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文学散文作品集,共收作品13篇。这些文章通过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从广阔的社会、历史、现实、人文以及人性、道德的多个角度,挖掘、分析、诠解了一些历史文学精晶和历史人物独有的思想内涵。阅读本书,有助于大家掌握《大学语文》中所涉及的古典文学知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品位古意/文学品读系列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孝敏 |
出版社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文学散文作品集,共收作品13篇。这些文章通过叙述、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从广阔的社会、历史、现实、人文以及人性、道德的多个角度,挖掘、分析、诠解了一些历史文学精晶和历史人物独有的思想内涵。阅读本书,有助于大家掌握《大学语文》中所涉及的古典文学知识。 内容推荐 品位前贤高尚的业境界,强大的人格力量,健康的审美情趣。本书试图从广阔的社会、历史、现实、人文以及人性、道德的多个角度,挖掘、分析、诠解一些历史文学精晶和历史人物独有的思想内涵。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人生的智慧、经验、追求。 目录 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古一脉的天涯羁旅 不令漫漫蔽白日——激浊扬清的文人责任 此恨绵绵无绝期——君主误国与红颜祸水(一) 君今看女作门楣——君主误国与红颜祸水(二) 八千里路云和月——末世名将的心痛 年年岁岁花相似——听中国女子千年的呜咽 相见时难剐亦难——穿越千古的情事 味无味处求吾乐——享受人间朗月清风 直挂云帆济沧海——知识分子的追求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戏如人生人生如戏的断想 晓驾炭车碾冰辙——农民的千古苦难 诗情满眼兴何长——治世和乱世的新想 乱花渐欲迷人眼——关于春天的情思 试读章节 夜半钟声到客船——千古一脉的天涯羁旅 中唐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足以引发人们对苏州这个江南名城浓郁的兴趣。苏州,因其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春秋之时,吴王阖闾在葱茏、灵秀的姑苏山上筑胥台,夫差于台上曾立春宵宫,为长夜之饮,这样一个富有传奇的名城,又是江南风光旖旎的水城,七条贯穿全城的干流,给予这个江南水乡特有的妩媚、灵性,河道纵横,密如蛛网,俨然一座东方的威尼斯。 从墙壁长满青苔的砖石上乜斜过去,可以看见窗棂门阶被水浊过、被风漫过的颜色。它们一定要这样相互依偎着,依靠着,才显出美,显出优雅,显出独有的身份。它使人愕然地感受到岁月,感受到沧桑。苏州的水巷,也就这样蜿蜒在时间和水流里,成为比喻,成为象征,让走来的人们亦真亦幻,让回去的人们魂牵梦萦。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的梦,映在了柔软的水面上,印在了两边的墙壁上,重重叠叠,斑驳如画。 当年的张继恐怕是少不了这份浓浓的情结,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姑苏的潺潺流水,枫桥的轻柔冷月,留下了这位羁旅游客永不磨灭的残影。 张继的身世已经无从考证,史料记载中连生卒年代亦语焉不详。只知道他为襄州人,流传下来的诗也仅五十余首,大多关切民生,反映时事。他的一生不可能没有艰涩折磨,读张继的诗,总有一种家山渺渺的羁客之哀,无法言说的隐隐的忧伤,绵邈幽远,深不可测,使人荡气回肠,黯然泣下。 正如大自然的宽厚,不但生长秀木琼林,奇花异草,也容许一些不知名的野花闲草,在路边篱畔自开自谢。张继在唐代毕竟不是一位无拘无束、狂放不羁、傲骨嶙峋、风流倜傥的名士,他茕茕孑立,彷徨于歧路,莫人所知也。凄风苦雨的人生路途,他或许缥缈得形单影只,孤鸿冥冥,偶尔在雪地上留下爪印,不痕。消失;或许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踯躅蹒跚,苦闷迷离。人生的进退得失,荣辱悲辛,起落跌宕,积聚在内心的冲突与不安,对严峻人生的超越等等,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在他自己的诗句中流露出来。 张继与姑苏有不解之缘,这是后话。但赏鉴、体会张继的《枫桥夜泊》必须是要先解读苏州的。 吴王夫差,五代吴越广陵王钱元镣,还有那一个个历史上的纠纠豪杰,仿佛历历在目,毁誉参半。晚唐著名的诗人杜牧在其所作《杜娘诗》中有句云:“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这里的鸱夷,切莫以为是取申胥之尸,投之于江的皮袋,而是指风流倜傥的范蠡。张继对姑苏的一往情深,正如当年范蠡的情有独钟。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息稍停;日月昼夜奔驰,而光辉万古不易。人与世都在同一道理中,悲喜交加,衰荣交替,旋转沉浮。张继与姑苏,亦当如是。尽管张继是荆楚之士,但因有了这先决条件,再去理解姑苏那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更上了些许层面。一种久违的感觉,千里万里,追根溯源,张继为的是一睹姑苏山川的行云流水,气韵翻腾;为的是倾心捕捉一层神秘与深沉,疏闲与沉稳。水乳交融的人文、自然景致,对于张继来说是可感激的知音,甚而可以升华对生命意义的思辨。 姑苏山水的聪慧,灵秀之气,正如张继内心的含蓄、婉约、内敛和细腻。在交通融合的地方,顾左右而言他,犹抱琵琶半遮面。细雨、碧水、微风、柳枝、船影、桨声、山岚、淡雾,亭台馆榭,曲槛回廊,山石玲珑,花木扶疏,氤氲的气氛,空灵澄澈的境界,登山流水,如临清风,时不我予,日亲日近。 但是,张继的兴趣、情调,向往和追求恐怕在更深的内涵之中。 “拙政园”最初不就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吗?私家园林,就其源头而言,当肇始于王维的辋川别业,姑苏本土深厚的历史文化,承接了中原文化南移的衣钵,同样,又是以辋川别业为宗脉的。明正德年问御史王献臣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当然这是张继仙古之后的话题了。至于张继生前有无在脑海中闪现这一构想,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人的人生理念和愿望,往往跨越历史的长河,得以一脉相承。 姑苏的园林山径水廊,起伏曲折;庑壁漏窗,古木蔽日;松竹花木,点缀奇峰异石;山光水潋,暗香疏影;台榭亭阁,玲珑雅致,疏朗宜人。木结构的建筑,白石灰粉和红黑二色绘制的彩画,别具风格。横额枋、壶门、斗拱、天花藻井,绘画图案优美,雕工精细。线条典雅,流利柔和。所有的景致非同凡响,超世而绝不媚俗。便可知张继为何如此苦苦追寻能够抚慰精神的归宿了。 春秋晚期,吴王夫差葬其父阖闾于海涌山。相传葬后三天,有白虎居其上,故名“虎丘”,气势雄奇的“虎丘”,红日隐檐底,青山寺中藏;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隐。如此之大器,仿佛置身于绝岩纵壑之间,在张继的心目中,乃人生理想生活之境也。 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常游虎丘,“一年十二度,非少也非多”。山前塘河即自居易主持开凿,旁筑塘路,号称“白公堤”,竟然得以有“吴中第一名胜,江左丘壑之表”的美誉。可见释氏随缘,吾儒素位。超然置身于尘世之外,随遇而安,则无所不得矣。人世的兴衰、成败、因果、载沉载浮,昭昭乎若揭,世路茫茫,人生苦短,路穷有期,为何又要自怜、自怨、自轻、自怒?不论白居易或张继,都会由此深省,阅尽人问的张继,自然会从中汲取到更为丰厚的精神养料。P1-3 序言 写这套书,几乎用去我整整八年的时光。 2000年,我内退离开单位,先后受北京六所高校之邀教授《大学语文》课程。年届五十,虽然辛苦,却很充实。我接触了成百上千的青年学子,他们有着坚定的为学问而问学的求知精神,有着笃实勤勉的学风。其中有许多来自偏僻贫困地方,在打工之余自修自学。尽管自身条件缺欠,知识基础较差,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而是脚踏实地,奋起直追,不曾懈怠。 2003年,我在一所高校结束了大语课程。临别时,一大群学生围住我,依依不舍。他们送给我一本书,扉页上写着“愿天下渴望真知的苦孩子都能听上您的课。”在后来的许多年里,只要我一想到这句话,就按捺不住想为他们做点什么的念头。 于是,我试图不断地拓展视野、思想、观点、见解,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历炼、学养的体会,从广阔的社会、历史、现实、人文以及人性、道德的多个角度,尝鼎一脔,去挖掘、分析、诠解一些历史文学精品和历史人物独有的思想内涵。因为在这些文化遗产中实实在在蕴含着前贤高尚的精神境界,强大的人格力量,健康的审美情趣。我们完全可以把它当作人生的智慧、经验、追求。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文章能够把握这些精品的深厚内涵,或者说是自己学习的心得传递给我的学生,以有助于他们掌握《大学语文》中所涉及的古典文学知识,这大概就是我写这本书的目的了。 本套书以散文的手法,叙述、议论和抒情结合,尽心力而为,率性而为,故不免情不自禁,有失公允,驻笔掩卷,唯愿书中的内容少一些硬伤,少一些偏颇,少一些矫情和虚伪,唯愿广大的读者会以最大的宽容来原宥。 陈孝敏 2009年2月于北京西三旗霍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