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女鼓手(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约翰·勒卡雷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以色列间谍头目马丁·库兹为了刺杀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哈利勒——一名长期在欧洲以犹太人为目标实施爆炸袭击的恐怖分子头目——招募了一位激进的左翼英国女演员查莉。在一系列准备之后,查莉终于融入了巴勒斯坦恐怖组织……
面对虚构的情人和经历,查莉的良心和道德在两个民族之间摇摆不停,根深蒂固的道德观也被撕扯成碎片。究竟哪一方才是正义的?作为一个脆弱不堪而渴望爱情的双重女间谍,她又该如何抉择?
作者简介
约翰·勒卡雷,原名大卫·康威尔(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国。18岁便被英国军方情报单位招募,担任对东柏林的间谍工作;退役后在牛津大学攻读现代语言,之后于伊顿公学教授法文与德文。1959年进入英国外交部,同时开始写作。他以第三本著作《柏林谍影》一举成名,知名小说家格林如此盛赞:“这是我读过的最好的间谍小说!”从此奠定文坛大师地位。
获奖记录
1963年英国推理作家协会(CWA)垒匕首奖
1964年英国毛姆奖
1965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MWA)爱伦·坡奖
1977年CWA金匕首奖、James Tait Black纪念奖
1984年MWA爱伦·坡奖大师奖
1988年CwWA钻石匕酋奖(终身成就奖)、意大利MalapartePrize
2005年CWA 50年最佳金匕首奖
目录
前言
作家感言
第一部 准备
第二部 较量
序言
冷战结束的时候,那些比我聪明的人,个个心怀窃喜
,迫不及待地做出了断言,认为从此以后,我将不再有任
何写作素材了。他们说: 勒卡雷的饭碗彻底砸了。
事实是,迄今为止,在我的十四部作品中,有五部与
冷战无关。作为一个作家,相比同道中人,我感觉更加幸
福,因为,柏林墙终于倒下了,而我也可以将目光聚焦到
我们时代其他的方方面面。那些研究苏联政体的学者,那
些纸上谈兵的文人,还有那些防务记者,此刻,他们都在
绞尽脑汁,寻找新的疆土。我跟他们不一样,我在很久之
前就已经划定了我的地盘。创作于1981年到1982年间的《
女鼓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那时,冷战还处于如火如
荼的时期。这个故事里面没有乔治·史迈利,这个故事里
面的角色全部都是新面孔。冷战,充其量说,也就是一个
遥远而抽象的概念,但是,这个故事却发生在一个真实的
舞台上。借用我书中的主角约瑟夫的话,这个故事讲述的
是两个民族——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之间长期的战争。
停!停!抱歉,我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偏见。在那些年月
里,在以色列,不断有人向我灌输以下的观点: 巴勒斯
坦不是一个民族;巴勒斯坦人是一群由农民和无业游民组
成的乌合之众,两千年来,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看护犹太
人的家园,直到真正的主人归来!
这部书的写作过程十分艰难。开始动笔的时候,我脑
子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布局——我一贯的风格——也预测
不出究竟哪一方会赢,唯一确定的是,作为一个战后活动
在奥地利的年轻情报官来说,我曾经审问过无数犹太难民
,他们的苦难境遇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印记
。在英国,中产阶层中的反犹太思想,我有所了解,可是
,上帝作证,相比较我在欧洲大陆以及东欧其他国家所经
历到的,那可就大为逊色了。
巴勒斯坦人也好,阿拉伯人也罢,可以说,我一无所
知。我在外交部工作过几年,那个时候,研究阿拉伯文化
的学者们,在我看来,总有股高高在上的傲气。哪怕他们
研究的是其他领域的问题,他们依旧自成一体,拒他人于
千里之外。当然,在他们眼里,那些亲以色列分子,虽然
规模要小很多,举手投足,也是如此。也许,虚拟的外交
舞台和约瑟夫真实的戏院一样,孰是孰非,又有谁能说得
清呢!
不管怎样,有一天早上,我开始行动了。我的第一个
目标是位于伦敦西区格林大街上的阿拉伯国家联盟办公室
。那个时候,毗邻的屋顶上架着摄像头,几个百无聊赖、
身材魁伟的人在街上溜达。我不知道那里现在的情况如何
,因为我后来再也没有去过。再也没有去过中东,也没有
去过格林大街。作品一旦完成,那些地方,就不再去了。
那些日子,住在格林大街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代表是
拉姆拉维先生,我约好中午跟他见面。在这之前,我给他
送了一本《时代周刊》,封面上有我迷人的头像。电话里
,我提到了我们共同认识的几个人。“是的,是的,他是
一个很不错的人。”褐色皮肤的人的嗓音。我心想,如果
我们谈得来,我就邀请他共进午餐。我想从他那里得到他
能够提供给我的一切:引荐他人、建议、提醒、鼓动,甚
至谎言。无论什么内容,我都不介意。两边的故事,我都
想听。因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对我而言很陌生,因此,我
决定把优先权给他们。乔治·史迈利,情报官员,供职于
英国秘密情报局MI6,是勒卡雷多部小说中的中心人物。
我按响了门铃,街上那几个百无聊赖、身材魁伟的人
面无表情地看着我。同样,屋顶的摄像机也对准了我。门
开了,我走进一个玻璃亭子,形状像竖立的水晶棺,外面
有警卫。身后,门咔地一声关上了。我西装笔挺地站在那
里,目光穿过玻璃,打量着前方的门厅: 漂亮的十八世
纪建筑。两个阿拉伯大汉,面露愠色,狠狠地盯着我。玻
璃门开了,我迈步进入门厅。那两个人来到我身边,对我
进行了搜身检查:长时间、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的职业手
法。在特拉维夫的卢德机场,在通往亚西尔·阿拉法特临
时司令部的接待室里,也经历过如此的遭遇。现在,在格
林大街,这套程序依然存在,或者,曾经存在过。无论是
阿拉伯保镖,还是犹太保镖,他们不只是对你进行搜身,
他们用手和眼睛盘问你,他们在捕捉你的身体对他们的双
手作出的可疑反应。关键是时间。他们爱折腾多久,就多
久。他们就是想让嫌疑人意识到他自己的私密部位,自己
的口臭,自己的不良企图。创作《女鼓手》期间,我究竟
被搜过多少次身,连我自己都不记得了。可是,对于任何
人来说,第一次的遭遇,往往永远不会忘记。我的第一次
就发生在那天中午,在格林大街,在我拜访拉姆拉维先生
之际。
自然,拉姆拉维先生始终没有现身。我一个人呆立在
门厅里。在他的记事簿上,根本没有约会这码事儿。他的
秘书也从来没有听说过我。他在国外。他出去了。他很忙
。改天再来吧。改天,那将会是另一个第一次。打那以后
,不知道有多少个阿拉伯人接待过我,他们总是打发我等
在一边。单就发生在接待室里的事情,恐怕,我都可以写
一本书了。然而,缺席的拉姆拉维先生带给我的是炮火的
洗礼,这个玩笑有些不厚道,因为,他在伦敦的前任被枪
杀了,而且,拉姆拉维本人不久也在西班牙被打死了,也
可能是被炸弹炸死的,具体我记不清了。尽管如此,巴勒
斯坦解放组织是不会消亡的。
……
我跟一个极端组织的代言人交谈过,这伙人公开脱离
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了自己的恐怖团伙。他手下的
士兵,有男有女,全副武装,懒洋洋地靠在墙根下。东道
主身后的墙上,挂着一幅带相框的高清图片,上面有一架
瑞士航空的喷气式飞机,地点是一个报废的机场。炸弹爆
响的时候,机身的中央完全爆裂开来。那一次,他们在炸
毁飞机之前,先行撤离了乘客和机组成员。年轻人个个情
绪高涨,一个漂亮的女孩儿给大伙儿端来了阿拉伯咖啡。
帅气的勇士们皱着眉,自顾自地喝起来。有个家伙迫不及
待地对大家说,在夜深人静的夜晚,划着橡皮艇,跨越加
勒比海,那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啊!那么,杀戮呢?我问
。东道主被我问懵了。他吸了一口气,用官方的口吻说:
一枚以色列炸弹,落在南黎巴嫩的一个聚集点,造成了无
数巴勒斯坦人的伤亡,仅仅一个下午的时间,死难的人数
超过了一年中被巴勒斯坦人消灭的犹太人数的总和……这
不是杀戮,这是战争……这是自卫……我走出房间,来到
户外。如果不是战争,此地的空气应该和贝鲁特大街上的
一样清新。
说说以色列吧!为什么很少提及在以色列的经历呢?
嗯,因为,从某种角度说,以色列人是有章法的,是有组
织结构的,而且,以色列人易于接近,他们有门铃,有正
常的工作电话,还有漂亮的房屋、学校和护照。在以色列
,如果你想找人交谈,无须犹豫,十有八九,你的心愿可
以达成。官方的说辞,听上去很熟悉,更容易被西方人接
受。没有人故意刁难我。将军们通常只穿着衬衣,看见我
来了,他们站起身,拍着我的肩膀,并给我足够的时间提
问。政治家、情报官,以及报社编辑,他们在一起交谈、
辩论,气氛和谐,而这一切,从哲学的角度说,在巴勒斯
坦人的生活中是见不到的。
胜利并没有让以色列名声大振,但这不是以色列人的
错,因为,我们当中那些多愁善感的人,从本能讲,同情
弱者。巴勒斯坦人喜欢把自己打扮成被流放的民众,众所
周知,他们自发地四处移居,这个民族已经成了世界大游
戏中的一个走卒。然而,以色列再也不能遮掩自己的身份
了,它拥有一支庞大的,有着美式装备的武装力量,并号
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在公共关系的较量中,巴勒斯坦人
变成了大卫,而以色列人则成为了哥利亚。不难理解,为
何欧洲的恐怖组织把巴勒斯坦大旗钉在他们的桅杆上。同
样不难理解的是,查莉的情感依次在两边摇摆。
三年后,这本书被采用了。跟我的写作经历一样,这
让人感觉有些不可思议。在那之前,我根本不奢望有什么
改变。以色列人比较随和,给与了好评。在美国,之前的
任何畅销书都不曾暗示,巴勒斯坦的问题是一个合法的问
题,因此说,我的书,在一段时间内,掀起了一场轩然大
波。他们卑劣地指责我,说,批评以色列,理论上说,就
是反犹太人。对此,我忍,我默默地忍。我收到了很多信
件,有些来自美国的犹太组织,对我进行谩骂和诋毁;也
有一些来自个人,那些犹太人的信件,内容非常感人。一
些最具影响力的美国评论家,有犹太人,也有非犹太人,
他们耐心地看完了我的书。一位著名的阿拉伯裔美国人认
为这本书是“又一部把阿拉伯人写成恐怖分子的平庸之作
”。阿拉伯媒体对此书反应平淡,褒贬不一。一位重磅级
的阿拉伯批评家认为此书是反巴勒斯坦的,理由是,小说
和现实一样,巴勒斯坦都是输家。
至于我本人,十年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本书时,我
一反常态,感觉非常坦然。我发现,我主要的遗憾在于,
开始部分,对德国人的描述有些过长了;我最大的难过在
于,无须做任何改动,这个故事在今天、明天,或者后天
,都不会过时,而且,这个故事,还会继续造就——就像
我书中描述的那样——女主人公查莉似的人物。她被战争
撕成了碎片,而交战的两个民族,却都标榜自己是正义的
化身。
约翰·勒卡雷
1993年4月
导语
《女鼓手》是英国间谍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的史诗巨作,也可以称为一部巴以冲突版的《色戒》。2018年10月,由小说《女鼓手》被翻拍为6集电视迷你剧BBC火热播出,由韩国导演朴赞郁执导。《女鼓手》中处处可见南辕北辙的矛盾:是受害者,也是加害者;是胜利,也是失败。而约翰·勒卡雷更是粹取战争的断壁颓垣,藉由一位女子,深刻描绘了凡人面对抉择时的潜在恐惧与纠葛,也讽谕了战争的荒谬与无奈。
精彩页
虽然德国官方不可能了解这些,但无论怎样,巴特戈德斯贝格事件就是证据。在巴特戈德斯贝格事件发生之前,坊间的各种猜疑有增无减。最终,当精准的计划遭遇到劣质的炸弹时,所有的猜疑瞬间变成了肯定。业内人士说,迟早有一天,有人会为此埋单的。在这之前,等待让人备受煎熬。
炸弹没能按时引爆,滞后了约十二小时之久,实际爆响的时间为星期一上午八点二十六分。现场发现的几只受害人的手表,全都定格在这一时刻。跟过去几个月发生的爆炸案一样,事先没有得到任何形式的警告。其实,预先的警告原本就不在计划之列。在杜塞尔多夫,一位来访的以色列武器采购官员莫名其妙地在自己的轿车里被炸弹炸死。同样,在安特卫普,有人将一颗伪装成书籍模样的炸弹送至东正教犹太人大会的组织者驻地,结果,大会的名誉秘书长被炸死,她的助手也在大火中丧生。在慕尼黑,有人将炸弹安放在一家以色列银行门外的垃圾桶里,造成两路人受伤。唯一的例外是斯德哥尔摩爆炸案,事先有人给出了警告。然而,调查的结果表明,此案与前面提到的系列案件没有关联,作案者另有他人。
八点二十五分,巴特戈德斯贝格市区的德勒瑟尔斯特拉斯大街,依旧是一个绿树成荫、安静隐蔽的外交官驻地。如果想尽可能地远离波恩这个政治漩涡,但又可以在十五分钟之内驱车到达,这个地方,应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是一个新落成的街区,但路边的房屋设施却很成熟:草木茂盛的花园,车库上方有女佣的房间,还有安装在瓶料玻璃窗外面的哥特式防盗网。莱茵兰地区常年温湿、多雨,植物和外交社区一样,长势喜人,几乎赶上了德国人修筑公路的速度,追上了他们绘制地图的速度。结果,有些房屋差不多已经被前院茂密的针叶树所遮掩。那些灌木,如果任其生长,迟早有一天会遮天蔽日,整个地区将成为格林童话中的仙境。经证实,这些树木能有效抵御爆炸的冲击波,因此,爆炸发生后没几天,当地一家园林中心已经将此品种列为了珍品。
在这条街上,不难发现,有些房屋颇具民族特色。比如,坐落于德勒瑟尔斯特拉斯大街街尾转角处的挪威大使官邸,一栋简朴的红砖农合,乍一看,还以为到了奥斯陆的远郊呢!埃及领事馆位于街首,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仿佛艰难时世中衰落的亚历山大大帝的行宫别院。屋内传出忧伤的阿拉伯音乐,百叶窗始终关闭,好似在抵御北非地区的热浪。时值五月中旬,天气已经开始转晴,鲜花和嫩叶在微风中摇摆。玉兰树的花期刚过,可怜的白色花瓣大都已经掉落,飞飞扬扬,满地残片。宽阔的马路上,车来车往,但是,有绿树作屏障,嘈杂声几乎无法进入到室内。爆炸前,最清晰的声音当属小鸟的呜叫,其中有数只体态丰满的鸽子,它们爱上了澳大利亚使馆武官家房前的紫藤,那也是外交官先生最为自豪的植物。向南一公里处,虽然不在视线范围之内,但却能听见驳船马达发出的突突声。浑厚、低沉的声音,当地的居民早已对此充耳不闻;倘若这声音突然消失,他们反倒不习惯了。总之,在这个地方,在这个早晨,尽管西德的那些重要报纸每天都充斥着令人惶恐不安的消息——萧条、通胀、破产、失业,等等,很明显,都是些老牌的资本主义社会无法解决的通病——可你依然相信,巴特戈德斯贝格是一个宁静、高雅的宜居之所,而且,波恩也不像报纸上所描述的那般不堪。
P3-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3 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