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上海城市的这种复杂性,复杂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以至于后来的研究者对其作任何简单的概括、断语都是一种冒险,都可能失之偏颇。你可以说它是黑色的染缸,我可以说它是红色的摇篮;你可以说它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桥头堡,我可以说它是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的大本营;你可以说它摩登,我可以说它传统。红与黑、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反动、世界性与地方性……几乎任何两极对立的判断,对上海来说都能成立。
本书将饭店放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里,研究其与上海城市发展、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生活的关系。并从近代菜场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
饭店是近代上海市民在家之外重要的饮食消费场所,它既包括平民阶层进餐的小饭店,也包括被称为菜馆酒楼的中上层社会光顾的餐馆,还包括西餐馆,相当于英文中的“restaurant,”。本书将饭店放在上海城市发展的脉络里,研究其与上海城市发展、城市空间拓展、城市功能分区、城市生活的关系。具体来说,近代上海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吸引了众多中国各地人口和许多外侨,因此也汇集了各帮饮食风味,并传入了西餐。中西饭店的分布区域随城市的发展而扩张,随城市商业区的转移和城市不同功能分区的形成而向租界繁华区域集中。饭店又是一个重要的社会活动空间,为人们进行各种社会交往和娱乐提供了场所,这也使得我们可以通过这一空间更好地了解这个城市。
菜场是近代城市社会发展的产物,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它的设立、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上海城市社会的变迁。菜场既为公众所有,也就汇集着各种社会矛盾,菜场里发生的人和事,展示着近代上海城市居民丰富的日常生活。近代菜场的发展轨迹,折射出城市居民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变化。
上篇 饭店与上海城市生活(1843—1949)
绪论
第一章 上海城市发展的风向标:基于各帮菜馆的时空考察
第一节 城市社会发展与菜馆业变迁
第二节 城市空间拓展与菜馆分布区域演变
第三节 上海的各帮菜馆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上海的西餐馆
第一节 西餐在上海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 西餐馆在上海的空间演变
第三节 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第三章 多样化与多功能化的空间:饭店与上海城市生活
第一节 饮食空间
第二节 社会活动空间
第三节 娱乐空间
第四节 风情世味的窗口
结语
参考文献
一、档案
二、报刊
三、资料
四、专著
五、论文
后记
下篇 上海菜场与市民生活(1843—1949)
引言
第一章 演变
第一节 从传统集市到近代上海菜场
第二节 选址拓展完善
第二章 控制
第一节 管理机构
第二节 规范与制度
第三章 冲突
第一节 菜源、菜价与菜农
第二节 菜场里的社会冲突——以八仙桥菜场摊基投标事件为例
第四章 活动
第一节 人声鼎沸的菜场丰盛的菜篮子
第二节 城市社会的底层——以菜场为生的摊贩
余论
附录
附录一:公共租界工部局公共菜场章程
附录二:公共租界工部局私立菜场执照条例
附录三:修正公共租界工部局私立菜场执照规则
附录四:上海市市立菜场管理规则草案
附录五:模范菜场办法
附录六:市立菜场摊户基地临时租约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二、档案、资料集
三、论文类
四、报刊类
五、地方志、指南类
六、英文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