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西厢记(贯华堂第六才子书)
分类
作者 金圣叹
出版社 万卷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美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巨著之一,是每一位有文艺和文化修养的读者的必读书。

评批,又称批点、评点、评点文学,是中国文论家、美学家所创造的独特的文艺评批和鉴赏方法。而这位被鲁迅先生称为“最有名的金圣叹”,则代表了评点文学的最高峰。《西厢记》评本数量之多,评论的名家之多,皆遥遥领先于其他戏曲、文学名著,其中尤以金批《西厢》的成就为最高,是中国评点文学和中国美学成就最高的著作之一,与金批《水浒》同为后世之楷模。

内容推荐

本书所评批的《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巨著之一,金批《西厢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十大经典创作之一。

本书是国内外唯一用清代顺治(丙申)十三年(1656)《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原刻本为底本,因底本稍有残缺,故以康熙怀永堂本(周锡山藏本,著名藏书家周越然“言言斋”原藏)、康熙精刻本(李毓珍[余振]先生藏本)、乾隆宝淳堂本等善本书,作精心校雠,内容完整的《金批西厢》整理标点本。书后附录的三种《西厢才子篇》八股文,原刻本无,是康熙、乾隆翻刻本增添的。

为了帮助青年读者读懂《西厢记》原著和理解金批的精义妙语,笔者不惴浅陋,在序言、读法、每卷和每折戏的总评和每折戏之后附上解读,分析和评论《西厢记》每折戏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精彩之处,概括和评论金批(每折的总评、段落评论和夹批)博大精深的成就。

目录

前言

卷一

 序一曰恸哭古人

 序二曰留赠后人

卷二

 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卷三

 会真记(附会真诗)

卷四

第一之四章

 惊艳

 借厢

 酬韵

 闹斋

卷五

 第二之四章

 寺警

 请宴

 赖婚

 琴心

卷六

 第三之四章

 前候

 闹简

 赖简

 后候

卷七

 第四之四章

 酬简

 拷艳

 哭宴

 惊梦

卷八

 续之四章

 泥金报捷

 锦字缄愁

 郑恒求配

 衣锦荣归

附录

 六才子西厢文(醉心篇)

 才子西厢醉心篇

 唐六如先生文韵

试读章节

序一曰恸哭古人

或问于圣叹曰:《西厢记》何为而批之刻之也?圣叹悄然动容,起立而对曰:嗟乎!我亦不知其然,然而于我心则诚不能以自已也。今夫浩荡大劫,自初迄今,我则不知其有几万万年月也。几万万年月,皆如水逝云卷,风驰电掣,无不尽去,而至于今年今月,而暂有我。此暂有之我,又未尝不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疾去也,然而幸而犹尚暂有于此。幸而犹尚暂有于此,则我将以何等消遣而消遣之?我比者亦尝欲有所为,既而思之,且未论我之果得为与不得为,亦未论为之果得成与不得成;就使为之而果得为,乃至为之而果得成,是其所为与所成,则有不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尽去耶?夫未为之而欲为,既为之而尽去,我甚矣叹欲有所为之无益也!然则我殆无所欲为也?夫我诚无所欲为,则又何不疾作水逝云卷,风驰电掣,顷刻尽去,而又自以犹尚暂有为大幸甚也?甚矣我之无法而作消遣也!细思我今曰之如是无奈,彼古之人独不曾先我而如是无奈哉?我今曰所坐之地,古之人其先坐之;我今曰所立之地,古之人之立之者,不可以数计矣。夫古之人之坐于斯,立于斯,必犹如我之今曰也。而今曰已徒见有我,不见古人。彼古人之在时,岂不默然知之?然而又自知其无奈,故遂不复言之也。此真不得不致憾于天地也!何其甚不仁也!既已生我,便应永在;脱不能尔,便应勿生。如之何本无有我,我又未尝哀哀然丐之曰:“尔必生我”,而无端而忽然生我?无端而忽然生者,又正是我;无端而忽然生一正是之我,又不容之少住。无端而忽然生之,又不容少住者,又最能闻声感心,多有悲凉。嗟乎,嗟乎!我真不知何处为九原,云何起古人。如使真有九原,真起古人,岂不同此一副眼泪,同欲失声大哭乎哉!乃古人则且有大过于我十倍之才与识矣。彼谓天地非有不仁,天地亦真无奈也。欲其无生,或非天地;既为天地,安得不生?夫天地之不得不生,是则诚然有之,而遂谓天地乃适生我,此岂理之当哉?天地之生此芸芸也,天地殊不能知其为谁也;芸芸之被天地生也,芸芸亦皆不必自知其为谁也。必谓天地今曰所生之是我,则夫天地明曰所生之固非我也。然而天地明曰所生,又各各自以为我,则是天地反当茫然不知其罪之果谁属也。夫天地真未尝生我,而生而适然是我,是则我亦听其生已矣。天地生而适然是我,而天地终亦未尝生我,是则我亦听其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而去而已矣。我既前听其生,后听其去,而无所于惜;是则于其中间幸而犹尚暂在,我亦于无法作消遣中随意自作消遣而已矣。得如诸葛公之“躬耕南阳,苟全性命”可也,此一消遣法也。既而又因感激三顾,许人驱驰,食少事烦,至死方已,亦可也,亦一消遣法也。或如陶先生之不愿折腰,飘然归来可也,亦一消遣法也。既而又为三旬九食,饥寒所驱,叩门无辞,至图冥报,亦可也,又一消遣法也。天子约为婚姻,百官出其门下,堂下建牙吹角,堂后品竹弹丝,可也,又一消遣法也。曰中麻麦一餐,树下冰霜一宿,说经四万八千,度人恒河沙数,可也,亦一消遣法也。何也?我固非我也:未生已前,非我也;既去已后,又非我也。然则今虽犹尚暂在,实非我也。既已非我,我欲云何?抑既已非我,我何不云何?且我而犹望其是我也,我决不可以有少误。我而既已决非我矣,我如之何不听其或误,乃至或大误耶?误而欲以非我者为我,此固误也,然而非我者则自误也,非我之误也;又误而欲以此我,作诸郑重,极尽宝护,至于不免呻吟啼哭,此固大误也,然而非我者则自大误也,非我之大误也。又误而至欲以此我,穷思极虑,长留痕迹,千秋万世,传道不歇,此固大误之大误也。然而总之:非我者则自大误大误也,非我之大误大误也。既已悟其如此,于是而以非我者之曰月,误而任我之唐丧可也;以非我者之才情,误而供我之挥霍可也。以非我者之左手,误为我摩非我者之腹,以非我者之右手,误为我捻非我者之须,可也。非我者撰之,我吟之;非我者吟之,我听之;非我者昕之,我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非我者足蹈而手舞之,我思有以不朽之,皆可也。砚,我不知其为何物也;既已固谓之砚矣,我亦谓之砚可也。墨,我不知其为何物也;笔,我不知其为何物也;纸,我不知其为何物也;手,我不知其为何物也;心思,我不知其为何物也,既已同谓之云云矣,我亦谓之云云可也。窗明几净,此何处也?人曰此处,我亦谓之此处也。风清曰朗,此何曰也?人曰今曰,我亦谓之今曰也。蜂穿窗而忽至,蚁缘槛而徐行,我不能知蜂蚁,蜂蚁亦不知我;我今曰而暂在,斯蜂蚁亦暂在;我倏忽而为古人,则是此蜂亦遂为古蜂,此蚁亦遂为古蚁也。我今曰天清曰朗,窗明几净,笔良砚精,心撰手写,伏承蜂蚁来相照证此不世之奇缘,难得之胜乐也。若后之人之读我今曰之文,则真未必知我今曰之作此文时,又有此蜂与此蚁也。夫后之人而不能知我今曰之有此蜂与此蚁,然则后之人竞不能知我之今曰之有此我也。后之人之读我之文者,我则已知之耳,其亦无奈水逝云卷,风驰电掣,因不得已而取我之文自作消遣云尔。后之人之读我之文,即使其心无所不得已,不用作消遣,然而我则终知之耳,是其终亦无奈水逝云卷,风驰电掣者耳。我自深悟夫误亦消遣法也,不误亦消遣法也,不误不妨仍误亦消遣法也。是以如是其刻苦也。刻苦也者,欲其精妙也。欲其精妙也者,我之孟浪也。我之孟浪也者,我既以了悟也。我既了悟也者,我本无谓也。我本无谓也者,仍即我之消遣也。我安计后之人之知有我与不知有我也?嗟乎!是则古人十倍于我之才识也,我欲恸哭之,我又不知其为谁也,我是以与之批之刻之也。我与之批之刻之,以代恸哭之也。夫我之恸哭古人,则非恸哭古人,此又一我之消遣法也。

解读

金圣叹依照佛经中的宇宙观,认为自上次浩荡大劫以来,人类自初至今,已有几万万年月。这几万万年月,水逝云卷,风驰电掣,无不尽去,而至今年今月,暂有我这个人,但我也将水驰云卷,风驰电掣而疾去。时间飞驰,人生短暂。

那么如何度过这短暂的岁月,古往今来,有各种各样的消遣方法。诸葛亮“躬耕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是一种消遣法,后感激(刘备)三顾(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也是一种消遣法;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飘然归来,是一种消遣法,后又因饥寒交迫,请人相助,至图冥报,也是一种消遣法;高官厚禄,豪华奢侈,是一种消遣法;出家为僧,清苦度曰,说经度人,也是一种消遣法。

本文开首说,为什么要评批、刻印《西厢记》呢?我也不知原因,只是此书在我心中,则不能自已(使我有一种想要评批的冲动,而欲罢不能)也。最后说,《西厢记》作者的才识,超过我十倍,我要恸哭这个古人,我不知他是何许人,我就评批、刻印此书,用这样的方法恸哭古人。用这样的方法恸哭古人,也就是我的消遣法!

总之,度过短暂的人生,有各种各样的方法,金圣叹用评点文学经典名著、弘扬古代经典作家才智的方法,作为自己打发人生短暂岁月的消遣法。从而表示对已逝作者的极大敬意和深切怀念,此即恸哭古人。

P3-5

序言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美学史和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经典巨著之一,是每一位有文艺和文化修养的读者的必读书。本书所评批的《西厢记》,是中国文学史上艺术成就最高的巨著之一,金批《西厢记》是中国美学史上的十大经典创作之一。

评批,又称批点、评点、评点文学,是中国文论家、美学家所创造的独特的文艺评批和鉴赏方法。而这位被鲁迅先生称为“最有名的金圣叹”,则代表了评点文学的最高峰。《西厢记》评本数量之多,评论的名家之多,皆遥遥领先于其他戏曲、文学名著,其中尤以金批《西厢》的成就为最高,是中国评点文学和中国美学成就最高的著作之一,与金批《水浒》同为后世之楷模。

金圣叹(1608—1661),名人瑞,字圣叹,江苏吴县(一说长洲县,今皆属苏州市辖下的吴县市)人。在明末考上秀才后,绝意仕进,惟以评书著述为务。入清后,因涉及反对贪官的“哭庙案”,为清廷所杀。

金圣叹认为《庄子》、《离骚》、《史记》、杜(甫)诗、《水浒传》和《西厢记》是代表中国古典文学中诸子散文、骚赋、历史文学、诗歌、小说、戏曲最高成就的伟大著作,将其总称为“六才子书”。他有志于评批“六才子书”,金针度人,指导阅读、鉴赏和写作。惜因突然被害,未能完成第一才子书《庄子》和第二才子书《离骚》,仅完成第三才子书《史记》和第四才子书《杜诗解》的部分;幸得全部完成《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和《第六才子书西厢记》两书之评批,并分别在明末和清初刻印出版。

《金批水浒》(明崇祯十四年,1641)、《金批西厢》(清顺治十三年,1656)和金批的其他著作出版后,风行天下,影响极大:“一时学者,爱读圣叹书,几于家置一编。”当时论者赞誉其“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读先生所评诸书,领异标新,迥出意表,觉作者千百年来,至此始开生面。”《清代七百名人传·金人瑞传》说他:“纵横批评,明快如火,辛辣如老吏。笔跃句舞,一时见者叹为灵鬼转世。”

对于《金批西厢》,与金圣叹同代的著名戏曲、小说创作家和理论大家李渔甚至认为:“读金圣叹所评《西厢记》,能令千古才人心死。”“自有《西厢》以迄于今,四百余载,推《西厢》为填词第一者,不知几千万人,而能历指其所以为第一之故者,独出一金圣叹。是作《西厢》者之心,四百余年未死,而今死矣。不特作《西厢》者心死,凡千古上下操觚立言者之心,无不死矣。人患不为王实甫耳,焉知数百年后,不复有金圣叹其人哉!”“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义于其间矣。”

面对《金批西厢》和《金批水浒》,《红楼梦》的权威评批者脂砚斋不胜感叹:“(《红楼梦》)写尽宝、黛无限心曲,假使圣叹见之,正不知批出多少妙处。”“噫,作者已逝,圣叹云亡,愚不自谅,辄拟数语,知我罪我,其听之矣。”其对圣叹极表钦佩。

《金批西厢》以其极高的艺术成就,创造了三个奇迹:其一,《金批西厢》成为清代至民国初之三百年问《西厢记》唯一流传之权威版本,使其他版本都湮没不彰,创造了版本史上的奇迹。其二,以金批诸书为典范,不仅毛声山、毛宗岗父子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和“第一才子书”《三国演义》评点本(即毛批《三国》)、张竹坡《金瓶梅》评点本、《聊斋志异》的诸家评本,脂砚斋、哈斯宝、姚燮等多种《红楼梦》评批本等名家评批无不以金圣叹为楷模,多照金批的体例评批;而且,《红楼梦》的创作也深受金批《西厢》的影响。其三,金批诸书的风靡天下,加上其继承者名家迭起,影响到清一代之读者已养成非评批、评点本不读的需要和习惯,各类文学评批本也大量涌现,盛况空前。

《金批西厢》第一卷是序言两篇;第二卷是读法,谈他对《西厢记》的总体看法和阅读此书的方法;第三卷是《会真记》(即《莺莺传》)和其他有关资料;第四卷至第八卷是《西厢记》正文和评论。金圣叹的评批有三种形式:总论(每卷和每折之前都有,因为放在正文之前,所以称为“前评”)、段落评论(注:由于原著版本的编排形式,所以文中用“右第*节”。)和夹批。元杂剧都很短,一部戏只有四折,“折”相当于一“场”戏。只有《西厢记》长达五本二十折(每本四折)(“本”相当于一幕戏,全戏相当于五幕20场),只有金批本不称“本”,而称为“卷”,不称“折”而称“章”,将全书分为五卷二十章。

本书是国内外唯一用清代顺治(丙申)十三年(1656)《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原刻本为底本,因底本稍有残缺,故以康熙怀永堂本(周锡山藏本,著名藏书家周越然“言言斋”原藏)、康熙精刻本(李毓珍[余振]先生藏本)、乾隆宝淳堂本等善本书,作精心校雠,内容完整的《金批西厢》整理标点本。

书后附录的三种《西厢才子篇》八股文,原刻本无,是康熙、乾隆翻刻本增添的。第一种的作者,有的刻本署名范滨(秋水),实际上是康熙时期著名文学家尤侗所作。金克木先生说:“尤侗是一个著名的有些放荡的文人。他有八股文游戏之作,不用《四书》题而用《西厢记》的戏曲语为题。《临去秋波那一转》一文更为有名。据说这篇文还被康熙皇帝看到,因而和他能做京官有关系。”其中《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启功称为“最著名的游戏八股文”,原载尤侗《西堂杂俎》,后收入《制艺丛话》刻本,但漏掉了一股。启功所抄录的《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与《金批西厢》所录的字句略有不同,最后则多了:“抑老僧四壁画西厢,而悟禅恰在个中。盖一转者,情禅也,参学人试于此下一转语!”第二种是康熙时期著名文学家、词人陈维崧(其年)的尤侗所撰此文的修订本。第三种的作者冒明代著名画家唐寅(六如)之名,实乃乾隆时期佚名文人的游戏之作。启功藏有一册抄本,全是《西厢记》句子为题的,作者都题为唐寅,可疑是伪托的。本书附录第三种《唐六如先生文韵》(祝枝山先生评定,蒿阳念菴先生手辑录),即为启功先生藏本,但本书抄录于民国二年扫叶山房《绘图西厢记》(嘉禾顾轶庭题)石印本。由于这几篇八股文内容风趣幽默,文字灵动优美,对《西厢记》和剧中人物的品评也时有灵慧、有趣的见解,历来得到读者的喜爱,故而附于《金批西厢》之后,供大家欣赏。

金圣叹以前的明代戏曲和小说的评批本,夹批和眉批一般都只有片言只语,总评也至多只有一小段。金圣叹则体例完整,有全书读法(全书总批)、每折(每章)都有总评,有大量的段落评批,兼之大量夹批,一批再批,甚至三批、四批,反复评论,务必畅叙高见。而且全书总评和章(折)总评,篇幅繁多,往往长篇大论,滔滔千言、数千言,高论迭出,满篇精新,蔚为大观,令人叹为观止,获益良多。

为了帮助青年读者读懂《西厢记》原著和理解金批的精义妙语,笔者不惴浅陋,在序言、读法、每卷和每折戏的总评和每折戏之后附上解读,分析和评论《西厢记》每折戏的内容和艺术上的精彩之处,概括和评论金批(每折的总评、段落评论和夹批)博大精深的成就。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学者批评指正。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7:5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