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理财一定要做好,炒汇可填被晚年生活的空白,掌握投保技巧就会如鱼得水老两口出游也可以省钱,老年人如何购买保健品,取钱也应巧着取,过年省钱小方法,老年人投资基金应注重什么赚小钱就要脚踏实地,你的遗产计划心里有数吗?
本套丛书在选材上各有其侧重点,分别针对不同年龄层的理财重心。例如,在《老爸老妈理财经》中,我们则突出一个“稳”字,老年生活,求稳为主,因此保险、健康、娱乐是理财的重头戏。主要针对的读者对象是五六十岁以后退休养老、颐养天年的老年人。
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安全、能防范风险的投资。目前市场上投资品种虽多,但并不是进行每项投资都有钱赚。一般投资收益大的,其风险也大,此种投资很不适合老年人。
老年家庭目前应坚持以存款、国债的利息收入为主要导向,切忌好高鹜远。在存款、购买债券的投资活动中,应注意国家的投资政策导向和利率水平的变化。当预测利率要走低时,则在存期上应存“长”些,以锁定你的存款在未来一定时间里的高利率空间。
本书通过事例、观念与方法相结合的方式,精准而富于趣味地告诉老年人:提高晚年财商,颐养天年;老年人应开心快乐储蓄;未雨绸缪说保险;老年消费——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日子也能“巧”着过;为自己“发挥余热”——投资生财;遗嘱——这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七个方面的问题。提醒老年人理智清醒地理财,把握一个原则:“稳”为上策。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收入都在不断提高。尤其是老年人,经过几十年的辛勤劳动,在离开工作岗位时总会有一定的积蓄。如何让这笔积蓄发挥最大效用,成了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老年人一般不再直接创造财富,他们最主要的生财之道就是理财,通过理财使自己的生活得到更好的保障。
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来说较为稳定,生活也相对稳定,能够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但由于身体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可能出现日常开支剧增的情况。
在我国,目前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工厂、企业离退休的老年人与在职职工的工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但老年人所面临的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较其他年龄段的人却要多得多。面对生活费用特别是医疗、护理及其他必需的家政服务费用的增加,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忧心忡忡。虽然国家的福利制度正在不断完善,但老年人仍是一个相对贫弱的群体。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有一个幸福的晚年,就要未雨绸缪,给自己多留一点积蓄,为自家的“水库”积蓄足够量的水,以应对养老的需要。老年人的生活是否惬意,关键是财富积累的多寡,这里不但涉及防止“财”的流失,更要想办法让“财再生财”。
近年来,“理财”已经成为热门话题,老年理财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我国现有老年人1.3亿多人,并且逐年递增,我国老年人生活的经济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子女亲属供养占57.1%,老年人自己劳动收入占25%,领养老金占15.6%。对一些相对低龄的高文化、有技能的老年人来说,他们在退休金外还有一份劳动收入。而对于一般老年人而言,他们出于养老的考虑,只能通过节衣缩食来让手头有一些储蓄。很多老年人渴望通过理财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以解晚年的后顾之忧。所以,目前有不少的老年人已经加入到了科学理财的行列。
俗话说,人穷志短。要是没有足够的钱养老,可能就得看别人的脸色活着,这样的老年生活是没有尊严的。为了安度晚年,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必须注重理财,为养老进行财务上的储备。
老年人理财要有一定的原则
中国有句古话“养儿防老”,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也是大部分人的养老观。然而,随着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以及人们生育观的转变,“421结构式家庭”不断增多,这意味着一对年轻的夫妇除了自身生活和子女教育的支出之外,还要赡养四位老年人,负担之重可见一斑。家庭结构的改变使得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受到强烈冲击,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指望依靠子女来养老。为了让老年生活更有保障、更有质量,老年人应将观念转变到理财养老上来。
对于老年人来说,理财养老是指通过一些理财投资方式来丰饶自己的资产,为老年生活提供有力的保障。
理财养老可以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变化,如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未来所需养老金的多少。
举个简单例子,一对夫妇现在一年的生活费用如果是3万元,按通货膨胀率3%计算,那么30年后如要保持现在的生活品质,一年的生活费用就会变成7.28万元。如果退休后生活25年,总共需要l82万元。虽然社保、退休工资等可解决一部分养老费用,但较大的比例仍要自己负担。
所以,老年人在理财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1.增强认识,做好心理准备
现阶段,我国男性平均寿命为69岁,女性为74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的平均寿命会不断延长。有专家称,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数量以年均4.6%的速度递增。高龄老年人在经济、医疗、生活照料方面处于人生的高风险期,因此及早准备老年所需的经费并提供足够的保障,给自己做一份退休养老计划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2.制定长远规划,越早越好
理财养老涉及的金额不是小数目,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凑足,再加上养老的费用是刚性的,除非愿意降低生活品质,不然一定要有长远规划。近据专家分析,按复利计算理财期限少于15年会比较吃力,因此越早运作越省力。
3.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方案
每位老年人的具体情况不尽相同,要结合自身的财力、精力和期望生活标准等制定合理的理财方案,切不可盲目,操之过急。
4.合理分散投资,降低风险
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就是为了更好地为晚年生活提供保障,因而要防止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新的风险,这就要求老年人合理分散投资,对于没有把握或风险大的投资方式应谨慎对待。
另外,老年人理财还有以下4个禁忌。
1.忌贪小便宜
有些骗子故意在路边丢下钱物,引诱老年人上钩,然后再以平分为由诈骗钱财。老年人上当的原因不外乎贪小便宜,结果让骗子有可乘之机。要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不义之财要不得。
2.忌贪图高利
近年来,非法集资屡见不鲜,许多求财心切的老年人因此倾家荡产。一些非法分子通常利用老年人贪图高利的心理,声称利率高达20%~30%,从而引诱个人资金人股。这些多半都是陷阱,要小心!
3.忌盲目为他人担保
有些老年人碍于面子,为他人提供经济担保,把储蓄存单、债券等有价证券借给别人到银行办理小额抵押贷款业务。殊不知,一旦贷款到期后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银行就会依法支取担保人的有价证券,用于收同债权。
4.忌轻信他人
警惕骗子利用过期作废、不可兑换或伪造的外币,采用“串通表演”的手法进行诱骗。老年人如遇到有人自称兜售外币,一定要先到银行进行鉴定后才可兑换,千万不要因贪小利而蒙受巨大损失。
P2-5
现代科技与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使各种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并延长了人的寿命,中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退休后的日子,如何安排才能过得悠闲而富裕?许多老年人,因为怕麻烦和风险,’认为只有把钱存在银行里最好,虽然利率比较低,但至少能避免其他投资所带来的风险。结果在进行税务申报时才发现,银行的负利率现象反倒成了一种压力。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投资观念往往比较保守,不太容易接受理财建议,消极地认为能领取定额的银行利息就够了。殊不知在经过计算之后,这些原本就不多的存款利息,有一大部分作为利息税贡献出去。前些年银行频频降低利率并征收利息税,即便目前一年期的定存利率也不到5%,许多老年人把多数积蓄存放在银行里,所衍生的利息收入还得缴纳利息税。
其实退休的老年人只要多看多观察,就能发现还是有不少理财渠道和投资工具可以合理利用的。
本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孙先生今年59岁,马上就要退休了,住房贷款早已还清,孩子也已工作能自食其力了。老夫妻俩现在是无债一身轻,就等着退休后,吃吃玩玩安享晚年。虽然,年轻时的孙先生是个投资高手,不过,现在的他对理财信息已基本上不闻不问,唯一的投资就是购买国债,至于收益,用孙先生自己的话来说:“只要比储蓄收益高一点就可以了。”
虽然说理财没有年龄之分,但对于退休一族来说,参与激进、较高风险的投资,确实不是一件合适的事情。像孙先生这样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投资理财,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理财模式。理财专家建议老年朋友们,如果想要投资,最好以稳定的国债、固定收益的储蓄为主,同时,可以购买少量保本且有较稳定收益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在本书中,我们突出一个“稳”字。老年生活,求稳为主,因此保险、健康、娱乐是理财的重头戏,主要针对的读者对象是五六十岁以后退休在家颐养天年的老年人。老年人进行投资理财时应优先考虑安全和能防范风险的投资品种。目前市场上的投资产品很多,但并不是每项投资都有钱赚。一般投资收益大的,其风险也大,此种投资产品对老年人来说很不适合。老年家庭目前应坚持以存款和国债的利息收入为主导,切忌好高骛远。在存款、购买债券的投资活动中,应注意国家的投资政策导向和利率水平的变化。当预测利率要走低时,则在存期上应选择“长”些,以锁定自己的存款在未来一定时间里的高利率空间。
对于老年人来说,他们不再以通常的劳动形式直接创造财富,主要的生财之道就是“钱生钱”。老年人理财,不仅对自己及家庭有好处,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本书中,我们从七大方面对老年人如何理财进行具体阐述。第1章是提高晚年财商,颐养天年;第2章是开心快乐储蓄;第3章是未雨绸缪说保险;第4章是老年消费——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第5章是日子也能“巧”着过;第6章是为自己“发挥余热”——投资生财;第7章是遗嘱——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本书采用事例、方法、图表和叙述相结合的方式,文字简洁、易懂,贴近现实生活,亲切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