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述了上海地方和社会的百年轶事,是一部章回体通俗史活。该书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上海的暴行,控诉了封建官僚主义的腐败,鞭挞了大流氓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危害人民的种种罪恶,让人们了解“人吃人”的旧社会,勉励后世热爱社会主义新上海,为上海的振兴、繁荣而竭尽自己的力量。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海滩野史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傅湘源 |
出版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记述了上海地方和社会的百年轶事,是一部章回体通俗史活。该书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上海的暴行,控诉了封建官僚主义的腐败,鞭挞了大流氓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危害人民的种种罪恶,让人们了解“人吃人”的旧社会,勉励后世热爱社会主义新上海,为上海的振兴、繁荣而竭尽自己的力量。 内容推荐 百年演变,风云变幻,桃落李起,人事兴废,更迭无休。本书记述以讲话形式为主,为你详细讲解了上海地方和社会的百年轶事,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上海的暴行,控诉了封建官僚主义的腐败,鞭挞了大流氓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危害人民的种种罪恶。它既是一部了解旧上海的必要读物,也可作地方和社会文史研究的参考。 目录 第一回 上海滩草莱初辟 筑城堞防寇入侵 第二回 拆县城阻挠重重 顺潮流终被淘汰 第三回 辟租界丧权辱国 兴庙会农工互利 第四回 飞燕子南下卖艺 地头蛇仗势逞凶 第五回 奉师命保马南下 见不平挥臂相助 第六回 设摔场当众出丑 仗恶势暗箭伤人 第七回 缉主犯逃捕躲身 巾帼女替兄报仇 第八回 外教徒接踵来华 设海关关权被夺 第九回 避战祸华洋杂处 改市政日新月异 第十回 黄浦江天然优势 洋务派开局设厂 第十一回 金融业蓬勃兴起 外资金涌向上海 第十二回 图自强形格势禁 设银行挽回权利 第十三回 杜外溢自铸银圆 整货币集权中央 第十四回 修铁路瓜分中国 利交通祸为福倚 第十五回 五公司应时而生 为上海平添光辉 第十六回 佞于佛广兴寺庐 谄于道结缘丛林 第十七回 极泉石探幽寻胜 如仙境霎眼皆空 第十八回 定瓷壶初漏春申 阳羡茶嗜好成癖 第十九回 叹匏瓜难系难食 羡杨枝惯送惯迎 第二十回 金山神避危迁沪 城隍爷喧宾夺主 第二十一回 小灵台如涉春台 点春堂胜逾华堂 第二十二回 城隍神坐轿出巡 城隍会闻名春申 第二十三回 祝融神乘虚而入 城隍庙尽付一炬 第二十四回 行伪善趁火打劫 施诡计到处敲诈 第二十五回 树颂碑颂失其实 设绶帷绶荣自身 第二十六回 极钻营缘身黄门 酬夙愿重温旧梦 第二十七回 整庙规平息争端 小世界开张营业 第二十八回 施诡计蛊惑愚民 受战祸又遭厄运 第二十九回 设分店捏佛敛钱 惑愚民香火有依 第三十回 靠庙神想方敛财 一年中盛事极多 第三十一回 三昆仲从事戏艺 为事业历经坎坷 第三十二回 孟小冬有违师训 历坎坷自寻烦恼 第三十三回 人杜门甘居五妾 殒台湾遗音宛在 第三十四回 雷蒙斯闯路获利 电影业急起直追 第三十五回 南周北马关外唐 四大名旦聚一堂 第三十六回 抢上海混战夺利 销毒品祸国殃民 第三十七回 “四一二”屠杀有“功” 邀信宠官运亨通 第三十八回 缘血梯鸡犬升天 庆屠杀群丑表功 第三十九回 同患难狼狈相倚 游扶桑巧结姻缘 第四十回 去重庆大贩烟土 回上海抢摘果实 第四十一回 设大运发行奖券 纸作风一本万利 第四十二回 为沽名兴建宗祠 修家谱鬼扮天神 第四十三回 迎神主大排其场 上海滩热闹空前 第四十四回 集名角会演一堂 极富贵转眼皆空 第四十五回 “八一三”日军寻衅 上海滩再遭战祸 第四十六回 淞沪战喋血三月 我孤军坚守“四行” 第四十七回 沦陷后孤岛形成 英美侨惨遭厄运 第四十八回 待时机独揽梨园 树恶势网罗红伶 第四十九回 黄金荣开设黄金 金廷荪捉刀代庖 第五十回 诱坤伶觅屋藏娇 兴醋海捣毁香巢 第五十一回 玩小莺夫妻失和 成僵局两地分居 第五十二回 林桂生愤恨致死 露兰春下堂求去 第五十三回 适同行又遭遗弃 嫁富商横祸突起 第五十四回 弃行医卖药致富 闯新路开拓游艺 第五十五回 大世界草莱初创 开银行挪用存款 第五十六回 偿夙愿大展鸿图 买外轮被友掣肘 第五十七回 黄楚九遗留事业 黄金荣伸手得来 第五十八回 唐嘉鹏倒身黄门 黄金荣坐得赃银 第五十九回 唐嘉鹏弃旧爱新 顾竹轩积恨杀唐 第六十回 黄源涛被捧上台 刘阿斗终非其才 试读章节 诗曰: 孔雀张尾待开屏,丹青画龙未点睛。 深闺处女谁添妆,沉滩托命开拓人。 春花蕃昌接广陵,风雨横吹常失宁。 幸有园丁勤耘芟,群芳独秀标远名。 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之处,被人们漠视的原始沙滩——上海滩,原是东海沿海的一隅,处于长江三角洲的缓冲地带。在战国时属于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地,因而上海有春申港、申江、申地、黄浦江、歇浦等名目繁多的代称。上海在几千年前,原是一片汪洋,沧海变桑田,逐渐涨为平陆。 清人王韬对黄浦江曾有一篇笔记: ……今之黄浦滩,昔本纤道,潮来没入水中,潮去则露滩面。吴淞江的流水,犹似黄泥浆,死沉沉的躺在江床上,平静静的流动着,整个上海,还是一片荒土,绝少人烟。 唐宋以后,沿江一带才有稀稀落落的村民,成为依靠渔业世代生息之处。大约距今八百年前,这个黄浦滩开始作为进出海港船只系泊的场所。那时还没有黄浦江的名称。 因上海原来是一个海滨渔村地,古称沪渎。 “沪”字的解释,是捕鱼的渔具。“渎”者,是沿江地方的古称。此为“沪”字的来由。“上海”两字的端倪,原靠黄浦江东南隅称为上海,黄浦江西北隅称为“下海”(今虹口区舟山路下海庙一带),或本有上下两个海港,地居上游者,就称为“上海”了。 公元1280年(元世祖时),这一没有被人注意的渔村,竟被开拓者发现了。后来人们渐渐改变了它的处女地的本来面目。黄浦江的支浜纵横密布,状似蛛网一般。黄浦江直通杭州湾和湖州、乎湖等地,黄浦江支流吴淞江(即苏州河)直通太湖流域。黄浦江既是一条天然的淡水大港,渔业资源又非常丰富,水上交通便利,对发展经济和商业带来有利条件。当时有位姓李的知府,看中了上海港这块地方,认为有开发价值,就具奏朝廷,将华亭县的长人乡、高昌乡、北高乡、新江乡和海阳乡等五乡划归于沪,设上海为县,属松江府,隶属江、浙行省,辖境东至海、南至华亭县境、西至平江路昆山州、北至平江路嘉定州,东西一百里,南北五十里。上海县治的轮廓开始诞生了。 据《松江府志》载:上海立县是在1291年(元朝至元二十九年)。立县的时候,县衙附设在上海镇守使衙门内。在这漫长的年代里,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县衙的所在地已经三次搬迁。第一次搬迁,是在1299年(元大德三年)。上海镇守使衙门那时设在宋榷场古址。这个县衙门是十分简陋的。因县治初创,方兴未艾,也就权宜驻治下来。过了几年,这个县衙门总觉得太不像样,决定另行搬迁。就在这时,上海市舶司衙门奉上级之命,并入浙江省宁波府驻上海市舶司。上海市舶司的房屋就空了起来。于是上海县宮具文呈请松江府尹准许后,将县署迁入上海市舶司的房屋。可是,市舶司署的房屋,虽较旧县署宽敞得多,但设施陈旧,必须大为修葺。因没有改建经费,得过且过,到了1301年(元大德五年秋),扣场大风雨把县署吹坍了,不得已暂借民房办理公务。上海县监官蒙古人达鲁化赤·稚哈稚倡议,筹资建造新署。于是在1302年(元大德六年夏),将县署房屋改建一新。 上海县署第二次搬迁是在公元1915年。到了辛亥革命以后,旧县署有所改革。当时县行政部门和司法机构已经划分,各自为政,但官署仍在原署办公。司法署后改组为审判和检察两厅,把原来县署办公的房屋占去了一大半。这样,引起了县官吴声的不满,于1912年8月,电请苏督程德全,准将审、检两厅设于前清海防同知衙门,旋即得到省方的准许。吴氏后来又改变了计划,拟将海防署变卖,重新筹款另建新县署和警察厅,而将旧县署让给审、检两厅,得到省方再度同意,核准在案。 时隔不久,吴声去职。新任知县洪锡范,对另建新署没有进行。直到1914年11月,知县沈宝昌,将改建新县署付诸实施,新县署在城内旧提标右绿营基地(古称杨家桥,今名蓬莱路)。1915年5月14日开工定基,于同年10月20日落成后,由沈宝昌呈报江苏省督军冯国璋和巡按使齐耀林以及上海军警机关查照。 上海县署第三次搬迁是在1933年7月。原来上海市区改称上海特别市政府,正式成立于1927年7月7日。接着,因特别市划为分治区,上海县原有辖管十一个市、乡,于1933年7月1日起,市区的行政权,都并入上海特别市政府。这样,上海县的行政行使权,仅仅在郊区地方了。 上海县署第三次搬迁的地方,当时各有异议,最后决定在沪闵路以西的北桥镇,一切工程建筑设计由县建设局负责。建筑经费由上海县当局分别向省、市各方筹措。经县、市双方磋商,将原有县署的房屋和基地,由市方以八万元代价拨充建县经费,并分三期付清。 新县署基地,共计购买民田五十余亩,房屋图案由大方建筑公司设计,工程由仲华营造厂得标,造价银108000元,于1932年6月11日签订合同后,即破土动工。于1933年1月9日落成。 据记载,上海港于1366年(元至正二十五年),已与外商初步有了“以货易货”的少数贸易,商市网点也初步有了发展,人口也逐渐增多。可是,因为上海港近临海滨,过分的繁华,难免会引起海盗的瞩目,又当倭寇横行于海上之际。明太祖基定明王朝后,为了保卫海隅安全,上海港虽设有防御工事和海防军,但仍不能防止倭寇亡命的侵扰。最大一次的入侵,是在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4月至6月,大批倭寇结队入侵上海港,县市大受蹂躏。两个月内连续遭受五次洗劫。民房半成焦土,妇女被其奸淫,民财抢劫一空,强壮被其杀害。惨淡经营的新兴县市大伤元气。官方决定积极筹备建筑城堞。是年9月动工,县城四方同时兴筑,未及两月,上海县城的建立已初具规模了。当时上海富绅潘恩有筑城记载其事云: 新筑县城周围九里,城高二丈四尺,宽一丈八尺,城门分六处,东门名朝宗,南门名跨龙,西门名仪凤,北门名晏海。小东门名宝带,小南门名朝阳。另设水门三处,东西两端直跨在肇嘉浜(今复兴东路)上,小东门跨在方浜(今方浜路)上,城上设有雉堞三千六百多个,城门高凡三层,城壕长一千五百余丈,深一丈七尺,壕河环抱城外,贯江接通潮汐。 P2-5 序言 本书记述了上海地方和社会的百年轶事,是一部章回体通俗史活。叙事记述力求做到有功则褒,有过则贬,有知必录,直笔无急,功过昭然。百年演变,风云变幻,桃落李起,人事兴废,更迭无休。仰首伸眉,列论往事,考其因缘,综其来历,整理轶事,挥笔倾述,得竭其意,为冤者呼,为死者鸣,为善者扬,为恶者挞。揭露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上海的暴行,控诉了封建官僚主义的腐败,鞭挞了大流氓黄金荣、杜月笙等人危害人民的种种罪恶,让人们了解“人吃人”的旧社会,勉励后世热爱社会主义新上海,为上海的振兴、繁荣而竭尽自己的力量。它可作曲艺人说唱的话本,叙事记述以讲话形式为主,回目中述此引彼,琅琅上口,引人入胜。既是一部了解旧上海的必要读物,也可作地方和社会文史研究的参考。 作者 1990年5月于上海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