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讲坛”知名主讲纪连海老师作序并 强烈推荐!
一部以当年明月风格描写明末清初七十年历史的 超人气力作!
既好看、又尊重历史事实的小说,让历史不再枯燥、乏味!
本文从泰昌元年写起,描述了一个末日王朝的沧桑与无赖,辉煌与没落,真实再现了明朝从泰昌到崇祯这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大明王朝的最后岁月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邓荣栋 |
出版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百家讲坛”知名主讲纪连海老师作序并 强烈推荐! 一部以当年明月风格描写明末清初七十年历史的 超人气力作! 既好看、又尊重历史事实的小说,让历史不再枯燥、乏味! 本文从泰昌元年写起,描述了一个末日王朝的沧桑与无赖,辉煌与没落,真实再现了明朝从泰昌到崇祯这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内容推荐 两百年前,一个放过牛,当过和尚的人建立了这个王朝。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 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本文从泰昌元年写起,描述了一个末日王朝的沧桑与无赖,辉煌与没落,真实再现了明朝从泰昌到崇祯这二十几年的风风雨雨。 目录 第一章 哀音骤起 第二章 初生牛犊不怕虎 第三章 老子、儿子 第四章 儿子、妃子 第五章 风景这边独好 第六章 明朝出了一个袁崇焕 第七章 魏忠贤垮台 第八章 袁崇焕之死 第九章 崇祯皇帝遭“温”了 第十章 黄土高坡 第十一章 洪承畴 第十二章 大明的末日 试读章节 两百年前,一个放过牛,当过和尚的人建立了这个王朝。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 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明朝的皇帝,真正有作为的没有几个,他们有太多的毛病,有的贪玩,有的好色,有的是吝啬鬼,有的竟喜欢做点儿木匠活……就是近世的鲁迅先生,谈到明朝的皇帝还义愤填膺,数落他们为:无赖儿郎! 但是,当我翻开明朝历史的时候,我释然了。 并不是释然于历史的颓废,而是释然于还有这么多的英雄人物,他们并没有哀叹时运不济,命途多舛,而是踏踏实实做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事情,也不必去考虑结果是什么,义无反顾,哪怕是廷杖、枭首,甚至是凌迟处死,他们也没有丝毫的回头。 于谦,是一个大家熟知的人物。 这位老兄主持了有名的北京保卫战,而最后,他却被错误地处死,直到他被处死的时候,他仍然大气凛然,没有丝毫的后悔,他的一生,只有他自己的一首诗可以概括: 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I怕,要留清白在人家。 王阳明,是一个让外国人都极度钦佩的人物。 中华民族,杰出人才灿若星汉,然而文武双全的人,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多的,辛弃疾算一个,曾国藩也算一个,而王阳明,则又超过以上二位,超过他们的地方不在于别的,而在于他开启了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心学! 人可以腐朽,功业也可以湮没,而思想,会永世长存。 同时,王阳明也是一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在于,个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而时代赋予他的,是一个荒唐的皇帝,一帮可恶的太监,还有一批贪婪的大臣,他几度遭受不公正的待遇,但是,他却仍然顶天立地。 他是真正的英雄。 海瑞,一个古怪的封建官吏。 整天萝卜白菜,分文不取,是有名的大清官,虽然在为政的能力上差了一点儿,但是,终究是瑕不掩瑜。 特别是他面对一个整天只做道士的皇帝,还写了一封骂皇帝的奏疏,他不是沽名钓誉,因为在他上奏疏的时候,已经为自己准备好了棺材。 名义,对一个死人来说,是没有用的。 他认为,他是一个官吏,皇帝昏聩,冒死强谏,是他应该做的事儿。 盛世造就人才,而在末世,才更见人才的伟大。 现在要上场的第一个人,就是明朝末世以来第一个伟大的人物,而我们,则又要从这位伟大人物的末世讲起! 万历十牟六月二十日北京 这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普通的日子,像这样的日子,明朝不知度过了多少个。 这也是明朝历史上一个极不普通的日子,因为这一天,一个人离开了明朝这个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人的离去,奏响了大明王朝灭亡的哀音。 张居正,一个大家熟知的人物,这一天他去世了。 张居正,字叔大,湖广荆州人,生于嘉靖四年,死于万历十年,享年五十八岁。 要算起来,这位先生的祖籍是安徽人,和朱重八老先生是同乡,他的祖宗辈张关宝年轻的时候就和朱重八先生一起闹革命,估计是悟性不够,也可能是福分不够,人家朱重八先生当了皇帝,这张关宝先生只混了一个千户。 千户,是明朝军队中的小官儿,估计就和现在的连长差不多,成了千户,张关宝先生就被分配到了荆州,在这里当兵。 明朝的规矩,当兵的人是永远当兵的,爷爷死了,爸爸接着当,爸爸死了,儿子接着当,直到哪一代绝种了,那才算完。 当然,在一代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当兵就可以了,其他的人,可以种田,也可以搞点儿副业,而且还有一个科举的指标,当兵的好歹比唱戏的强一点儿,唱戏的,终生就唱戏,不能改行。 张居正的曾祖父张诚,是一个有军籍的人,但是他不当兵,而是种田,这老兄有一个怪脾气,就是家里人个个喝粥,只要有叫花子上门,他也是不会吝啬粮食的。 张居正的祖父张镇,是一个看门的保安,朱元璋先生革命闹成功了,生了不少的儿子,他把自己的儿子分到各地去当王。其中,他的第十五子朱植,运气不错,分到了辽东,为辽王,辽东是军事重镇,是一个肥缺。然而,这小子运气不好,过了两年,朱棣先生起兵造反了,他被朱棣先生召到了南京,封到了荆州,任辽王。而张镇老兄,正是辽王府一个看门儿的保安。 张镇老兄可没有他爹那么慷慨,这老兄没事儿喝喝小酒,也许打打扑克,摸摸麻将啥的,反正史料上记载他: 谋生无能,行事放纵! 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这老兄厉害,小时候是家乡有名的神童,特别会写诗,可是混了一把年纪,竟然连一个举人也没有考上。 并不是张文明先生才能不行,是张文明先生太有才了。依据张居正老兄对他父亲的评价,张文明先生就像李白一样,放荡不羁,而科举考试,则考些没有用的东西,所以,张文明先生才没有考取。 现在轮到张居正了。 张居正是一位伟人,伟人出生往往会伟大一点儿。 刘邦出生是伟大的,朱元璋出生是伟大的,这些伟大的东西总是弄出一些鬼神来做伴,而张居正的出生,也是这样。 张居正的曾祖父做梦,张居正老妈也做梦,而且最邪门的是,张居正的老妈怀胎竟然是十二个月。 你说这些仅仅是传说而已,而我要告诉大家,这些可能是真的。 张居正以前不叫张居正,张居正是别人给他取的名字,张居正的真名儿,是他的曾祖父取的,叫张白圭! 因为在张居正出生以前,张诚老先生做梦,梦到了一只大乌龟,是白色的,取白龟的名字,不好听,所以就取了名儿叫白圭。 不仅如此,张居正这个人,好像生来就是当大官儿的命,只要能人一看到他,就一定会说:这小子有前途! 比如说荆州知府李士翰吧,这仁兄在监考的时候第一次看到张居正,就说,你将来是要做帝师的人物,怎么能叫张白圭这个名儿昵,所以把张白圭的名儿给改了,也就是我们叫的学名张居正了。 一个人这样认为,也许是巧合,可巧的是,时任湖北省省长(湖广巡抚)的顾东亭先生,一见到张居正,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的儿子叫出来托付给他了,还给了张居正一块玉。 邪乎,太邪乎了! 世界上的事情,有的时候是无法用理性来解释的,我要说的仅仅是这样一句话。 秀才、举人考试,对于张居正来说,像堆积木一样简单,三下五除二就给搞定了。到了进士考试,也就是复读了一届,就又给拿下了。 考上了进士,嘉靖皇帝给了他一个职位——翰林院庶吉士!P1-3 序言 这几年创作了不少的历史散文,读者们反映不错,总认为我是一个轻松的哲学思辨者。 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这是一种与自己过意不去的劳累活,每当面对历史的跌宕起伏、抑或是兴亡交替,则必须完成一种真实感情的强行驱逐,进行一次干瘪的情感蒸馏,回归到划定好的条条框框,往往是一篇文章上来,搞得自己疲惫不堪。 我这是怎么了? 在我们通常的印象中,历史应该是轻松的,就像生活是轻松的一样,因为历史无非是过去平淡生活的有序组结。 前几天去广州,和一群文化水平并不高的朋友谈论,我发现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们说听历史就像是自己在过生活,感觉非常亲切,听了朋友们的这句话,我不禁开始了自我责备。 我们研究了太多的历史法则,而所谓的历史法则难道就是完全的真理吗? 我开始怀疑。 其实,任何的历史规律与法则在繁芜庞杂的历史真实中总是显得那么幼稚可笑,康德说应该给自己的信仰留下空间,那我们的信仰又在哪里呢? 信仰,在既定的结论面前早已经完全地流失了,人就是人,人不是机器,每个人都应该有自我认知的权利。 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大明王朝的最后岁月》这本书的写作。 我不想写别的,就想写一写有序组结的真实生活,特别是那些影响历史重大进程的决定性社会生活,我不准备教给读者们什么结论,而实际上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又往往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结论,而且,每一个结论都是真实的。 当我决定这么做时,我发现我们的祖先早就这样做了: 那厚厚的、一大堆的《二十五史》,不正是历史生活的真实记录吗?就连那些反对《二十五史》叙述方法的学者们,哪一个古代史研究又不是从《二十五史》开始的? 但我一动笔,就发现我所要反映的真实的社会生活的记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愿望已经完全不可能了。 好在我们文化史料还十分的丰富,从一个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当中也能对古代的真实生活情况窥豹一斑,在这一点上,伟大的历史学家马克·布鲁赫(Mark Bloch)说:“从本质上看,历史学的对象是人”,这个观点就很值得肯定与玩味了。 但是,上面的要求仅仅是我的一个希望罢了,而往往要因为笔者的浅薄而使这一希望流于虚空,或者因为对传统史学的记述方法的打破而引起学术上的反弹与压制,毕竟我不是尼采,还没有他那种成为超人的勇气,充其量也只能做半个叔本华,在夜阑人静的时候翻阅史料,潦草地在稿纸上涂涂抹抹。 基于此,我不敢对读者有太大的企求,唯愿读者在没有事情的时候随便看看,也不必太过认真,赏心悦目而已。 在涂涂抹抹的同时,还有一群朋友无私地帮助着我,比如,韩祥波老师,他学识渊博,温风和煦,给了我极多的哲理性启迪;还有,毛炎老师,襄助甚多,而更要感谢的,是纪连海老师,在百忙中为拙著作序,让我感慨至深。 同时,搜狐、人民网在拙著的宣传上也出力甚多,一并致谢! 是为序。 邓荣栋 2008年4月5日 书评(媒体评论) 书很好看,还因为本书重点描写的那些官场权谋、战争风云、宫廷争斗之类,在矛盾中凸显人物形象的真实性格——而这些,则不论是在过去、亦或是在现在、乃至未来,都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纪连海 作为编辑,我读过多本网络历史作品,而本书为其中之精品,严谨而不乏幽默,细致而不琐碎,其精妙如法言出,让人拍案叫绝! ——王华 (前人民博客主编) 本书语言洗练,通俗易懂,但不失严谨,是一本绝好的历史读物,相信此书必能为广大读者接受! ——赵力(知名记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