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书收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解放前、后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剧作。两个剧本都反映了旧时代艺人们的生活遭遇。《风雪夜归人》透出思考人生终极意义的哲思,所谓“舞台小世界,人生大舞台”;《闯江湖》侧重表现低层艺人飘泊江湖,在乱世中辛苦挣扎的经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风雪夜归人闯江湖(文学类)(精)/中国文库 |
分类 | |
作者 | 吴祖光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书收著名戏剧家吴祖光先生解放前、后两个最有代表性的剧作。两个剧本都反映了旧时代艺人们的生活遭遇。《风雪夜归人》透出思考人生终极意义的哲思,所谓“舞台小世界,人生大舞台”;《闯江湖》侧重表现低层艺人飘泊江湖,在乱世中辛苦挣扎的经历。 内容推荐 《风雪夜归人》写于1942年,以京剧艺人魏莲生等人勇敢追求自由幸福、人生尊严的悲剧,表现了旧中国的黑暗世相和艺人的酸辣苦辛;《闯江湖》写于1978年,通过复杂的多幕场景,叙述了旧中国民间艺人在苦难中抗争、沉浮、挣扎的流浪生涯,再现了战争、权贵者、黑社会等等所构成的险恶“江湖”。高度统一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美感,赋予这两部话剧长久的生命力。本书版本采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版。 目录 风雪夜归人 闯江湖 附录 记《风雪夜归人》 《闯江湖》后记 试读章节 序幕 人物 乞儿甲 乞儿乙 病人——即魏莲生 丫环——即小兰 男子——即王新贵 看戏的人常要知道每一个戏演的是什么时代,什么地方的故事。 我这个戏是在什么时代呢? 是永无止境的人生中的一个段落。 那时代也许可以算是刚刚过去了,也许还没有完全过去,然而那时所发生的故事却也许不免在将来重演,因为时代纵易,江山纵改,人性却是常常不移的。 那地方—— 我不想固定那是什么地方,怕因之使这故事受了限制。像社会上的人宴客一样,总要“假座”某处,我也得把这故事“假座”在一个地方演出;但是却不愿说出那地方的名字。 那地方是具有光荣和罪恶的复杂性质的一个名城;因此它是惹人留恋的,也会令人厌倦的。亲爱的观众将会渐渐认识它。 那故事说些什么呢? 当剧场的灯熄了,大幕拉开的时候。 我们就看见了大雪后的一片银装世界。 是在一个“富人家”的后花园里,那些昔日春光里葳蕤皎洁过的花树都枯萎了。 花树之间,露出一座小楼的后墙。 房屋是很好的建筑,四边有朱红漆就的栏杆;所以虽是后墙,也有很宽的廊沿。高高在上有一排窗户,窗门紧闭着,里面还遮着一层看来厚厚的,软软的,深紫颜色的绒窗帘。 从低垂着的枝桠空隙闻,可以看过去很远,尽头处是一带不见边际的围墙,有几处墙皮剥落了,当中又新添了一个大缺口,是被刚过去的一阵大风雪压倒的。 黄昏时候,暮色四合,雪虽然住了,却没有全晴,天色是低压的,灰暗的,忧愁的,好像只要轻轻一触便会又有雪花落下来。 除了廊沿以下,地上铺着厚厚的雪,枝干上积着厚厚的雪,一片白;反而显着只有天是黑的。然而无论是黑的天,白的地,阴沉的走廊,琼玉般的枝桠,都落在无限苍茫的暮色里。 雪后的黄昏,园子里荒凉,冷寂;时时有一小团一小团的雪块从枝桠上悄然落下。虽然听不到雪落在地上的声音,却教人觉得宇宙并没有死去,黄昏还在呼吸。 像是一颗石子投入静水的池塘一般的突然,围墙外面忽然传来了人声——是两个孩子的清脆的带点战抖的声音,敲破了黄昏的寂静。 他两个一递一声地喊: “年年多喜庆,” “岁岁广招财!” “招财童子门前过,” “增福财神进宝来。” “一送千年宝,” “二送万年财。” “三送三星来拱照,” “四送四季大发财。” “五送五子登科早,” “六送大老爷位列三台。” “七送天上七巧会,” “八送八仙过海来。” 最后两人合着喊: “好话不用多,十个儿子九登科。” “好话真灵验,十个儿子九个中状元。” 片刻静默之后,两人又一齐喊:“善心的老爷太太……有剩菜剩饭赏一碗吃吧!” 声音过后,庭园里依旧阒然。朦胧中,看见墙缺处爬进一个人—— 乞儿甲 (停在墙缺处,仍在喊)善心的老爷太太……(四下张望,看清了园里没有人) [乞儿甲就从墙缺处跳了下来,又回身向外面。 乞儿甲 (向外面轻轻喊)进来,进来!没有人。(见外面没有动静)真的没有人。 乞儿乙 (在墙缺处露出半截身子)不,(迟疑地)不…… 乞儿甲 (有点发急)进来呀! 乞儿乙 (摇摇头)我有点儿……害怕。 乞儿甲 瞧你吓得这份儿德行……怕什么! 乞儿乙 (仍在迟疑)我不…… 乞儿甲 (瞪着眼)你真气死我! [乞儿甲突然重跃上墙缺处,很快地攫了乞儿乙的手,拉住他一同跳进园子来。 [于是这两个孩子就都在园子里了。 [如同一切的乞儿一样,这两个可怜的孩子不知从何处而来,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父母,没有亲人,更不知道什么叫做“家”。或者也可以说天地就是他们的父母,一切街头的流浪者,包括野狗野猫在内,都是他们的亲人。他们的“家”就是大自然。然而大自然常常是无情的,譬如现在,是酷寒的隆冬,仅仅这寒冷已经害苦了这些孩子们,何况又刮着刺骨的北风,下着无边的大雪。 [除了寒冷之外,他们还在熬受着另一重磨难,他们又是饥饿的。 [似有神灵默佑,孩子们就在这样饥寒交迫的环境中成长——自然有中途夭折的,但似乎也没有人知道。从来久历航行的水手,就习惯了风暴的袭击;所以越是流浪的孩子,越多抵抗自然压迫的质素。时常缠绕在常人们身边的那些疾病的魔鬼,与他们竟是绝缘的。P5-8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后记 《闯江湖》后记 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北风在窗外呼啸,天上飘着雪花,我坐在书桌前,在灯光下写完了话剧本《闯江湖》的最后两个字:“剧终”。那时候,经历了黑暗的沦陷区和国统区的重重苦难,九死一生的张乐天、杨金香这一行人,已经闯出了魔鬼的巢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解放区,看到了解放区的明朗的天!这些受尽苦难的人该是多么欢喜,多么幸福啊!这个剧本我前后写了将近半年,今天写完了,本该也同剧中人一样的轻松愉快,但是我心里想着的却只是:“小红死了!小红死了!她死得多惨,多冤……”小红的死使我联想到在不久以前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中含冤惨死的如此众多的戏剧界的同志和战友,使我再也抑止不住这样痛彻肺腑的悲伤。在全家人都已沉沉睡去的这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我深深地怀念着这些屈死的亲人。我独自一个哭了很久,眼泪把稿纸打湿了。 写《闯江湖》,不知让我哭了多少次,流了多少泪。有一些朋友看了剧本初稿的打印本。我收到的头一封信是黄宗英同志从上海写来的。她在信上的头一段话就是:“剧作家,您可真是的!大年下,惹得我哭天抹泪没完没了。近年来,我不大爱哭了。可是读《闯江湖》,几番湿了眼眶不说,到第三场,乐天典彩霞,我掩卷而泣,自个儿又哭了一阵。这是读古今中外剧本从未有过的事…”看了宗英的信,我心想,这可能是女人心软;但接着收到的是萧乾同志的信,这个大男子汉竟然也说:“好几次我流了泪……”不久之后,曹禺同志夜访寒家,也说到他看剧本时由于几次落泪而中断了阅读。上海青年话剧团几次读剧本,担任朗读的演员也几次把剧本放下,哭得读不下去。我三月中、四月初在上海时,听了一遍演员对词,坐在我身边扮演小红的演员,一位剧团里最年轻的姑娘,她不住地啜泣着,眼泪一滴一滴地流下来,流得桌上一摊泪水…… 让大家这么伤心落泪,这不是我的本意;我本意是写一个喜剧。我希望它的舞台演出效果应该是笑中有泪,泪中有笑;由于现在还没有看到演出,我还不能预料它的效果会达到什么程度? 听说我将要写和已经写了这样一个江湖艺人的流浪生涯题材的剧本,很多同志都先后对我说过:“你当然能写这样的戏,你有生活。”实际上,我没有生活;同我长年合作过的许多老朋友也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写这个戏,我的生活来源是间接的,那只是由于我的妻子、评剧演员新凤霞近三十年来断续对我讲她经历过的、看见过和听到过的往事。至于我自己,应该说,我也有过在旧社会随着戏班子闯江湖的经历,那就是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四年的一年多的时间,我参加当时话剧界的一位老大哥应云卫带领的剧团“中华剧艺社”,在四川沿着长江的一些县城巡回演出的流浪生活。但是无论怎样艰苦,我们终究是所谓新文艺工作者,我们接触到的大多是知识分子,甚至有中上层社会的知名人物。而这个《闯江湖》里的小评剧班子却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每一年的三百六十天都挣扎在死亡线上;假如不是我亲自听到、见到这些死里逃生的活生生的人,我是想不出更编不出这样的戏来的。到底我还是有过一些类此的流浪生活,我能够体会旧社会卖艺人的辛酸苦辣,我能够举一反三。我相信,这个剧本的读者,这个戏的观众,尽管他们从来也没有接触过这样的生活,没有接触过这样的人物,但是他们会相信我这里所写的一切都是真实的,都是诚实的,可信的。这就是为什么宗英、萧乾、曹禺,我这些可敬爱的朋友和剧团的演员同志们读剧本时感动落泪的原因。因为这样的人物、这样的生活首先感动了我,我是饱含着满腔热泪来写这个戏的。 想写《闯江湖》这个剧本,不是这一年来的事情,早在一九六四年我就开始搜集素材,酝酿写作,写好了剧本提纲,并且在我北京东单的旧居和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几位导演、演员同志一起讨论过我的这个意图。但是这以后,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十年祸乱,我的家被抄得一塌糊涂,我准备了多年的《闯江湖》以及另一个剧本《吹皱一池春水》的全部素材和剧本提纲也被洗劫一空了。那时候,这种“革命行动”有如泛滥的洪水无可抗御;我既无愤怒,也没有惋惜。在那漆黑一团的日子里,“砖头瓦块都成了精”,我只能逆来顺受,宠辱无惊;保持稳定的情绪,用见怪不怪的态度来静观待变。我知道鬼蜮终不能永久横行,真理会终于战胜。使我没有料到的是这段时间也终于是太长了!十年!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可宝贵的最应有所作为的十年啊!一生当中能有几个十年呢?那时候我曾经写过一首小诗来记录和约束我自己的感情: 曾经百斗挂白旗,冷暖酸辛只自知; 春蚓秋虫何日了?能甘寂寞是男儿。 一九四二年,我写过一个话剧本《风雪夜归人》,写一个京剧演员的哀乐生涯。事隔三十六年,现在我又写了一个评剧演员的苦难生涯的《闯江湖》。有人问,为什么你总是写演员呢?为什么对演员有这么大的兴趣呢?是的,我对演员有着深厚的感情。倒不仅仅是因为我的妻子是演员,而是由于我尊重演员这个职业。第一,演员是一个光荣的职业,是一个给人们快乐,给人们幸福的职业。在苦难的生活当中演员能够给人们欢乐,即使是一个悲剧,催下了观众的眼泪,但却又能给予观众以启示和安慰,有净化人们心灵的力量。这是许多观众明知到剧场去会惹出一场伤心落泪但仍要去看戏的原因。第二,演员要完全凭着自己的本领来取得观众的同情,完全依靠自己的表演来得到观众的信任和喜爱而不凭借任何外力。譬如写文章可以请别人代笔,作报告可以让秘书拟稿,资产阶级的政客可以说假话欺骗群众,社会主义社会也会有花言巧语的政治骗子……但是演员在台上表演,却只能凭真才实学来征服观众,左右观众,一句话一句唱、一个舞蹈动作都要求高度的准确;因为在台上他们只有表演一次的机会,不能错了重来——这样的情况也许还能和运动员相比。我之所以尊重演员,崇拜演员,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我曾经有志于做一个演员,我也做过不止一次的尝试,但是都失败了;一上台我便觉得手足无措,甚至吓得发抖。而一个好演员身在众目睽睽之下,却如在自家居室,从容不迫,举重若轻。这使我更加羡慕他们,佩服他们,这是一种难度很高的职业。 在那可诅咒的人吃人的旧社会,生活里充满了罪恶、不平和悲伤,今天受尊敬的表演艺术家们那时是有钱人的玩物。而北方的评剧,过去曾经被叫做“蹦蹦儿戏”和“落子”的这种地方戏,是压在社会最底层的一种戏剧。评剧演员过的是牛马不如的生活,他们不仅受到剥削阶级的欺凌践踏,甚至会受到比他们大的剧种的同行们的鄙视;他们的苦难生涯不是生活在今天的社会的人所能想象的。因此在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之后,评剧艺人们真正是死里逃生;他们对党,对新中国的感激也不是能够用任何语言可以形容的。由于我自己的局限性,我这里谈的只是评剧这个北方剧种;类似这样的地方剧种,显然不只是评剧,祖国的四面八方,到处都有类似的地方剧种。他们的生活经历大同小异,肯定也都有类似的情况。怀着被解放得到新生的幸福欢乐心情,他们在新社会里发挥一身本领,歌颂这个伟大的社会,伟大的时代,为人们创造更加丰富美好的精神财富,而且授徒传艺,培养年轻的下一代……。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竟会产生了叫做“四人帮”的一场大灾难!无数善良的、忠实的、有才华的、热爱党和人民的、又被广大观众热爱的艺术家们横遭虐待、蹂躏、乃至屠杀……在话剧《闯江湖》里,在旧社会的摧残迫害下,实在无法生存下去的一群可怜人,最后得到了一条生路。逃进了解放区!而最使人痛心和难以理解、难以想象的是:在“四人帮”肆虐的这十年里连解放区也没有了! 曾经饱受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的旧社会的苦难,又接受了解放后新生活的幸福,又经受了“四人帮”的折磨,最后又欢庆党中央一举粉碎万恶的“四人帮”,使我们重新得到失去的幸福的老一辈的评剧演员,活到现在的已经不是太多了。经历过这五.六十年的雨雪风霜,如今鬓发斑白的老演员们,我看他们将不会把他们饱孕着血泪的生活告诉给下一代留作借鉴,而这一段历史却是非常宝贵的。用文字来纪录这一段历史,对我说来,是当仁不让;我认为只有我是唯一能完成这一任务的人。假如用戏剧形式来作一番体现的话,话剧这一种形式是比较适合表现的形式——当然还有电影。而我今天能写一个剧本,主要的依靠,写作素材的来源,都是凤霞给我提供的。 凤霞今年只有五十岁,本来正应该是她在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的年纪;非常不幸的是在“四人帮”猖狂肆虐的后期,她没有幸免地受害致病,至今三年过了还没有得到恢复。但是事情总是有两面性的,正因为她至今不能上台演戏,她除去教几个学生之外,写了大量的近四十年来的演剧和生活的回忆纪录。它的丰富、饱满和激动人心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文化大革命以前我所积累的素材;而且,经过了这一场浩劫,劫后余生,我们对新旧两个时代的理解也较之从前要深刻和亲切得多了。事实上,对《闯江湖》这个剧本,我做的只不过是一种编辑工作,何况还有更多的可歌可泣、更教人伤心怵目的材料,由于我的概括能力所限,无法在舞台上表现出来。这是使我深深感觉无可奈何的事情。其中有一些材料,我将考虑在准备重新写作的电影剧本中再作一番努力来表现它们。 最后我还要补充说明一个问题。在本文前面,我提到对这个《闯江湖》,我本意是要写一个喜剧,而并不想写成悲剧。这里面有两层道理:一是自有历史以来,正义总是要战胜邪恶的,这是历史的辩证法。新社会终将取代旧社会,人民总会打倒暴君,眼前的“四人帮”的覆灭,又一次证实这个真理:党的胜利就是人民的胜利。二是剧本的喜剧内容主要在于其中的喜剧人物:乐观主义的张乐天,宁折不弯的杨金香,善良而坚强的富有牺牲精神的苦三、彩霞、师父张义亭,以至于同样善良却又十分短视的实用主义的金香娘,和唯一有文化又充满智慧的保赢,这些人都具有喜剧人物的性格。假如他们的性格是软弱的、消极的,他们将不可能生存下去;使他们能够顽强地战斗的唯一条件就是乐观主义的精神。经历过这一场十年灾难的人们,都会从这里面取得深刻的经验教训。我的回忆要追溯到更早的十年,在这漫长的将近半生的折磨迫害过程中,我始终坚持着乐观主义的精神,坚信人民的力量,坚信乌云终有散尽的一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闯江湖》也终于是一个喜剧! 在《尾声》当中,我开列了一连串在这一场灾难中不幸含冤死去的同志和战友的名字,当然这名单远远没有开完。现在我还在怀念着我没有开进名单的一位冤死的前辈,就是我尊敬和热爱的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是人所共知的喜剧作家,他用他的一支彩笔在他的小说、戏剧当中刻划出来过无数的喜剧典型人物。他本人就是一个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伟大作家,尤其是在全国解放以后,高龄而且多病的老舍先生是何等热情奔放,生气勃勃,创作的意志何等旺盛!创作的成果何等惊人!但是在这场灾难的早期却这样使人痛惜地被害惨死!当初听到这样的噩耗时我是不相信的,几年之后证实这个噩耗时给我的悲伤是无与伦比的!记得在一九五七年以前,老舍先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将军》,“将”字是动词,是借用象棋中的一句术语;其中点了我的名字,叫我多写一些剧本。现在我在停笔十四年之后写了这样一个我估计老舍先生会感到兴趣的剧本,却再也不能得到先生的指教了,怎不教我更觉伤感?让我在这里敬致对老舍先生的悼念。 作者 一九七九年五月十一日凌晨 (选自《闯江湖》,中国戏剧出版社一九八○年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