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运用经济理论和战略管理学的分析工具,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系统研究与区域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初步构建了资源型经济问题的理论框架体系,对资源型经济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阐述,提出了资源型经济问题的数理解析模式,揭示了资源型经济从形成到规避和转型的内在机制,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探索是对发展经济学的深化和发展。本书探讨了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模式,剖析了山西资源型经济的主要症状,研究了转型发展的基本策略,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意见,这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意见,也为区域经济学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案例。
资源型经济是以资源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的经济。资源价格的异常变动和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是资源型经济形成的主要诱因。在这两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会形成资源型经济体的快速繁荣现象,进而导致国家或区域贸易条件的恶化和经济增长的剧烈波动,严重的情况还会造成工业化的逆转和经济社会发展质态的退化。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资源非但没有成为工业化的“福音”,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诅咒”。众多资源丰裕的国家和区域曾经或正在滑入资源优势陷阱,遭受着“资源诅咒”的折磨。构建资源型经济的理论解释框架,探究资源型经济的内在机理和运行机制,研究资源型经济规避转型的模式和策略,实现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山西是国内最为典型的资源型区域之一。资源部门持续扩张、主导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转换不力、整体结构效益不佳;资源财富流失严重、外部性问题突出;科技创新机制不健全、内生发展能力不足;生产要素比价上升、区域贸易条件受损;受制于煤焦产业波动、区域经济波动强度较大,这些突出问题是当前资源型经济的主要症状。
为此,应当采取资源优势拓展策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策略、区域内生发展策略、营商环境优化策略、生态重建和绿色开发策略,以及空间有序开发策略,规范和引导资源开发活动,实行优势转化模式、产业升级优化模式和企业转型嬗变模式,增强转型发展能力。同时,抓住实施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试点的良好机遇,改革资源产权制度和资源收益分配制度,完善资源环境补偿制度,健全资源财富管理制度,实行产业援助政策,设立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基金,强化内生发展能力,建立创新发展机制,从而实现从资源依赖型经济向创新驱动型经济的转型跨越。
本书运用经济理论和战略管理学的分析工具,采用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系统研究与区域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初步构建了资源型经济问题的理论框架体系,对资源型经济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新的阐述,提出了资源型经济问题的数理解析模式,揭示了资源型经济从形成到规避和转型的内在机制,这些具有创新性的理论探索是对发展经济学的深化和发展。本书探讨了资源型区域产业转型模式,剖析了山西资源型经济的主要症状,研究了转型发展的基本策略,提出了转型发展的政策和制度安排意见,这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意见,也为区域经济学提供了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