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华上下五千年(最新修订珍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符文军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完整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也是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本书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朝,大明王朝,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内容推荐

本书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朝,大明王朝,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接一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像政治家秦始皇、曹操,谋略家张良、诸葛亮,思想家孔子、孟子,民族英雄林则徐、邓世昌,科学家张衡、沈括,医学家华佗、李时珍,文学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诗人李白、陆游,革命家孙中山、李大钊等等。他们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世界之最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像奸臣秦桧、窃国大盗袁世凯那样的民族败类。但历史是一面镜子,会让后人去借鉴,去思考,去创新,要不,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会留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句呢?因此,虽然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血雨腥风,但还是没有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基因工程、电子信息、遨游太空就是最好的证明。

目录

远古传说时代

 天地人之祖 /3

 女娲造人 /3

 “四氏”之传说 /4

 黄帝战蚩尤 /4

 尧舜广施仁德 /5

 治水功臣——大禹 /7

夏商西周

 启建奴隶制王朝 /11

 少康为父报仇 /12

 孔甲与龙 /14

 右相伊尹 /15

 伊尹囚君 /16

 高宗武丁 /17

 武丁与他的三个王后 /18

 暴君商纣 /19

 姜太公钓鱼 /21

 武王伐纣战牧野 /22

 死不食周粟 /2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5

 天子溺水而亡 /26

 国人大暴动 /27

春秋战国时期

 孝子郑庄公 /31

 石■大义灭亲 /32

 郑昭公作茧自缚 /34

 曹刿论战 /36

 中原霸主 /38

 失掉一地得到人心 /39

 宁戚不辱使命 /41

 齐桓公助燕驱山戎 /43

 大器晚成百里奚 /46

 中生以死尽孝 /49

 盗马山民义救秦穆公 /51

 重耳忍辱而逃 /52

 重耳被劫 /54

 年过花甲始称君 /57

 退避三舍以报恩 /59

 不呜则已一鸣惊人 /61

 晏婴使楚 /62

 伍子胥巧过昭关 /64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6

 孔子留书 /69

 大义灭子忠心报国 /70

 西门豹巧治女巫 /71

 邹忌讽齐王纳谏 /73

 相煎何太急 /74

 改革家商鞅 /76

 合纵连横 /77

 为孟尝君买情义 /78

 完璧归赵 /80

 将相和 /81

 荆轲刺秦王一去不复还 /83

 秦王除奸 /84

秦朝汉代

 秦始皇统一全国 /89

 秦始皇的辉煌业绩 /90

 焚书坑儒大兴土木 /91

 指鹿为马自取灭亡 /93

 陈胜吴广起义 /94

 西楚霸王 /96

 刘邦起义 /97

 一战定乾坤 /98

 张良学艺 /100

 鸿门斗智 /101

 西楚霸王封天下 /103

 韩信桥 /104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106

 背水一战破赵国 /107

 霸王四面闻楚歌 /108

 刘邦杀功臣 /110

 吕后篡夺皇位 /111

 天下共诛吕 /113

 文帝治国有方 /114

 七国叛乱 /115

 汉武帝独尊儒术 /117

 汉朝才子司马相如 /118

 马邑诱敌 /119

 张骞出使西域 /121

 二将威震匈奴 /122

 苏武牧羊节不辱 /123

 汉武帝立子 /125

 霍光辅佐幼主 /126

 王昭君出塞 /127

 王莽改制 /129

 刘秀忍辱建东汉 /130

 光武帝休养生息 /131

 巧败赤眉军 /132

 明哲保身 /133

 宋弘不忘糟糠之妻 /135

 董宣不磕头 /136

 盖延斩双龙 /137

 老将马援 /139

 刘庄学父治国 /140

 王景治水 /141

 唯物论者——王充 /143

 楚王大案 /144

 窦氏家族 /145

 班固班昭著《汉书》 /147

 投笔从戎深入虎穴 /148

 中国历史上最小的皇帝 /150

 诛异己保权位 /151

 邓太后治国有方 /153

 东汉蔡伦造纸 /154

 东汉科学家张衡 /155

 小皇帝被毒害 /157

 梁氏家族破灭 /158

 昏君灵帝 /159

 黄巾起义 /161

三国西东晋南北朝

 一代枭雄曹操 /165

 孙坚战死疆场 /166

 美人计 /167

 为父报仇围徐州 /169

 完成遗愿据江东 /170

 猛将吕布 /171

 煮酒论英雄 /173

 大刀关羽 /174

 官渡之战 /175

 三顾茅庐请卧龙 /177

 联吴抗曹 /178

 蒋干中计 /179

 黄盖苦肉计 /181

 赤壁之战 /182

 败走华容道 /182

 刘备娶亲 /184

 气死周瑜 /185

 为父报仇 /187

 反间计大败马超 /188

 仁义得西蜀 /189

 赵张智夺幼主 /191

 庞统献计取涪关 /192

 关羽受印大败曹 /193

 败走麦城 /195

 七步诗 /196

 为二弟伐吴 /197

 闭门退敌 /199

 七擒孟获 /200

 挥泪斩马谡 /201

 孔明见信回师 /203

 孔明木像破魏军 /204

 卫温下夷州 /206

 魏国发明家马钧 /207

 司马懿夺权 /208

 《潜龙诗》惹祸 /209

 傻太子娶丑媳妇 /211

 石崇比富 /212

 武帝选美 /213

 傻太子即位 /2]4

 堕泪碑 /216

 晋宫内乱 /217

 义庆王周处 /218

 自食恶果的贾后 /220

 斗富大王之死 /221

 狗尾续貂 /222

 傻太子归天 /223

 谈玄之风 /225

 刘渊代晋 /225

 石勒纳贤 /227

 后赵中兴 /228

 刘娥以死保忠臣 /229

 刘曜灭西晋 /230

 东晋的创建 /231

 闻鸡起舞的祖逖 /232

 楷圣王羲之 /233

 扪虱谈天下的王猛 /234

 淝水之战 /236

 罗什传佛法 /237

 虎头捐款 /238

 恬淡自然的陶渊明 /239

 刘裕篡位 /240

 白衣素服的帝女 /241

 荒唐皇帝刘义符 /242

 小皇帝智斗三弄臣 /214

 智勇双全的拓跋焘 /215

 大夏国的覆灭 /246

 范晔遭贬修汉书 /248

 沈璞智斗拓跋焘 /249

 南朝宋灭 /250

 冯皇后设计除奸相 /25J

 不同寻常的女性 /252

 拓跋宏迁都洛阳城 /254

 萧衍三筑堰 /255

 昭明太子蒙冤而死 /256

 杜洛周起义 /257

 胡太后作乱后宫 /259

 北魏的分裂 /260

 高洋篡位 /26t

 侯景作乱 /262

 陈霸先灭梁建陈 /263

 荒淫皇帝失江山 /264

隋唐五代十国

 杨坚建隋统一天下 /269

 范缜和《神灭论》 /270

 修订“大明历”的祖冲之 /271

 郦道元和《水经注》 /273

 怕老婆的皇帝 /274

 高颍之死 /276

 杨广施计废太子 /277

 杨广篡位 /278

 “麻猴”唬小孩的来历 /279

 李春和赵州桥 /281

 隋末农民起义 /282

 杨玄感造反 /283

 李世民小试牛刀 /284

 李密投奔瓦岗军 /286

 李渊反隋 /287

 霍邑城之战 /289

 隋炀帝之死 /290

 瓦岗军的瓦解 /292

 李密之死 /294

 窦建德起义兵败 /295

 李世民大败宋金刚 /297

 尉迟恭救主报恩 /298

 李建成谋反 /299

 玄武门之变 /301

 文成公主出嫁 /304

 唐玄奘“西天取经” /305

 诤臣魏征 /307

 唐王朝的对外用兵 /309

 为立后扼死亲生女 /310

 武则天篡权 /312

 生母弑亲子 /314

 则天治国 /316

 初唐四杰 /317

 韦后乱皇宫 /318

 情深意笃的明皇兄弟 /321

 鉴真东渡日本 /322

 玉环受幸华清池 /323

 唐代大诗人李白 /325

 安禄山叛唐 /328

 马嵬驿兵变 /330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332

 殷秀实不畏强暴 /334

 牛李党争 /336

 甘露之变 /337

 博大精深的唐文化 /338

 王仙芝黄巢起义 /340

 朱温称帝李唐王 /342

 李存勖为父报仇 /344

 李存勖命丧优伶手 /345

 可耻的儿皇帝 /346

 钱镠睡警枕 /347

 周世宗伐汉 /349

两宋辽金

 陈桥驿兵变 /353

 宋太祖治国 /354

 辽国内乱 /356

 宋太宗统一北汉 /357

 杨令公屡建奇功 /359

 幽州攻卫战 /361

 契丹萧太后 /362

 王小波李顺起义 /364

 澶渊之盟 /365

 大宋宰相寇准 /366

 守边宰相范仲淹 /368

 欧阳修和他的“文学变革”运动 /370

 包拯小传 /371

 政见不同的王安石与司马光 /374

 苏氏父子 /376

 伟大的科学家沈括 /378

 蒙冤而死的萧皇后 /379

 女真英雄完颜阿骨打 /381

 布衣发明家毕■ /382

 辽朝的覆亡 /383

 靖康之耻 /385

 李纲主持京都保卫战 /387

 完颜亮篡夺皇帝位 /389

 伐宋未成身先死 /391

 大金国由盛转衰 /392

 宋江起义 /394

 方腊起义 /395

 老英雄宗泽抗金 /397

 赵构的下台与复位 /399

 金兀术被困黄天荡 /400

 一代才女李清照 /401

 精忠报国的岳飞 /403

 奸臣秦桧 /404

 爱国诗人陆游 /405

 “人中之龙”陈亮 /407

 金国灭亡 /408

元朝

 草原始会亲 /413

 雏鹰振翅 /414

 劫难重重 /415

 朋友反目 /416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417

 烽烟滚滚 /418

 绝地喋血 /419

 痛失爱将 /420

 榻前诛天下 /421

 祸起萧墙 /422

 初露头角 /424

 为父报仇 /425

 纷争再起 /426

 大理秋歌 /427

 蒙哥汗归天 /428

 争夺汗位 /428

 大奸臣——贾似道 /429

 留取丹心照汗青 /430

 关汉卿与《窦娥冤》 /431

 王实甫和《西厢记》 /433

 在中国当官的外国人 /434

 卓越的科学家郭守敬 /436

 真金之死 /438

 大元帝国的没落 /439

 红巾大起义 /440

大明王朝

 朱元璋出家 /445

 朱元璋投义军 /446

 朱元璋救主 /447

 别开天地 /449

 采石矶大战 /450

 占集庆收民心 /451

 金华山论天下 /452

 陈友谅大败鄱阳湖 /454

 挥师东进 /455

 登基封王 /456

 叔侄争皇位 /458

 郑和七下西洋 /459

 土木堡之变 /460

 夺门之变 /462

 忠臣于谦被害 /463

 万贵妃害皇子 /465

 八太监误太子 /466

 道士专权 /468

 清官海瑞 /469

 戚继光摆阵大败倭寇 /471

 修定陵民起义 /4 73

 利玛窦来华传教 /474

 阉党专政 /476

 大明文化 /477

 统一女真建立大清 /478

 农民起义大明亡 /480

大清帝国

 冲冠一怒为红颜 /485

 多尔衮安抚民心 /486

 史可法宁死不降 /487

 顺治治国有方 /488

 少帝智擒鳌拜 /490

 康熙削藩 /491

 清军进台湾 /492

 大败沙俄签条约 /494

 康熙亲征漠西 /495

 雍正夺位 /496

 治国明君 /497

 乾隆微服私访 /499

 白莲教起义 /501

 反封巨匠 /502

 和■其人 /503

 鸦片入境 /504

 林则徐虎门销烟 /505

 鸦片战争 /506

 抗英将领 /508

 三元里杀鬼子 /509

 为国除奸 /510

 洪秀全创拜上帝会 /512

 定都南京北伐西征 /513

 一分为二看曾国藩 /514

 太平天国失败 /516

 第二次鸦片战争 /517

 辛酉政变 /518

 小刀会反清反帝 /520

 左宗棠收复边疆 /521

 慈禧立太子 /522

 不败而败 /524

 平壤三战 /526

 黄海大战 /527

 卖国贼断送北洋水师 /528

 公车上书 /530

 百日维新 /530

 义和团起义 /533

 义和团大败西摩尔 /534

 八国联军进北京 /536

 慈禧西逃签辱约 /537

 精武英雄 /538

 兴中会的成立 /I1

 清朝的假维新和“预备立宪” /542

 唤起民志的革命先驱 /544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 /545

 同盟会成立后的革命斗争 /547

 徐锡麟和秋瑾 /518

中华民国

 武昌起义 /553

 临时大总统 /553

 清朝灭亡 /554

 袁世凯篡权 /555

 反袁斗争 /556

 新文化运动 /557

 五四运动 /558

 军阀混战 /560

 中国共产党诞生 /561

 第一次国共合作 /562

 两次东征 /564

 大革命中的一系列惨案 /565

 宁汉合流与“中关”合作 /567

 南昌起义 /568

 东北易帜 /569

 日军入侵东北和上海 /571

 五次反“围剿” /572

 红军长征 /573

 党的女儿赵一曼 /574

 爱国七君子 /576

 西安事变 /577

 第二次国共合作 /579

 马本斋 /580

 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 /581

 百团大战 /582

 皖南事变 /584

 五壮士血战狼牙山 /585

 大生产和整风运动 /586

 重庆谈判 /588

 蒋介石破坏政协决议 /589

 三大战役 /589

中华人民共和国

 北平和平解放万众一心迎大典 /595

 开创未来 /596

 镇压反革命和土地改革 /598

 抗美援朝战争 /599

 新中国成立初的外交活动 /601

 建国初期的英模 /603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缩影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代缩影 /609

试读章节

“四氏”之传说

自从女娲造了人之后,世界变得更加美丽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出现了。但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之祖”是我国原始社会的人类。在原始社会初期,人们过着群居的原始生活,只有群居才能给当时的人类创造生存的空间。因为当时野兽成群出没,而且十分凶猛,人类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而当时的人们没有锋利的武器和野兽搏斗,只能靠着木棒和粗糙的石块与凶猛的野兽搏斗。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许多人合力才能赶走或是打死野兽。在与大自然的不断斗争中,人类逐渐地掌握了生存的本领,不断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从而使人类不断地进步。在这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四氏”应运而生。关于“四氏”,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

人类不断地发展,逐渐产生了语言,但是语言不是人与动物区别的根本标志。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创造和使用劳动工具。

原始社会初期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只是石块经过粗糙的打造。但是它表明人类已经能够创造工具了,已经与动物有本质区别了。人类用自己的智慧不断地发展完善自己那时,凶猛的野兽横行,人类随时面临着被它们伤害的危险,有的甚至丢掉性命。人们后来发现鸟儿在树上筑窝,野兽不会爬树,再凶猛的野兽也无法捉到树上停栖的鸟儿。于是,人们便学着鸟儿的样子,用木材为自己“筑巢”,在高大的树上搭窝,把木屋建在树上。从此,人们住在树上,安全多了。这位教大家“构木为巢”的人叫“有巢氏”。

有了住的,还要解决吃的。最初,人们把打死的小动物生着吃。一次火山爆发,引起树林起火,大火熄灭后,人们回到故地,闻到一阵阵诱人的香味。这些香味是从那些被烧死的动物身上传出来的。人们一吃,觉得经过火烧之后的肉比生肉好吃多了。后来,人们渐渐学会了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把天然火种保存起来,使它长久不灭。可是火种的保存也有很多困难,一遇到大风大雨就更难保存。

又过了许多年,有个叫“燧人氏”的人发现用两块燧石相撞相擦,能够产生火花。于是,他教人们采集这种“火石”。后来人们还发现用尖锐的木棒在另外一块木头上使劲地钻,也能产生火,这就是“钻木取火”。人工取火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人们随时可以利用人工火烧东西,吃到飘香的熟食。

岁月慢慢地走过,人们学会了用绳子结网,用网打鱼;发明了弓箭,可以射猎鸟兽。由于工具的先进,人们打猎捉来的动物越来越多,人们便把吃不了的动物暂时饲养起来,于是人们学会了驯化野生动物的本领。传说,结网、打猎、饲养这些技术是由“伏羲氏”教给大家的。

渔猎业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个叫“神农氏”的人将一把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秋天,长成了更多的谷子。他组织大家耕种五谷,收获比以前增多了。

“四氏”的出现,促进了社会的不断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我国人类的真正始祖,女娲只不过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黄帝战蚩尤

上古时候,在华夏大地上有着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部落。这些部落或是彼此结盟或是相互打斗,目的都是为了确保自己本部落的生存和繁衍。在结盟或掠杀的过程中,两个比较强大的部落逐渐形成了,这两个部落势均力敌、不分伯仲,互不服输。一个是以神农氏炎帝为首领的部落,此部落农业比较发达,内部十分团结,而且英勇好斗;另一个部落则是以轩辕氏黄帝为首领的部落,这个部落首领黄帝德高望重,有很高的军事才能。

我们先介绍一下黄帝的情况。黄帝的先祖是有熊氏。那时候,有一个叫氏的姑娘嫁给了一个部落首领有熊氏——黄帝先祖。二人相亲相爱,有一天二人出去游玩,当他们来到姬水边时,天突然暗下来,猛地天空响起一声闷雷,接着一道闪光出现在空中,那个氏身体震颤了一下,随后她怀孕了。

又过了整整两年,氏生下了一个特别可爱的小男孩,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帝。黄帝小的时候,十分聪明,能通百事,断曲直是非,另外他还是响雷所孕,所以人们都认为他是天神降世。在那上古时候,迷信已经开始流行,于是黄帝很自然地被推举为有熊氏的首领。黄帝生于姬水,所以他以姬为姓,号轩辕,由此也有人称黄帝为轩辕氏。

黄帝与炎帝的部落逐渐壮大之后,为了争夺地盘,相互间共进行了三次大战,最终黄帝以英明的领导加上勇猛善战打败了也十分善战的炎帝。从此黄帝名声大振,各部落纷纷归附黄帝。黄帝天生是一个杰出首领,他把天下进行了重新划分和组编。从小到大依次是:井、明、里、邑、都、师、州。各州由降服的首领和黄帝派遣的大臣共同管理。由于原来的首领比较熟悉部落的情况,且善于管理,而黄帝派去的大臣又很好地起到了监督作用,所以天下十分太平安康。

天下太平,经济发展必然加快。黄帝一共有4个妃子。有一个妃子叫嫘祖,长得十分漂亮,而且非常能干,很受人爱戴。她发明了养蚕,教人们如何养蚕和缫丝。这些蚕丝十分柔软又十分保暖,可以制成衣物,很受人们欢迎。

黄帝不仅有治国平天下之能,而且还特别重视文化。他将用于记事的符号总结归纳,这些符号就成了最原始的文字。

然而,当一个人整天处于一种荣誉的包围中而不能自拔时,他很可能迈出错误的一步。黄帝毕竟不是神。由于他治国有方,四方安定、国富民强,黄帝受到万民拥戴,从而有些沾沾自喜,决定享受一番。于是他大修宫殿都城,在昆仑山顶建了一座行宫,在槐江边山顶修了一座悬圃,也就是现在的花园。在青要山上还建了一座秘密行宫,里面有许多宫女,这些宫女大多姿色宜人、能歌善舞。然而这些大型土木工程耗费了大量财力、人力,人们叫苦不堪。

由于黄帝整天游行玩乐,给九黎族的首领蚩尤造成了一个可乘之机。本来蚩尤就有二心,一看黄帝不理朝政,心想:正是起兵造反的好时机。蚩尤曾是炎帝的部下,他劝炎帝起兵推倒黄帝,可炎帝仁厚,没有答应蚩尤。蚩尤只好打着炎帝的旗号,自己带领人马杀向涿鹿。

 黄帝这一天正在宫中欣赏美女跳舞,一听说蚩尤反叛,不禁大吃一惊,吓出了一身冷汗,赶紧离开行宫带领人马杀向涿鹿。可是一到涿鹿,黄帝的兵士就乱作一团,东奔西逃,有的被蚩尤的毒气熏倒死亡。黄帝十分生气,踏上指南车指挥军士冲出蚩尤布置的毒阵。黄帝正想反击时,天空暴雨突降,狂风大作,原来这是蚩尤请来的“风伯雨师”前来助战。黄帝也不甘示弱,请天女帮忙。一会,风停日暖,黄帝乘着大好天时,打败了蚩尤。

黄帝从此加强军事训练,为了防止蚩尤东山再起,他还驯养猛兽。他将猛兽饿几天后,让兵士穿上蚩尤的服装去逗他们,一旦这些野兽被激怒,就丢给它们一些小动物。日久天长,猛兽对蚩尤部人的服装产生了条件反射,一看到穿蚩尤服装的人就兽性大发。

后来蚩尤再一次与黄帝决战,黄帝胸有成竹,放开饿了几天的猛兽,这些猛兽一见到蚩尤部的人就上前狂吠乱咬。蚩尤部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也四处逃散。黄帝这一次彻底打败了蚩尤部。

关于蚩尤的死,传说不一。有的人说黄帝捉住蚩尤后,十分憎恨蚩尤,将蚩尤杀死。蚩尤死的地方长出一片枫林,枫叶上还沾着斑斑血迹。还有人说,蚩尤的血变成了一个盐池,盐池的水一直是红色的。

蚩尤被杀死之后,炎帝手下另一个臣子刑天又打着炎帝的旗号反叛。刑天这个人有勇无谋,有一把子力气,但是带兵打仗和黄帝无法相比。这一天,刑天带领手下的兵士来到常羊山上,黄帝早已料到他会路过此地,于是埋伏下重兵。当刑天一到常羊山上,黄帝大叫一声,冲上前去,与刑天大战。刑天手持利斧,越战越勇,黄帝的利剑也不甘示弱。剑来斧往,打得难解难分。黄帝灵机一动,何不以巧破千斤,打着打着,黄帝轻轻一闪身,躲过利斧一剑就砍下了刑天的人头。

黄帝平息了叛乱,得胜而归。满朝文武都来祝贺,可黄帝这时十分清醒,没有因取胜而沾沾自喜,他知道叛乱是因为他荒废朝政而导致的。

从此,黄帝一心勤于政务,兢兢业业,没有丝毫放纵。不久又国泰民安了。后来他十分感谢忠贞不二的炎帝,他派人把炎帝接回来。两个部落共同劳动,和睦相处,共同生存,逐渐形成了汉族的前身——华夏族。为什么我们现在自称为炎黄子孙,答案也在于此。尧舜广施仁德

历史上的尧十分贤明。尧的父亲是黄帝的曾孙。黄帝的妻子嫘祖生玄嚣,人们都认为玄嚣是太白金星下凡。他长大以后,黄帝封他为少昊帝。黄帝还封给少吴一块地,称为少昊国。少昊精明能干,把这块土地上治理得十分安定,百姓安居乐业。因此,少吴帝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后来,少昊帝的侄儿颛项前来学习治国之道,而当时颛顼才10岁。几年后,颛项别的没长进,琴瑟之技倒是高了许多。P4-5

序言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明灿烂,足以让华夏大地的每一位炎黄子孙感受到无比的骄傲和由衷的自豪。

本书从华夏始祖盘古开天辟地开始,将三皇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汉代,三国西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两宋辽金,元朝,大明王朝,大清帝国,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辉煌灿烂和沧海桑田都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在这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止,一代接一代,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像政治家秦始皇、曹操,谋略家张良、诸葛亮,思想家孔子、孟子,民族英雄林则徐、邓世昌,科学家张衡、沈括,医学家华佗、李时珍,文学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李清照,诗人李白、陆游,革命家孙中山、李大钊等等。他们为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世界之最和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当然,在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像奸臣秦桧、窃国大盗袁世凯那样的民族败类。但历史是一面镜子,会让后人去借鉴,去思考,去创新,要不,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会留下“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的名句呢?因此,虽然历史上出现过无数次血雨腥风,但还是没有影响到中国历史的进程和人类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今天的基因工程、电子信息、遨游太空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古代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中国的科学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国的文明和进步为世界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增添了耀眼夺目的光辉。因此,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中国犹如一只翘首啼呜的雄鸡,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西倚帕米尔高原,东临太平洋。中国幅员辽阔,是世界上疆域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人口众多,在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上,生活着13亿人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中国江山秀丽,物产富饶,有广袤的肥田沃土,有贯穿全国的大小山脉,有很多的江河湖泊,有特别长的海岸线。从远古时代起,中国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之上。

炎黄的子孙们,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拂去岁月的风尘,去寻找创世先祖们开辟中华民族生存、发展道路的历史足迹吧!

本书是一部完整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教科书,也是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中国通史等大量的历史资料,在此,对研究历史的有关专家和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还有,本书在编写和资料选用的工作中得到了教育、出版等单位和一些热心朋友的大力支持,在此也深表感谢!另外,该书由于多方面的影响,难免有令人遗憾和出错的地方,希望青少年读者和历史专家予以理解,并提出批评。

主编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3: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