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典藏岭南(走遍广东)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景小华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鸦片战争后沦为租界

上海黄浦江边外滩的“万国建筑群”规模庞大,气势恢弘;广州西面珠江边,也有一处汇集多国建筑的“洋楼区”,那就是沙面。

走在沙面街,林阴遮道,江风徐徐,即便在仲夏,也少有骄阳当头焦热烦躁的行路之苦,反而在百年古树的庇护下,行人会不经意间放缓脚步,细细观赏起四周建筑来。

早在英国人和法国人进入沙面之初,他们便把良好的规划书写到了这处0.3平方公里的小岛上,除领事馆、商行、公寓外,教堂、医院、学校以及球场,一应俱全;在建筑之间有草坪院落间隔,楼层大多不高,沿路树木葱郁,行走其间,犹如走在展示建筑群的公园里。

今天的沙面,仍然有诸多涉外机构办公,一群中国人排队等侯出国签证。沙面对外交往历史可以追溯到150多年前。

沙面的盛衰与中国近代史开篇之战鸦片战争密切相关。1842年清政府败北,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被迫开放广州、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在第二年的《虎门条约》中允许英国人在五口租地盖房,永远居住,这就使租界合法化。由此,从1854年开始,英国先后在上海、天津、广州设立租借地。请政府与美国、法国分別签订《五口贸易章程》(即《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后,殖民者取得了在中国通商、泊船、租地、建楼、传教等特权。

这时英国蓄意在广州设立租界,曾向两广总督府提出在西濠口划出租界,当时清廷官吏推脱当地居民不少,搬迁起来麻烦,拒绝了英国人的提议,但英国仍然屡次交涉。1859年,英国提出辟沙面作为租界,两广总督黄宗汉终于屈服,但承诺先由中国方面在沙面北边开挖一条宽3。米、长1.2公里的小涌,把沙面与租界外沙基分开,建东、西两座桥梁与沙基往来。得到英国认可后,清廷首先迁走原来在这个沙洲上的居民,拆毁了炮台,把曾经抗击外敌入侵的炮筒埋掉。两年后,工程完成,两广总督劳崇光屈辱地与英国领事洛巴特签订了《沙面租界协议》,规定沙面作为租界,给予英国、法国两国,英国占地44英亩,法国11英亩,每亩年缴地租1500制钱,而中国政府必须放弃对沙面的一切权利。自此,沙面沦为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一个据点。

拍卖土地多国迁入

沙面4/5的领地属于英国租界,英国把租界划成82个区,建了领事馆、教堂和公共设施,剩下55个区拿出来拍卖,规定外国人都可以竞拍,然后按照不同地段收取3500至9000元不等价钱,坐地收钱。最终拍卖获得了24.875元。凡竞拍得到土地的人,以英国女王的名义发给地契,称“王契”,王契规定土地使用期限99年,但如果将拍得土地转租或者让中国人居住,协议将失效。

租界出售后,拍卖到土地的业主即开始大规模建设,英国也加紧修建了领事馆、基督教堂。1865年,英租界初成规模。这一年,英国领事馆搬进了沙面。随后,美国、葡萄牙、德国、日本等国陆续迁入,原木在香港和广州开设的银行、洋行,纷纷在沙面开设分行,或者干脆迁移到沙面开业。

法国的租界启动则比英国要晚。在1888年之前,法国人忙着修筑浩大的天主教堂即今天一德路上的石室,等石室天主教堂和附近的育婴堂、屋舍完王后,才开始将精力投入沙面租借地。在沙面,法国人修建了法国驻华领事馆、天主教堂、法国东方汇理银行广州分行等楼宇。第二年,法国人也像英国人一样拍卖未开发的土地。1890年,法国领事馆迁入沙面后,法国租界地内逐渐也像英国租借地一样,楼宇林立,洋行遍布。

英国人和法国人在营造租借地之初,就提早做好了规划。在沙面,两国先后建了沿江公园、网球场、游泳池、酒吧间,同时也不忘艺术享受,建造了露天音乐台、影院。虽然沙面只有弹丸之地,但西方人可以在这里享受和国内同样的便利生活。在南面江堤边,他们还建了一个小型码头,方便外国人水上出入,而一些外国要人,便可以从停泊在白鹅潭上的军舰转乘小汽艇直接登上沙面,不需经过中国海关便入境。

英法两国在沙面都设立了管理机构,下设巡捕房。英国租界大约有30名巡捕。为了保障巡捕在沙面的安全,殖民者在沙基通往沙面的东桥和西桥设了铁闸,派警员把守,还在桥旁修建了碉堡,架设枪炮,以停泊在白鹅潭上的军舰为后盾,殖民者在沙面“独立小王国”,享受着殷殷绿色。

在沙面,英、法、曰、美、德五国开设了9家银行,除了做一般银行业务外,还炒卖金融票证,在中国发行货币兑换中国的黄金、白银,装运回国。同时沙面还开设了30多家洋行。

今天的沙面留下了53处文物建筑物和构筑物,连同当年形成的街巷布局、河涌、古树,构成独特的旅游资源。沙面一直是广州旅游业的一张名片。

延伸

六二三路与沙面有关

与沙面紧邻的“六二三路”路名的来历,与殖民者也有很大关系。外国人严格限制在沙面的华人。1924年,越南爱国志士范鸿刺杀居留在沙面的法籍越南总督梅林,英、法两国迁怒于中国人,规定出入沙面的中国人要领取通行证,非住在沙面的华人,晚上9时以前必须离开,否则可能遭到拘留。这些歧视华人的规定激起国人义愤,洋务工人联合起来罢工20多天,使整个沙面陷于瘫痪。英、法当局只得取消了这些禁令。第二年,五卅惨案激起国人义愤,广州和香港工人举行了省港大罢工。沙面的洋务工人也参加了罢工,6月23曰,广州工人、学生等10万人游行,行经沙基时,被驻在沙面的英国、法国侵略者血腥屠杀,酿成“六二三沙基惨案”,沙基马路便改名“六二三路”,以纪念死者,铭记国耻。

与洋人在沙面的奢华生活相比,一般中国洋务工人地位低下,收入微薄,沙面当局规定工人衣冠整齐,穿着白衣,但他们却得住在又黑又小的工人房。当时女子嫁给洋务工人,自嘲“白衫有得洗,肚饿有得抵(要挨饿)”。P69-72

目录

上篇 历史遗迹

 壹 建筑·旧影

1.岭南民居大观

2.可园·余荫山房:自成一派

3.清晖园·梁园:复古迎新

4.开平碉楼:中国乡村的异国情调

5.南风古灶:500年窑火不断

6.罗定祠堂:散布古城的宗族文化

 贰 古街·神巷

1.南雄珠矶巷:千年桑梓地

2.开平赤坎欧陆风情街:数里骑楼连绵

3.北京路·一德路:老街古繁今盛

4.光塔路·沙面:唐清洋人街

5.十三行·高第街:巨贾与大宅门

6.应元路·新河浦·光孝路·长堤:见证古城今昔

 叁 古村·往事

1.从化钱岗:穿越五个世纪的沧桑

2.大旗头村:广东水师提督的私宅

3.深圳大鹏:小城战事多

4.黄埔古村:陪伴古港盛衰

5.粤西长寿村:不到八十勿言老

6.小洲·桃源:山水簇拥的“封闭”小村

7.西樵松塘:岭南“翰林村”

下篇 人文风俗

 壹 风土人情

1.三大民系:悲欢交融

2.瑶族:歌唱的民族

3.畬族:消逝的歌声

4.满族后裔:远去的铁骑

5.郁南禾楼:复活的古舞

6.雷州石狗:民间的“兵马俑”

7.南海开渔:蔚蓝的传奇

 贰 传统工艺

1.广州彩瓷:“春花飞面白瓷化“蝶”

2.广州刺绣:十指春风万千巧思

3.广州木雕:榫接木合天衣无缝

4.广州骨雕:精镂细雕玲珑剔透

5.南派玉雕:翡红翠绿轻灵飘逸

6.佛山年画:600年后知音几许

7.广东剪纸:细叶裁出纸上乾坤

8.肇庆端砚:割得紫云遗韵千年

9.阳江风筝:忙趁秋风放飞纸鸢

10.海盐制作:历经“磨难” 波涛化雪

11.梅州造酒:客家真酿世代传袭

12.四会造纸:延续吉法源自翠竹

附录 推荐旅游目的地

后记

序言

“十月里的一天,沿着鹅卵石铺就的道路,盛装打扮的待嫁新娘黄德凤缓缓走出了位于南雄珠玑巷的黄氏祖居。她将被新郎抱着,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这条曾繁荣一时的千年古道,一如其千年前的祖先:正是从这条犹带旧时沧桑的古道上,1600多年来已走出了难以数计的先民,他们的后裔达数千万,叶脉遍布珠三角以及海外。”

十月里的一天,挥别北京清冷的夜雨,飞回依然温暖的广州。窗外漆黑,都市的喧哗变成了涡轮的轰鸣,倦极了的夜!打开小华的书稿,珠玑巷款款走来,一如南岭古道上那待嫁的新娘。在报纸和网络上柔软过多少人的心,这些文字,这一夜叉一次打动了曾经催生过她们的我。

这些文字,缘于2003年至2005年间的南方日报五十期“走遍广东”栏目。为了这个专栏,小华采到了我们中间,带着一个普通相机,带着一台电脑,开始了寂寞的行走。从珠玑巷出发,他一走就走了二十个月的时间,走遍广东六十余个县区,穿越两千年的时光,用镜像记录下每一个细微的发现,用文字镌刻下每一丝心灵的颤动。

历史在这里交聚。从珠玑古巷到十三行、高第街,从岭南庭园到开平碉楼、黄埔古村,从广彩骨雕到年画端砚、古法造纸,从三大民系的悲欢离合到满族后裔远去的蹄声……广府风物扑面而来,岭南古韵如泣如诉。

心灵在这里憩息。作者笔之所至,不止于绘景探源,更在于写意得趣。在可园的亭台楼阁中,我们看到了主人的自谦,悟得了草草草堂的意韵:在高第街和十三行的深深大宅门中,我们寻到了巨贾潘家的烟云沉浮,重温了许地的家族传奇……静听花开花落,坐看云卷云舒,其中有深意,问君知否?

小华勤勉内敛,经年耕耘,终有所获。这五十期报纸,虽是旅游周刊的版面,却成岭南文化发微探幽之作;观察细致,多考证理据,而文笔畅快,无艰涩泥古;更兼摄影佐之,于细部多有刻画,更加情趣盎然。集腋成裘,变报为书,一册在手,可为导游之用,可为索引之备,可以散文读之,可以工具藏之,不亦乐乎?

在忙忙碌碌的旅途之后,在霓裳艳影的都市之中,危楼深夜寂寂,珠江风来习习,合上书稿,想窗外的竹枝上,摇曳的是唐宋月色,还是明清风云?

王垂林 丁亥秋夜草于木石斋

内容推荐

阅读千年历史,快意岭南旅游,带一本《走遍广东》去旅行,和作者一起分享路途美景。伴你跋山涉水于岭南间,在诸多古街古巷凭古吊今,徜徉在被山水簇拥的与世隔绝的古村,见识流传至今的传统民间工艺的魅力。

编辑推荐

阅读千年历史,快意岭南旅游,犹如荡漾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带你目击诸多遗留至今的历史遗迹。《走遍广东:典藏岭南》试图用今天的眼光读懂历史的符号。一路上,倾听瑶族歌王的祝酒歌;走进500年窑火不熄的陶窑;小坐余荫山房亭榭静赏八面玲珑景致;在客家八角土楼里和越南返乡的老人聊天;游弋在诸多古街深巷凭古吊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3: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