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冯友兰/大家精要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田文军
出版社 云南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继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之后,他参照西方现代的哲学观念和学术方法,写成了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他追求国家民族的复兴,写成了“贞元六书”,建构了“新理学”体系;七十多年的学术耕耘,七百多万字的理论著述,他的思想,他的人生,至今仍是海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着力探讨的对象和课题。他就是冯友兰!

《大家精要》之《冯友兰》带大家走进冯友兰的世界!

内容推荐

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19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深造,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归国以后,长期担任清华大学教授、文学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及常委。曾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阐旧邦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是冯友兰的人生理想与学术追求。他参照西方学术方法写成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第一部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建构了“新理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哲学与中国哲学史领域的重要成就与巨大贡献,使他成为现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哲学家与哲学史家。

目录

第1章 少年时代

  一、“复盛馆”冯家

  二、武昌家塾的新风气

  三、在崇阳县衙的感悟

  四、唐河高小的“预科”

  五、上海中国公学

第2章 北大学子

  一、初临“沙滩”的见闻

  二、走进学问的天地

第3章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

  一、初抵纽约

  二、神交柏格森

  三、拜访泰戈尔

  四、赫贞江畔的沉思

第4章 清华园的教授生活

  一、重返开封

  二、燕京教坛

  三、水木清华

第5章 在“南渡”岁月里

  一、抗日烽火

  二、游访欧洲

  三、讲演风波

  四、西南联合大学

  五、“贞元六书”

  六、凤凰涅槃

第6章 重返北京大学

  一、“三反”“五反”

  二、四级教授

  三、“家有乃贯,膝下无子”

  四、学术良心

  五、“树立一个对立面”

  六、旧史新编

第7章 晚年的坎坷与求索

  一、“文革”前夜

  二、“反动学术权威"

  三、“旧邦新命”

  年谱

  主要著作

试读章节

冯友兰,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20世纪二三十年代,继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之后,他参照西方现代的哲学观念和学术方法,写成完整的中国哲学史著作,为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创设与发展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他追求国家民族的复兴,写成“贞元六书”,建构“新理学”体系,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七十多年的学术耕耘,七百多万字的理论著述,使他成为当代中国最具国际影响的学术大师之一。他的思想,他的人生,至今仍是海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和着力探讨的对象和课题。

冯友兰,河南省唐河县人,1895年12月4日(清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八日)出生在唐河县祁仪镇,他的家庭被当地人称为“复盛馆”冯家。

位于清水河畔的唐河县祁仪镇,不仅是一块山清水秀之地,也是一个商务繁华之所。冯友兰的祖辈,从山西高平来到唐河祁仪谋生,后来靠经商致富,成为祁仪的殷富人家。

冯家祖上迁徙唐河祁仪的背景,已经无法详考。据冯友兰故乡长者介绍,唐河祁仪与湖北的枣阳、随县,河南的桐柏接壤,是鄂豫两省四县交界之地。明、清两代的战乱,使祁仪一带“乡乡几断人烟”。清朝初年曾从外省向祁仪大量移民。冯家是否为清初移民,无法断定。但冯家祖上来祁仪经商落户,大概与当时唐河祁仪一带人丁不旺,能够接收和容纳外省人来此谋生不无关系。

冯友兰的家庭被祁仪镇人称为“复盛馆”冯家,当从冯友兰的祖父冯玉文这一辈开始。康熙年间,冯家从山西高平来唐河祁仪经商的是冯泰与冯埏玛父子。冯泰来祁仪经商,后来又返回了山西原籍,其子冯埏玙则落籍祁仪,靠经商发家致富。

冯埏玙与两个儿子,长子汝南,次子耀南。冯友兰的祖父冯玉文,字圣征。冯玉文的父亲冯殿吉,号石泉,乃冯耀南之子。冯玉文乃冯殿吉的独子。冯殿吉生前习武,喜好交游,不善理家,田产典当甚多。冯殿吉去世时,冯玉文年仅八岁。冯玉文的母亲涂氏、茹氏,勤俭持家,陆续赎回冯殿吉生前典当出去的田产。使冯家家业复兴。

涂氏、茹氏复兴冯家家业,不仅为冯玉文接受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创造了条件,也使冯玉文继承了其喜好勤俭、善于持家的家风与传统。冯玉文知书达理,但其科举道路却不顺利。后来,他决定放弃科举道路,一方面自己发愤攻书,致力于古诗文,一面则专心治理家业。

在冯友兰的祖辈中,冯玉文对冯友兰兄妹的影响至关重要。冯玉文不事科举,专心理家,在祁仪镇购置田产,经营酒坊、客栈,生意兴隆,使“复盛馆”冯家成为祁仪巨富。

冯玉文有三个儿子。长子冯云异,字鹤亭;次子冯台异,字树侯;三子冯汉异,字爽亭。冯台异即冯友兰的父亲。

冯玉文靠劳动致富,自身生活十分节俭。但为了子女的教育却十分慷慨,舍得投入。冯汉异曾说其父“素食不兼味”,但为子女读书,“延师训读诚敬尽礼则不惜”。在冯玉文的操持下,冯云异、冯台异、冯汉异三兄弟都受到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

有名师训读,加上勤奋与天赋,冯玉文的子女人人学习成绩优异,个个能诗善文,冯云异著有《知非斋诗集》,冯台异著有《复斋诗集》。冯玉文有一个女儿,名士钧,天资聪颖,也极善诗文,18岁病逝于家。家人汇辑她生前留下的诗稿,编成《梅花窗诗草》。冯云异为《梅花窗诗草》作《序》,认为冯士钧的诗集“清辞丽句,得晚唐风味”。冯玉文的这个女儿,若非早逝,在诗文方面很有可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冯友兰的父辈工于诗文,使得冯友兰晚年也把善诗文视作冯家的一种家风。宋人严羽在其《沧浪诗话》中说过:“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冯友兰以严羽的说法为据,把冯家善诗文的家风,也归之于冯家子弟的天赋与资质。冯友兰认为,一个人学识渊博,并不等于具备诗人的天赋。这样的人也可以写诗,但他们写成的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因此,对于父辈工于诗文,冯友兰颇感自豪。

冯云异兄弟除了工于诗文,学习成绩优异之外,在科举道路上,比起他们的父亲冯玉文来,也要成功得多。冯云异、冯汉异先后考中了秀才。冯台异更是一枝独秀,考中秀才之后,于光绪十五年中举,后来又被清廷赐予同进士出身。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20:3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