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适合于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的角度出发,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作业时人的生理基础、作业疲劳、作业环境、人机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与评价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介绍了使作业者获得舒适、健康、安全、可靠、高效的作业条件,力求提高作业者的作业能力,从而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本书内容共分十四章,第一章绪论;第二~三章讲人的劳动过程与作业疲劳;第四~五章讲人机系统中人的因素;第六~九章讲述人机系统中环境的因素;第十~十四章讲人机系统设计原理、方法、分析评价与劳动安全。每节后有思考题,每章都附有习题,便于自学。全书内容和编排充分体现了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本书既可以作为工业工程专业和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其他技术工程和管理工程专业的教学用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人类工效学的命名及定义/1
第二节 人类工效学的起源与发展/3
第三节 人类工效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6
第四节 人类工效学体系、应用领域及研究程序/8
第五节 人类工效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11
习题/12
第二章 劳动过程对人体的影响与劳动强度
第一节 体力劳动时的能量消耗/13
第二节 体力劳动时人体的调节与适应/16
第三节 能量代谢及劳动强度等级的划分/19
习题/26
第三章 作业能力与作业疲劳
第一节 作业能力的动态分析/27
第二节 作业疲劳/30
第三节 提高作业能力及降低作业疲劳的措施/33
习题/38
第四章 人体的尺度与测量
第一节 人体尺度与测量/40
第二节 人体测量/44
第三节 人体测量数据的应用/57
第四节 人体模板的应用,62
习题/66
第五章 人体感知特征
第一节 感觉和知觉特征/68
第二节 视觉功能及其特征/73
第三节 听觉机能及其特征/78
第四节 其他感觉机能及其特征/81
第五节 人的心理特征/84
第六节 人对刺激的反应特征/86
习题/91
第六章 微气候
第一节 微气候的若干条件及其相互关系/92
第二节 人体对微气候条件的感受与评价/94
第三节 微气候条件对人体的影响/98
第四节 改善微气候条件的措施/100
第五节 微气候的设计/104
习题/106
第七章 环境照明与色彩调节
第一节 环境照明/107
第二节 色彩调节 /117
习题/125
第八章 环境噪声与振动
第一节 噪声环境/127
第二节 振动的危害及控制/141
习题/147
第九章 空气污染
第一节 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含量表示法/148
第二节 空气污染物对人体的危害及评价/150
第三节 空气污染物的防治/156
第四节 车间空气调节 /159
习题/161
第十章 人机系统
第一节 人-机系统的含义/162
第二节 人-机系统的设计/165
习题/172
第十一章 显示装置与控制装置设计
第一节 显示装置设计/173
第二节 控制装置设计/200
第三节 控制-显示的相合性/220
第四节 控制装置设计与选择的人类工效学原则/224
习题/227
第十二章 作业空间与手握工具设计
第一节 作业空间设计的原则/228
第二节 作业空间设计/233
第三节 工作台的设计/240
第四节 座椅设计/246
第五节 手握式工具设计/255
习题/260
第十三章 人机系统的分析与评价
第一节 系统分析评价概述/261
第二节 连接分析法/262
第三节 操作顺序图法/267
第四节 人机系统评价/269
习题/275
第十四章 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第一节 不注意与事故的关系/277
第二节 事故的原因及其防止/283
习题/290
附录1 工作系统设计的人类工效学原则/291
附录2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卫生标准/296
附录3 室内空气中可吸人颗粒物卫生/297
附录4 室内空气中氮氧化物卫生标准/298
附录5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硫卫生标准/299
参考文献/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