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霍夫曼被放到沙发上坐下——他拒绝平躺——那个护理员在他面前蹲下了。
“你能告诉我现在我伸出了几个指头?”
霍夫曼说,“我能戴上……”那个词叫什么来着?他抬手指向自己的眼睛。
“他要眼镜。”加布丽埃尔说,“给你,亲爱的。”她帮他将眼镜戴上,并亲了下他的前额。“别紧张,好吗?”
护理员说,“现在能看见我的手指吗?”
霍夫曼仔细地数了。他舔了一下嘴唇,然后回答:“三个。”
“那么,现在呢?”
“四个。”
“我们得给你量个血压,先生。”
霍夫曼平静地坐着,睡衣的袖子被卷了上去,塑料袖带在上臂处裹紧了,然后充气。听诊器的一端贴在他皮肤上,凉凉的。此时此刻,他的意识似乎一点一点地回转来了。他有条不紊地打量着房内的一切:淡黄色的墙壁,安乐椅,铺着白色丝绸的躺椅,贝奇施泰因牌小型钢琴,壁炉台上路易十五时代的时钟在安静地发出滴答声,素色基调的奥尔巴赫油画就悬于上方。他面前的咖啡桌上,摆放着加布丽埃尔早年的自画像:半米见方的立方体,由一百层防反光玻璃制作而成,她将自己身体的部分核磁共振扫描影像用黑墨水绘在了上面。这个效果看上去有些奇怪,一个弱小无助的外星生物漂浮在半空中。霍夫曼看着它,就好像是第一次见到。有件事他该记得。是什么呢?他居然不能立马检索到一条他想要的信息,这事从未有过。护理员检查完后,霍夫曼对加布丽埃尔说,“你今天不是有特别的事要做吗?”他在一片混沌的记忆中搜索,前额起了皱。“我知道了,”最后他松了口气说,“是你的展览。”
“是的,但我们得取消它。”
“不,我们决不能那样做一一不能取消你的第一次展览。”
“好,”勒克莱尔说道,他正坐在扶手椅里看着霍夫曼,“这很好。” 霍夫曼慢慢转过身去看他。这个举动使得脑袋又一阵抽痛。他盯着勒克莱尔:“好?”
“你能想起事来了,这很好。”探长对他做了个大拇指朝上的手势,“比如,你能回想起今晚你所经历的最后一件事吗?”
加布丽埃尔打断道:“我想艾利克斯该先去医院,然后再回答问题。他需要休息。”
“我记得的最后一件事?”霍夫曼仔细地考虑这个问题,好像这是一道数学题,“我想是我正穿过前门。他一定是在门后面等着我。”
“他?只有一个人?”勒克莱尔拉开防风夹克的拉链,费力地从某个隐蔽的口袋里掏出个笔记本,然后换个姿势,又摸出一支笔。这期间,他一直带着鼓励的神情看着霍夫曼。
“是的,据我所知。就一个人。”霍夫曼将手放到脑袋后面。手指碰到了绷带,它缠得紧紧的。“他用什么袭击我的?”
“看情形是用灭火器。”
“天哪。我昏迷了多久?”
“二十五分钟。”
“就那么点时间?”霍夫曼感觉自己昏迷了好几个小时。但他看见窗户仍然是黑的,路易十五的时钟显示此刻还不到五点。“我大声叫喊来着,想要提醒你,”他对加布丽埃尔说,“我记得那个。”
“是的,我听到你的叫喊了。然后我下楼,发现你躺在那里。前门敞开着,接下来,警察就到了。”
霍夫曼扭头看勒克莱尔:“你们抓到他了吗?”
“可惜警车到达时,他已经不在了。”勒克莱尔翻看前面的笔记,“很奇怪。他看上去是从大门进,又从大门出的。据我所知,你得用不同的密码进入大门和前门。我想——也许,某种程度上你认识这个人?我想你不是有意放他进来的。”
“我这辈子从没见过他。”
“啊。”勒克莱尔做了个笔记,“那么你看清楚他的样貌了?”
“他当时在厨房。我透过窗户望见他的。”
“我不明白。当时你在外面而他在里面?”
“是的。” “不好意思——那是怎么回事?”
霍夫曼复述了整个过程,开始有些犹疑,但随着记忆力和体力的恢复,他的表述越来越流畅:他是如何听到动静,然后下楼,发现警报器被关闭了,接着打开门,看见了那双靴子,并注意到底楼窗户里有灯光闪烁,他绕着房子的一侧走,从窗户发现了闯入者。
P17-19
罗伯特的小说充满悬念,令人无法拒绝。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 罗曼·波兰斯基
哈里斯之所以如此令人钦佩——在我心里,他的作品比今天其他任何作品都要好——是他把让人非得一口气读完的绝妙情节和重要的历史的、政治的,或者说社会的问题,交织在了一起。已故的迈克尔·克莱顿(代表作《侏罗纪公园》)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恐慌指数》里,罗伯特·哈里斯可以说是做到了完美。
——美国小说家 克里斯托弗·赖克
哈里斯展示了他作为惊悚小说大师的才华……读者们看完这部小说后,晚上会睡不着觉,因为这个故事让人极度不安。
——《华尔街日报》
把丰富的研究编织进令人透不过气来的故事里,就像在历史畅销书《祖国》和《庞贝》中表现得那样……他熟练地描绘出了一个偏执的世界,每个人似乎都在观察别人。
——《纽约时报》
在此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没有他们在专业知识方面的慷慨相助,我无法完成此书:首先最要感谢的是花旗银行的内维尔·奎恩,他给了我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并向我做了大量介绍,他和卡梅伦·斯摩耐心地帮我解释卖空和价外期权的来龙去脉;查尔斯·司各特,曾供职于摩根士丹利,他和我讨论构思,并阅读我的手稿,还将我介绍给牛津大学资产管理系的安德烈·斯特恩,特奎斯的前首席执行官埃里·莱德曼,以及来自极地资本阿尔瓦基金的大卫·奇特里和约翰·曼塞尔,他们的真知灼见对我都极有帮助;勒达·布拉加,麦克·普莱特,帕维尔·勒维克,以及蓝色波峰的运算体系团队,他们热忱相助,让我有一整天的时间来观察他们的运作过程;感谢克里斯汀·霍尔茨就VⅨ给出了自己的意见;露西·肖默东帮我核对数据;来自捷波朗资金股东公司的菲利普·捷波朗,跟我分享了有关金融市场的知识;伊恩·布德博士,大型强子对撞机计算网格项目的负责人,两次带我参观欧洲核子研究委员会,并向我深入介绍了上世纪九十年代欧核会的情况;感谢欧核会新闻处的阿里安·库克,詹姆斯·吉利斯,克里斯汀·萨顿以及芭芭拉·沃姆贝恩;物理学家布莱恩·林恩,曾在美林证券公司和欧核会供过职,他慷慨地向我介绍了自己在这两个不同领域的工作经历;日内瓦警察局的让·菲利普·勃兰带我参观了日内瓦,并回答了我有关办案流程的问题;斯蒂芬·戈尔丁博士,牛津约翰·雷德克里夫医院放射学顾问,向我提供有关大脑扫描的知识,并帮我联系克里斯多夫·贝克教授,密涅瓦·贝克博士,他们帮助安排我参观日内瓦医学院医院的放射科。当然,上述所有人都跟书中所涉谬误之处或误导性观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奇思谬想无关。
最后需要特别感谢安杰拉·帕尔默,她无私地允许我借用她令人叫绝的作品概念,并将它们安在加布丽埃尔·霍夫曼的名下。(原作请见angelaspalmer.com),同时也感谢保罗·格林格拉斯,感谢他一直以来所给予的中肯建议和无私帮助,以及大量有关流动性补偿点方面的知识分享。
罗伯特·哈里斯
2011年11月7日
罗伯特·哈里斯编著的《恐慌指数》讲述了:亚历山大·霍夫曼博士的名字被刻意地隐匿于公众视线之外,但在超级富豪们的私密小圈子里,他却是位传奇人物,一名富有远见的科学家,他发明的计算机软件能够点石成金!
霍夫曼和拍档——一位投资银行家一起研发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人工智能,可以用来追踪人类各种情感,并以此预测金融市场的波动起伏,结果惊人准确!霍夫曼借助此项发明在日内瓦创立了避险基金,并从此成为亿万富豪。
但是一天凌晨,正当他和妻子熟睡时,一位陌生人闯入了这所门禁重重的豪华湖畔别墅。紧接着一连串暴力事件接踵而来,而他似乎又回到了被妄想症困扰的旧日梦魇里……处于绝望边缘的霍夫曼决意奋起反击,找出那个试图加害他的元凶。
白天一路追凶的经历迫使他面对最深刻的心灵追问,人生是什么?此时,夜幕已降临到日内瓦,金融股市马上要迎来一场风暴,而霍夫曼的世界,连同我们的世界,从此将被彻底改变。
同名电影由《谍影重重》(2、3)的导演保罗·格林格拉斯执导拍摄。
天才科学家霍夫曼开发了一个软件,能以人工智能根据金融市场上的“恐慌”情绪预测市场走向。然而某天,这个工具开始反革命过来毁灭他的人生了。罗伯特·哈里斯编著的《恐慌指数》展示了他作为惊悚小说大师的才华……读者们看完这部小说后,晚上会睡不着觉,因为这个故事让人极度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