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东亚儒学史的新视野/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黄俊杰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既宏观中西文化交流,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本书由黄俊杰教授近年来部份研究成果共十三篇论文集结而成。内容上大致可归属两大范畴:一是关于东亚儒学经典诠释传统的探讨,二是关于中国思维方式,尤其是对“身体”思维的研究。形式结构上则分为三部份,第一部份《儒学史的新视野》由四篇论文组成;第二部份《日本儒学与经典诠释》由五篇论文组成,主要分析近三百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儒者对中国儒家经典的诠释;第三部份《儒家身体思维探索》由四篇论文组成,探讨极具东方文化特色的中国思维传统。

目录

余序

自序

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

一、东亚儒学史研究的新视野:儒家诠释学刍议

 (一)引言

 (二)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研究之目标

 (三)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研究方法刍议

 (四)东亚儒家经典诠释学的研究方向

 (五)结论

 引用书目

二、从儒家经典诠释史观点论解经者的“历史性”及其相关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儒家诠释学的特质与经典诠释者的“历史性”

 (三)解经者的“历史性”是开发经典潜藏涵义的催化剂

 (四)经典与解释者的对话是创造经典之永叵性的活水源头

 (五)结论

 引用书目

三、儒家论述中的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

 (一)引言

 (二)儒家的历史叙述是证立普遍理则的手段

 (三)儒家历史叙述与普遍理则之间的紧张性:经典中的“道”与圣人

 (四)解经以求“道”的两种方法及其问题

 (五)结论:兼论儒家经典诠释的关键点

 引用书目

四、试论儒学的宗教性内涵

 (一)引言

 (二)儒家传统中的宗教性:涵义与渊源

 (三)儒学的“宗教眭”之特质

 (四)两项质疑及其回应

 (五)结语

 引用书目

日本儒学与经典诠释

五、伊藤仁斋对孟子学的解释:内容、性质与涵义

 (一)背景与问题

 (二)仁斋孟子学之内涵

 (三)仁斋孟子学的性质与方法

 (四)仁斋孟子学的思想史涵义

 (五)结论

 引用书目

六、中井履轩的孟子学:善性的“扩充”与“道”之人间性的重建

 (一)引言

 (二)中井履轩释孟的方法:历史的解读方法

 (三)中井履轩对孟子性善论的再诠释:“扩充”而不是“克治”

 (四)中井履轩对孟子的“道”的解释:“道”的人间性的重建

 (五)中井履轩孟子学的思想史定位

 (六)结论

 引用书目

七、中井履轩对朱子学的批判:从《四书》的再诠释出发

 (一)引言

 (二)朱子学脉络中“心”与“理”之关系

 (三)中井履轩批判朱子学的途径与方法

 (四)中井履轩批判朱子学的内容:“心”、“理”及其关系的重建

 (五)结论:丸山论旨的再思考

 引用书目

八、山田方谷对孟子养气说的解释

 (一)引言

 (二)山田方谷的孟子学解释:以孟子“知言养气”说为中心

 (三)从孟子学诠释史脉络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学

 (四)从日本儒学史脉络看山田方谷的孟子学

 (五)结论

 引用书目

九、20世纪初期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与现实中国

 (一)引言

 (二)日本汉学家眼中的文化中国

 (三)日本汉学家眼中的现实中国:事实与解释

 (四)日本汉学家的中国观:洞见与局限

 (五)结论:日本汉学研究方法的再思考

 引用书目

儒家身体思维探索

十、传统中国的思维方式及其价值观:历史回顾与现代启示

 (一)前言

 (二)传统中国的“联系性思维方式”及其内涵

 (三)“联系性思维方式”的三种表现

 (四)传统中国“联系性思维方式”下的价值观

 (五)儒学与现代民主政治

 (六)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人权理念

 (七)结论

 引用书目

十一、中国古代思想史中的“身体政治论”:特质与涵义

 (一)引言

 (二)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的特殊面向:一个比较思想史的观点

 (三)中国古代“身体政治论”论述中的思想涵义

 (四)结论

 引用书目

十二、古代儒家政治论中的“身体隐喻思维”

 (一)前言

 (二)古代政治思想史所见的身体隐喻及其涵蕴的问题

 (三)“自我转化”是“世界转化”的起点:古代儒家的身体观与政治观

 (四)孟子与荀子的身体隐喻中的政治意涵

 (五)余论:身体与政治组织的空间性与时间性

 引用书目

十三、“身体隐喻”与古代儒家的修养工夫

 (一)前言

 (二)“具体性思维方式”中的“身体隐喻”:“四体不言而喻”

 (三)作为实践场域的身体及其在空间的展现

 (四)作为内在整体性概念的身体及其工夫论:“心”、“气”、“形”的分野及其统一

 (五)结论

 引用书目

名词索引

人名索引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0: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