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围绕国共合作的联合政府构想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展开,时间是自1944年下半年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提出,至1947年上半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下篇主要围绕中共领导的联合政府实践与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展开,时间是自1947年下半年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再次提出,至1949年下半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主联合政府与政治协商会议--1944-1949年的中国政治 |
分类 |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
作者 | 秦立海 |
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围绕国共合作的联合政府构想与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展开,时间是自1944年下半年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提出,至1947年上半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下篇主要围绕中共领导的联合政府实践与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展开,时间是自1947年下半年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再次提出,至1949年下半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目录 绪论 一、学术史的简要回顾 二、本书的基本思路与架构 三、中共政权建设理论与实践溯源 1.中共早期政权建设理论与国共合作实践 2.从苏维埃工农共和国到三民主义共和国的政权建设主张 3.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理论与“三三制”政权建设实践 上篇 国共合作的联合政府构想与一九四六年政治协商会议 第一章 新的历史起点: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 一、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形成背景 1.军事大溃退引发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2.联合政府风靡欧洲与美国建议吸收中共参加政府 3.国民党指责中共“讲民主不着边际” 二、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和阐释 1.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提出过程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具体阐释 三、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反响和意义 1.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强烈反响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异国政治的隔膜:赫尔利与国共联合政府谈判 一、中共的延安协定与国民党的再三修正 1.赫尔利访问延安与中共延安协定的达成 2.国民党的修正、赫尔利的变卦与国共谈判的搁浅 二、国民党的战时内阁计划与中共的党派会议方案 1.赫尔利的斡旋与国共谈判的恢复 2.国民党先软后硬、共产党拒不妥协与国共谈判的破裂 三、国共联合政府谈判失败的原因¨ 1.赫尔利不谙中国国情且有失公正 2.国共两党的立场和原则相距甚远 3.国共两党相互妥协的时机尚不成熟 第三章 新中国的政治蓝图:中共七大的建国纲领 一、关于联合政府的构想 1.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 2.联合政府的具体纲领 3.国际国内形势与中共的“洗脸”政策 二、关于解放联合会的构想 1.中共六届七中全会关于筹建“解联”的提出与搁置 2.中共七大关于筹建“解联”的构想与准备 3.“解联”的性质及其与联合政府的关系 第四章 国际背景下的国共和谈: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 一、雅尔塔协定与中苏条约中的美苏蒋之交易 1.雅尔塔协定与美苏之交易 2.中苏条约与苏蒋之交易 二、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的决策 1.中苏条约与蒋介石的邀请 2.美苏电报与毛泽东的赴渝 三、美苏对华政策与国共重庆谈判的结果 1.苏联对中共的影响分析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初步商定 2.美苏两国的政策差异与重庆谈判的“不了之局” 第五章 历史的机遇:一九四六年政治协商会议 一、国共美苏围绕政治协商会议召开问题的博弈 1.国共两党在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日期问题上的分歧 2.美苏对华政策的调整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二、政治协商会议各方的激烈斗争与相互妥协 1.国共两党的盟友之争与会议筹备 2.与会各方的较量与政协协议的达成 三、政治协商会议对战后中国政治蓝图的设计 1.从训政到宪政分五步走的程序设计 2.议会制、内阁制和省自治制的制度设计 3.政治蓝图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第六章 失去的机会:“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发端与顿挫 一、“和平民主新阶段”的发端 1.中共关于“和平民主新阶段”的乐观判断 2.中共关于军队整编问题的清醒认识 二、“和平民主新阶段”的顿挫 1.国民党对政协协议的内部反应与初步破坏 2.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对政协协议的集中破坏 3.国共政治斗争的升级与政协协议实施的搁浅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终结 1.四平战役与南京谈判 2.国共两党的主“打”政策与马歇尔和第三方面的调处努力 3.“制宪国大”的召开与国共关系的破裂 下篇 中共领导的联合政府实践与一九四九年政治协商会议 第七章 历史的转折点:中共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再次提出 一、国共力量对比的新变化与中间势力的新抉择 1.国共力量对比的新变化 2.中间势力的新抉择 二、民主联合政府主张的再次提出 1.中间势力对政协会议与联合政府的呼吁 2.民主联合政府主张再次提出的简要过程 三、毛泽东与斯大林关于新中国政党体制的两封往来电报 1.毛泽东曾考虑让除中共之外的所有政党离开政治舞台 2.斯大林建议中共应与各在野政党合作组建联合政府 第八章 吹响多党合作的号角:中共“五一”口号与新政协运动 一、中共“五一”口号的发布 二、各民主党派的热烈响应与中共的迟缓反应 1.各民主党派对中共“五一”口号的热烈响应 2.中共对各民主党派“五五”通电的迟缓反应 三、各民主党派与新政协运动 1.新政协运动的广泛开展 2.各界民主人士的相继北上 第九章 国民党的政治出局:“不许讨价还价”的国共北平和谈 一、国民党的求和活动与中共的和谈对策 1.国民党的内争与蒋介石的求和 2.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誓“将革命进行到底” 3.斯大林建议中共接过“和平的旗帜” 4.毛泽东的八条与蒋介石的下野 二、李宗仁的“划江而治”与毛泽东的“北平方式” 1.李宗仁的和平攻势与“划江而治” 2.毛泽东的“北平方式”与“打”“拉”策略 三、中共的“最后通牒”与国民党的拒不“投降” 1.和谈初期的意见交换与相互“摸底” 2.双方的“摊牌”与和谈的破裂 第十章 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一九四九年政治协商会议 一、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前期准备 1.《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诸问题》协议的达成 2.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关系的新发展 二、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的全面展开 1.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的召开 2.新政协参加单位与代表人选的协商和确定 3.新政协各项文件与相关方案的起草和拟定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与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组建 第十一章 全新的政治体制: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运作与调整 一、中央人民政府的组织设置与政治运作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权 2.“议行合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国家政务的最高执行机关:政务院 二、党政关系的处理与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调整 1.政府中党组的设立与党政关系的处理 2.中央人民政府的机构调整与权力配置 三、从“四九体制”向“五四体制”的转变 1.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 3.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结语 1944-1949年中国政治的发展演变 一、从国共合作到中共领导:民主联合政府的发展演变 二、从斗争妥协到团结合作:政治协商会议的发展演变 三、从一党专政到多党合作:中国政党体制的发展演变 四、从三国五方到两国双方:中国政治格局的发展演变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史料类 二、著作类 三、报刊类 四、英文资料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