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下)/大宋帝国三百年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金纲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代第一部全景式解读大宋帝国的史诗巨作!

现代中国的“集体记忆”,读懂大宋,才能读懂今日之中国!

用大历史眼光,解读宋朝三百年政变、杀戮、征战、信仰与文明推演的史诗!

前北京大学历史人物研究中心研究员金纲重修宋史,博览万卷,披阅十几年,精打细磨成8卷、17部,500多万字宋朝大历史!

金纲打破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下)》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内容推荐

金纲所著的《文功武治宋太宗--公元976年至997年军政故实(下)》为宋史研究中一部开天辟地的大作,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

本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国内外所仅见。

目录

壹 皇弟之死

 “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

 《建隆遗事》中的顾命大臣

 为赵炅辩诬:太宗不会谋害亲侄

 “但见血山耳,安得假山!”

 卖直取名

 “八大王”赵元俨

 “驸马升行”

 荆国大长公主恪守“古礼”

 赵普失宠三案

 “普由是愤怒”

 黎桓袭杀侯仁宝

 柴禹锡告发秦王

 密奏中的“权幸”

 雷德骧与雷有邻父子

 “金匮之盟”的悖论

 金明池未遂政变

 “兄终弟及”集团

 几千个耳光子

贰 赵普与卢多逊

 李符与赵廷美之死

 陈国夫人耿氏之谜

 “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

 小胖孩和小瘦孩

 卢多逊的大见识与小聪明

 “倒卢”“倒赵”与“倒秦”

 “月头银”之变

 寇准簪花

 禳灾祈福的赵普

 半世评语

 “天伦为重,大位为轻”

 《宋论》中的四个观点

 疯癫长子赵元佐

 让国四贤人

 赵元佐被废

 “德不孤,必有邻”

 “晋邸旧人”柴禹锡

 “公当偏霸一方”

 江湖险,廊庙更险

叁 文治

 搜求天下书

 “人之嗜好,不可不戒”

 《太平御览》

 太宗论刘义隆、杨素、许敬宗

 “仁者之愚”

 “万岁”与“眉寿”

 人君当淡然无欲

 “飞白”

 契丹的学术成果

 《淳化阁帖》尽显大宋风韵

 《孝经碑》与《雍熙广韵》

 “十六字教”

 “家法”与“家学”

 李觉讲《泰卦》

 “羁縻文人论”

肆 法制

 不完美的圣贤大义

 刑罚“鼠弹筝”

 好“言事”者王济

 修《刑统》,重“听断”

 击登闻鼓“民告官”

 申理冤滞,感召和气

 烂葱案

 礼治未病,法治已病

 “法当原情”

 叔叔告侄内有隐情

 宽大兵痞,护持工人

 皇子被推问

 安崇绪疑案

 “采牲”杀人以死罪论

 禁“生祠”

 钻法律空子的“刁民”

伍 名臣·名流

 大宋精英

 “弭冤白谤,第一天理”

 “等身书”

 贤者贤,荐贤者尤贤

 宇宙小,一身大

 人民,本也,疆土,末也

 偶像李大亮

 画地十策

 法贵有常,政尚清净

 仍旧贯

 食料羊

 “居官弛慢”与“清净之理”

 愿得制度狭小

 广开言路与楚文王

 吕蒙正与太宗的博弈

 不可夺之志

 吕相四故实

 风浪中端坐

 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

 曲突徙薪,方为真智者

 君臣际会的动人之处

 风波之言不足虑也

 奇才寇准

 刚猛宰辅不敢自辩

 君臣选太子

 价值制衡

 若水雪冤

 李昉不朝宋太祖

 一钱不值

 善人君子,父子相继

陆 王禹、柳开、潘阆

 磨面为生要致君尧舜

 《端拱箴》与《御戎十策》

 道安尼姑案

 以夷制夷

 “谶诗”与“势利”

 贬谪文化

 白体诗《畲田词》

 馊主意

 谢泌两批太宗诏书

 差点挨板砖的大臣

 大言柳开

 柳开为官三事

 亦侠亦匪

 拜求徐铉“赐之一言”

 卫道者与米舒卡

 嘲柳开

 弩下逃箭

 潘阆“隐身”

 手把红旗旗不湿

柒 王小波起事

 焦四焦八

 梅山峒蛮之变

 说“陨获”

 抑制兵变

 恐怖大王的克星

 均贫富

 榷茶

 茶马交易

 “蜀民之病”

 博买务

 “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孟昶遗孤与灌口二郎神

 “战神”王小波之死

 蠲免秋税还是吃不饱

 钟离委珠

 宠辱不惊

捌 失踪的李顺

 “大蜀国”年号“应运”

 剑门固守有惊无险

 张雍守梓州

 父死于忠.子死于孝

 与世无争崔遵度

 屠杀

 查道戴枷督税

 王继恩谁都对不起

 后宫与宦官不得干政

 宣徽使与宣政使

 陷名将马知节于死地

 地方官与社稷臣

 虎翼卒谋反

 诏按其罪与封驳诏书

 空白任免诏书

 乖崖之名,聊以表德

 秋光却似宦情薄,山色不如归兴浓

 辣手张咏

 超脱于仁愚、贤不肖之上的智者

 李顺死生之谜

 宋太宗下《罪己诏》

 改良“榷茶”制度

玖 太宗之死

 向契丹“请和”

 御戎三策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

 求才

 文明竞赛

 太宗之死

 太宗遗制

 “来和天尊”的神秘流言

 吕端大事不糊涂

 赵元佐不见宋真宗

 王继恩遇能吏

 太宗的忧心与焦劳

 塞浊乱之源

 天折的封禅大典

 汴水抗洪

 海东青与白花鹰

 破解“后宫方程”

 惭德与大功

 《宋史》盖棺定论

试读章节

“金匮之盟”的“再传”版本

太宗赵炅,一生吞咽了三大苦果:高梁河之败,岐沟关之败,皇弟赵廷美之死。这最后一个苦果,让恪守“兄友弟恭”伦理大义的士大夫侧目,有一种诛心的说法甚至认为是他暗算了兄弟赵廷美。

赵弘殷和杜太后生有五个儿子。赵匡胤是家中老二,老大早夭;赵炅是老三,赵廷美是老四,还有一个老五,也早夭。按照以杜太后为主角的“金匮之盟”说法,赵匡胤之后,帝位传兄弟赵光义,而不传儿子赵德昭。这样,执掌乾纲者在二代之后,还是成年君主,不至于出现后周柴荣之后,孤儿寡母无法控制最高权力那种弱势格局,大宋似可因此避免因权力失衡导致的国家动乱。

太宗之后呢?于是,“金匮之盟”的故实中,又有了另外一个“再传”版本。也即由太祖传太宗,太宗再传兄弟赵廷美,赵廷美再传太祖之子赵德昭,由此大宋帝王重新回到太祖谱系。

这个说法来自于时人王禹偁。

王禹偁是太宗、真宗两朝的文人,有一部传为他所著的《建隆遗事》,“再传”说,就是由此书发端。

书中讲述了一个近于传奇的故实。

说赵匡胤对杜太后非常孝顺,对兄弟非常友爱,这种孝顺和友爱,几乎“旷古未有”。

有一次,赵匡胤在“万机之暇”,抽空召来晋王赵光义、秦王赵廷美,皇子南阳王赵德昭、东平王赵德芳,以及皇侄、公主等,到杜太后的房阁饮宴。书中有解释说,秦王赵廷美,乃是宣祖赵弘殷的第三子,也是杜太后亲生。有传言认为赵廷美是太祖的乳母所生,从王禹偁的说法来看,显然不是。

一家人聚会非常和睦。“酒酣”,太祖对杜太后说:

“我百年之后要传位给晋王,让晋王百年后再传位给秦王。”

杜太后闻言大喜,说:“我久有此意,但不愿意说出来。我要万世之下,人们会传颂一个妇人生了三个天子!你这番话真是大孝,‘成吾之志’!”说罢,让晋王、秦王赶紧离席,拜谢大哥。太后又对太祖两个兄弟说:“今天的皇上,过去以布衣身份侍奉周室,曾经多次力战争取功名,那真是‘万死而遇一生’,这才做到节度使。等得到天命,做了皇上,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有一天不在征讨,没有一个月不在打仗,真可以说是‘历尽艰危,方成帝业’。你们俩没有功劳却安享尊荣,成就大的爵赏,应该知道幸运。以后,各自都不得有负于陛下!”然后,对秦王赵廷美说:“我不知道秦王百年后,又将基业托付何人?”

秦王当即回答:“愿立南阳王赵德昭。”

杜太后闻言又是一喜,道:“是了!是了!”又说:“传位事,陛下能有此意,我能料到,但这也是天意!他日,你们各自都要按照今天说的这个约定做,不得逾越——逾越这个约定,‘罪同大逆,天必殛之’!”

赵匡胤听到这里,马上要儿子赵德昭来拜谢杜太后。

在一场家宴中,“再传”模式被建构起来后,杜太后还不放心,又对赵匡胤说:“可以替我将赵普呼来,令他以今天的约定写一篇《誓书》,与你们兄弟依次传而收藏。还要选择一个吉日,将这个约定上告天地、宗庙。陛下认为是否可行?”

赵匡胤答应下来,当即召赵普入宫,让他来草拟这篇《誓书》。但赵普推辞说自己不善于作文,于是又召翰林承旨陶谷前来拟文。

王禹偁书中说,这篇《誓书》交给晋王赵光义也即太宗赵炅收藏;等到赵匡胤驾崩,赵炅又将《誓书》交付秦王赵廷美收藏。但后来赵廷美“谋不轨”,“幽死”(幽囚或幽愤而死),《誓书》藏于禁中,最后不知道下落。太祖之子南阳王赵德昭也因为犯事,被“逼令自杀”,于是“传袭之约绝矣”。

这个传奇故实,讲述的“赵匡胤—赵光义—赵廷美—赵德昭”再传模式,有很多漏洞,与后来发生的“史实”,有难于理清逻辑的地方。譬如,让陶谷来草拟《誓书》,天下几乎无人相信。陶谷有躁进之习,品德不佳,乃是太祖太宗都不喜欢的人物,怎么会召他来做如此机密大事?此外,赵普也并非不能拟文,他有若干上疏,文辞典雅丰赡,也是一才子,如有这大功勋,他更不当推让。此外,陶谷若做此事,他留下的各类传世文件中,当有透露,但迄今找不到星点蛛丝马迹。故陶谷拟文事,必假。

传奇故实中还说秦王赵廷美先“幽死”,南阳王赵德昭后“自杀”,这个时间就不对,因为赵德昭自杀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八月;赵廷美出事被罢官是在赵德昭自杀三年后的三月。《建隆遗事》记录的这个故实,在时间、人物、身份说明上,都有令人生疑的地方,所以此事历来被人打量,不敢肯认。《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李焘就在引用这个故实后说,书中语言很多鄙陋之处,不像王禹偁的风格,因此“不可据信”。但李焘也同时认为:史上记录太宗之事,赵廷美做开封尹、赵德昭领贵州防御使,正与太祖传太宗之前,让太宗先领睦州防御使,后又做开封尹的行迹一样。先领一个防御使,而后再做开封尹,这样经由历练,就可以顺利接近帝位。因此李焘说:“恐昭宪及太祖意或如此,故司马《记闻》亦云太后欲传位二弟。盖当时多有是说也。”恐怕昭宪太后也即杜太后和太祖当时的本意确实如此,所以连司马光《涑水记闻》也说太后要传位给太祖的两个弟弟,那是因为当时很多人有这样的传说。

李焘的结论性意见是:虽然这个传奇故实不可据为信史,但也“不可全弃”。他给出的方法就是“两存其说”,并且相信太祖太宗的盛德,自能在后世为人明了,哪里是诬言,应该有人知道。

P2-5

书评(媒体评论)

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林语堂

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

——阿诺德·汤因比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陈寅恪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7: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