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友于书斋漫录(精)/凤凰枝文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华宝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这是王华宝先生作为一名出版人与研学者的双重身份而留下的近四十年的身影,既有对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放声礼赞,也有对古籍整理研究与出版工作的反思感悟。本书选出数十篇或涉及名家名作、或反映个人心性,又相对轻松可读的文字,内容大致包括对恩师的回忆“仰望前贤”“品书寻道”等。作者既从出版人角度出发,对自己策划出版的书进行了全景回望,也从治学角度总结和概括了许多大著的精华,读之令人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王华宝,1965年生,江苏扬州人,文学博士。曾任凤凰出版社编审,现为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兼任东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所长,民进江苏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为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江苏省语言学会常务副会长、江苏文脉整理与研究工程编委、江苏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成员、民进南京市委员会参政议政专家委员会(智库)成员等。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仰望前贤 徐复:学林巨匠教苑楷模 耄耋之年创辉煌:记三礼学家钱玄先生 周勋初:朴学就要“求真求是求通” 吴金华先生研治《三国志》的特点与贡献 薛正兴先生学术简表 叶圣陶国学思想与实践对当代的启示 第二辑 品书寻道 传国学之真谛 ——《嘉定钱大昕全集》评介 旷世之作历久弥新 ——《洪诚文集》简介 皇皇巨著巍巍范公 ——凤凰版《范仲淹全集》简介 《阳明后学文献丛书》的出版及其意义 瓣香私自奉高邮 ——薛正兴先生著《王念孙王引之评传》述评 花落春仍在书存味自长 ——写在俞樾《春在堂全书》重新出版之际 以品高质优承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陕西神德寺塔出土文献》编辑体会 文化传承与重新发现 ——读《刘申叔遗书补遗》《仪征刘申叔遗书》 营造古籍整理精品的要义在于“敬畏”与“创新” ——写于《宋人轶事汇编》获奖之后 博学者之实功整理者之津逮 ——读《〈周礼正义〉点校考订》有感 第三辑 前言序跋 《古文献问学丛稿》前言 《四书集注》整理说明 《诗集传》整理说明 《近思录》前言 《百衲本史记》前言 台北本《水经注疏》影印说明 《口述史视阈下的古籍版本鉴定研究》序 第四辑流年碎影 《清诗纪事》(影印本)简介 关于《清经解·清经解续编》影印本 《说文》学整理研究的重要成果 ——许惟贤《说文解字注》整理本出版 《周亮工全集》的学术文化价值 学术与艺术相得而益彰 ——写在《高二適批校〈刘禹锡集〉》出版之际 一代宗师千秋风范 ——在纪念徐复先生诞辰10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 《历代文苑传笺证》的书外故事 守正出新精益求精 ——写于《史记》修订本面世之际 《段玉裁全书》的编纂及其特点 ——段玉裁诞辰280周年纪念暨段学、清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大会发言 序言 “凤凰台上凤凰游”,是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之诗 句,昔年我江苏古籍出版社 立足南京、弘扬文史,而更 名所由也。 “碧梧栖老凤凰枝”,是 杜甫《秋兴八首》所吟咏, 今日我凤凰出版社为学林添 设新枝,而命名所自也。 30多年来,凤凰出版社 围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彰 显传承文明、传播文化、服 务大众、贡献学术的出版理 念,坚持以整理出版中国文 、史、哲古籍及其研究著作 为主的专业化方向,蒙学界 旧雨新知之厚爱、扶持,渐 已长成“碧梧”,招引了学界 “凤凰”翩然来栖。箫韶九成 ,凤翥凰翔!嘤其鸣矣,求 其友声! “凤凰枝文丛”是本社与 学界同人共同打造之文史园 地,除学术研究论文外,举 凡学人往事、经典品评、学 术札记之文化随笔,旧学新 知,无所不包。是作者出诸 性情而诗意栖息之地,读者 信手撷取而涵泳徜徉之处。 “凤凰鸣矣,于彼高冈。 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愿“凤凰枝文丛”成为我 们共同的文化家园。 导语 《周勋初:朴学就要“求真求是求通”》《薛正兴先生学术简表》《徐复:学林巨匠教苑楷模》……这是作为一名出版人与研学者的双重身份而留下的近四十年的身影,既有对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放声礼赞,也有对古籍整理研究与出版工作的反思感悟。 精彩页 一、追忆 沈祖□(特殊字体)教授曾作诗《丁巳暮春,偕千帆重游金陵,呈诸故人》: 重到栖迟地,苔墙认旧痕。谈经逢老友,引吭闹雏孙。风雨春游阻,弦歌讲舍存。徐公在城北,朝夕供盘飧。 诗中所咏老友“徐公”,即南京师范大学徐复教授。 徐复,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1912年1月8日生于江苏武进,2006年7月24日逝于南京。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南京师大在随园校区中大楼前设立其半身塑像,与相邻的唐圭璋先生、孙望先生铜像一起,继续陪伴并关注着后辈学子。 十年之祭,铭记先师恩泽之时,最为感怀的是,徐先生亲炙章太炎、黄季刚等大师,终生奉行“刻苦为人,殷勤传学”的师训,从教七十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传承文化精神,培养后继人才。 二、传薪 我是1983年拜识徐复先生的,其机缘就是先生在南京师范学院始建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开设新的专业,特别是传统学科的冷门专业,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属难上加难之事。对于是否开设,学校有的领导颇为担心和犹豫,因为当时仅北京大学设立了古文献专业,而年逾古稀的徐先生,敏锐地察觉到传统文化在当代复兴的契机,以极大热情和大无畏精神,找学校、高教局领导协商,与钱玄、赵国璋等先生经过反复争取,终于成功创办,于1983年首次招生。 如今,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南师大古文献专业已发展成为特色品牌专业,培养了近50名博士、300余名硕士和500余名本科毕业生,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输送了大量人才。 2003年10月18日,徐先生出席“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专业成立二十周年暨学术研讨会”,作大会发言鼓励广大师生多读书,多出成果。先生弟子、复旦大学吴金华教授作《呈徐先生一一母校古文献专业二十华诞志喜》: 转眼栽植二十年,欣看桃李欲满园。吾师今年九十二,畅论今昔数千言。胜似《梅花》奏《三弄》,高山流水风雅颂。台上台下齐鼓掌,经久不息春雷动。花甲之年笑我忙,此心如旧鬓已苍。追随吾师不知累,忘却子孙来身旁。身旁诸生亦卓卓,置酒祝嘏难推却。君不见长江后浪追前浪,万里奔腾前程阔。 许多学生都记得,徐先生亲自授课,那是学校一景。校内外的好学之士,纷纷赶来,几代人共处一室。特别是先生的老学生吴金华、王继如教授等坐在第一排,还经常争着冲上讲台帮着擦黑板。 大家都知道,徐先生不仅以章太炎先生为学问北斗,更崇仰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以得列章氏门墙为荣,以承传章黄血脉为己任。先生在讲课中,时时称引章黄学说,传授为学“资粮”。太炎先生指示青年必读二十一书,季刚先生增益为二十五,即经学十五书:十三经加《国语》《大戴礼记》;史学四书:《史记》《汉书》《通典》《资治通鉴》;子部二书:《庄子》《荀子》;集部二书:《文选:《文心雕龙》;小学二书:《说文》《广韵》。 在《师门忆语》一文中,徐先生写道: 以上二十五书,包括中国四部中最重要的典籍,可以囊括一切,也是治各门学问的根柢。当时社会上盛行梁启超、胡适开列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列书一二百种,(季刚)先生认为泛滥不得要领,没有揭示出重点,故提出以上二十五书以纠正此偏向。P4-7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