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成功人生的五大命题(献给专业技术人员和大学生)
分类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作者 张先华
出版社 四川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紧扣“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主题,从人们生活的角度切入,运用与“你”漫谈的方式,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途径),在故事中揭示成功人生的真谛。本书注重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因此,适应大众。

内容推荐

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很重要。研究和普及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是普及的前提,没有研究,就没有普及。普及是研究实现价值的途径,没有普及,研究就不能实现最大价值。自然科学和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价值;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转化为社会文化,才能实现价值。而且,普及中要有研究。本书是作者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作者应邀赴全国各地作的247场报告的精华,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文化学、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管理学、创造学、宗教学等领域。

目录

绪论:抵制异化,保持本性

 第一节 生活中存在异己力量,需要人去抵抗

一、异化的概念:人被异己的力量征服

二、异化的特征:人丧失了自由意志和本性

 第二节 一切为了人,而不是人为了一切

一、异化的产生:人为了一切

二、异化的意义:异化是进化还是退化

第一命题 人是有追求的动物,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第一节 人不但活着,而且知道为什么活着

一、追求,是人活着的精神支柱

二、追求,是人活着的理由

 第二节 人有了梦想,才有了辉煌

一、一个人有了梦想,才有了灿烂人生

二、一个民族有了梦想,才有了辉煌历史

三、等待是一种消极的追求,又比没有追求好

 第三节 无求未必无忧,知足未必常乐

一、默默无闻,势必烦恼;没有远虑,必有近忧

二、“知足常乐”作为养生之道,可取;作为创业之道,不可取

 第四节 空故纳万境,无我非无志

一、四大皆空,并非放弃追求

二、无我,并非要你失去大志

 第五节 人的本质追求:求真,向善,审美

一、人是求真的动物,做一个求真的人

二、人是向善的动物,做一个向善的人

三、人是审美的动物,做一个审美的人

第二命题 人是有文化的动物,做一个有文化的人

 第一节 文化的含义: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

一、文化是思想意识

附:你没有酒量,应有口才:教你拒酒

二、文化指价值取向

附:《爱莲说》的文化批判

三、文化指思维方式

附:“笑贫不笑娼”的文化批判

 第二节 人化即文化:人的高等性在于文化

一、从人体走向人格:人是文化了的动物

二、从粗野走向文明: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第三节 文化制胜:强大在于文化的先进

一、一个人的成功,在于文化的先进

二、一个民族的强大,在于文化的先进

三、一个单位的兴旺,在于文化的先进

第三命题 人是有思想的动物,做一个有思想的人

 第一节 思想是人存在的本质,是人的尊严的体现

一、思想是人真正的生命

二、人,靠思想站立

三、没有思想的“人”,是最可笑、最可怜的“人”

 第二节 要接受别人的思考,更要产生自己的思考

一、不要盲从,要独立思考

二、不仅要会记忆,而且要会思考

 第三节 哪里有思想,哪里就有威力

一、思想比知识更重要

二、思想就是力量

三、知识在思想者那里增值

附:用思想使《蚊子和狮子》增值

第四命题 人是会创新的动物,做一个会创新的人

 第一节 创新的含义和意义

一、创新的含义

二、创新的意义

 第二节 创新精神的培养

一、敢于怀疑

二、勇于批判

三、个性鲜明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训练

一、学会发现

二、学会组合

三、学会超越

第五命题 人是会说话的动物。做一个会说话的人

 第一节 说话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征

一、只有人类有真正的语言

二、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节 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增强说话的冲击力

一、触及利益

二、触及情感

三、触及经验

四、触及自尊

五、触及好奇

 第三节 做一个会说话的人:增强说话的幽默感

一、幽默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

二、幽默是用最不严肃的形式表达最严肃的内容

三、说话有意不看对象和场合,是幽默艺术

四、说话有意曲解对方,是幽默艺术

后记

试读章节

(一)价值取向指哪方面(方向)最有价,最值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也。身材,我所欲也,美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材而取美食也。温度,我所欲也,风度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风度而取温度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碍兼,舍生而取义也。忠,我所欲也,孝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忠而取孝也。妻子,我所欲也,情人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情人而取妻子也。

女人的幸福在于:他真的爱我;男人的幸福在于:她值得我爱。男人要的是钱财,女人要的是身材。男人认为女人的可爱最重要,女人认为男人的可靠最重要。男人总是在责任内奔波,女人总是在感情里涉步。

能力与学历,哪个最有价值?文凭与水平,哪个最有价值?长期以来,许多人选择了学历、文凭,造就了许多假专科、假本科、假硕士、假博士,也埋没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人。

法国散文家蒙田有篇文章,叫《看人要以本质为标准》。我们赞美一匹马,是因为它的力量和速度,而不是因为它的鞍具;我们赞美一条猎狗,是因为它的敏捷,而不是因为它的颈圈;我们赞美一只鹰隼,是因为它的翅膀,而不是因为它的足套和风铃。可是,我们赞美一个人,却因为他的地位、权力和名气,而不是他的才能。这是为什么呢?他只对我们显露那些完全不属于他的部分,而把那些真正属于他的本质的部分藏起来了。我们时常被环绕在他身外的表象蒙蔽,忽视了聚集在他身体里面的本质之物。因此,你评价一匹马,应把它的鞍具挪开;评价一条猎狗,应把它的颈圈拿下;评价一只鹰隼,应把它的足套和风铃取掉;评价一个人,应把他的地位、权力和名气放到一边。这样,你才不会被蒙蔽。你测量一个人的身高,不应该连他的高跷也算在内。台座并非雕像。正因为社会“重名轻实”,所以假博士、假教授、假特级横行于世,影响学术形象和一些机构的形象。

对于人才,我们要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力是最高的学历,成绩是最高的职称。进门比文凭,进门后就比水平。进门比学历,进门后就比实力。有实力,才有魅力;有质量,才有力量。勤奋成就天才,实力铸就尊严。

我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争气的人,一种是受气的人。你不争气,就要受气;你不受气,就要争气。因为争气,才不受气。争气的人胳膊粗了,气就壮。人才有用、不好用。有本事的人,有点脾气,很正常。有脾气是有本事的价值。你要用他的才,就多少得受他的气。苏东坡问佛印:庙门前哼哈二将皆怒目,哪个有理?佛印答:拳头大的有理。谁有理?强者有理。因此,你想张扬个性,发点脾气,最好先看看自己是否羽翼丰满,想想自己是否争气。否则,你吃不了,只好兜着走。当然,如果争气的人受气,那就是体制的问题,或者,领导有“病”。

(二)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

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人面对同一价值取向问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弟与嫂上街,嫂途中落水,弟欲伸手救之,但念“男女授受不亲”,故缩手,忍心见嫂溺水挣扎至死。弟回家后很难受,把全过程告诉了哥,哥拍弟肩说:“你做得对,不愧是哥的好兄弟啊!”生命与清白,哪个更有价值?这兄弟俩都认为清白更有价值,所以置这位女士的生命于不顾,因为他们都处在“男女授受不亲”的文化背景下。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面对同一价值取向问题,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对于一棵古松,植物学家主要倾向于认识价值,木材商主要倾向于功利价值,画家主要倾向于审美价值,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取向意味着人有追求。人是有追求的动物,追求就是文化,不同的追求表现了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文化表现出不同的价值取向。面对小孙子要从桌子上向下跳的局面,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爷爷们各有不同的教育高招。中国的爷爷:“乖宝宝,听话!千万别跳,跌伤了不得了!等我抱你下来。”日本的爷爷:“混蛋!还不快跳!胆小鬼!”美国的爷爷:“跳下来,没关系,我接着你。”孙子真的跳下来,爷爷根本不接。孙子摔痛了屁股,埋怨爷爷欺骗自己。爷爷说:“你怎么能相信我的话呢?要记住,在我们这个社会,不能相信任何人的好话。”中国的爷爷的价值取向是娇生惯养,日本的爷爷的价值取向是勇敢胆识,美国的爷爷的价值取向是自信主见。

(三)价值取向有一种执著的力量

龙应台认为:文化表现为对一种“价值”和“秩序”的坚持和对破坏这种“价值”和“秩序”的抵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指挥官接到希特勒命令:撤退法国巴黎,先毁掉巴黎。德国指挥官决定抗命不从,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住一个古城。

1944年冬季,盟军完成了对德国的合围,法西斯德国败亡在即。德国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食物短缺,燃料匮乏。由于德国地处中欧,冬季非常寒冷,缺乏燃料可能导致许多居民冻死,不得已,各地政府只得让市民上山砍树。据战前留学德国(被困)的季羡林回忆,德国人是这样砍树的:林业人员先在茫茫林海中搜索,寻找老弱树或劣质树,找到,则在上面画一个红圈。砍伐没有红圈的树,要受到处罚。问题是,谁来执行处罚?当时德国行政管理名存实亡,公务员全抽调到前线去了,市内找不到警察,全国近乎处于政权的真空。但直到战争结束,全德国没有发生过一起居民乱砍滥伐的事,他们全部忠实地执行了规定。

悉尼奥运会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除了宣称是“绿色”的奥运会,还声称要办成一届“干净”的奥运会。在长期被兴奋剂污染、毒害,以及相应带来的世界体坛的乌烟瘴之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终于相信:干净比成绩更重要。这就是“干净”思想意识,干净文化。瑞士人说:“我们有贵与不贵的旅馆,但没有干净与不干净的旅馆。”这是生活上的干净。新加坡人说:“我们有薪水高与薪水低的公务员,但没有收红包与不收红包的公务员。”这是政治上的干净。美国人说:“我们有能干与不能干的政府首长,但没有守法与不守法的政府首长。”这是法律上的干净。

P64-67

序言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社会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因此,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人的和谐,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人的先进,社会的文明离不开人的文明。

一、宁可没有才,也不能不是人

人+才=人才。一个人学会了做事,成为了才,还需要学会做人,成为人,这样,才能叫人才。人才是人与才的统一,是做人与做事的统一。

有的人学会了做事,即有才,但他失去了人的自尊、自信、个性、激情、想象力和创造精神,不会与他人共处、共生、共谋发展,即失去了人的一些可贵品质,不会做人。这种人不可能成功、辉煌。有的人知识不多,能力不强,即没有多少才,但他充满自信与激情,富于个性和想象力,具有自尊和创造精神,能与他人合作共事,即学会了做人。这种人也能成功。

人才,“人”字在前,即以“人”为前提的才。可见,人,是第一位的。人是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世界是人的世界,社会是人的社会。没有了“人”,“才”有何用!如果只能让我在人与才二者中选择一个,我宁可没有才,也不能不是人。

“学会做事”必须接受科学教育,养成科学精神;“学会做人”必须接受人文教育,养成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是人的发展、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学会做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障

社会是相互联系的人构成的有机整体。一个人不可能与他人“绝缘”。因此,学会做人是共处、共生、共谋发展的基础。

“人”的失落,是许多社会问题的症结。商场奸诈,官场腐败,家庭动荡,这一系列社会问题产生的根源,就是“人”的沦丧。面对金钱、美女、权势和物质,有的人挡不住诱惑,一不小心就跌进了金钱的“坑”,卷入了美女的“窝”,变成了权势的“狗”,成为物欲的奴隶,失去了“人”。有的人制造假药、假酒、假种子坑人,有的人卖了姐妹,竟然还卖母亲,有的人还敢侵占救灾款和扶贫款!

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失去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品格,缺乏人性,没有人情,那么,社会矛盾将加剧,社会将成为“动物世界”,没有了人性和人情。因此,许多专家认为,人类问题的核心在于人的心。学会做人,已重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三、学会做人,也是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条件

许多人说,21世纪是数字化的世纪,是竞争全球化的世纪,是知识经济的世纪,却忘了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许多人常常谈论工资、奖金,谈论处长、科长,谈论小车、洋房,却忘了谈论人的价值。金钱欲、权力欲占据了我们的大脑,遮蔽了“人”的双眼,让我们看不见人,以致忘了人的存在,人异化为“非人”。

我们不妨直面一下“惨淡”的人生。一些人已用“金钱、权势、物质”取代了“人”,并早已拿精神和灵魂在上帝的当铺里作抵押,换回了现实的利益(升学、求仕、求利)。人失去了人的智慧、精神、灵魂,就失去了人自身。

“人”不见了,这是现代人的最大悲剧。“人”不见了的现代社会病已日益严重。因此,21世纪,人类最伟大的使命就是把失落的“人”找回来,引导人们懂得“人是什么”“怎样做人”,从而做一个真正的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做一个促进人类文明、社会和谐的人,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

梁启超先生谈到少年与国家的关系时曾指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少年中国说》)我们可以由少年推广到所有人:人智则国智,人富则国富,人强则国强,人独立则国独立,人自由则国自由,人进步则国进步,人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人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总之,只有人的先进,才能带来民族的先进;只有人的强大,才能带来国家的强大;只有人的进步,才能带来社会的进步;只有人的文明,才能带来社会的和谐。

张先华

2006年11月16日于四川·绵阳师范学院

后记

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发布了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我就申报了“学会做人: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课题,并获得批准和资助。我是学文学的,文学是人学;我是从事教育研究的,教育是也人学。我一直围绕人,研究人,思考人,解读人。因此,我对人有一些独到的、深刻的认识,早有写一本“成功人生”方面的书的想法。

世界是冲突的,又是和谐的,即对立统一。国家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减少对立,增大统一。统一到什么上来?统一的根本是什么?两个问题一个答案,就是“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根本。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人们都懂得人是什么、怎么做人,社会才和谐,才发展。

真理的形式应该是朴素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更应该是朴素的。本书紧扣“社会和谐与人的发展”主题,从人们生活的角度切入,运用与“你”漫谈的方式,通过人与动物的对比(途径),在故事中揭示成功人生的真谛。本书注重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故事性强,因此,适应大众。

哲学社会科学的普及很重要。研究和普及是相辅相成的。研究是普及的前提,没有研究,就没有普及。普及是研究实现价值的途径,没有普及,研究就不能实现最大价值。自然科学和技术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实现价值;哲学社会科学只有转化为社会文化,才能实现价值。而且,普及中要有研究。本书是我研究的最新成果,是我应邀赴全国各地作的247场报告的精华,内容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文化学、逻辑学、语言学、文学、管理学、创造学、宗教学等领域。

学无止境。尽管书中不乏新颖的观点和富有说服力的理论和事实,我也总觉得不满意;尽管我努力追求完美,我也不可能达到完美。因此,本书出版后,会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议论,很正常。被人议论,总比没人议论强。

我出版了12本书,赢得了至少20万读者的喜欢。这本书能否得到你的喜欢呢?这需要借助你一双慧眼,把这世界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张先华

2006年11月16日于四川·绵阳师范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5: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