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口语交流的特点和要求
一、口语交流的意义
一个处处充满竞争的时代,很多时候能言善辩可成为制胜的法宝。
上个世纪70年代,当各国大型航空公司营业都不景气时,唯独法国的“空中客车”独领风骚。其中有一位叫贝尔那。拉第埃的推销员功不可没。拉第埃凭着他那张乖巧的嘴,凭着他令人折服的交际艺术,从1975年到1980年5年间,销售的飞机占世界飞机销售市场的1/4,仅1979年一年就销出230架。可见会说话是多么的重要。
口语交流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交流形式。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与人交流,一要把话说在情理之中,二要讲究表达艺术。不同的人,不同的事,说话的方法是不一样的。话说好了,办事就顺利;话说得不对头,就达不到沟通的目的。
口语交流这门学问所要探讨的,就是人们在传递思维活动、办理各种事务时的说话技巧。
人类交换信息和交流思想,必须具备四种能力:听、说、读、写。而说的能力,则是最基本的能力。国外一些学者认为,口语交流能力是现代复合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个人寻求发展机会的重要条件,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说:“不妨看看咱们的社会主义社会,在工作中,在交际中,说话的切需超过过去时代何止十倍百倍,谁的说话能力差,不仅是他个人的吃亏,往往间接又会造成社会的损失。”现任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说,交流也是生产力。由此可见,口语交流能力比书面表达能力更为重要。
二、口语交流的特点
(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区别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有很大的差异,把二者区别开来,对于提高说话的效果是有意义的。它们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交流方式不同。口语交流是人与人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说话要针对具体的人,相互之间随时都可以了解到对方的反应。而且说话的人要边讲述,边观察,边判断,边分析,根据听话人的反应敏捷地变换说话内容。书面语言则是读者通过阅读,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是不见面的间接交流。
第二,表达特点不同。口头语言是一种立体式表达,它要借助声音和表情等手段表达复杂的情感。说话人不仅运用声调和节奏强调词语的意义,而且要借助表情、手势、姿势等体态行为表达思想。这些辅助手段是口语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所构成的生动形象的情景和它所收到的效果,是书面语言无法达到的。
第三,表意过程不同。口头表达某种意思,从思考、选词到转化为语言的过程很短促。它一旦转化为语言就进入了别人的脑子,不能修改。即便说错了进行纠正,也不能把原来的话替换。这就要求说话的人反应快,既要谨慎说话,又不能想半天再说,有时事情紧急,还得有话快说。这种思维与言辞融为一体,差不多是同步反应的交流特点,与书面语言完全不同。书面语言经过构思、推敲、修改,然后形成文稿再转到读者手里,过程比较长。
第四,表现形态不同。口头语言是一种“耳治语言”,它直接将思维诉诸听觉。当语言通过声波传递给受话人时,它是没有形态的。正所谓“听话听音”,要靠受话人用心思去理解对方说话的本意。书面语言是一种“目治语言”,它主要是将思维诉诸视觉,成为一种有痕无音的表达,读者通过目光阅读文字来理解作者的意思。
第五,适用范围不同。口头语言使用的范围广、频率高,和书面语言比较起来,更具广泛性。在日常生活中,口头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主要工具。任何一个人总是要说话的。对于本民族的口头语言,就是不识字的人也都能听懂,也能表达。而书面语言相对来说,使用的范围就小多了。
(二)口语交流自身的特点
口语交流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第一,靠声波传递信息。思维内容和思维形式通过声波的振动传递给他人。没有声波做媒介,口语交流就不能实现。
第二,好懂是交流的前提。话是说给别人听的,让别人能听懂,表达才有意义。一个不懂英语的中国人和一个不懂汉语的英国人碰在一起,两人究竟如何交流,结果可想而知。
第三,语言容易消失。口头语言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味道。也不能留下自然的痕迹,它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发出,随着声波的消失而消失。除非通过外在条件,如别人的片段记忆、录音等作有限的保留。
第四,说话具有个性。每一个人说话的语质、频率、声调都有自己的特点。这与先天条件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后天可以通过锻炼提高表达质量,但个性化特点不会改变。
第五,不受文化层次限制。一个人只要说话的器官正常,就能发出表达思想的声波,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其能不能说话没有关系。
三、口语交流的要求
(一)清晰
说话首先要让人能听见,这是起码的要求。不一定任何时候都要声音洪亮,但通过声波传递出来的语言,应当使在场的人能清晰可辨。其次要让人能听清。力求口齿清楚、字正腔圆。要注意发音部位、方式和声调正确。再次要让人能听懂。要避免使用土话、俚语和浓重的方言、乡音。语言要大众化,最好能讲普通话。另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意思要通俗明了。
(二)准确
不论是叙事还是说理,任何一件事情,一个看法,都应当符合事实。否则就会降低交流的可信度,甚至导致处事错误。实事求是是准确的基本前提。一个负责任的人,应当言必有中,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所以,说话审慎是不可忽视的,话一出口,覆水难收,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三)恰当
恰如其分地表达思想是非常重要的。说话要考虑对象、考虑场合、考虑时机;还要看内容当不当讲,用什么方法讲,用什么口气讲。这既是个人修养问题,更是表达能力问题。如果口无遮拦,随心所欲,不是伤害了别人,就是自己把事情办糟,严重者则祸从口出,惹出麻烦,引起是非。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