。改革开放又迎来了新一轮移民大迁徙,新广东人于是成为30年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贡献者或亲历者。

要读懂30年来的流行词,且从读懂广东人,包括从读懂新广东人开始。

那些事……那些也许又被记起、那些仍被遗忘的事儿!

广州东方宾馆音乐茶座、白云山足球队、西湖路灯光夜市、东莞太平手袋厂、《蛇口通讯报》……曾经引领风气之先的那些事儿,如今又该怎么寻其痕迹?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那些属于“最早”和“第一”的事儿,曾经举国争说,无疑会给后来者起到示范作用和基石作用。“不相信未作牺牲竟先可拥有,只相信是靠双手找到我欲求”,改革开放先行者的那些事儿,也是“顺流,逆流”的事儿。

当我在30年的时光隧道中来回穿梭,追寻那些或已消逝或正火热的事儿,竟产生了一种打捞历史的使命感。我在想,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种精神,就应该是一种求真的精神、一种务实的精神。比如说,当我写下邓汉光、贝兆汉这些已不再被人记起的名字,写下他们在企业发起改革的最早尝试,总有一种向悲剧英雄致敬的冲动。没有前人的不怕摔跤、大胆走路,就没有今天的一切一切。路,往上走的路,总是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出来的。

广东改革开放能有今天,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敢于冲破禁锢、解放思想、大胆实践,哪怕是发生在我身上的择业这样的小事。遥想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广东电视台、南风窗杂志社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招聘中,我都先后报了名。填写有关表格时,我老老实实地在“职业”栏表明“工人”身份,在“文化程度”栏写上“高中毕业”情况。然而,这并没有影响我被顺利录用。20多年过去了,我真的很怀念当时那种不拘一格的用人机制。没有从那以后开始的文字工作岗位上的长期磨砺。就没有我后来所撰写的涉足语言、涉足本土文化方面的书,包括现在这一本。

如果没有一个氛围,如果缺乏一个平台,一个人再有本事也是无法舒展的。在这里,我要感谢在我文字工作生涯中给过我很多帮助的兄长们、朋友们,感谢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朱仲南,20多年前初相识时他就是个思路开阔、功力老到的期刊编辑了,这一回又在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抽出宝贵时间读我这冗长的书稿,并毋忘指点几句;感谢新世纪出版社社长陈锐军,是他的创意和策划孕育了这一本书,书稿孕育其间他所提出的一些想法实在令我受益匪浅,而他似是放任自流的工作作风更让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感谢出版社的责任编辑王凯波,为使本书有一个好卖相她付出了辛勤劳动;感谢FOTOE、视觉中国、黎旭阳等提供了那么有价值的新闻图片;感谢黄燕嘉绞尽脑汁的封面设计;感谢一直在背后默默奉献、默默支持的妻子梁佩红,“其实世界上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的柴米油盐岁月”,她对我的从来不提要求却令我明白“做人要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那些事、那些人、那些词……都付铭记中。

饶原生

2008年9月9日

书评(媒体评论)

饶原生所撰写的这本《世事新语》,选取了“改革开放30年流行词”这样一个颇为独特的视角,试图借此唤起广东30年发展中的文化记忆,以及细细品读我们的文化足迹,这事做得很有价值。

——朱仲南(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局长)

语言是有生命的,不断在演变中,其中蕴含的历史切面,为后人了解当时的现实提供了研究的依据。《世事新语》选取过去30年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些民间流行语,配以生动注解及多方搜集的民间经历,是一部活生生的改革开放30年之“词述历史”。

——信力建(著名教育专家、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读饶原生在《世事新语》所寻所觅所摘所注之一个个流行词,其实再熟悉不过。但词里词外的故事,有的是闻所未闻,有的是淡忘远去。读这本书,时而感觉曲径通幽,时而感觉蓦然回首,快乐之余有唏嘘,唏嘘过后是回味。原来历史的碎片也可以这样寻觅,叻!(粤语:棒!)

——陈扬(广州电视台《新闻日日睇》主持、主编兼主笔)

每个时代都有独特的语言。一切现象都是语言现象。德里达说得更绝:“语言之外别无他物。”《世事新语》罗列并注解过去或现在流行的“关键词”,让我们去看看改革开放30年发生了什么。这是一种后现代的话语途径,饶原生一不留神赶上了国际时尚。

——钟健夫(著名CI与品牌营销专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3: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