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样是封建王朝,有的能持续三四百年,有的却只存在了一二十年,甚至胎死腹中?
为什么同样是地主阶级代表,有的君主能开疆拓土,有的却只会割地赔款?有的可以清心寡欲,有的却一定要穷奢极侈呢?
……
本书是一部简明的中国通史,写尽中国两千多年的盛衰兴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帝国兴衰(中国大王朝的缔造与崩溃)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吴学刚 |
出版社 | 长安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为什么同样是封建王朝,有的能持续三四百年,有的却只存在了一二十年,甚至胎死腹中? 为什么同样是地主阶级代表,有的君主能开疆拓土,有的却只会割地赔款?有的可以清心寡欲,有的却一定要穷奢极侈呢? …… 本书是一部简明的中国通史,写尽中国两千多年的盛衰兴亡! 内容推荐 向想要了解历史,又不愿意看“教科书”的朋友们推荐此书。 本书以中国历史上八个主要朝代: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为宏大背景,从把握相关历史时期的脉动和发展入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大事和兴亡嬗变,生动描写了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彩故事,将历史上那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警醒后人,启示当今。 目录 大秦帝国:逶迤而来,戛然而止 序幕 神话的先祖 崛起“西陲”,养马翻身 一代霸主秦穆公 西线称霸戎狄,东结“秦晋之好” 五羊大夫百里奚 商鞅变法 魏惠王错失商鞅 秦孝公慧眼识人 “南门移木”的政治秀 商鞅的两次变法 远交近攻与合纵连横 苏秦的合纵战略 张仪的连横战略 政客范雎与远交近攻 长平之战 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雄才大略秦始皇 “逐客令”与《谏逐客书》 昙花一现秦帝国 “天下皆为虏” 东巡的变故 胡亥和赵高的阴谋 火烧成阳 骤兴速亡的大秦帝国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秦始皇与秦二世 大汉帝国:长寿王朝,摇摆而终 楚汉争霸定乾坤 刘邦斩白蛇起义 称雄中原 垓下之战 不在马上治天下 博士叔孙通 汉初“三杰” 文景之治 盛极而衰的西汉王朝 汉武大帝 一位谋士和三员猛将 张骞凿空西域 王莽篡汉 大汉王朝的精彩尾声 光武中兴 黄巾起义 汉朝名存实亡 昏君亡国的大汉帝国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一汉高祖与汉献帝 大隋帝国:其兴也勃,其亡也忽 建立大隋 国丈登基 统一全国 迅速兴盛 开皇盛世 “真宰相”高颖 独孤皇后 杨广篡位 暴政而亡 炀帝无道 隋末大起义 江都喋血 强盛中轰然倾覆的大隋帝国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隋文帝与隋炀帝 大唐帝国:黄金时代,如日中天 李渊开国 隋末乱势 晋阳起兵 征服群雄,再建一统 贞观开元 玄武门之变 房谋杜断 封建治世的榜样 开元名相姚崇 安史始衰 渔阳鼙鼓动地来 宦官专权与“甘露之变” 残唐而亡 我花开时百花杀 朱温篡唐,山河裂变 在起义中瓦解的大唐帝国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唐高祖与唐僖宗 大宋帝国:承上启下,国富民强 立国之初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总揽威柄 兄终弟及 步入盛世 澶渊之盟 庆历新政 熙宁新法 北宋的尾声 方腊、宋江起义 海上之盟 靖康之耻 赵构复宋 偏安一隅 岳飞抗金 秦桧弄权 屋山之战 从锐意变法走向落寞苍凉的大宋帝国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宋太祖与宋钦宗 大元帝国:世界帝国,风暴而去 蒙古崛起 一代天骄 义父成敌手 兄弟反目 超级帝国 三次西征 治天下的匠人——耶律楚材 旷世一帝忽必烈 蒙古大将伯颜 脱脱更化 强元败亡 黄河挑动天下反 垂死挣扎 宦官朴不花 大元败亡 暴亡于强盛之际的大元帝国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元世祖与元顺帝 大明帝国:世界首富,内外交迫 “血腥皇帝”创伟业 乱世出英雄 开国肇基 统一之路 在危机中崛起 靖难之役 七下西洋 仁宣之治 帝国暮色 张居正改革 魏忠贤专权 明末大起义 源于农民起义,也亡于农民起义的大明帝国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明太祖与明思宗 大清帝国:历经盛世,帝国中衰 大清初建 女真的崛起 清军入关 缔造盛世 智擒鳌拜 平定三藩 平叛除乱 康乾盛世 在颓势中挣扎 巨贪和砷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中兴四大臣 百日维新 帝国败亡 义和团运动 辛亥革命 以兵兴,亦以兵败的大清帝国 试读章节 开国之君与亡国之君——清太宗与宣统帝 从玄鸟部落到“西陲大夫”,从诸侯霸主到“天下共主”。秦人自东西迁,立足关中后又转而自西东进,直至策马中原,独步天下。随着历史时空的演进,他们逐步纵横在历史的中心舞台,日渐走近世人的视野,其身影也从模糊渐渐变得清晰。 神话的先祖 三千多年前,周王朝在镐京(今陕西西安南)统治着中国。在周王朝的西北边陲,生活着一个专门为国君养马的部落,他们就是最早的秦人。这是一个传奇般的部落,它最早的居住地在哪儿,什么时候迁移到西北高原,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秦人从哪里来?究竟源自何方?当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把视线投向远古。秦人的身影却是那样的模糊。亦如夏商周三代,秦的起源还只能从远古传说追溯起。 秦人的祖先,传说是颛顼帝的孙女,名叫女修。有一天,女修正在纺织,一只燕子从天上飞过,掉落下一颗蛋。女修捡起那蛋,并把它吞吃了。于是怀孕生下儿子大业。大业成人后,娶少典之女女华为妻,生下儿子大费。大费又名伯翳,曾经和大禹一起治理洪水。治水成功后,舜帝给大禹颁赐了玄圭作为奖赏。大禹在接受奖赏的时候说: “这不是我一个人能够做成的事,还多亏了大费做助手。” 舜帝又对大费说:“你帮助禹治水成功,为此赏赐给你一面有黑色悬垂物饰的旌旗。你的子孙后代将会有盛大的功业。” 接着舜帝把一个姚姓的美女嫁给大费做妻。大费行拜礼接受了。随后大费又辅佐舜调理驯服鸟兽,鸟兽大多被驯服。为此,舜帝又赐封大费姓赢。 记录于《史记·秦本纪》中的这个神话传说,折射出秦族先祖的一些情况。据此,有人提出秦族起源于东方海滨。因为,以玄鸟为图腾的氏族,最初就活动在东方。像殷人,他们有着与秦族相类似的有关始祖降生的神话——这神话说,上帝派一只燕子来看简狄,并生下一只蛋,简狄吞吃后,怀孕生下了殷人的始祖——契,就出自东方。 崛起“西陲”,养马翻身 不过,历史文献中正式出现的秦人第一个活动地区,是“西陲”。西陲,即西方的边陲。这显然是出自中原王朝的一种叫法。在中原王朝的统治者眼里,他们处于世界的中心,而在他们的统治区域之外,便进入世界的边缘地带。至于天下究竟有多大。则要视中原与外界交往的范围以及所形成的疆界而定。 秦人曾经生活在商王朝西陲的六盘山与渭水中游地区。后来周兴商亡。秦人被迫向西迁徙,进入荒凉的黄土高原。随着周王朝的边境向外扩展,秦人生活的“西陲”也越来越远。最后到了今天的甘肃天水附近。 在殷商和西周二代,秦族处于受中原王朝奴役的地位。他们被驱赶到西北地区,与生活在那里的戎人、狄人互相往来,杂居共处,并因此有了秦族“杂戎、狄之俗”的说法。 到西周中期,周孝王为了巩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就设法与秦人加强联系。周孝王把秦地(今甘肃秦安、清水一带)封给秦人首领非子,并让他接续赢姓。从此,非子这一族人就号称“赢秦”。“秦”成为他们的正式名称。 随着周王室的衰落,秦人的地位和作用愈益受到重视。周王室让秦人不断与进扰的戎、狄作战。秦人在抗击戎、狄的战斗中强大起来,还被封为“大夫”。 周厉王时,西戎叛乱,秦仲灭大骆之族。这就是说它已兼并了大骆之地而强大起来。至宣王时,周已命秦仲为大夫,诛西戎,为西戎所杀。秦仲有五个儿子,其长子日庄公。宣王召集庄公兄弟五人,让他们带兵7000去伐西戎,占领了西戎的大片土地。庄公又生三个儿子,其长子日世父。世父说:“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于是世父又伐戎,戎也包围犬丘,世父被戎所俘虏,后来又得释放。这时,秦一方面与戎战争,一方面又与戎有通婚关系。 公元前770年,戎人攻入西周王朝国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西周灭亡。周平王即位以后,决定将国都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市),东周又起。所谓“东迁”,实际上是被戎、狄赶着向东走。平王东逃时,养马的秦人出兵一路护送,顺利到达洛邑。因护驾有功,平王封秦襄公为“诸侯”,将周族早年的聚居地丰(曾为周人的都邑所在,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沣河以西)、岐(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一带赐予秦人。从这时候起,建立了秦国。 秦之初建于戎狄之地,客观上使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处于劣势。秦为了在诸侯之中立足并确立其地位,必须在文化上进行变革,努力接受中原的先进文化传统。主观上秦之历代诸侯王为实现和巩固其地位,重视政治改革,形成招才纳贤的传统。这种世代传承的主观意志最终形成了其优良的政治传统,为战国后期统一六国奠定了思想基础。而且,正是由于秦兴起于戎狄聚居之地,传统的奴隶制思想束缚较少,使它更易于接受当时先进的地主阶级政治主张,降低了其改革的政治风险。P3-5 序言 人类历史上没有长盛不衰的帝国,犹如没有永远富贵的家庭一样。盛衰循环。这仿佛是一条无人可以逾越的规律,王朝覆灭似乎成了过往帝国的“历史魔咒”。和其他古老文明一样,中国的帝国时代,王朝更替犹如喷溅的万花筒一般,接连不断。 为什么同样是封建王朝,有的能持续三四百年,有的却只存在了一二十年,甚至胎死腹中? 为什么同样是地主阶级代表,有的君主能开疆拓土,有的却只会割地赔款?有的可以清心寡欲,有的却一定要穷奢极侈呢? 为什么在同一个阶级中也有忠奸贤愚,而同样是忠臣,结果却截然不同呢?这是因为历史发展有其基本的规律,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必然的。 一个帝国的命运,一个王朝的兴衰,都不是朝夕间的事,都是有迹可循的。我们可以用辩证观点去研究历史,探索历史发展的规律,探讨王朝兴衰的历程,揭示王朝覆亡的真相。但任何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位君主、任何一个事件,都有其偶然性,不可能都按照某一种具体的规定出现或消失,兴盛或衰亡。不过,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这些人或事的,是人事,而不是天命。 例如,司马光曾经说过著述《资治通鉴》的目的在于“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这些古代帝王在用人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从他们身上我们不仅能看到有帝王得人而起于草莽,开创基业;而且可看到英主用贤人打造太平盛世,成就宏业;还可看到有帝王失人而痛丧天下,身死国灭;更可看到昏君崇奸佞而败坏清平世界。荼毒生灵。“明君治国,惟在得人”,可谓千古定论。 在古代帝王中,不乏名君英主,他们之所以能将国家带向繁荣。除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外,君王自己的素质和他们所实施的政略也有很重要的因素。设想在一个国家升平,百姓安居,社会繁荣的时代,如果君王无能,那自然无法使社会有什么发展,更不用说那些亡国的昏君了。而好的君王,即使是乱世,也能在复杂的情况下重振国风。这就是领导者的好坏之差。而所以能将国家治理得安定繁荣,为后世所景仰,其治世哲学必然是值得深研的。 本书是一部简明的中国通史,写尽中国两千多年的盛衰兴亡!我们向想要了解历史,又不愿意看“教科书”的朋友们推荐此书!本书以中国历史上八个主要朝代:秦朝、汉朝、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为宏大背景,从把握相关历史时期的脉动和发展入手,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各个朝代的历史大事和兴亡嬗变,生动描写了发生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精彩故事,将历史上那些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总结出来,警醒后人,启示当今。 编者 2008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