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之于人类,应该是共生的,而人类的艺术天性也是自学的。艺术是神秘的、深邃的,同时也是敞开的、大众的。搜寻大师身影,沉醉艺术魅惑。行走在艺术长廊中,感受着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和力量,心灵会得到净化,尘俗会得到过滤。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流派,蔚成一道人文风景,吸引着无数欣赏者的目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图说世界艺术文化/图说世界文化 |
分类 | 文学艺术-艺术-艺术概论 |
作者 | 曹录新//燕泥 |
出版社 | 吉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艺术之于人类,应该是共生的,而人类的艺术天性也是自学的。艺术是神秘的、深邃的,同时也是敞开的、大众的。搜寻大师身影,沉醉艺术魅惑。行走在艺术长廊中,感受着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和力量,心灵会得到净化,尘俗会得到过滤。艺术家,艺术品,艺术流派,蔚成一道人文风景,吸引着无数欣赏者的目光。 内容推荐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界上的各个民族、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都创造出了风格独具、光辉灿烂的文化。而且各种文化互交流、彼此融合、竞相发展,使得世界文化这个百花园更加绚丽多彩。时至今日,无论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我们都会时时处处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和魅力。《图说世界文化》这套丛书高端低做,突出可读性的趣味性;低端精做,突出知识性和实用性;在高端低做和低端高做的有机结合中,将林林总总、气象万千、多姿多彩的世界文化展现在读者面前。 本书为该套丛书之一。 目录 前言 001.史前的西斯庭教堂阿尔塔米拉洞窟 002.《掷铁饼者》完美呈现奥林匹克精神 003.放射静穆光辉的《拉奥孔》 004.断臂维纳斯“残缺的美” 005.浪漫抒情的游呤诗人 006.西方绘画之父乔托 007.世界第一位油画家扬·凡·爱克 008.波提切利画中的维纳斯 009.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 010.自画像之父阿尔布雷特·丢勒 011.米开朗基罗震慑人心的《最后的审判》 012.古典主义大师拉斐尔的圣母画 013.洋溢神话欢欣情调的提香 014.农民画家勃鲁盖尔 015.卡拉瓦乔的现实主义 016.佛兰德斯的太阳鲁本斯 017.画家中的画家委拉斯贵支 018.让伦勃朗破产的名画《夜巡》 019.喜悦时代的日本浮世绘 020.喜剧大师莫里哀 021.欧洲近代音乐之父巴赫 022.蓬巴杜夫人和洛可可艺术 023.交响乐之父海顿 024.戈雅画中裸体和穿衣的玛哈 025.《马拉之死》呈现法国大革命风云 026.音乐神童莫扎特 027.音乐之圣贝多芬 028.康斯坦布尔的风景画 029.浪漫主义狮子德拉克洛瓦 030.现实主义讽刺画家杜米埃 031.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肖邦 032.钢琴之王李斯特 033.大地的画家米勒 034.印象派之父马奈 035.舞女画家德加 036.现代艺术之父塞尚 037.俄罗斯乐圣柴科夫斯基 038.雕塑界的摩西罗丹 039.莫奈花园中的睡莲 040.雷诺阿笔下的柔媚女子 041.素人画家卢梭的童话世界 042.俄罗斯画坛巨匠列宾 043.寻找人间失乐园的高更 044.梵高的咖啡馆和麦田 045.表现主义画家蒙克的呐喊 046.终生保持野兽派画风的马蒂斯 047.现代艺术魔术师毕加索 048.莫迪里阿尼画中的暖艳裸体 049.夏加尔醉心梦幻意象 050.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 051.盛装艺术家弗里达 052.怀乡写实主义大师怀斯 试读章节 001.史前的西斯庭教堂阿尔塔米拉洞窟 1879年的夏天,西班牙考古学冢桑图拉带着4岁的女儿玛丽雅,来到了桑坦德附近的阿尔塔米拉山洞寻找古代遗物。该洞窟长约270米,深邃而曲折。桑图拉正专注于在地下挖掘化石,小玛丽雅无事可做,顺着幽深的山洞摸索,突然她惊叫道:“爸爸,这里有牛!”当父亲抬头顺着女儿的手指望向崖壁面时,他惊呆了,一群动物正向他奔来。他仔细辨认,才发现洞顶和壁面上画满了红色、黑色、黄色和深红色的野牛、野马、野鹿等30多种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躺卧休息,有的撒欢奔跃,有的昂首翘尾,有的追逐角斗,有的相互亲昵,图像或相互重叠,或互相覆盖,有的非常完整,如驯鹿、长毛象、野牛以及一定数量的类人猿形象等。野牛的长度在1.4-1.8米之间,最大的巨鹿竟有2.25米长,千姿百态、生动自然。 窟顶《受伤的野牛》画中有两只负伤的野牛,身躯蜷缩成一团,外轮廓被处理为稳定的三角形状。而在细节方面,诸如抽搐的四蹄、甩动的尾部、斜刺如剑的双角、直竖的耳朵,都采用寓动于静的手法,将野牛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困兽犹斗的特点表现得惟妙惟肖。野牛倒在地上,两腿无法站立起来,却低着头来保护自己,为生命做最后一刻的挣扎,形象极为生动,表现了动物的尊严与力量。看得出来,当时的画匠极富艺术功力。在表现伏卧的动物的肌肉和骨骼的起伏变化时,巧妙地利用岩石的凸起处,组成肌肉圆块的形状,再加上蜷曲的四条腿,可谓妙造自然,而又自然成趣。由此,原始艺术家敏锐的观察力和颇具活力的艺术表现手法,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岩画的画法是先在洞壁上刻出简单而准确的轮廓。然后再涂上色彩。据考证,壁画颜料取于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再掺合动物油脂而成,色彩至今仍鲜艳夺目。壁画线条生动有力,光影谐调,多以写实、粗犷和重彩的手法,刻画原始人熟悉的动物形象,组成一幅幅富有表现力和有浮雕感的独立画面,神态逼真,栩栩如生,达到了史前艺术高峰,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阿尔塔米拉洞窟中除了一些非常写实的动物作品之外,还有许多抽象的图形,或仅仅是手印的外轮廓线,或戴面具的人像的线雕,依照有些学者的看法,有些绘画可能是奥瑞纳文化期的遗物,但是主要的岩画则应为公元前3万年—前1万年左右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绘画遗迹,属于马格德林文化期的作品。在大壁画中的动物形象的旁边有许多的划道和图形符号,其中有用浓重的红色画出来的,并且相当大。这种抽象的符号和图形同样存在于欧洲所有的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中,比如洞窟艺术中经常出现的手印,就是原始人模仿野兽留在泥地上的爪印,然后把手印在石壁上,以增强精力、祛灾除病。这是巫术活动中一种控制力量的表现,因为手具有一种特殊的力量,可以体现他们企图征服野兽的愿望。 遗憾的是,桑图拉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发现,当时并未得到人们的认可,甚至被人讽刺和哂笑。但很快旧石器时代洞穴艺术的存在得到证实,人们接着发现了带有雕刻、绘画、浅浮雕或泥塑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窟艺术。法国于1901年发现丰特·德戈梅洞穴,1906年发现尼阿克斯洞穴,1911年发现带有泥塑野牛像的莱图奥杜贝特洞穴,1914年发现莱斯·弗雷勒斯洞穴,1922年发现伯什·梅勒洞穴及著名的斑点马图板,1923年发现蒙特斯潘洞穴。当初对桑图拉的发现提出质疑的法国考古学家埃米勒·卡尔达伊拉,发表了《一位怀疑论者的忏悔》文章,公开承认他先前犯了错误。20多年以后,桑图拉和他的女儿玛丽雅的发现终于得到了世人的肯定。 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发现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形成于15000年之前,经历了欧洲旧石器时代的三个文化时期的西班牙史前艺术遗迹,又是在100多年前第一次被人们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艺术。 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窟崖壁画最显著的特点是:写实的大型动物形象;形象之间没有相互的联系:各种抽象的符号。这些特征在阿尔塔米拉洞窟崖壁画中体现得最为鲜明。因此,西方人称它为“史前的西斯庭教堂”,因为米开朗基罗设计的西斯庭教堂是西方人心目中的艺术圣殿。1985年,该洞窟被列入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名录。 多年以来,壁画是世界学者重要的研究对象,受到西班牙人的高度爱护。1936年,德国法西斯空军对西班牙北部狂轰滥炸,共和国军士兵为保护山洞,宁可在洞外遭敌机袭击,也不进入山洞。使山洞免遭了一场浩劫。西班牙文化部门现在严格规定:参观者每天不得超过15人,每人在洞内只能停留15分钟。现在当地已辟成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博物馆,除洞窟壁画馆外,还有考古陈列馆,展出附近地区出土的文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化石,各种石器、陶器、铁器和青铜器。 对于这些壁画,有过各种不同解释。鲁迅先生曾对阿尔塔米拉洞窟艺术作过论述,他认为原始人作画不是为艺术而艺术,“为的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他们作画的目的在于识别动物或者是一种狩猎仪式,可能原始人认为,只要画出所要猎获的动物,真实的动物就会屈服于他们的威力。所以原始人视绘画为魔力。据说,有一位现代画家在一个原始部落画了动物,竟使他们感到很难过。 原始艺术似乎只有孩子才能第一眼发现,因为那拙朴的形象正衬出孩子心地的纯净。阿尔塔米拉洞窟是4岁的玛丽雅发现的,拉斯科洞窟壁画也是一帮孩子找到的。 1940年,法国多尔多涅省蒙尼克镇附近乡村的三个儿童带着狗在追野兔,突然野兔和狗都不见了,孩子们在寻找的过程中发现一个山洞,洞口被障碍物堵塞住。他们挖开洞顶爬进去,带着电筒和绳索进入洞里。洞窟因石灰岩缝隙水流的浸蚀,形成了一条长长的、宽狭不等的通道,岩石上绘有红、黄、棕和黑等多种颜色的野马、野牛、鹿和公牛等动物形象,这就是同阿尔塔米拉洞窟齐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被誉为“史前的卢浮宫”。专家经过放射性碳素的断代测试表明,洞窟绝大多数的岩画作品绘于约公元前15000年。 拉斯科洞窟崖壁画大约有1500个岩刻和600个绘画,线条粗犷、气势磅礴、动态强烈。与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静态恰好形成对比。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上,画着一头野牛正冲向一个鸟人,鸟人附近有一只鸟站立在枝头,野牛身上则已被一支矛刺穿,腹下流出大量的肠子,但仍拼命挣扎着,向人冲去。画面已经初显构图意识和象征符号。有人认为鸟人的形象是伪装成动物的猎人,有人认为是巫师正在为祈求狩猎的丰收施行巫术。类似的画不仅在其他洞窟岩画中可以找到,稍后时代的非洲岩画中也可以找到。 想一想,洞窟岩画是原始艺术家用粗笨的打制石器,在简陋的油脂燃烧物照明的条件下完成的,着实让人惊叹不已!拉斯科洞窟崖壁画就曾使法国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赞不绝口,庆幸自己的作品与原始人的画迹有相通之处;在艺术大师毕加索的画中也能窥到岩画中野牛的影子。 站在这些古老的岩画前,我们不禁浮想联翩:原始人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不但艰难地生存着,还在孜孜不倦地创造着艺术。正因为人类与生俱来的艺术天性,人类才进化得越来越聪明,社会也越来越文明,这是人类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 P11-14 序言 总觉得时光是无声无息的,可一俟浏览一幅画、聆听一首曲、欣赏一段舞、观看一场剧时,我才知道时光并非无痕无迹,而是织在色彩的锦缎上,融入音符的韵律中,砌进建筑的石缝问,可触,可嗅,可味,可感。让我产生美妙通感的是艺术,是艺术家凭着灵感和技艺,将时间的碎片缝成了一件华衣,披上它,便足以昂首步入一场精神盛宴。 艺术家的生命是强大而特殊的,他们的身体,仿佛积蕴了无穷的创造力,总是不知疲倦地吟唱着、描绘着、雕刻着、建筑着,直到生命的停止。他们的作品,总是凸现着一种对大自然真挚的爱恋和尊重,铺展着一种对人类生存状态深切的忧虑和叹息。为了艺术,他们不惜挥霍生命的油彩,拓开一条长长的路,让后人走得更远更稳更宽广。于是,高更放弃现代文明,来到了塔希提岛,在热带的阳光下,理解生命的力量,感悟自然的强盛;于是,塞尚回到故乡普罗旺斯,尽情描摹花草树木,还有河边沐浴的少女;于是,梵高来到j阿尔,在咖啡馆中冥思,在向日葵下作画,在麦田里自杀。他们的画蓬勃着生命的热度和自然的光感,历经时光淘洗,却不会褪色。 作家张炜说得好:“时光是有灰尘的,时光的灰尘在无声地落下,如果一个艺术家没有足够的警觉,也会被埋掉。”伟大的艺术家大多早慧和敏感,他们会抓住生活中最动人的一瞬,用色彩、音符、石头或胶片记录下来,那灵光一现的警觉便成就了一件不朽的作品。时光的灰尘落在他们的手下,没有消匿,而是变成了黄金,愈久愈放出夺目的璀璨。梵高在世时只卖出一幅画,甚至连买颜料的钱都没有,如今他的画却成了收藏者的金库,《加歇医生》价值8250万美元,《没有胡子的自画像》价值7150万美元,《鸢尾花》价值5390万美元,《向日葵》价值3 990万美元。 最伟大的艺术家,心底从来都是充满不安和怀疑的,在怀疑和否定中,渐渐显露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这就是个性。个性是艺术的生命,也是艺术家的生命。米开朗基罗对宗教的虔诚执著,达·芬奇对科学的深刻探究,贝多芬的英雄心志,肖邦的爱国情怀,塞尚的谦逊白省,莫奈的沉迷归隐,列宾的深沉悲悯,梵高的敏感疯狂……艺术家捧着一颗真诚圣洁的心,把世俗和苦难踩在了脚下。 艺术是艺术家用心灵记录的历史。艺术家用艺术品刻下时光的痕迹,标记了那个时代的生存状态和文明程度,鲜活而跳跃。不论是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或是现实主义,艺术家渐渐地从对景物的精雕细刻,深彻到对心灵的洞幽入微,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倡导的文艺复兴始,艺术越来越走向成熟,越来越重视人的自身,越来越呈现出个体生命的喜怒哀乐。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毕加索,艺术风格缤纷多变,艺术生涯几乎贯穿其一生,创作出一幅幅影响深远的巨作,成为“永远年轻的毕加索”。正是因为他身上与生俱来有一种对生活的热情,一遇触动心弦的景物或人物,激情就喷薄而出,以稚拙变形夸张的手法,从心所欲,化景入境,所谓大音稀声,大巧若拙,全然散发出一派大师风范。 色彩是绘画的语言,情感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对于沉于俗世而不能自拔的人类,无疑是一种救赎和解放。艺术家对自然的谦和尊重,对人性的观照自省,震撼着我们,直抵内心深处,蔚成了一帧帧凝注时光和目光的永恒风光。 所以,我们渎画,听乐,观舞,在艺术长廊怡然徜徉,搜寻大师身影,沉醉艺术魅惑,感受着艺术家心灵的颤动,从心底升华出一种力量和希望,滤掉尘俗,忘却功利,眼光变得越来越纯净和坦荡。 而这就是我们编著这本书的初衷。 作者 2008年3月12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