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蒋兆和论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曦林
出版社 人民美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现代人物画大家蒋兆和先生开辟了现实主义人物画的创作道路,其艺术影响深广,至今不衰。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一直致力于弘扬和发展蒋兆和先生的艺术精神,推动当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本书主要介绍了他的艺术人生,内附多张照片和他的作品。

内容推荐

20世纪上半叶,以蒋兆和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现代人物画的先驱们敢于直面人生,关注现实,他们的开拓精神使得人物画逐步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执著于民生关怀成为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核心所在,也使得20世纪的中国人物画贴近了大众,贴近了时代。且有不少作品笔墨精妙,造型生动,余味隽永,臻于高品位。本书主要介绍了他的艺术创作过程和他的作品多幅。

目录

第一章 人生、艺术与时代[1—19]

 一、一个世纪

 二、两个时代

 三、四个时期

1.艺术准备期

2.艺术盛期

3.新生与困顿期

4.晚期

 四、五大主题

1.人生的价值

2.战争与和平

3.人物肖像

4.祝颂抒情

5.教书示范

第二章 融会中西的造型与笔墨[21—43]

 一、历史上的中外美术融合

 二、在20世纪融会中西的新潮中起步

 三、中西一理,求二者之精

1.画之本旨,中西一理

2.中西有别,取长补短

3.创造意识与时代意识

 四、素描与笔墨的矛盾

 五、造型、笔墨与精神表现

第三章 直面人生的批判现实主义[45—63]

 一、西方的现实主义理论

1.席勒首先使用“现实主义”概念

2.库尔贝揭起“现实主义”旗帜

3.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1)现实主义的真实性

(2)典型性与个性的统一

(3)关于倾向

 二、现实主义与中国现实

 三、蒋兆和的选择

 四、蒋兆和与徐悲鸿创作思维之异

第四章 造型艺术的悲剧[65—89]

 一、人生价值的毁灭与肯定

 二、人生的悲剧

 三、精神的悲剧

 四、民族的悲剧

 五、一颗悲天悯人的心

第五章 《流民图》析[93—131]

 一、《流民图》自身析

 二、社会效果析

 三、创作动机析

 四、所谓“授意”析

 五、躲避轰炸析

 六、世界观与创作方法析

 七、艺术表现析

第六章 肖像艺术与以写我心[133—157]

 一、早期的肖像作品

1.油画肖像

2.素描肖像

3.雕塑肖像

 二、水墨人物肖像

 三、历史人物造像

 四、写真、传神与写心

第七章 结构方式与诗文题跋[159—173]

 一、中西章法与透视的灵活运用

 二、半身像构图

 三、全身像构图

 四、群像构图

 五、内外结构与诗文题跋

第八章 新生、困顿与升华[175—201]

 一、艺术基调的转换

 二、在艺术“滑坡”的背后

 三、十年恶梦

 四、再度新生

 五、真实的晚年

第九章 教学体系的探索[203—219]

 一、早期艺术教育实践

 二、中国画造型基础课教学体系的创立

1.确立中国画的基本造型法则

2.认清西画素描的基本造型规律

3.吸收西洋素描之长,建立中国画的素描教学体系

 三、水墨人物画造型规律的总结

1.白描是水墨变化的基础

2.笔墨的变化与相互关系

3.形神论与人物画写生的最高准则

第十章 在蒋兆和之后[221—249]

 一、在20世纪美术史上

 二、当代现实主义人物画的第二梯队

 三、蒋兆和弟子群与第三梯队

 四、又一代“校外传人”

 五、蒋兆和留下的课题

第十一章在国界之外[251—269]

 一、在欧美

 二、在日本

 三、在苏联

附录:

 一、蒋兆和年表[271—279]

 二、蒋兆和研究、评论、重要报道之书目、文目索引[281—285]

后记[286—287]

试读章节

以上间接受蒋兆和影响却并非蒋兆和“近亲”的一代新人,在20与21世纪之交,既强化传统笔墨表现,又自由采西法塑形之长,如陈政明的色与光的应用,袁武之枯线与深色造型新法,南海岩的浓重彩墨塑形,田黎明由雕刻般塑造向淡逸没骨的演化……他们更有可能作突破性的尝试,为中国水墨人物画找到它的现代写实、写意形态。五、蒋兆和留下的课题

通过以上数十位蒋兆和之后水墨人物画家的简介,可明显地看到蒋兆和的影响,也看到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成长的过程和变化的轨迹。因为将兆和之后的许多画家任教、任长,几乎都比蒋兆和有实权,而在教学和美术活动中便于推行其艺术主张,使徐、蒋开拓的现代水墨人物画代有相传、代有新秀。无论是否将他们放在“蒋派画风”或“徐蒋体系”这个框架来考察,无论以上画家是否承认属于这个系统或者蒋兆和画派,徐悲鸿与蒋兆和融合西画之长、创造现代写实技巧、表现现代人物的艺术思想,概莫能外地直接影响、启示了蒋兆和之后的一代代水墨人物画家,特别是蒋兆和的造型语言几乎成为当代所有水墨人物画家尤其北方画家起步的参照。蒋兆和的教学体系在改变了徐悲鸿以西画素描为造型基础的原则之后,鲜明地主张以中国画的白描为造型基础,以开放的态度适当吸收西画素描塑形之长的原则,至今仍是各艺术院校中国画造型基础教学的基本原则,从而整个改变了中国画教学无序的状态,这一历史性的贡献是毋庸置疑的。同时,蒋兆和画风在影响了杭州、广州等南方画家之后,南方画家形成了与北方画家不同的笔调,这整个水墨人物画的变革思路也影响了工笔人物画。南、北方水墨人物画的分流与互补,水墨人物画与工笔人物画的互补,使蒋兆和艺术发生了许多不见痕迹的影响而难以叙说。尽管今天的艺术家已不满足于徐悲鸿的人物画笔墨技巧,也看到蒋兆和的笔墨论对笔墨自身表现力有所保留的那个时代的局限,看到了蒋兆和自50年代以来艺术滑坡的历史教训,但无不正视蒋兆和这些开拓者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甚至于《流民图》、《与阿Q像》、《流浪的小子》、《一篮春色卖遍人间》等精品,至今仍然是后人仰慕至极难以超越的写实主义水墨人物画的至高点。

另一方面,蒋兆和的思维不能代表20世纪80至90年代的思维,蒋兆和的语言不能代替后人的语言。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人物画家同样面临着完成先辈未竟之业、进一步拓展中国水墨人物画前途的课题。蒋兆和不仅给人留下了全方位思考中国民族艺术的传统,留下了进一步发挥笔墨张力、色彩张力的课题,也留下了如何以新的语言、新的思维方式深入表现人的世界,表现人类历史,表现变化了的现实生活的无尽课题。蒋兆和的弟子、受蒋兆和影响的中青年画家们,扩而言之包括整个中国现代水墨人物画坛,怎样将这一艺术流派推向21世纪,将面临以下课题:

1.科学地总结徐悲鸿、蒋兆和的艺术道路、艺术思想、艺术语言、教学体系对于20世纪中国人物画的历史价值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科学地总结徐、蒋之后人物画创作和教学的状况,科学地总结自己业已走过的道路,作为走向21世纪的基础。

2.明确现实主义的基本品格在于参与现实,如果离开了对当代最新现实生活和人生状况的关注、研究和描绘,也就失去了人物画的基本生命。在目前大量流行的以赢利为目的的古装入物、少数民族人物的甜俗化倾向,和囿于个人画室、家庭小圈子的自我表现倾向,都在不同程度上回避了对当代人生、当代现实的深入表现,而难以触动社会神经,难以引起心灵的震撼。所以,在当代现实条件下,如何正面表现真、善、美,如何揭露假、恶、丑;尤其是正在兴起的水墨表现流派,如何强烈地表现出艺术家的爱与憎,有助于国民精神的升华,而又不因形象痴呆丑陋成为某些西方人猎奇的笑柄,首先是人物画家们不能回避的课题。  ,

3.蒋兆和的批判现实主义思路,徐悲鸿的古典主义和象征性思维倾向,以及他们的造型语言,为大型历史画创作提供了经验。所以,自50年代以来,出现了前述《转战陕北》、《八女投江》、《人民和总理》、《矿工图》、《太行铁壁》、《爱国诗人陆游》、《皇城》、《历史的定格》、《铁蹄下的孩子》等一系列优秀历史人物画作品,并且在思维方式和造型语言上不断有所变化,预示着大型人物画在《流民图》之后广阔的前景和不断向现代形态转化的趋势。因此,又不能说蒋兆和之后的人物画家们完全处于麻木状态。问题在于,他们是否具有持续地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历史的恒心,是否耐得住一时没有经济利益的寂寞,是否具有大师或大手笔意识,而不轻易演化为小品画家。只有如此,这批有希望拓展蒋派画风的画家才能把他们的新探索进行到底,并以一批成功的作品证实他们在美术史上的坐标,而不是一现的昙花。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一个没有小品和幽默的民族,一个只知道玩闹的民族,或许就是神经不健全的弱者,或者是精神上没有脊梁的儒夫Ⅲ。后来,我又补充说,一个没有悲剧的民族,则可能是浅薄的不够深沉的民族。现在的画家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时时投向经济的蛛网,为了在精神上建构民族的脊梁又舍不得丢下那些深刻的画题,时常陷入两难境地。蒋兆和在画《流民图》的过程中,因为经济拮据,也曾辍笔去为人画像,以画像收入支持《流民图》的经费。所以关键不在于是否卖画,仍在于是否能把握自己,把握民族的脊梁和国民精神的热衷点,是否能保持真正的创作冲动,是否能抓住自己那颗献身艺术的真诚之心。

4.如何看待笔墨的造型意义和精神表现张力,这也是如何拓展蒋兆和艺术的要素。当我们高度评价《与阿Q像》、《一篮春色卖遍人间》的时候,出自于笔墨对于造型、写心的准确和深刻,也出自于笔墨的完美和精绝。当蒋兆和与评论界同时认为他在50年代出现了滑坡的时候,却不在于造型是否准确,而在于艺术是否真诚,笔墨是否受到束缚。蒋兆和之后的水墨人物画家们,之所以未能实现全面的超越,不完全在于是否创造了不同于蒋兆和的笔墨样式,也不完全在于是否转换为意象造型或其他新的艺术思维,诚然这种转换是艺术觉醒的重要环节,但不是惟一环节。如果说蒋兆和并未穷尽现实主义人物画的一切,延续他的创作思维的后人没有太大的突破,甚至于没有达到他的水平,就说明还不具备蒋兆和已经达到的造型功力、生活认识能力和笔墨表现技巧,有的连学也没学到家。如果说已经取得了远较蒋兆和更为灵活的思维、更为自由的创作环境,或者也重视了蒋兆和相对忽视的意象造型原则、笔墨表现张力、色彩表现张力,而在总体上仍然没有超越《流民图》的感人力度,问题就比较复杂。或者你在转换思维的时候,并没有达到蒋兆和那样坚实的基础,或者你自身的这套技法体系还没有完善,或者你只重视了玩形式、语言的花样翻新,而没有蒋兆和在艺术创作盛期发自内心的艺术真诚和精神底蕴。后人也许正是在这一点上薄于蒋兆和,也许正是忽视了造型、笔墨的最终使命——精神性的表现。至于有些入,压根儿就没有艺术心,只把艺术当做求名逐利的手段,也就不在本书论述的范围之内。

蒋兆和作为20世纪中国水墨人物画的中坚,由于他的出现,改变了整个世纪人物画的方向和格局,他也影响了整整一代人、两代人……他那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技巧、深刻的艺术精神也将世世代代地影响于后人,而能否在他的基础上创造出更高的艺术峰头却并非仅仅在于以躲避他的样式而言超越。今天,重新研究蒋兆和这一课题,既在于继承他艺术中那些永恒的东西,也在于发现和研究他末竟的课题,可深悟处当甚多。P246-249

后记

1978年,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硕士研究生班,研究方向是美术理论。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讲,中国现代美术史是最重要的学习课目,于是便从蒋兆和个案的研究作起,试图有所突破。但当时蒋兆和仍然如在五里雾中,仿佛有些讳莫如深。更有好心的先生劝我不要选这个题目,不然会后悔终生。

1980年春,我带着系主任金维诺先生的介绍信去拜访蒋先生,没想到蒋先生却对我说:我在中央美院是有争议的,以我作毕业论文是否会影响你的毕业成绩和毕业分配?我知道蒋先生是为我着想。我这个山东人也有股犟筋,认准了的事不肯轻易回头,至于能否毕业,是否失业也在所不惜。幸好得到指导先生王琦老师强有力的支持,答辩的先生们对我也还宽容,每念及此,总有些感动。

蒋先生是美院最后一位获得平反的教授,所遭“文革”身心摧残无以形容。金先生曾嘱我不准提蒋先生以前的过失,蒋先生的身体已不能承受。所以,我虽在毕业论文中直陈史事,而1984年公开出版的《艺海春秋——蒋兆和传》只好改从正面来阐述关于《流民图》相关的分歧,为此我也深感笔头的沉重,待条件许可,一定再写一本关于蒋先生的书。

1990年,北方某画社决定出一套“20世纪中国画家研究丛书”,于是1996年便有了这本书的初稿。但该社当时经济条件甚差,有点打肿脸充胖子,本书已经二校却无奈搁浅。笔者无力自费出书,也没功夫跟出版社打官司,此书便被拖了个“八年抗战”。

2004年,蒋先生百岁冥诞,为此将举办“第二届中国人物画展——纪念蒋兆和诞辰100周年”,还要举办纪念会和学术研讨会,这本书再也不能拖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人民美术出版社、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的友人闻此表示全力支持,此书终于有了问世的希望。幸好北方某画社的老编辑完好地保存了书稿。今年7月5日,我到T城将书稿取回,又连续几个日夜进行修改、补充、调整,人美与雅昌急中予便,于是《蒋兆和论》顺利付梓。

因为已经有了蒋兆和的传记,这本书就不再纵述,而改为横论,夹叙夹议,较之传记还多了些论证的史实,尤其是争论的焦点《流民图》相关背景及世界观的分析必然成为着力之笔;蒋兆和早期在上海初恋的悲剧对于其悲剧倾向的影响等资料也是初次发表,总算还有些新意。

我这人是崇信唯物主义的,但有时也有点宿命。蒋先生1938年在他的素描《自画像》中说:“余命属龙,云则升天,水则入海,可以翻天覆地,腾降自如,于是吞吐大荒焉。此乃不通的意思,故命途仍舛”。我对此就颇有些同感一一怎么命途坎坷的艺术家的研究也那么坎坷,出本书竟那么难?就在我修改此书稿之际,1998年与“新××出版社”签定了“图书出版合同”的《“余命属龙”一蒋兆和与<流民图>》一书(包括该套丛书)在6年后又被该出版社将合同撕毁!我研究过的另一位命途坎坷的艺术家郭味蕖,他的传记曾在某出版社遭丢失厄运达lo年,幸好后被山东美术出版社挽救回来。艺术家难,史论家亦难,特别是对那些悲剧型的艺术家的研究也免不了遭些悲剧性的打击。中国的文化人之无力自卫竟惨到如此地步,呜呼痛哉!  除了无尽的感慨,更重要的一句话,便是对王琦等指导先生,对所有关心、爱护、支持我的单位和友人的感激之情了。

谨以此纪念蒋兆和先生诞辰100周年。

刘曦林

2004年7月于散心斋新居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9:5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