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岑参集(名家选集卷)/中国家庭基本藏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唐)岑参
出版社 山西古籍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王昌龄,盛唐著名诗人。史载,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因“不护细行”被贬谪江宁,岑参为之饯行,并作此诗以寄感慨。全诗对王昌龄怀才不遇、仕途多舛给予同情,并勉励友人再展鸿图,青云直上。王昌龄有《留别岑参兄弟》诗,可参看。“悲送君”一作“愁送君”;“攻文”一作“工文”;“频望”一作“频梦”。

新解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

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

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

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

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

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

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

新解

对酒寂不语,怅然悲送君,明时未得用,白首徒攻文——明时:指政治清明,国泰民安的盛世。此四句写为将赴贬所的王昌龄饯行,而悲凉忧郁的气氛笼罩着大家,使他们把盏对斟,欲说还休。君子临治世,当有为于天下,而王昌龄却难君臣遇合,被贬外官。诗人叹息王昌龄徒有生花之诗笔和可干青云的文章,却得不到朝廷重用,以展自己的经世才华。

泽国从一官,沧波几千里,群公满天阙,独去过淮水——泽国:水乡,江南水量丰富,故云,此处指江宁。从:任职。天阙:皇宫前的望楼,此处指朝廷。淮水:即淮河,赴江宁须经此河。此四句写王昌龄赴江宁任一微官,而路途遥遥,跋山涉水,又转而叹惋朝廷官员济济,独君被“明主弃”,流落异地,寂寞孤独。

旧家富春渚,尝忆卧江楼,自闻君欲行,频望南徐州——富春渚:富春江,为钱塘江上游,在今浙江富阳县南。渚:水中小洲。岑参父植曾任衢州司仓参军,衢州在富春江上游衢江,参随父曾居此。卧江楼:无考。当指富春江畔一小楼,岑参曾居于此。南徐州:东晋南迁,侨置徐州于京口(今江苏镇江),故云。参父植曾任江南东道润州句容县令,治所属南徐州辖地。此四句写由王昌龄将赴的江宁贬所,引起作者对往日居住地的追念,诗人对好友的殷切关怀与牵挂,也随好友征帆一路追随到江南水乡那个有过少年时的欢乐与眼泪的地方。

穷巷独闭门,寒灯静深屋,北风吹微雪,抱被肯同宿——此四句写穷巷独居的诗人,荧荧一盏孤灯相伴,北风卷着雪花在屋外肆意飞舞,如此寒凉之景,作者想起将远行的好友王昌龄,漫漫征程孑然独往,好友的凄凉光景当比自己尤甚。情动之下,临别之余,诗人邀好友再抱被同宿,一叙寒暖。

君行到京口,正是桃花时,舟中饶孤兴,湖上多新诗——京口:今江苏镇江。桃花时:桃花开在阴历二月,送别时是冬天,等王昌龄走到京口时,已在二月桃花盛开的季节了。饶:多。孤兴:陆机《文赋》:“对穷迹而孤兴。”指感时触景,而独自幽赏。此四句为诗人想象王昌龄南行至京口时,当是桃花烂漫的季节。虽然孤舟孑行,无人做伴,见此桃花纷纭、春意盎然之景也必当诗兴大发,佳篇连成,精神焕发起来。

潜虬且深蟠,黄鹄举未晚,惜君青云器,努力加餐饭——虬:传说中有角的龙。《周易·乾卦》:“潜龙勿用。”谢灵运《登池上楼》“潜虬媚幽姿”李善注:“虬以深潜而保真。”蟠:深屈而伏。此处以潜虬比拟王昌龄才华横溢而不得重用。黄鹊:天鹅。《汉书·昭帝纪》:“黄鹄下建章宫太液池中。”颜师古注:“黄鹄,大鸟也,一举千里者。”举:高飞。黄鹄非燕雀,虽暂且屈伏,终有一日必高举之上。此处也以黄鹊拟王昌龄。青云器:《史记·范雎传》:“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器:才具。青云器,指廊庙才。努力加餐饭:借用《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句,此处告慰好友远行多自珍重。此四句写诗人赞赏王昌龄的高才大器,虽不得明君赏识,一时重用,亦当如葆真之潜龙,待举之黄鹄,终有一日青云直上,鸿图再展。

新评

此诗为送别类五言古诗。诗人感叹好友远谪他乡,孑然独往,同情好友抱名器而蹀躞一时,不得重用,劝慰好友不必计较一时得失,当珍重自我,葆光守真,以待人生之转机。全篇弥漫着诗人对好友的真切挂念和殷殷祝福。旧居的追忆、陋屋的同宿、远途的想象、春光中的诗兴,诗人设身处地地与好友同悲欢,真挚的友谊不言而喻。语言朴素自然却感情丰沛,思绪万千。中间两段对故居的追怀、穷巷寒屋的描写有意在言外、新巧寓于平淡之效。P2-4

目录

前言

论岑参的边塞诗(代序)

 东归晚次潼关怀古

 送王大昌龄赴江宁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登古邺城

 邯郸客舍歌

 宿华阴东郭客舍忆阎防

 宿关西客舍寄东山严许二山人时天宝初七月三日在内学见有高道举徵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

 高冠谷口招郑鄠

 沣头送蒋侯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喜韩樽相过

 寄韩樽

 夜过盘豆隔河望永乐寄闺中效齐

 梁体

 春梦

 题平阳郡汾桥边柳树

 宿蒲关东店忆杜陵别业

 人蒲关先寄秦中故人

 胡笳歌送颜真卿使赴河陇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

 经陇头分水

 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

 题金城临河驿楼

 暮秋山行

 逢人京使

 经火山

 碛中作

 过碛

 银山碛西馆

 宿铁关西馆

 安西馆中思长安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

 题苜蓿烽寄家人

 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

 河西春暮忆秦中

 日没贺延碛作

 武威送刘单判官赴安西行营便呈高开府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题李士曹厅壁画度雨云歌

 终南双峰草堂作

 终南东溪口作

 送祁乐归河东

 与鄠县源少府泛渼陂

 梁园歌送河南王说判官

 山房春事二首(其二)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

 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碛西头送李判官人京

 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北庭贻宗学士道别

 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六首(选四)

 登北庭北楼呈幕中诸公

 火山云歌送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赵将军歌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

 送四镇薛侍御东归

 优钵罗花歌并序

 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呈严八侍御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

 田使君美人如莲花舞北旋歌

 行军二首

其一

其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奉和中书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寄左省杜拾遗

 初至西虢官舍南池呈左右省及南宫诸故人

 早秋与诸子登虢州西亭观眺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潼关镇国军句履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裴将军宅芦管歌

 早上五盘岭

 人剑门作寄杜杨二郎中时二公并为杜元帅判官

 送狄员外巡按西山军

 郡斋平望江山

 登嘉州凌云寺作

 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

 阻戎泸问群盗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附录

 岑参年谱简编

 岑参著作主要版本

 岑参研究主要著作

 《岑参集》名言警句

序言

唐明皇开元(713—741)、天宝(742—756)时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高潮时期,一时大家辈出,群星璀璨,涌现出像孟浩然、王维、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储光羲、常建、王之涣、崔颢、李颀等一大批诗人,他们天资极高,秉天地之气,得江山之助,或漫游天下,或从军边塞,或隐居山林,或求仙礼佛。他们立足现实,追求理想,将感性的生命欲求与理性的宇宙人生之思结合起来,在继承和发展魏晋以来崇尚超越、追求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的思潮的同时,也避免了魏晋士人耽于玄虚之境而表现出的虚无主义色彩。正是这种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与思想追求,盛唐诗人们创造出了大量兴象玲珑、骨气端翔、含蕴无尽、无迹可求的诗篇,从而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璀璨夺目的华章。如果寻求这个时期的诗歌主潮,我们不能不将其归结为浪漫精神与理想主义。

不过,以往在描述盛唐诗歌的这种风貌时,我们往往比较多地横向地从总体上作把握,忽略了盛唐诗四十馀年发展过程中的变化。美国汉学家史蒂芬·欧文(中文名字为宇文所安)在《盛唐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年版)中将盛唐诗人分为三代。按照他的分法,孟浩然、王维、李白、高适、李颀、王昌龄、崔颢等属第一代,岑参、杜甫、元结属第二代,韦应物及大历十才子等则归为第三代。这种将盛唐诗人按代细分的思路,将盛唐诗作为唐诗发展的一个独立阶段来看待,使我们对其发展过程及细节有了更具体、清晰的认识。不过虽然如此,这种分法仍然有未臻完善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其一,按照这种分法,作为盛唐前期诗人的贺知章、包融、张若虚等被排除在了盛唐之外,而据《旧唐书·贺知章传》,“神龙(。705一’706)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扬州张若虚、邢巨,湖州包融,俱以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在当时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从生平看,他们创作的时期主要在开元年间,因此他们理应被视为盛唐诗人。其二,像韦应物及大历十才子等为代表的第三代诗人,尽管主要出生于开、天时期,其创作则主要在大历之后,严格说来,他们的诗已不属于盛唐,而属于“后盛唐”时代的范畴。因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认为,盛唐诗人,以时代而论,应作这样的划分:一是盛唐早期诗人,以孟浩然、贺知章、张若虚、包融、贺朝等为代表;二是盛唐中期诗人,以李白、王维、高适、王昌龄、储光羲、李颀、常建、王之涣、崔颢等为代表;三是盛唐后期诗人,以杜甫、岑参、元结等为代表。

根据这种划分,作为盛唐第三代诗人的岑参,实际上也是这个时代浪漫诗潮最后的代表诗人。虽然从天宝初开始,盛唐诗歌的浪漫精神便因为朝政的腐败而趋向消减,贺知章天宝二年(743)告老还乡、李白天宝三年(744)被赐金放还,更具有这种消减的标志性意义。不过,由于巨大的惯性力量的影响,以及诗人各自遭际与经历的不同,对于诗坛当时的这种变化,这种消减,诗人并非同时感受到,或者感受的程度并不一致,有不少诗人仍然沉浸于以大唐帝国花团锦簇的繁华外表为背景的浪漫氛围中。如果说天宝三年以后,李白诗歌的浪漫精神逐渐淡化,还主要是受个人政治理想破灭因素影响的话,其他人则还大多未从这种沉湎中醒来,并仍然在惯性作用下,继续着具有浪漫精神的创作。直到天宝十一载(752),这种情形才发生了变化。这年的秋天,高适、薛据、储光羲、杜甫、岑参聚于长安,并一同登览慈恩寺塔。五人中以高适与薛据为年长,二人先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其他三人相继唱和。正是在这次诗会中,我们看到了诗坛创作风气转变之机。这组诗除薛据之作失传以外,其馀四诗均存于世。现存四首诗,杜甫、高适的诗均较为关注现实人生,尤其是杜甫的诗,作为诗人“登兹翻百忧”之心境下的创作,比之高适关注个人出路,更表现了对大唐帝国盛世不再及面临的命运危机的深刻忧患。莫砺锋先生在《杜甫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中曾认为此诗对于杜甫诗歌创作而言,具有转折性意义,标志着杜甫从“浪漫主义诗坛游离出来”,这种认识是非常准确和深刻的。由莫先生所论,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即当时诗坛创作风气,尽管因为杜甫开始酝酿着新的变化,但因为惯性的力量,仍然沿着浪漫精神的轨道发展。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岑参参与此次诗人之会所作的《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诗,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我们不妨先看他的这首诗: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磴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潆潆。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从诗中可以看出,岑参表现慈恩寺塔的宏伟崇高之势,主要以夸张与想象性的笔触加以描写,尤其是诗的前半部分,意象飞动,神采斐然,体现了诗人天才般的想象力与充沛、活跃的诗才与情思。整首诗读来气势宏放,洋溢着浓郁的浪漫色彩与精神。从中不难看出作为与会诗人中年纪最小的岑参(岑参当时36岁,而薛据与高适均已50多岁,储光羲46岁,杜甫41岁)逞才使气,欲借与诸公“角力”、比试,以显示自我存在的意思。正如史蒂芬·欧文在《盛唐诗》中所说:“正如高适需要解脱与岑参并称而较缺乏才赋的名声,岑参也需要弥补作为名副其实的边塞诗大师的声誉。”(第十章《岑参:追求奇异》)不过,我们注意的,主要还不在此,而是岑参当时尚未注意到大唐帝国繁华表象背后的深刻危机,以及受此影响而引发的诗坛创作风会的转变之机。事实上,岑参创作此诗时,人生尚处于低谷,其创作的个人化风格还未形成和确定。他作为盛唐年辈较晚的诗人,此前诗歌所积累的丰富诗学遗产,成为他创作的巨大财富,因此早年岑参的诗风主要在王维、孟浩然及李白的影响之下。虽然他早期的诗就精神实质而言,也具有鲜明的浪漫精神情调,但从根本上说,还有一定的模仿的因素,岑参个人化的风格与表现方式尚未形成。与此相应,虽然早在天宝八载(749),岑参已入高仙芝幕府,在西域经历了两年多的边塞生涯,但他第一次出塞所创作的边塞诗,并未展示出边塞异域独特的自然与人文风情。或许由于不得志的缘故,他首次出塞而作的边塞诗,更重在表达眷恋故乡的主题,诗歌成就总体而言并不大,并未将边塞诗特有的气势与格调表现出来。

不过,或许是受天宝十一载(752)长安诗人之会、尤其是与作为边塞前辈诗人的高适之会的影响,天宝十三载至十五载(754—756),岑参在第二次边塞经历中所创作的边塞诗,才真正开始了独创阶段,也将唐代边塞诗的创作带向了高潮,体现了盛唐诗歌浪漫精神的最后辉煌。这个时期,岑参因受封常清的赏识,意气风发,接连创作出《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火山云歌送别》、《天山雪歌送萧治归京》等一批堪称唐代边塞诗的经典之作,这些诗以西北广阔浩瀚的沙漠为背景,展示了边塞奇异瑰丽的自然风光与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歌颂了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皆洋溢着理想主义与乐观主义的精神,体现了诗人豪迈壮大的情怀,具有崇高的审美特征。时至今日,我们读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人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等等诗句,仍然为其强烈的气势而震撼。比之传统的边塞诗多以乐府旧题写乐府,岑参这些诗在创作上多采取七言歌行的形式,克服了乐府旧题与所反映的实际生活内容之间的错位,能更直接、更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虽然以歌行写边塞诗非始于岑参,在李白的诗中已开其先河,但应该说,作为以边塞诗创作著称的诗人,岑参的这种诗歌形式在边塞诗的创作上运用得最多,也最成熟。岑参将豪迈不羁的性情与歌行体的自由形式高度统一起来,对于表现慷慨淋漓、壮大豪迈的情怀来说,是最恰当的方式。不过,我们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岑参这个时期的边塞诗,从盛唐诗的发展背景来看,可以说是盛唐浪漫诗潮的绝响。诚如史蒂芬·欧文所言:“虽然岑参的边塞诗无愧于其声誉,他事实上处于传统的末尾,是最后一位广泛描写边塞生活的盛唐重要诗人。”其实,岑参不仅是“最后一位广泛描写边塞生活的盛唐重要诗人”,同时也是盛唐时期最后一位浪漫诗人。在他与西北边塞还沉浸于浪漫的精神世界的时候,唐代帝国当时不仅是“山雨欲来风满楼”,更是面临着“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危机。这个时期的李白,日益为自己的生机所困,处于焦灼、压抑的苦闷之中,并且随着年岁的增加,其创作已无复先前的神采。而此时的杜甫,更是早已完成了由浪漫向写实的转变,不仅创作了具有强烈讽谕精神的《丽人行》,更写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一具有诗史意义的宏伟长诗,全景式地再现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夕唐帝国深刻的社会与政治危机。而同为盛唐后期诗人代表的元结也在进行具有新乐府意义的写实性作品的创作。只有岑参似乎还沉浸在大唐帝国的繁华之梦中。因此,他在天宝末期的诗歌创作,真正具有了盛唐浪漫诗潮最后绝响的意味!不仅如此,将盛唐诗歌放在古代诗歌史的背景下看,甚至可以说岑参也是中国古典诗歌浪漫精神的最后的诗人。

“盛唐浪漫诗潮的最后一位诗人”,是我们对于岑参的认识,也是对其诗史地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我们认为是符合盛唐诗发展的实际的。限于体例与篇幅,我们这里还不便于对此作更详细与具体的阐述,但相信读者自会有更高明的认识。

本书所选岑参诗,以《四部丛刊》本《岑嘉州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本及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所注《岑参集校注》。在评解与注释中,也参考吸收了时贤的研究成果,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为方便读者使用,末附“岑参年谱简编”、“岑参著作主要版本”、“岑参研究主要著作”及“《岑参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受编者学识及水平的局限,本书在篇目的选定及诗的注释、评解方面一定还存在不少失当甚至错误之处,希望得到读者朋友的批评与指正,既帮助我们提高水平,同时也便于以后有机会修订时及时补正。

阮堂明

2008年8月

内容推荐

本书所选岑参诗,以《四部丛刊》本《岑嘉州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本及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所注《岑参集校注》。在评解与注释中,也参考吸收了时贤的研究成果,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为方便读者使用,末附“岑参年谱简编”、“岑参著作主要版本”、“岑参研究主要著作”及“《岑参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受编者学识及水平的局限,本书在篇目的选定及诗的注释、评解方面一定还存在不少失当甚至错误之处,希望得到读者朋友的批评与指正,既帮助我们提高水平,同时也便于以后有机会修订时及时补正。

编辑推荐

“盛唐浪漫诗潮的最后一位诗人”,是我们对于岑参的认识,也是对其诗史地位的评价。这种评价是符合盛唐诗发展的实际的。

本书所选岑参诗,以《四部丛刊》本《岑嘉州集》为底本,参考《全唐诗》本及今人陈铁民、侯忠义所注《岑参集校注》。在评解与注释中,也参考吸收了时贤的研究成果。为方便读者使用,末附“岑参年谱简编”、“岑参著作主要版本”、“岑参研究主要著作”及“《岑参集》名言警句”(正文中用着重号标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9: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