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传奇故事秀(王牌脱口秀栏目故事中国精品故事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郭耀华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往事悠悠,故事依旧拨动心弦……一样的情感,不一样的经历,离奇身边事正在讲述……

本书收录了王牌脱口秀栏目《故事中国》的精品故事:离奇信用卡上演700万元跨境诈骗案;富豪老公身后的神秘“第三者”;15年收养之恩,难解暮年老人晚年孤独;单身父亲40年痴情守望他人妻;百万珠宝劫杀案,发财梦击碎的同乡情;与命运抗争,袖珍女人的喜怒哀乐;偷龙换凤,21年后女儿忽然变成了儿子……

内容推荐

离奇信用卡上演700万元跨境诈骗案;富豪老公身后的神秘“第三者”;15年收养之恩,难解暮年老人晚年孤独;5年噩梦人生,留下的不仅仅是34个刺字;怀胎十月背后的谎言与骗局;相差30岁,老妻少夫的惊世爱情……本书收录了王牌脱口秀栏目《故事中国》的精品故事。

目录

讲好故事(代序)

离奇信用卡上演700万元跨境诈骗案

3次婚姻唤醒我,做过“小姐”你也是我最爱的人

匿名信带出连环套,象牙塔里神秘的腐败迷局

荒唐换妻游戏,击碎的不仅仅是爱情与婚姻

富豪老公身后的神秘“第三者”

越轨之后,两个家庭破碎与一次特殊的重组

15年收养之恩,难解暮年老人晚年孤独

5年噩梦人生,留下的不仅仅是34个刺字

21载骨肉分离聚合,回家之路收获两份亲情

怀胎十月背后的谎言与骗局

我拿什么拯救你,我重病中的爱人

冲动是魔鬼,一个女人的孽缘和一个男人的孽债

相差30岁,老妻少夫的惊世爱情

相守4个月分别60年,结发夫妻演绎重逢奇缘

单身父亲40年痴情守望他人妻

传奇赌王郑太顺,苦学绝活揭示赌场百态

生死赌球路,切身之痛让他发起民间反赌联盟

浪子回头金不换,“赌博司令”戒赌记

从千术高手到职业反赌,亚洲赌王的传奇人生

异地投宿遭遇神秘同宿人,客栈惊魂几多警醒

百万珠宝劫杀案,发财梦击碎的同乡情

寻回了出走的儿子,错养18年却又见亲子归

董事长爱上“白毛女”,商场精英舞台圆梦

与命运抗争,袖珍女人的喜怒哀乐

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错误,到底谁背叛了谁?

婚介所,骗子的道具与单身女老板跌入的陷阱

数十年多次目击,揭开神农架“野人”之谜

妻子宽容与女儿理解,“变性”丈夫的晚年新生

偷龙换凤,21年后女儿忽然变成了儿子

女人对女人的同情,引来毁容与死亡杀机重重

试读章节

张莉就像从这个世界蒸发了一样,彻底不见了踪影。尽管吴琦从很多朋友那里打听,就是没有任何消息。以前两个人去过的地方,吴琦经常去找,希望有一天能看到张莉的身影,但是张莉始终没有出现。

此时吴琦的心绪越发不能平静,在没有张莉的日子里,他感觉自己的生活一下乱了套,衣服没人洗了,饭没人做了,晚上也没人说话了。他越来越觉得,妻子以前做过什么,真的不重要。旧社会,还不是有人从青楼里把女人赎出来做老婆的吗?两个人在一起,过得幸福才是重要的。吴琦也感觉自己当时说话说得太重,不该当面骂妻子是婊子,自己虽然当时是因为心里难受才这样,可是他没有想想妻子的感受,因为她的心里肯定也像刀子在捅一样。

不久之后,心怀愧疚的吴琦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上面写着很醒目的一行字:“张莉,我爱你,等你回来。吴琦。”他希望张莉看到以后,能够回到他的身边,但是,仍旧没有结果。吴琦还试着在广播电台的午夜谈心节目里向张莉发出呼唤,但是,一样没有回音。

吴琦像发了疯一样寻找张莉,可是张莉却如石沉大海,看着吴琦一天比一天憔悴,有一个人看不下去了,她就是张莉的妈妈。原来吴琦除了四处寻找之外,还经常去张莉的父母家,问老人家有没有张莉的消息。张妈妈说:“我也不知道她在哪儿?小莉连我也不联系了,只是每月固定往我的账户里汇生活费。我真的不知道她人在哪儿。”张妈妈知道吴琦还爱着女儿,但是人已经走了这么长时间了,像这样漫无目的地去找,肯定是找不到的,何况她愿不愿意见吴琦还是个问题。

时间就这样慢慢流逝着。看到儿子寻找张莉一直没有结果,年近七旬的父母开始着急了。因为吴琦两次失败的婚姻都没有留下孩子,而此时他的年纪已经接近38岁,如果再不结婚生子,也将给家里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吴琦知道,父母的要求并不为过,可是他究竟该怎么办呢?矛盾中的吴琦开始左右为难,一边是苦苦寻觅而又无法找到的张莉,一边是白发苍苍的两位老人,哪一边他都舍弃不了。

2004年年底,母亲给吴琦带来一张照片,要儿子一定和这个姑娘见个面。看到儿子犹豫不决的样子,母亲急了,说:“你要是不去,就和我断绝关系!”迫于母亲的压力,吴琦和这个女孩见了面。这个女孩叫李小静,是一个中专的老师,比吴琦小6岁,和张莉同年。见她的第一面,吴琦就觉得她和张莉有几分相似,看起来也是很温柔、很会体贴人的样子。于是,因为父母的干涉,再加上这个女孩很像张莉,吴琦开始了和李小静的交往。每次约会,他都会出现一种错觉,感觉李小静就是张莉,他在和李小静相处的过程中,经常会想起和张莉在一起时的一些片段,但吴琦内心也知道,他的这种感觉对李小静非常不公平。

有一天,吴琦和李小静长谈了一次,他开诚布公地说:“我是一个曾经结过两次婚的人,身上有蛮多缺点,我也许一辈子都不会全身心地爱你,你觉得这样的我你能接受吗?”

令吴琦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番话没有使李小静退却,李小静竟然还经常一个人跑到吴琦家,陪吴琦的父母聊天和下棋。事实上,李小静在第一次见到吴琦时就被他身上的那种忧郁的气质深深吸引了,看到他总是很沉默,她特别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让他快乐起来。

也许因为李小静很主动,通情达理,不在乎吴琦的过去,加上她对吴琦的父母也很孝顺,在母亲催促下,吴琦开始尝试着和李小静发展感情。就这样,一段时间以后,尽管还惦记着张莉,但看到李小静的真诚,在父母的压力之下,吴琦决定第三次走进婚姻的殿堂。

这一次的婚礼与上一次和张莉的婚礼相比,参加的人数更多了,也更气派。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吴琦在婚宴上对所有来敬酒的人都来者不拒,到婚宴即将结束的时候,吴琦已经醉得一塌糊涂。至于后来是怎么回家的,回家后做了一些什么事,吴琦没有一点记忆。

第二天早上,吴琦酒醒后躺在床上,头痛欲裂。他听到家里非常安静,于是就叫小静,可是没有人答应,起来后才发现家里一个人都没有,于是他给小静打电话,可是电话关机,他突然有了一种不祥的感觉。

一直等到下午大概5点左右,李小静的电话终于来了,她却对吴琦说要离婚。这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个消息对刚刚新婚的吴琦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爱他的李小静要求离婚呢?原来,婚宴结束后,酒醉的吴琦被朋友们抬回家,躺在床上一动也不动,新婚妻子给他倒了水洗脚,迷迷糊糊的吴琦却抓着妻子的手说“张莉,我总算找到你了,你不要离开我好不好?”

就这样,吴琦一直抓着妻子的手不放,可李小静却伤心地哭了起来。这可是酒后吐真言呀,李小静没想到吴琦原来还是那么爱张莉。虽然她也很爱他,但她真的不愿意就这样一直生活在另一个女人的阴影里。

吴琦又一次离婚了,这之后他变得更加忧郁,但仍然到处寻找着张莉,他觉得冥冥之中上苍注定了他和张莉的姻缘,吴琦甚至想象着张莉也许现在又因为生活所迫做起了小姐,于是开始出入于各大酒店和各类娱乐场所,不动摇地寻找着爱人。

吴琦经常出入于娱乐场所,时间久了,也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朋友,其中有一个人名叫小伟。这个小伟实际上是一名贩毒集团的成员,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在酒吧里将含有毒品的香烟散发出去,让一些人上瘾,久而久之成为吸毒者。

吴琦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盯上自己的,和他混熟后他就经常递烟给吴琦抽,有一次吴琦抽了后觉得很不一样,那种感觉很奇怪,觉得好像看见了张莉。于是他开始对这种烟产生了依赖,一段时间后,小伟不给他烟抽了,他只能用钱从小伟那里买,再之后吴琦明白了,他已经成了一名吸毒者。

慢慢地,吴琦吸毒的量越来越大,每个月花的钱也越来越多,后来没有办法,他只好把公司卖了,再后来把房子也卖了……毒品吸空了吴琦的一切。然而,吴琦的脑海里始终萦绕着张莉的影子。每次毒瘾犯了,吴琦会很冷,很害怕,每当这个时候,他都会想起以前,张莉怕他冷而抱着他,用身子给他取暖。越是这样想,吴琦就越吸,因为吸了以后,他会感觉到张莉在身边。他知道那是假的,但是很好。

从2005年到2006年,吴琦不停地吸毒,毒瘾越来越大,当他毒瘾上来的时候,他丧失理智,就像禽兽一样,可当他不犯毒瘾时,他就开始思念张莉。他不知道再这样吸毒吸下去,他是否还能在有生之年见到张莉。

吴琦也恨自己,他想戒毒,可是这又谈何容易。为了戒毒,他让妈妈在屋里把自己用绳子捆上,等毒瘾上来了,口吐白沫,浑身抽筋,脸发青,妈妈看得吓坏了,就把他松绑了。后来,吴琦又要妈妈把自己送到戒毒所戒毒,当时是戒了,可回来后又开始抽,因为那时他无法抵制毒品的诱惑,只要一吸毒,他就会有幻觉,仿佛可以见到张莉的影子。

就这样,吴琦在不断吸毒、不断戒毒的过程中,艰难维持着自己的生活,那么这个时候的张莉,到底在哪里?她知不知道吴琦为了找她而染上了毒瘾呢?其实,张莉和吴琦分手后,她并没有去外地,而是一直待在武汉。她找了份家政服务的工作以维持生计,当她的朋友告诉她吴琦在到处找她时,虽然她也很想念吴琦,但还是没有选择回到吴琦的身边。张莉后来说:“你知道什么叫一失足成千古恨吗?我当时就是这样的感受,我当过小姐,不可能给吴琦带来任何的幸福,只会让他一辈子抬不起头,我是爱他,但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爱而毁了他。”  后来,张莉听说吴琦找了一名中专老师,结婚之后很快又离了婚。她曾经想回去找吴琦谈一谈,因为张莉听说他是因为自己离婚的,当时真的很感动,但之后转念一想,自己毕竟曾经当过小姐,吴琦周围的人已经都知道了,对他还是不公平,所以张莉想来想去还是决定不回到他身边,而且还骗自己说:“过一段时间他会把我忘了,会找一个很优秀的老婆。”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没有像张莉设想的那样,吴琦因为思念她反而染上了毒瘾,而且毒瘾越来越大,把公司卖了,把房子也卖了,卖到后来身无分文,吴琦开始在一条邪恶的路上越走越远。此时,也是张莉人生中最痛苦的时期,她非常希望吴琦能够戒毒,但后来发现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根本戒不了,于是她想自己再不能这样藏起来了,她要去帮他,因为她知道,如果不去帮他,他这辈子就完了。

2006年7月的一天,张莉在吴琦的母亲家,找到了吴琦。分别两年多来,两个相爱的人终于重逢。张莉站在面前时,吴琦几乎变得傻了。他觉得自己是在做梦,愣愣地站在那儿很久才问:“你真的是张莉吗?”张莉一边哭,一边抱着他,看到他那个样子,她的心仿佛都要碎了。然后张莉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陪你一起去戒毒!”

P14-16

序言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稀奇古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悬念丛生、趣味性强的故事总能使得人们饶有兴致去聆听,即使质疑也会说:“你讲故事吧?!”;我们了解一个人也通常会问:“这人有什么故事呀?”,“下面呢?”等等,可见,问来龙去脉,好刨根问底,是人的一种知情欲和猎奇心态的自然体现。以讲故事的方式切入自然就成了电视节目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节目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成为了当今电视制作的流行态势。

湖北卫视在故事类节目蓬勃发展之际知难而上,调集台里的一批节目骨干做故事,剑走偏锋,安排每晚19:34~19:54这一竞争最激烈的时段上《故事中国》,通过错位编排来实现黄金时段的收视突围。难得的是,作为故事新兵,《故事中国》自2007年4月1日开播以来,收视率节节攀升,只经历短暂童年,就快步进入品牌成长期,被誉为是“加速崛起的故事黑马”!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故事中国》的初步成功,源自诞生之日起就有自己鲜明的主张:讲“好故事”,讲好故事!

倡导讲好故事,基础是讲“好故事”。在“内容为王”的时代,可以说找到“好故事”就成功了一半。什么是“好故事”?我的基本判断是:能吸引观众、打动观众的就是好故事。具体而言,衡量的标准有两点:一是题材要好。好题材才可能作出好文章,神秘的传奇人物、扑朔迷离的自然现象、扣人心弦地救助、触动人心的真情、疏而不漏地抓捕、家长里短地纷争都是抢眼球的好题材;二是构成故事的要件要充分。故事线索(最好是复线)、时空转换(时间、地点)、人物关联等最好错落有致,有层次感。一石能激起千层浪,故事节点就多,情节跌宕起伏就容易展开。

那么怎样挖掘“好故事”呢?我对《故事中国》的要求是4个字:真实、原创。

故事的生命线是真实。同样说故事,真的,就是不一样!子虚乌有的事会很快在质问中烟消云散,真实的故事才可能在感慨中得以流传。这就是真实的力量,也是《故事中国》在众多故事类节目中得以立足的原因。我们强调真实但不囿于真实,电视讲故事优势在视觉效果。如果纯粹讲真实,为追求真实而排斥演绎就会丧失电视的传播效果,适当的细节演绎能增强故事的可视性和感染力。我认为只要符合生活逻辑,整体真实,细节可以虚拟,关键是怎么技巧地艺术地去再现。

避开故事题材同类化的有效手段是原创,是挖掘原生态故事。在实际操作中,故事的交代要与现在紧密连接,找到兴趣点和兴奋点切入,采用电视纪实手法拍摄,去模拟还原,让观众了解故事的同时去记录故事的演进,将观众带入现场,带入一种情绪之中。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真实加原创就有市场!原创故事是创收视率的黑马,而原创本身贵在策划!这次集结成书的全部是《故事中国》的自制原创节目,很不简单。《故事中国》一直推崇“大策划”概念,定期推出自己的独家系列报道。试问,一个栏目平稳运行以后,靠什么提升收视率和品牌影响力呢?靠系列策划!一个栏目运行下来,什么最值得盘点最值得一说呢?还是系列策划!从《卧底金三角》系列到《赌戒》系列;从《野人寻踪》系列到《都市情感》系列,从《奇人绝技》系列到《湖北文化探秘》系列、从《痴人物系列》到《奇遇人生》故事系列,《故事中国》的故事大餐一个接一个,这些环环相扣的组合拳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有创意、有思想的制片组在涌动智慧!折射出的是一个有信念、有执行力的制片组再实践理念!

挖掘到了“好故事”,还要善于讲好故事。同一个故事,不同人讲述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同一个故事,用不同方式讲述效果又是不一样的。

讲好故事不容易。它不仅要考验编导结构故事的能力,遣词造句组织语言的能力,以及对受众收视习惯的把握能力,还要考验编导的人生体验和讲述立场。这对编导的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电视是办给俗人看的,但大俗之事需要大雅的人来做。俗人看内容,雅人出思想,毕竟有思想的内容更有味道。讲好故事,我总结了4句话:悬念设得好,包袱抖得巧,顺理能成章,点晴之笔立意高!

从《故事中国》运行一年的效果来看,这个创作团队的整体素质不错,他们的这些创作实践成果旁证了我对故事类节目生产的一些看法。

讲故事通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到底是先讲人再讲事,还是先讲事后讲人?实践证明:故事故事,事应先行。“以事带人”更容易吸引观众。故事离不开人,但对人物的刻画只能在事件中进行,见事见人,特定环境下的人物精神状态和特定环境下的个性语言更能使人物变得鲜活且富有感染力,人与事融合,人物便立了起来。

一个故事通常有多个情节,多个节点。每个节点都是一个兴奋点、兴趣点。每个节点对观众的刺激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先讲什么后讲什么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通常主节点在高潮处,一般放在快结束前;次节点多属于矛盾冲突点,开门见山,虽有点突兀,但放在开篇能引发观众的好奇,先设局,再抽丝剥茧,效果比较理想。而那种平铺直叙、娓娓道来的做派显然与现代快节奏的收视习惯不吻合。

任何故事,最难把握的就是一个“度”。特别是涉及一些凶杀犯罪、涉及一些人性道德等方面的题材,“度”就难以掌控。是冷漠的客观讲述,还是善意的正面引导呢?有时候电视伦理显得很苍白。我认为讲好故事得有立场,反题得正做。不能否认的是,再客观公正的讲述也掩盖不了媒体的价值取向,媒体的价值取向就体现在编导对故事素材的取舍上,就隐藏在编导撰写的字里行间。打开故事是放,合拢故事是收,风筝的线,放出去随意,收回来见功底。一句神来之语收官,也许得10年的从业素养。毕竟弘扬真、善、美是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是新闻工作者永不言弃的责任。

好故事与收视率有时候并不结伴而行,这直接决定着编导对故事情节的设置和对故事细节的取舍。新闻工作者传播故事到底是要社会效益还是要收视率呢?收视率考核虽然是刚性指标压力,但我们毫无疑问还是应该兼而取之。没有收视率,哪儿来影响力?现在《故事中国》制片组每天都在密切关注收视率,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有了这个习惯,《故事中国》就不会懈怠,有了这个习惯,《故事中国》就不会偏离航向,就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是做一档真正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故事节目。

很欣慰地看到目前的《故事中国》能够在黄金时间站稳脚跟,能够担纲立品牌、练队伍的重任,愿再接再厉,讲好故事,多出精品。

共勉以求开卷有益。

是为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2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