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土木华章(山西古代建筑巡礼)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郑庆春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就是先祖留给我们的最可珍视的文化遗产之一。本书撷取了山西古建筑精华中的精华加以介绍,以展现中国建筑艺术波澜起伏的发展历史和蕴藏于其中的中国文化精神。

内容推荐

久远的历史已经逝去,但遗存在三晋大地上的这些古代建筑却像一个个历史的坐标,不仅清晰地画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轨迹,而且将悠远、厚重的三晋宗教文化映衬得五彩斑斓。

当我们今天重新面对这些古老的建筑艺术瑰宝时,那历尽沧桑的一砖一木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岁月流逝的怅惘……

目录

回望千年

 木石史书——山西古建筑文化/002

 凝固乐章——建筑艺术 /009

 东土寺庙——祠庙宫观/014

 西天伽蓝——佛教寺院/019

大唐遗珍

 伽蓝遗构——五台南禅寺 /027

 梵琳宝刹——五台佛光寺/033

 大唐孑遗——天台庵和广仁王庙 /039

 佛陀归宿——北齐至唐代的砖石塔/043

乱世佛音

 乱世遗珠——平遥镇国寺/051

 双峰深锁——平顺龙门寺/055

 紫殿红楼——平顺大云院/059

西京梦华

 西京祖庙——大同华严寺/066

 薄伽教藏——大同下华严寺/071

 峻极神工——应县佛宫寺木塔/075

 善化世尊——大同善化寺/081

 北魏名刹——灵丘觉山寺/085

走向世俗

 晋水圣母——太原晋祠 /091

 慈林圆觉——长子法兴寺 /097

 紫云梵宇——长子崇庆寺 /102

 硖石双璧——晋城青莲寺 /105

 群仙荟萃——晋城玉皇庙 /112

 开化禅林——高平开化寺 /118

鼙鼓佛陀

 崇福巨刹——朔州崇福寺 /126

 净土莲影——应县净土寺 /131

 彩壁灵光——繁峙岩山寺/134

大漠雄风  

 全真圣地——芮城永乐宫 /140

 汉唐古刹——洪洞广胜寺/147

 森严巍峨——山西元代衙署/153

 戏苑奇珍——山西金元戏台 /157

试读章节

山西保存的早期古建筑大都为宗教建筑,作为古代宗教文化的载体——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建筑,现存总数有18118处,其中木结构古建筑9800多座、砖石塔580多座,建筑种类应有尽有,其中一部分还是中国乃至世界建筑艺术的孤例。尤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期(唐至元)的木结构建筑,几乎在每个时期都有完整的实例保存,数量占到国内同期同类文物的70%以上,它们有的淡妆素裹,有的富丽堂皇,堪称是“立体的古代建筑史”,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

木石史书——山西古建筑文化

建筑,曾被称为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艺术的载体,是一种集建筑结构、造型、彩绘、壁画、雕塑等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在古代,建筑集中体现了当时最先进的物质材料、工艺技术的成就,是当时人类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志。山西的古代建筑,是现存文物类型中体量最大、数量最多、保存各种艺术品文物最为丰富的一种。古代建筑是古人将建筑功能与审美观念有机地融为一体,将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融于建筑的内容和形式,从而创造出富于韵律、节奏起伏且绚丽多姿、风格各异的艺术形象,弹奏出了不同风格的土木乐章。它们不仅以优美的形象装点着三晋大地的锦绣河山,而且以它们发展的经历诉说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成为一本用木头与砖石写成的史书。

古代的山西是一个富有文化特色的地区。这里是中华民族的祖先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山西南部地区长期处于黄河流域巾原文化圈的巾心地带。尧、舜、禹时,这里曾为华夏的政治中心,因而这里的文化长期居于领先地位。山西西、南两边为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凭山控水,踞高负险,自古就有“表里山河”之誉,是一块易守难攻的天然军事要塞。山西资源丰富,晋巾产铁,晋南产盐,晋北有马,加上河东的粮棉,是一个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好地方。也就是说,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山西都有特别重要的军事价值。因此,山西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争战频繁,朝代更换快。正因为山西这种特殊的军事地理位置,自夏王朝以后,历代统一的王朝大都在山西附近建立都城,如周、秦、汉、唐、北宋、元、明、清,山西地区在这些朝代都被建设为军事重镇。因此,山西地区在古代社会中长期处于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而雁门关之外,历来就是游牧民族的天下,曾多次历经游牧区和农耕区的转换,北方强盛的游牧民族常常通过这里与中原地区保持着不同形式的联系,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由此也形成了山西地区文化的一些特点。

山西的古代文化,是一种兼收并蓄的多元文化,构成了山西深厚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积淀。发轫于晋东南地区的炎帝神农和晋南地区的尧帝义化成为山西早期文化的直接源头。炎帝神农尝百草,开农耕文明之先河,至今在古上党地区仍保存着炎帝的陵、宫和不计其数的祠庙等遗迹。尧帝是太平盛世的尧王,他以博爱的禅让胸怀传颂千古,以“尧阶三尺”、“茅茨土阶”的俭朴生活垂范后世。此外,历山的舜王坪、禹门口,兀不诉说着这些先贤的功德。但是凝聚着他们当时辉煌经历的建筑物由于岁月的流逝已湮没在历史的烟云中,很少有建筑的实物能够留存下来,我们只能在无数的古代遗址和口碑中,了解他们那文明时代的辉煌。

我们把山西的文化和建筑艺术的源头追溯到远古时代,不仪是靠浩瀚的史籍记载和历史传说,也不仪仅是靠民问的口碑传承,而且是至今仍有大量的遗迹可寻,从考占、美术、口碑到遗迹,先辈们的业绩和英雄事迹被后世供于堂庙、绘于墙壁,流传至今。其不仅促进了山西古代宗教祭礼文化的发展,更促进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成长和完善。

漫长的历史年代是滋养宗教信仰的沃土,祭祠首先发源于斯。滋生于本土的道教和两汉之际、传人中国的佛教都在山西扎下了根,唐、五代、宋、辽、金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灿烂的古代建筑遍及全省,形态各异,灿若繁星。中国最早的四座唐代建筑,有三座属佛教,一座是道教。分布在三晋大地的众多寺庙,以佛教和道教为主,不仅保存了古代寺院的建筑布局、建制和结构的演变过程,是中古时代木构建筑的精华,而且寺庙中供奉的神灵之多,附属的彩塑、壁面数量之多,题材之广,都是极为罕见的。由于年代久远,关于唐代以前的建筑我们已经无缘窥其全貌,仅有土的一些秦砖汉瓦和石窟中的建筑形象能使我们想象到当年建筑的盛况。20世纪70年代存长治市分水岭战国墓中出土了一件铜匝,铜叵上残存着一座楼阁式建筑形象图,屋脊上有鸟形饰物,屋顶平缓,两层柱头间饰有斗形,是我省发现的最早的建筑中使用斗拱的实例。北朝时期的建筑形象在大同云冈石窟、太原天龙山石窟中已相当完备。

隋唐在长期动乱以后复归统一,尤其是盛唐时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建筑艺术也取得了空前成就,中国建筑的架构和风格在这个时期基本定型。隋唐建筑艺术风格可以“雄浑壮丽”四字来概括,具有可贵的独创精神,重视本色美,气度恢弘从容,非常沣五建筑的整体和谐与真实,造型浑厚质朴,已较多采用凹曲屋面与屋角起翘,十分柔和大度,内部空间组合变化也很适度。山西许多地形闭塞的偏僻山乡,战火难及,因而不少其他地区早已绝迹的唐、五代建筑得以幸存。山西现存有五台南禅寺大殿和佛光寺东大殿、芮城广仁王庙大殿、平顺天台庵大殿4座唐代木构建筑。虽然规模都不是很大,远不能代表唐代建筑的整体风貌,但窥一斑见全豹,这些唐代建筑中表现出的朴实大气、雄浑舒展、凝练规整的结构,体现的却是大唐的时代精神。

宋、辽、金、元时期,山西的建筑艺术最为辉煌。中国现存的宋、辽、金、元时期的木构建筑,山西占十之七八,也以宗教门类的居多。

五代后期,契丹建立的辽政权,占据了山西北部地区,使这里保存了很多的辽代建筑遗存。辽代建筑保持了唐、五代北方地区浑厚质朴的风格。辽代建筑在山西主要以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善化寺大雄宝殿为代表。佛宫寺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是中国现存唯一的纯木结构高层建筑。塔呈平面八角形,高五层六檐,层间设平座形成暗层,故实为九层,上下层之间采用叉柱造,是辽金时期建筑的重要特征。薄伽教藏殿,建于辽重熙七年(1038),殿内外共用不同形式的斗拱8种,转角铺作加了抹角拱,是辽代建筑特有的手法,殿内的38问壁藏楼阁为辽代小木作重要遗物。善化寺大雄宝殿为7间庑殿式,无平綦,殿内空间开阔而高敞,是辽代大型殿堂之一。

宋代建筑继承了唐五代建筑稳固的结构形式,并加以制度化,风格趋于柔和秀丽、典雅劲健。宋代初期的建筑还保存较多的唐代风格,如建于开宝四年(971)的高平崇明寺中殿,即保留着唐代建筑斗拱硕大、檐出较长、殿顶举折平缓的风格,其殿内梁架为复梁式,中、上层梁袱为两段对接,俗称“断梁”,结构奇特,是古代小材大用的独特创举。晋祠圣母殿建于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崇宁元年(1102)重修,大殿副阶周匝,前廊深达两间,前檐廊柱上盘绕木雕盘龙8条,是我国古代建筑中殿周施廊且廊柱上雕饰盘龙的最早实例,大殿角柱生起明显,上檐尤其显著,使整座建筑具有柔和的外形,与唐代建筑浑厚质朴的风格迥异。

女真族建立金政权后,也十分崇信佛教,继承了辽代社会盛行佛教的风气;占据黄河流域后,更受到宋地佛教的影响。保存于山两的金代寺观建筑明显受到了辽、宋两代不同的影响。位于山西北部的寺观建筑多承袭辽代雄浑壮丽的风格;而山西南部则较多吸收了宋代柔丽雅致的手法,体量较小。金代建筑中以佛光寺文殊殿最为著名,建于金大会十五年(1137),单檐悬山顶,殿内前后檐问施庞大的斜拱,具有辽宋两朝建筑的明显特征。梁架结构采用“减柱法”,且殿内柱大多减去,这在宋金建筑中颇为特殊。柱头卷杀,四角柱显著生起,比《营造法式》规定的“七间生起六寸”增高近一倍,其结构形式,为全国现存木构建筑孤例。

P2-7

序言

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而古建筑就是先祖留给我们的最可珍视的文化遗产之一。山西古建筑自新石器时代萌芽,在长达六七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一个以土木结构为主体的、个性独特的建筑体系,成为中华文明的宝贵财富。山西现存的木结构古建筑以封建社会中晚期的宗教建筑保存数量最多,价值也最高,时间从唐代至清代一脉相承,环环相扣,完整地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风采。这些魅力独特的古代建筑凝聚了古人的哲学思想和审美情趣,是当时古人与神灵对话的场所。历经千年以上的古建筑,像一部部木石刻就的史书,让我们重温着祖国的历史文化,激发起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信心。今天我们能够以继承这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厚重、可供全人类共享的文化资源而自豪,这是中华文化内涵的人文基础。

在这本小书里,我们只能撷取山西古建筑精华中的精华加以介绍,以展现中国建筑艺术波澜起伏的发展历史和蕴藏于其中的中国文化精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7: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