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出自北大中文系才女的随笔作品集。她的文字泼辣、大胆,思路放旷而浪漫,淋漓恣肆,触及到谨言慎谈中很少说到的话题。细细品味,常有一种不易为人察知的尖锐之感,浅斟慢酌的文字中,有一种霞想云思的腾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入罗衣(中国文学中的服饰与人情)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庄秋水 |
出版社 | 文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出自北大中文系才女的随笔作品集。她的文字泼辣、大胆,思路放旷而浪漫,淋漓恣肆,触及到谨言慎谈中很少说到的话题。细细品味,常有一种不易为人察知的尖锐之感,浅斟慢酌的文字中,有一种霞想云思的腾挪。 内容推荐 本书作者是北大中文系的才女,对中国古典小说和诗词深有研究。这部学术性的散文集,尽显其才慧。书中的几十篇文字,或短或长,或清谈小说,或细味诗词,或缘经据典,证明一件文物的的来历。一块毛青布,从何时发明,是何地风俗;一段奇香木,从何地传来,妙在何处。娓娓道来,真有“历史侦察学”的独到眼光。细味她的文字,又感觉到庄秋水的用心不在名物上,而在淡而悠长的生命感叹中。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透过历史迷离的烟幕,领略人生无限的妙意。 目录 就那样野野地长着 第一章 红楼人物 作为命运的服饰 红楼人物小影 怡红院的两个人尖儿 夜深露重,风吹不了头 一条非比寻常的汗巾子 读红楼的一点启示 第二章 水浒时代的审美 雪在烧 若只如初见 孙二娘的夏装 水浒时代的审美 第三章 西门家的绝望主妇 “可怜小人则个” 床头怨妇 西门家的女人们 清客的职业精神 服世绘 你一定要看《金瓶梅》 第四章 明代的潮人 持不同服见者 真女名士自风流 明代的潮人 山中女子 尼姑与妓女 第五章 夜晚的歌集 夜晚的歌集 绣在屏风上的鸟 远山眉黛绿 枕上风月 试问卷帘人 第六章 红泪 一个灵感迸发的枕头 水如环佩 和谐之难 削肩美人 三个人的上元节 红泪 每个女人心中都有一条红裙子 有女当门户 每个人脸上都有一张面具 美少年之恋 遍插茱萸 第七章 时尚政治学 时尚政治学 关于美容业的反思 古人的两件必备单品 裙屐少年 身命 头发的故嘉 “请不要沐浴” 洋装虽然穿在身 青草妒春袍 远来的衣料 后记 试读章节 作为命运的服饰 看《红楼梦》很难不为曹雪芹对日常生活的那种精细描摹震惊。他深入物质生活的每一层肌理,吃穿用度,照顾到每一个细节。少时读红楼,往往执迷于宝黛情爱,一腔胸怀,为之愁结。待年岁渐长,就晓得体味他写生活的好处来:看似对世俗生活不厌其烦细细铺陈,边读边沉浸其中,方彰显精神世界的幽微。我们可以说,《红楼梦》极大地拓展了人的精神空间,而这个拓展,是建立在物质世界的极度丰赡上的。 我就对《红楼梦》里写穿衣的地方特别留意。且不说里面提到的服饰特色、用料和纹样,单是那些材质的名儿,就让人遐想。第四十回中,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看见潇湘馆窗上纱的颜色旧了,要王夫人给换新的。凤姐提起库房里有银红蝉翼纱,被贾母嘲笑没见过世面,说那是“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青,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那银红的又叫作“霞影纱”。 “软烟罗”,“霞影纱”,也真会取名儿。只听着名字,就觉得影影绰绰,如梦如幻。怪道贾母说做帐子好呢。在这样的帐子边,再立上这么一位青春少艾,可不就是一幅美人图了!文化真是一个生态系统。古人画一幅仕女图,便不只是画一幅画那么简单,湖笔徽墨歙砚宣纸一样都不能少,女子的簪环衣裳也要合乎身份地位,又要讲究情态美感,物质与精神才能绵密地结合于方寸之地。 曹雪芹出身江宁织造世家。他祖上担任江宁织造达六十多年,与苏州织造也是亲戚。江宁就是现在的南京,老早就是中国的纺织中心之一。江宁织造这个官儿,不只为皇室供应各种高级纺织品,也监察地方官员和民情,和皇帝很亲近。经历过上流社会的繁华,曹雪芹笔下的服饰描写,比如在特定场合下往往不厌其烦,精细到了极致。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对各人的服饰都做了一番打量。一色的大红猩猩毡斗篷,衬着雪色,分外精神,众人争奇斗艳,又绝不重复。果然是一片“含梅咀雪文字”。 林黛玉“换上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绉面白狐狸皮的鹤氅,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踏雪行来。请动用一下你的想象力吧,想象一下鲜雪美人的干种风情。 作为披风之一种,鹤髦早先是道士、隐逸士人的标准服装。所以在魏晋六朝时期很是流行。那时候的士人好谈玄好美服还吃药(五石散),时时保持High的状态,就是为了看起来有出尘之态,有如神仙。后世人也因此喜爱穿鹤氅,过一把神仙瘾。 明代情色小说《如意君传》里,敖曹初次觐见武则天: 浴罢,衣以云翱鹤氅之服,束以七宝剑绦,戴以九华碧玉之冠,韬以乌巾,望之翩翩如神仙中人也。后大悦,抚掌而语日:“仙降于吾所。” 明明是个面首,偏偏还要弄姿作态,装作神仙中人,另一个有名的面首张昌宗好像也干过类似的事。我们姑且视为性爱前戏的一部分,是女皇的特殊嗜好。 据敦煌壁画,隋代女人们很喜欢穿的是一种小袖式披风。这种披风一般都是翻领,大概是受外来服饰的影响所致。在《花间集》的时代,披衫、披袍一类的服装已经成了女性的日常穿着。宋朝女性更是以身材修长为美,喜欢穿“背子”,又称褙子,还可称绰子,从上到下,竖直的线条,即便是身材矮小,也可利用视觉效果,看起来长身玉立。明代背子,有宽袖、窄袖两种分别。宽袖背子,领子一直通到下摆,衣襟上有花边装饰。窄袖背子袖口、领子都有装饰花边,领子花边仅到胸部。明代背子一度升格为正式礼服,叫作“披风”。后来更成为居家休闲服。刘姥姥初见王熙凤,后者正是穿着这么一件石青刻丝灰鼠披风。 披风这种实用性有限——御寒不如长袍,方便不如马甲一一的服装样式能够流传久远,也许是因为人们都有修饰自己的欲望,而披风,有一点点“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味道。人类衣着原始而且神圣的最初目标,是以一种无意识地适应身体的方式来表现精神上的渴望。披风可谓最好的例证之一。 而宝玉的红猩猩毡斗篷裾角飞扬,拢下了第四十九回花团锦簇的一篇文字。大雪天,姐妹们相聚起诗社,宝琴是贾母赐的翠羽斗篷,黛玉是白狐皮鹤氅,李纨是青哆罗呢对襟褂子,宝钗是莲青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把丝的鹤氅,邢岫烟穷,没有斗篷穿,就只穿着家常旧衣。于是我们便从斗篷上看出宝琴正得宠,黛玉身体比较弱,岫烟出身的贫寒来。 斗篷所具有的权力感和人际关系的透明度,让人疑惑这种服装的自然本性。服装似乎已经越过寒冷的外在进入文明世界。它所具有的审美情趣就是在内外之间造成一个空间,吸引注意力,延宕身体之间的相遇。这种道具感正是斗篷作为服装的命运。所以在传统戏曲里,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斗篷左右逢源。 例如《昭君出塞》里的王昭君,披着大红斗篷,唱着“文官济济全无用,武将森森也枉然,却叫我红粉去和番”一步三回头。《霸王别姬》里的虞姬,晚上到营帐外面巡视,四面楚歌声中也披着一件斗篷。虽然主要是作为户外御寒的服装,斗篷有时也是在屋里用的,夜里睡醒,畏惧风寒,或是遮掩病体,舞台上常常用一件斗篷来表示。《荒山泪》里的张慧珠,夜里怕她的孩子受凉,拿着斗篷给孩子披上。《玉堂春》里当玉堂春生病的时候,身上也披上了斗篷。 但印象中最深的,还是小时候我们都有一件大红斗篷,圆领,有帽,领口用两根长带子系着,带子一端常常还带着两个小绒球。那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北方小孩子在春秋和冬季常见的外衣。因为小孩子长得快,合身的衣服只能穿一季,而斗篷可以穿上好几年。我还隐约记得被妈妈抱在怀里,斗篷紧紧包裹着,清冷清冷的北风中透着一丝丝冬阳的煦暖。 如今的小孩子不再穿斗篷了吧。从前看《红楼梦》,看到最后宝玉拜别父亲的场景,总是禁不住潸然泪下。贾政看到“微微的雪影里面一个人,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他倒身下拜。恐怕正是这煦暖这眼泪,才使这一件大红斗篷被永远地雕刻在记忆之中。 …… P2-8 序言 就那样野野地长着 朱良志 庄秋水是我朋友,每次听她说话,声音不大,速度不快,说的也不多,温婉细腻,像一阵轻风吹来。读了她的文字却吓了我一跳——她将要出版的这本书,我有幸先睹。这可不是我熟悉的交谈中的庄秋水,她的文字泼辣、大胆,思路放旷而浪漫,淋漓恣肆,触及到谨言慎谈中很少说到的话题。细细想来,分明又正是曾与我交谈的那位作者,在茶熟香温之时,听她谈吐,常常有一种不易为人察知的尖锐,浅斟慢酌的谈话中,有一种霞想云思的腾挪。 这位北大中文系的才女,对中国古典小说和诗词深有研究,这部学术性的散文集,尽显其才慧。书中的几十篇文字,或短或长,或清谈小说,或细味诗词,或缘经据典,证明一件文物的的来历。一块毛青布,从何时发明,是何地风俗;一段奇香木,从何地传来,妙在何处。娓娓道来,真有“历史侦察学”的独到眼光。细味她的文字,又感觉到庄秋水的用心不在名物上,而在淡而悠长的生命感叹中。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透过历史迷离的烟幕,领略人生无限的妙意。 她曾对我说:她很喜欢《锁麟囊》中薛湘灵的唱词:“我只道铁富贵一生注定,又谁知人生数顷刻分明……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教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书中的文字,真有一种人生的解悟感,说的是文学中的戏文,所关注的却是人生的戏文。 做翻案文章,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花间派的温庭筠,历来谈到他的作品,总会说其内容空虚、词采穰丽,将其作为文学史中一个负面的典型。庄秋水却在其中看出了沉甸甸的内容,从慵懒的格调中,看出“对人生世相的解悟和留恋”。如庄秋水在温庭筠著名的“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词中,看出了抚摩旧迹的意味:“这些在深闺中的寂寞佳人,那些欢爱时的浓情蜜意,那些和生命缠绕不去的哀感顽艳,显得如此动人。”庄秋水认为,温庭筠不是“无聊”的主儿,而是生命感饱满、内心有力度、情感上纤细低回的诗人。她说,《花间集》简直就是一部“夜晚的歌集”。 我以前对这种花间月下的吟咏也存有误解,常将其看作是无聊的呻吟。经庄秋水的点拨,我豁然明白,词中的女子的确有脂粉气,但是诗人却不是以脂粉的心情来写的,诗人写的是一段缠绵,一片寂寞,一个几于绝望的等待,诗人从主人公生活的“无聊”中,写人生的“无可奈何”。寂寞的长夜,最容易触及到生命中的痛,花间月下的不少吟咏,原来有这样美丽而寂寞的生命忧伤。 她的文字真是很吸引我。我说不准她的风格,文词很优雅,但又冷不丁地有几声高门大嗓。描写她熟悉的诗词曲话、服饰装束,如数家珍,密密而来,如春日的弱柳飘过你的面庞;时而又大开大合,风骤然而起,斗大的雨点向你洒将来。她细心剔发出的红楼、金瓶中的种种缠绵,不禁使人有云阶天壤之想,但又常常突然间将其放到光天之下,一层一层地剥,现实得让人有冷飕飕的感觉。作者的文笔时时流露出一位弱女子的性格特征,但又用弱女子的细腻来说人生、宇宙和历史,说人间的悲情、宇宙的定理,说历史的风烟,从从容容,一点也不含糊。书中多有“好言语”。 庄秋水的文字真有冷艳之美。我办公所在的燕南园,春日里满地的二月兰,像紫色的地毯幽淡地绵延,没有人种,都是天外飘来的种子;没有园丁护理,任其自在地开且落;得着地气阳光,就耶样野野地长着,展示出一片绚烂。这本书的文字和精神庶几似之。 2009年早春于北京大学 后记 我非常喜欢五代冯延的一句词: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水波摇动梅蕊,正在水的波心,那是一种摇动的闪烁;风吹过来,侵入淡薄的罗衣,心中感到一阵阵的寒意。这句词说的是心灵幽微的感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遍历尘劳,挣扎、寂寞和反省无日不随左右,然而也正因为这世界的沉郁和芬芳,才会有波摇梅蕊风入罗衣这样裱密的感受。这便是这本书书名的出处。我正是希望用心灵去感受((红楼梦》、《金瓶梅》、《水浒传》这些伟大作品里,那些穿着古人衣裳人物内里的生命意境。 这本书仍然是我在《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万象”版的专栏的一个结集。有位朋友曾经说过读书写作的几重快乐,读书,一乐也;读后写出感受,又一乐也;收到稿费,三乐也。那么结集出书是第四乐了。简简单单的一些书,能带给人四重悦乐,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合算的事情吗!为了这无数多的乐,我要感谢深圳商报的陈溶冰和胡洪侠,你们是我遇到的最好的编辑,在三年多的合作时间里,给了我最大的信任,任我信笔游疆古今驰骋。还要感谢我的责任编辑刘刚,对这本小书一见倾心。我也要感谢朱良志先生,他百忙之中,不吝如椽之笔,为此书作序。他的过分赞美,我就当做是他对后学的期许欣然笑纳了。 庄秋水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