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离家出走/她世纪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西班牙)卡门·马丁·盖特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西班牙著名作家马丁·盖特的经典力作。本书是一部怀旧小说,但它所表现的却并不只是思乡怀旧的柔情或寄人篱下的哀怨,而是通过女主人公——离开故乡四十年的安帕罗——的一次故乡之行,对她自己的出生地进行的一次客观而冷静的审视。

内容推荐

这是一部怀旧小说。女主人公安帕罗是个单身母亲的女儿,自幼受到母亲严厉而偏激的教育,从而形成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自我封闭的习惯。她通过自我奋斗,到二十岁时便已经掌握了四门外语,并同母亲一道移居美国。在美国期间,她曾担任过联合国的同声传译,但后来却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时装设计师。她的丈夫早逝,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独立生活。有一天,她忽然不辞而别,秘密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故乡——西班牙的萨拉曼卡省城。作为一个出身卑贱的女人,安帕罗回故乡并不是受思乡怀旧之情的驱使,更不是为了在从前鄙视过她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相反,她总是低调行事,遁迹潜形,尽量避开昔日的亲朋好友。她默默地重游了童年时代常在那里温习功课的小广场,平静地走访了她与母亲出国前居住过的房屋和开办的服装店,心中颇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况味。尽管她在省城只逗留了一个星期,但还是遇上了两件大事:一是参加了一个好朋友的葬礼,二是在葬礼上遇见了自己当年的初恋情人。

目录

开启·摩天大楼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开启·另外的门

试读章节

八月的第三个星期,曼哈顿下了几场暴雨。暴雨骤停,令人颇感意外地恢复了一个平静然而并不安详的傍晚。暴雨几乎全都发生在将近日落之前的同一个时刻,此时会有片刻的寂静,行人们收起雨伞,有的则一脸疑惑,贸然向空中张望。笼罩在高高墙壁上的云雾瞬息万变,映照在路面水洼中的拱顶倒影被撕成碎片,被击打的水洼以令人目眩的节拍溅起一群群蓝色美洲野牛般的形状。浪尖如同红色喘息一般依次平息下来,神气十足的破碎云团撞击着楼群锋利的墙角。

“我说了,等我们喝完咖啡,雨就会停的,”一个头发鬈曲、皮肤棕色的小伙儿说,他坐在第三街一个餐馆靠玻璃窗的位子上,“我有没有说过啊?”

被问的这个皮肤黝黑的少女并没有回答他的提问。她干完活后赶到这里没多会儿,此时她刚从这把椅子上站起来,倚靠在椅子靠背上。她头戴贝雷帽,帽子下伸出两条小辫子,牛仔服猎装上缀满饰物,下身一条迷你裙,脚上一双军用矮腰皮鞋。她站起来,兴致索然地望着街道。

“那该怎么办?我们这就走?”

“不,姑娘,请等等。他们还没找我钱呢。喝完你的咖啡吧。”

桌上铺着一块纸台巾,四周用夹子夹着,上面是快餐留下的令人作呕的油污痕迹。她坐了下来,却把剩下的半杯咖啡挪到了一旁。

“这里的咖啡我最不爱喝,brother,这你知道。你小心我吸大麻。”她笑着说。

她和自己的同伴讲西班牙语,但是带着古巴腔调。这时,服务员走过来,把找回的几美元放在一个盘子里便离开了。餐馆里只剩下很少几个人。大街上仍有细流横溢,每当汽车驶过都会击得水花四溅。她看看自己那荧光色的手表,小伙儿迅即从杯盘之间伸过手臂以遮挡表盘,他那只大手是棕褐色的,指甲都是经过精心修剪的。

“再给我一点儿时问吧,别那么小气嘛。”

“我们一同度过三个小时了,小伙子。”

“你觉得时间很长吗?”

“不长也不短,时间就是时间。不过,我要是排练去晚了,我男人就得生气了,这我以前跟你说过,他是一个拳击手。你别把脸拉得像电视连续剧那么长。”

“问题是你还没有对我的方案提出看法。你根本就没好好听我讲。”

“因为这事与我无关,你找错姑娘了,心肝。”

“这不行!”他跳了起来,“你就是那个姑娘。如果你想有前途,你就一天也不能在那个破剧场待下去了。”

她笑起来,露出一口十分洁白的牙齿。

“小姐啊,”他将一只手抬到胸前,随即开始了演说,“二十四小时前我还不认识您,可是您前额上带着一颗星,请相信我,我为此而夜不成眠。就是她!我一次又一次自言自语,她就是我需要的人!对了,您叫什么名字?您的举止和眼神都像她。对我来说,您的名字就叫‘她’,您的形象光芒四射。”

在她同伴激奋的目光中,并没有燃起笑意的火花,而是出现了一种面对自身障碍的迷茫,他已经习惯于毫不费力地在这种障碍面前俯下身去。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男子,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特意留着一副两天未刮的胡须。

“我叫弗洛丽塔,先生,这我昨天晚上就告诉您了,”接着,她改变腔调,用一种更加甜蜜的嗓音继续说道,“我工作的那个场所的主人也在罩着我,好啦,正像您知道的,总的说来,我很喜欢有您罩着我。诺贝尔托是个很有情趣的人,可他是个奥瑟罗。他要是知道您喜欢我,啊,天哪,他会杀了我们的。”  “够了!”他怒气冲冲地说,“你要不要正经八百地听我讲一讲?”

“我讨厌正经八百,小伙儿,不过我只能听你唠叨,你就不停地说吧,一口气不歇地讲。你应该给你的未婚妻安装一个像风车一样飞转的脑袋。”

“我没有未婚妻,也没有喜欢上你。我仅仅是向你提供一个有价值的故事。如果你愿意带走并浏览一遍,很好。反之,我也不会跪地求你读。”

“这没必要。我的记忆力很好,这个故事不知你给我讲过多少遍了。”

“读一遍,会理解得更深刻。你可以把它留下,我已经把它存到我的电脑里了。还不是最终定稿。你知道吗?我花了两年时间写成的。一直在不停地修改,应该说,是生活在对它进行修改。”

他从桌面上递给她一个蓝色文件夹,而她犹豫了一下接了过来,又从椅子的靠背上取下一个大手提包。

“看看吧,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读呢,作为电影剧本,它的部头似乎大了些,”她一边说一边试图把文件夹塞进她的手提包里。“说实话,它激不起我的兴趣,我觉得完全像个天方夜谭。”

“那是为什么?给我讲讲理由,哪怕是只言片语,”他发现她又耸肩膀又叹气,便这样要求她。

最终,她扳着手指一口气从拇指罗列到小指:

“第一,脱离现实对于我和我的同行都是个奢望。第二,这是你将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第三,你还没有明确谁来为你制片,虽然你说这只是小事一桩。第四,很明显,你已经喜欢上了我,你会以此为借口想再见到我。第五,这也是最重要的,这个故事不是建立在你母亲回忆的基础上吗?那是一种内心独白的形式,这种角色让我演什么?”

“很多可演的:她是今天和昨天的转承人。这是某个没有被纽约接纳的人的两次相同的出走经历。当她越来越肯定地知道,她曾经在那里度过了童年的街道已经变成了超现实主义梦幻时,她把她的生活遗留在了那些街道里。当她独白的时候,我们要求用画外音,不过摄像机一直跟随着你……”

P1-4

序言

马丁·盖特于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八日生于西班牙萨拉曼卡,后毕业于萨拉曼卡大学哲学与文学系。在校期间即参加过多部戏剧的演出,毕业后曾参与过《工作与岁月》和《新杂志》等刊物的编辑工作。一九五○年迁居马德里,并获得了马德里大学文学博士学位。一九五四年与西班牙著名作家拉斐尔·桑切斯·费洛西奥结婚,从而也加入了西班牙著名的“五五年一代”或曰“战后一代”。其丈夫桑切斯·费洛西奥于一九五六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哈拉马河》,被公认为流行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班牙文坛的客观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该作者后于二○○四年获“塞万提斯文学奖”。

马丁·盖特于一九五三年发表首部短篇小说《自由的一天》,当时她曾声称这部短篇小说是她从八岁就开始写的。一九五五年发表首部长篇小说《温泉疗养地》,从此走上文学创作道路,这部小说曾得到西班牙最有声望的小说奖“希洪咖啡奖”。三年后出版的又一部长篇小说《薄纱窗帘间》,堪称杰作,获西班牙当年“纳达尔文学奖”。在此之后,她还创作了两个剧本:独幕剧《直截了当》(1957)和《小妹》(1959)。

二十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作家专心致力于小说创作,此时也是她的创作旺盛期,发表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羁绊》(1960)、《慢节奏》(1963)、《一连串的倾诉》(1974)、《后屋》(1978)以及《短篇小说全集》等。二十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则是她的收获期,获得各项文学奖近十种,其中最高奖项是一九八八年的“阿斯图里亚斯王子奖”和一九九四年的西班牙“国家文学奖”。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她出版了两部重要作品,即文学批评集《奇特的生活》(1997)和长篇小说《离家出走》(1998)。此外,她还将自己一九五三年以来所写的诗歌、散文、评论及短篇小说等分门别类地结集出版。

马丁·盖特在与桑切斯·费洛西奥共同生活期间,生下唯一的女儿玛尔塔,她曾为她写了一篇名为《白雪女王》的短篇小说。但是,女儿后来不幸夭亡,而他们两人的婚姻也就此宣告结束。

二○○○年夏,她被诊断出癌症,一个半月后的七月二十三日病逝于马德里,其遗体同她的父母和先她而去的女儿安葬在一起。

《离家出走》是一部怀旧小说,但它所表现的却并不只是思乡怀旧的柔情或寄人篱下的哀怨,而是通过女主人公——离开故乡四十年的安帕罗——的一次故乡之行,对她自己的出生地进行的一次客观而冷静的审视。

安帕罗是个单身母亲的女儿,自幼受到母亲严厉而偏激的教育,从而形成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自我封闭的习惯。她从小就在母亲狭小的缝纫问里帮助母亲干活和做功课,到二十岁时便已经掌握了四门外语,并同母亲一道移居美国。在美国期间,她曾担任过联合国的同声传译,但后来却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时装设计师,在纽约拥有自己的时装店和豪华住宅。她的丈夫早逝,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已经独立生活。有一天,她忽然不辞而别,秘密回到了阔别四十年的故乡——西班牙的萨拉曼卡省城。

久居纽约曼哈顿的安帕罗感到故乡省城“是一座生活按照另一种节奏行进、似乎既不喜欢过去而又没有勾画出未来的城市”。作为一个出身卑贱的女人,安帕罗回故乡并不是受思乡怀旧之苦的驱使,更不是为了在从前鄙视过她的人面前炫耀自己;相反,她总是低调行事,遁迹潜形,尽量避开昔日的亲朋好友。她不声不响地重游了她童年时代常在那里温习功课的小广场,平心静气地走访了她与母亲出国前居住过的房屋和开办的服装店,心中颇有一种“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况味。尽管她在省城只逗留了一个星期,但还是遇上了两件大事:一是参加了一个好朋友的葬礼,二是在葬礼上遇见了自己当年的初恋情人。

不过,在《离家出走》中,安帕罗只是众多的主角之一,同时也是很少几个贯穿始终的角色之一。一些进入安帕罗视野的人,作者均做了直接描写和记述,另有更多没有进入她视野的人,也通过安帕罗亲戚的亲戚或朋友的朋友等相连关系,合情合理地安排在每一个章节里,并以安帕罗这条隐形的主线将他们串连起来。作者对每个角色的描写,都是选取最能代表其思想性格的片断或其生活的横断面来加以展示,并将这些场面一个个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多角度多层次并存的特殊结构。本书以安帕罗的儿子赫雷米欲将母亲的生平拍成电影为起因,却由于母亲不愿投资而未果,但在母亲的名为寻找外景和搜集材料的西班牙之行结束后,立即给他打电话表示愿意资助他拍摄这部影片。因此,本小说的创作也采用了电影脚本般的手法,作品的开卷《开启·摩天大楼》和尾声《开启·另外的门》,均使用了电影术语。文中对生活场面和景物的描写,也如电影画面一般视觉清晰、形象逼真,令读者犹如观看一个个蒙太奇镜头般的场景,并在欣赏这些场景中所发生事件的同时,还能了解到每个角色现在的生活与其往昔岁月之间的联系。

本书的再一个特点,就是其大量的心理描写,主要是病态心理的描写。小说中的多个人物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病态心理,如安帕罗心中就有个隐秘怪异的内心世界,她总是把自己隐藏在那个迷宫般的环境里。而与她有亲属关系的那些人,也或多或少地有着某种不正常的精神状态,而这些人结合在一起,又形成了一个更大的迷宫,令人感到不解甚至恐怖。这些人都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完全不必为日常生活而操劳,但是他们活得并不轻松。在他们心中仿佛处处是陷阱、时时有危机,故而疑心重重、四处提防,竭力掩饰着自己的本来面目,行为举止如同幽灵一般。

译者认为,这并非只是作者对书中几个人物精神状态的表现,而是对在整个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思想状态的一种描摹。在现代社会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人们感到神思迷茫,不知所措,社会的变迁又让人们感到无所适从,甚至惊慌失措,从而产生了一种朝不保夕的危机感。

本书的结尾采用了传统手法的大圆满,似乎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但是以前造成不正常状态的各种因素并未消除,新的生活又怎能会不重蹈覆辙呢?这可能是一种欺骗,但更应该理解为一种希望,希望明天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当然,无论写作手法如何变幻,《离家出走》在总体上反映了上世纪中后期西班牙省城萨拉曼卡那种“既有变化,然而变化并不大”的生活状况。小说的突出特点是人物众多、关系复杂,但作者着重描写这些人物的现在时,对于多数角色的来龙去脉或人生命运并没有做出明确的交代。这也正符合了作者在卷首引言中所明示的精神:“一幅壁毯由无数支丝线编织而成,我无法只追寻其中的一支;我的线团是由许多个故事组成的故事,故我不能将它一一讲述。”

本书作者因其文学创作上的巨大成就而在西班牙文坛享有盛誉,被称为西班牙文学界的才女。她的全部创作主要反映西班牙战后至二十世纪末期的社会现实生活,作品多以婚姻爱情、孤独苦闷、背井离乡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和城市与乡村的冲突为题材。她擅长心理刻画和景物描写,文笔巧妙,语言精练,能把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写得有声有色。《离家出走》是作者最重要的作品,同时又是她的绝笔之作,她的一些主要写作特色,在这部作品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如今,在全球日益一体化、世界逐渐变成地球村的大趋势之下,捧读这部作品,怎能不令人感慨良多?

译 者

二○○九年一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3:0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