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研究在发生汇率冲击时,货币错配的一般传导机制理论框架与中国货币错配的测度、评估与检验。其主要内容分四个方面:一是从理论框架方面演绎货币错配的相关理论。如何界定货币错配?究竟什么原因导致了货币错配?在发生汇率冲击时,货币错配影响经济的主要传导机制,尤其是在中国货币升值条件下的冲击机制。在这一传导过程中,资产负债表效应将会被引入。二是构造一个较为完善的测度模型,测度中国的总体货币错配状况,并且细分为公共部门、金融机构部门、公司部门、居民部门分别进行测度,最后对中国货币错配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评估。三是以公司部门、银行部门实际发生的数据对结论进行检验。四是分析所有可能的解决方案,并结合中国的特殊情况,提出真正适合中国的政策建议。
1 导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3 主要内容及框架
1.4 本书的刨新及贡献之处
2 货币错配与货币危机
2.1 如何界定货币错配
2.2 货币错配与货币危机理论
2.3 货币错配的缘起、原罪论与影响因素
2.4 资产负债表方法的应用
2.5 关于国内外货币错配研究的评价
小结
3 货币错配经济效应:理论模型
3.1 资产负债表效应:从货币错配到净值
3.2 净值效应:从净值到投资
3.3 本币升值条件下出现银行业危机的可能性
3.4 净值效应、竞争效应与产出
3.5 货币错配与经济政策的冲突
小结
4 中国货币错配总体测度
4.1 货币错配测度指标体系
4.2 数据
4.3 中国总体货币错配测度
4.4 中国货币错配总体状况
4.5 国际比较与评估
4.6 发展趋势估计
小结
5 中国货币错配:部门层面的交叉测度
5.1 各部门问资产负债表
5.2 公共部门资产负债表与货币错配
5.3 银行部门资产负债表与货币错配
5.4 公司部门资产负债表与货币错配
5.5 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与货币错配
5.6 部门闻交叉货币错配状况
5.7 敏感性测算
小结
6 本币升值条件下的货币错配:公司部门的检验
6.1 测度方法与模型运用
6.2 确认方法
6.3 样本选择、数据期同与来源
6.4 总体绝对额分析
6.5 相对额分析
6.6 变动趋势分析
小结
7 本币升值条件下的货币错配:银行部门的检验
7.1 银行货币错配风险度量
7.2 确认方法
7.3 样本选择、数据期间与来源
7.4 银行业以净外币头寸代表的货币错配与银行危机可能
7.5 银行汇兑损益与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7.6 问接货币错配风险
小结
8 中国的政策选择分析
8.1 中国的特定原因分析
8.2 可能的解决措施:一个回顾
8.3 注重内外均衡的宏观经济发展战略
8.4 更具灵活性的汇率制度安排
8.5 国际储备政策
8.6 发展外汇衍生品市场,培育对冲环境
8.7 更加审慎的银行部门监管
8.8 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指数债券与亚洲债券市场
8.9 对于其他政策的评价
小结
9 本书主要结论、缺憾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9.1 主要结论
9.2 本书缺憾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