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谭嗣同/大家精要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王儒年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是清代维新派的杰出代表。他以其先进思想、爱国热情、凛然正气、英年早逝而留名史册。本书为“大家精要”系列丛书之一,详细介绍了19世纪末那风云变幻的时代中,改革志士谭嗣同传奇的一生。

内容推荐

“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幼年失去多位亲人的经历,让他早早开始思考生死问题并最终勘破生死,进人大无畏的境界。早年发下的经世救国的宏愿使他形成自己别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宗教思想。在江河日下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他发出“冲决网罗”的呐喊,像一声惊雷,对处于迷茫和彷徨中的国人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他在戊戌维新运动中忠勇猛进的实践活动,为整个维新运动带来一股激情和活力。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说出“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在屠刀之下从容就死。他的话语和行为,激励着一代有救世情怀的知识分子不惧艰险,努力奋斗。

目录

第1章 不走寻常路乱世造奇才

——谭嗣同的青少年时代

 生于乱世长在官家

 随父奔波和任侠思想的形成

 十年漫游

第2章 兼采众长会通百家

——谭嗣同的求学和他的老师们

 谭嗣同儿时的两位老师

 对谭嗣同有重大影响的几位师长

第3章 经国济世思想的表达

——在新新旧知识中的艰难探索

 《治言》与谭嗣同的早期思想

 谭嗣襄与谭嗣同的天命观

 致力西学

 《石菊影庐笔识》与谭嗣同维新思想的萌芽

 甲午战争和公车上书

 谭嗣同维新思想的形成

 开办算学馆

 赈灾阻粜

 再一次漫游

 醉心佛学和谭嗣同的宗教观

第4章 由保守到激进

——《仁学》及其思想内容

 《仁学》及其思想来源

 “冲决网罗”的主张

 《仁学》中的经济思想

 《仁学》中的哲学思想

 《仁学》中的佛教思想

 《仁学》的影响力

第5章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维新变法的具体实践

 穿梭在上海和南京之间

 弃官回乡

 在湖南的维新举措

第6章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为变法而慷慨就义

 死神的召唤

 进京辅政

 夜访袁世凯

 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年谱

 主要著作

 参考书目

试读章节

随父奔波和任侠思想的形成

谭继洵的官运不错,官职不断被升迁,四处去任职。谭嗣同也就一直随着父亲不停地奔波。

光绪元年(1875),谭继洵被任命为通州监督坐粮厅,也就是验收漕粮、催督转运等事务的主管。谭嗣同随父亲来到通州,之后在北京和通州之间来回往返。此时的谭嗣同年仅1l岁。

光绪三年,谭继洵升任甘肃巩秦阶道,加授二品衔。次年夏,谭嗣同随同父亲从湖南前往甘肃。此次旅程艰难漫长。他们从浏阳坐船至长沙再到汉阳转往襄阳,从襄阳登陆入函谷关经潼关到达陕西,从夏至秋,历时近三个月。因沿途饥荒,暑热瘟疫,加上旅途奔波劳累,随同的幕僚有两人死亡,而随从下人更有十多人丧生。这次艰辛的历程让谭嗣同磨炼了意志,同时也了解到沿途的风土人情,体验到民间的疾苦。光绪六年,谭嗣同又随父从秦州回到家乡浏阳,再一次体验到沿途广大农村的萧条残破。

次年,谭继洵升任甘肃布政使,为夸耀自身的地位,重修了布政使署,取名“憩园”。谭嗣同于1882年的春天又从湖南来到甘肃,居住憩园,一时意兴勃发,在憩园中各处厅榭都贴上自己所写的楹联。

在此期间,谭嗣同继续研读经书。此时的谭嗣同正是青春年少、意气奋发,《墨子》中的任侠思想,《庄子》中庄子那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自由思想和击水三千、遨游霄汉的雄伟气魄更是激起了谭嗣同的冲天豪气。一批同来的伙伴如二哥谭嗣襄、表兄徐蓉侠、从侄傅简等个个年少气盛,豪气干云。洒脱不羁的谭嗣同时常与他们戏谑斗酒,谈古论今、针砭时弊,抒经邦之豪情,发治国之宏愿。他们也时常在长城内外,奔逐驰骋。有时并辔到山谷中,有时更私自出塞到大漠之中纵情奔驰一番。他们也曾遇到过西北风骤发,一时间飞沙走石,打在身上、脸上犹如被强弩射中般疼痛。有时也在马嘶、驼嗷、雁鸣、狼嚎声里,挺立苍茫,四顾悠然。还有些时候,他们骑上骏马,戴上弓箭,引领百十名健壮汉子同少数民族人民在旷野里大声疾驰,追逐猛兽。到了晚上,就在沙漠上支起帐篷,横七竖八地倒地休憩,口渴了就舀一勺黄羊血或在地上抓一把雪解渴。或者取出带来的乐器在帐篷里拨琵琶、弹琴筝,引吭高歌,欢呼达旦。更有一次,谭嗣同在严冬大雪中独自一人驰骋于峰峦叠谷人迹罕至的地方,七天七夜,行程一千六百余里。等回到兰州的时候,屁股和大腿内侧已被磨得血肉模糊,裆下的裤子血迹斑斑,而谭嗣同却若无其事。

这个时期的谭嗣同,在豪迈浪漫中多少带有一些贵家子弟放浪形骸的轻狂,傲慢无忌中多少带有一些肤浅轻薄。但毫无疑问,大漠的空旷,开阔了他的胸襟。大漠的风沙,雕琢了他豪放的气质和性格。大漠的艰苦,磨炼了他坚强的意志。

谭嗣同在大漠中表现出来的豪放和坚强毫无疑问同西北辽阔的环境以及强悍的民风有关,也同谭嗣同早期接触到的侠义之士以及对他们行为的认可和羡慕有关。他佩服那些不受各种权力、世俗、道德、秩序甚至时间和空间限制束缚的侠义之士,能够按照自己的是非标准行侠仗义,去实践和努力实现民众心目中的公正。他在内心深处也渴望着自己能够在超越地域和年代的时空中,锄强扶弱,快意恩仇,伸张人间正义。他的内心冲动和对侠义行为的价值判断在辽阔的环境和强悍的民风中逐渐形成了任侠思想。

谭嗣同从小就爱动不爱静,他和自己的二哥谭嗣襄都对武术有着浓厚的兴趣。事实上,谭嗣同的祖上是以武功而闻名于世的。《谭氏家谱》中记载,明朝的二百多年间,谭氏家族武功卓著,因武功而被封侯、封伯的共有十人之多。先祖们的赫赫武功及各种英雄事迹总被谭氏后人津津乐道。到清代以后,居住于湖南浏阳梅花巷的谭嗣同家族这一支才开始了由武向文的转向。谭嗣同和哥哥谭嗣襄时常从父辈那里听到祖上的赫赫武功,深为他们感到骄傲。

还在北京读书的时候,兄弟二人时常外出游逛,结交各类人物。在此过程中,谭嗣同结识了大刀王五和通臂猿胡七,这两位武功高强的江湖人物,成为谭嗣同亦师亦友的至交,他们不仅教授谭嗣同武术,还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胡七和王五之间,谭嗣同与王五的交往更近也更频繁。因为最初谭嗣同结识胡七后,准备跟随他学习双刀,但胡七认为,双刀不如单刀好,单刀容易学也容易学精,而且单刀的用处比双刀多,又便于携带,就把谭嗣同介绍给了擅长单刀的王五。

P7-9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