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作品集,内容包括散文,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共计70余篇,反映了当代青年学生对生活、世事等的认识和感悟。该书分别收录了乡情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及文学评论,具体内容包括《送别·怀念》《诗与泪的故乡》《皇陵冢》《快乐无罪》《逝去的记忆》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在春草绿透的地方(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学生文学创作选辑) |
分类 | |
作者 | 黎荔//张蓉//杨琳 |
出版社 |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为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作品集,内容包括散文,短篇小说,文学评论共计70余篇,反映了当代青年学生对生活、世事等的认识和感悟。该书分别收录了乡情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及文学评论,具体内容包括《送别·怀念》《诗与泪的故乡》《皇陵冢》《快乐无罪》《逝去的记忆》等。 内容推荐 本书从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近千篇文学作品中筛选出部分佳作,结集成书。全书共分五辑:《父母乡邦》、《浮生散笔》、《心香四溢》、《文字灵幻》、《把卷研赏》,分别是乡情散文、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小说及文学评论。 目录 序言 第一辑 父母乡邦 送别·怀念 橘园 经历死亡 车费 与亡灵一起过节日 父亲 父亲的子寅 回家 生命中的礼物 书包 诗与泪的故乡 第二辑 浮生散笔 五月花 夏夜里 疏影暗香 桅子花开 萤火虫的故事 约定 灞之柳 冬天的柏树 又见雁南飞 名与身随 感于书信 皇陵冢 写给家乡的古塬 在海一日 第三辑 心香四溢 心灵的故土 记得那年春天 心影留痕——献给我的2003年 门 永远有多远 快乐无罪 苦难与爱 老屋 不说永远 家门 逝去的记忆 思念如潮 无题 月下 追逐太阳 玻璃心 梦醒时分 疼痛并且幸福 我的2003年 第四辑 文字灵幻 化蝶 让风逝去 小巷 孩子,别走得太远 三世的孤独 孤独羔羊 雪泥鸿爪 天血夕 一个乘客之死 土地深沉 在桥上 疯子卅三的故事 玉溪缘 城·少年 月芽白 女孩与二重奏 土地之争 第四辑 把卷研赏 舒心的爱情 水之词·读《宋词三百首》 夏日落花·读《元曲三百首》 可惜她不快乐 鬼狐 从社会环境分析《苔丝》与《简爱》 评迟子建短篇小说《蒲草灯》 “北京娃娃”能走多远 寻找河的第三条岸 关注“泥鳅”们的命运与梦想 杜甫的文艺思想漫议 雅俗共赏看通俗文学 直面生存 《雪国》的表现手法分析 后记 试读章节 送别·怀念 中文21班 高燕君 长到这么大,我只正正经经送过一个人,送我的爷爷去远方。 送走爷爷,我是不忍的,而且也是不愿的,可连医生都挽留不住他,我又有什么用,除了悲痛以外。 因为我是补习生,所以我没有假期。那一年,我很少去看爷爷,尽管我很想他。毕竟在上高中以前,我一直是跟着爷爷奶奶的。所以我想,高考完后,我去医院伺候爷爷。与此同时,我也在暗暗给自己加劲,一定要让爷爷高兴高兴,毕竟高家还没出过一位大学生。也许正是因为我抱了太多的幻想,才心安理得的没有去看望爷爷。而这些幻想永远不可能实现了,爷爷在离高考还有二十天的时候走了,走得那么匆忙,让奶奶煮了一半的面永远地凉在了锅里。 在爷爷上一次病危转安后,我去看望他,爷爷还和我开玩笑,说他再怎么不好,也还是要看我的录取通知书的。我当时心里就酸酸的,但嘴上还是说:“肯定能看上,怎么会看不到,将来我挪了好地方,还要去我那儿的。”但此时,一切都成为云烟,昔日在朝鲜战场上冲锋杀敌、在剿匪战役中英勇作战的爷爷只化作一缕轻烟,只剩下我们对他的思念。 我身穿孝衣,头上系着长长的白布,一步一串眼泪为爷爷送行。心里只恨自己为什么不去多陪陪爷爷,恨自己应届时为什么不好好学习。有很多东西我们年轻人耽误得起,而老人却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等。可恨又有什么用,爷爷往昔待我的好一幕幕重现于眼前。爷爷的老战友、老伙计们哪个不晓得我,不晓得我是泡在爷爷的疼爱中长大的。在爷爷因病而糊涂的记忆中,却牢牢地记得我是什么时候长出第一颗牙,什么时候会走的路,哪一天说的第一句话。 与爷爷最后告别的时候,殡仪馆的棺材相对于一米九的爷爷来说太小了,最后临走呆的那个地方太狭小了。在爷爷去的时候,大家都拿出一些东西放在爷爷身边,给爷爷留个念想,我什么东西也没放,但我知道,我为之奋斗要真正给爷爷看的东西就快要到来了。 我送走了疼爱我、我最敬爱的人,现在我谨以我拙劣的笔写出我的思念,送给我的爷爷。 橘园 中文21班 李覃 我仍然无法忘记/那片幽幽的橘园/缠着伤感的笛音/大大的眼睛/被金红的/那层光/燃烧得灿烂/薄雾/心一样/流浪在无尘的清澈里/忘却了/一旦红日滚出/它将泯灭/……/ 湘西自古以来就是个充满神话色彩的地方。在这片孕育了我的土地上,延伸着一大片橘园,无穷无尽地铺开,一直涌到我记忆的边缘,印染着我多年的梦。 我是在橘园里长大的。清晨,薄雾从橘园深处缓缓升起,隐没了橘林浓密的绿色。爷爷苍凉的木笛,是流传了千年的古谣,脱落了它原有的精致,却依旧那么悠扬。笛声艰难地穿过丛丛橘叶,似乎是从遥远的过去或者未来传来的呼喊,真的,后来我才发觉,那声音里有着深切的回归感。橘园很静,仿佛成了声音的禁区,无论是在时间或空间上,它都像寒冬里空旷的原野上一座孤独的冰雕,被遗忘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之外。只有在看到白色的橘花慢慢变成青色的幼橘,然后在某个雾蒙蒙的早上,橘园里像点上了千万盏灯的时候,才能感到时间平静地流淌。 爷爷总是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家里的大黄狗,在橘园里缓慢地走着。他走得很谨慎的样子,像是在沿循着承载了祖祖辈辈的老路。有时我摇摇橘树,便有花辦夹着露水纷纷下落,有些掉在我长长的睫毛上,有些落在我小小的鼻尖上,我便“咯咯”地笑,爷爷也笑呵呵的,于是狗也高兴,摇动了粗大的尾巴。 那时我总觉得橘园没有边界,因而我也从未想过走出橘园。真的,橘园的广阔足以让那时的我为之折服。命运中的必然,就是它寄托了我的祖祖辈辈,也必然要寄托我的一生。所以我从未奢望过走到橘园的边缘,然后再毅然地走出去。我宁愿相信它根本没有边界。 橘园太大了,我和爷爷气喘吁吁的。在苍老和幼小面前,橘园是一场不会被惊醒的梦,很长很长,很美很美。有时我独自钻进橘园,渐渐地迷了路,我就固执地向前走,走累了便躺在橘树的阴影里睡着了,直到被大黄狗咬着我的衣角,“哼哼”地把我叫醒,然后它带着我回家。但有时候大黄狗也并不来找我,我看见古铜色的太阳,渐渐被橘林拉得支离破碎,阳光努力地穿过厚厚的橘叶,却没有给我很多安慰,于是我放声大哭。现在想来,我的哭声不足以给一大片橘园增加悲伤的色彩,它太沉稳太宽大…… 走在橘园里,爷爷的眼睛里闪着期待和渴望。等待的滋味是那些被爷爷封在坛子里埋进谷仓的米酒,日子越远,它便越烈。 终于,橘子红了。 橘子红了,燃烧着三双眼睛,宣告一段期待的终结。 那橘子的红,是儿时迷失在漆黑的夜里而又忽然看见母亲点在窗前小小的油灯,金红的火焰闪着丝丝暖意;橘子的红是爷爷隔着几十年的距离看他新房里点着的红烛和床沿上那张羞涩的女人的脸;橘子的红是爷爷梦的颜色,命运的颜色,回忆的颜色,归宿的颜色…… 许多年之后我才发现,橘园的气质来源于:历史感和使命感在这里褪色。生命平静地延续成了伟大而永恒的主题。 P1-4 序言 教育从某种意义上大致可分为技术教育和人文教育,前者致力于工具价值,后者则重在精神价值。人文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西方,早在古希腊三哲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具有了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基本上也是一种人文思想。王国维说孔子教人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只要存在人类的教育,人文教育在其中就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文化不仅是人类生存的方式,同时也是人类进化的标志。当代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坚持“尚博雅”的人文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地位,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真善美的人格。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强调通过各种途径活跃校园文化,尤其鼓励大学生们组织文学讲座,创办文学刊物,成立文学社团,在文学这片沃土上辛勤劳作,在艺术这座殿堂里努力探索。这本书的文章,就是从西安交通大学中文系本科及研究生的近千篇作品中筛选出来的散文佳作。我们相信,只有文学的在场,文学教育才不至于等同于其他学科教育,才会在万花丛中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力、心灵的冲击力。而要让文学出场的最简洁的办法,莫过于让文学教育回到文学本身。这是我们力促这本学生校园文学创作选辑出版的原因——让文学走上回家的路! 这本书共收入53位同学的75篇散文、小说及文学评论,内容丰富,风格多样,个人的生活感受,人生的细微体察,对生活的思索探求,一一化作指间的花雨缤纷:其中有对于“父母乡邦”的至爱亲情,如一支清纯烂漫的山歌;有年轻的思绪“心香四溢”,如汩汩流出的心泉;还有追忆韶华流逝的“浮世散笔”,由瑰丽的想象力创造的“文学灵幻”,以及书山寻径、激扬文字的“把卷研赏”。这本书作为校园文学创作的选辑,所选文章均体现出一定的写作水准,状物,写景,记人,抒情,都有应付裕如、恰切得当的文字表现,浸透着作者别样的审美感受与人生感慨。艺术感觉好,思想活跃,蔑视陈规陋习’这些都在意料之中,符合当下年轻人的共同趣味,更有一些篇什文辞雅洁,情意练达,见由己出,洋洋洒洒,很难令人相信它们出于十八九岁的学生的手笔。读着书稿,我在不断的吟咏中,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这些花季年华的青年们所筑构的艺术世界,在他们或真挚、或深刻、或睿智、或诙谐的情感表达中,感受到作者们笔下吹送的那种热烈的青春气息。 当然,这个集子中的文章均为初发表作品,个别篇章略显稚嫩,作者的思想深度和驾驭文字的能力也有差别,这是毋庸回避的。青年人看世界就如“不识庐山真面目”,世事纷叠,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充满凌乱与迷惑。他们透过自己手指织成的菱形窗户,好奇又沉醉地打量着这个世界。心在哪里,景色就在哪里。读这册创作选辑,能够感觉学生们初生牛犊不怕虎,写作时心态很轻快,放得开,收得拢,逞才使气,不拘一格,一个个向我们敞开的心灵世界,纯真、热情而冲动,像一朵朵花压抑不住在春天美丽。 所以,对于这些热爱文学、满怀梦想的青年人,我更多的是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这部集子,是他们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燃起的一道耀眼的火光——艺术的火光,他们将披着这火光,在未来的征程上不懈地行进……文学的真正拥有,惟有一颗天然的对真善美无限趋近的心。这颗原初之心,它了无尘染,天然鲜活,玲珑剔透,也最娇嫩、敏感。希望他们不断成长,在文学路上探奇揽胜、耕耘收获,大踏步地走向成熟。既要保持自己写作精神的高境界,还要注意自己思想的深度,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向庸俗的生活妥协。如果在精神上有执着的追求,就能保持文艺的真精神,这样一直写下去,总会有大成就。 这是在西安交通大学这所理工背景的高校中,一群来自中文系的学生通过业余创作,向老师、家长和全社会交出的一份真诚答卷,有待于大家评分。评分不妨从严,但更重要的是或提建设性意见,或给予热情鼓励,帮助他们迅速成长,大踏步地走向成熟。 因为,未来是属于青年人的!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王宏波 2005.7.5 后记 就这本书里的文字而言——尽管它们静静地躺在里面,像睡着了,像忘记了呼吸,像忘记了声音,像忘记了燃烧,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它们仍是一座火山,这是我们中文系各年级的同学们,在自己的这圈或那圈年轮里的呐喊、歌唱、哭泣或呻吟。 通读完这些长长短短的作品,我才真正了解了我的这一群风华正茂、大小不一的学生们。 我不能说,这些作品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也许我的欣赏水平是有限的,但我已经学会了比较,我是把他们的作品放在整个中国当代文学中,甚至放在世界文学的历代经典篇章中去对照,去分析,当然我看到了那种“鸿沟”式的差距,但我也读出了惊喜——那种岩浆般在地层之下涌动着的潜力。 只要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地梳理过去,清醒地进行调整,认真听课,多读书、多交流,眼界和心胸就会进一步开阔起来,创作就会有一个新高度,就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我羡慕他们的年龄。感谢这些年轻的同学,他们身上有一股鼓舞人的精神,这是青春的蓬勃朝气。我想象着,在校园学习生活结束之后,同学们一个个脱颖而出,纷纷成为中国正呈现出万象之气的小说、诗歌、散文、文学评论以及电影等诸多领域的中坚人物,我们作为老师的会多么自豪,我们的交大更会为他们骄傲。 最后,我要感谢交大人文学院以及中文系的领导,感谢我们的任课老师,他们无限热诚地来当同学们的顾问,热诚地给他们修改文章,这是一种关怀,更是一种动力。还要感谢班里那些为班集体的工作牺牲了个人时间,无怨无悔地去奔走、去策划的同学们。 手捧这样一件流淌着同学们的青春热血,蕴含着同学们的智慧和情感的礼物,敬献给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一表对大地、对祖国、对交大、对父母养育大恩的感激之情。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今天,同学们如小鸟一般掠过栖息的校园,留下了歌声和踪迹。明天,他们将用更热烈的飞翔,感觉那不断扩展的辽阔天空。 编者 2005.7.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