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和资源
能源和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在某种意义上,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这两大要素。然而,在日常生活中,能源和资源这两个概念却经常被人们混淆。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这颗蓝色星球上的能源和资源,首先让我们来了解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能源是指能够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是物质的运动。换句话说,能够提供热能、光能、电能、机械能、生物能等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或者物质的运动,都可以称为能源。在阳光、山脉、铜矿石和天然气四种物质中,阳光和天然气分别能够为我们提供光能和热能,所以它们是能源;山脉和铜矿石不能为我们直接提供能量,所以它们不是能源。
资源,也被称作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资源具有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两个特点,即这里的物质和能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算作资源。类似地,在苹果、阳光、闪电和渤海小黄鱼四种物质中,只有阳光和渤海小黄鱼是资源。尽管苹果可以用于生产和生活,但是它是通过农业生产间接获得的农产品;虽然闪电在自然界的雷雨天气中时常出现,可是它不能用于生产和生活。所以,苹果和闪电都不能算作资源。
可以看出,阳光不仅是能源,同样也是资源。这说明能源与资源的划分并非毫无联系,而是互有交集。资源不全是能源,因为有的资源能够提供能量,而有的资源不能提供能量。例如,太阳、天然气和原煤不仅是资源,也是能源,而耕地、铜矿石、草原等资源却不能直接提供能量,因而不是能源。
从能源获取途径的角度,能源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所谓一次能源是指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不需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资源。原煤、原油、天然气、潮汐、地热、阳光等一次能源都是资源。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以后得到的能源产品,称为二次能源,例如,电力、汽油、柴油、酒精、沼气、氢气、煤气、焦炭等。由于二次能源无法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所以它们不是资源。
根据资源是否可以再生,资源可以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是指通过天然作用或者人工活动能再生更新,而被人类反复利用的资源,也被称作更新自然资源,例如土壤、植物、动物、微生物、森林、草原等。可再生资源在自然界特定的条件下,能够持续再生更新、繁衍增长、保持或扩大其储量,依靠种源而再生。一旦种源消失,该资源就无法再生,从而要求我们科学合理地利用和保护物种种源,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在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可能再生的自然资源叫做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指自然界的各种矿物、岩石和化石燃料。这类资源是在地球长期演化历史过程中,在一定阶段、一定地区、一定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形成的。与其他资源相比,其再生的速度很慢,或者几乎不能再生。尽管金、银、铜、铁等金属资源可以重复利用,但是人类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只会消耗其原有储量。
煤,即我们俗称的煤炭,是古代植物遗体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煤形成于远古特定的地质年代,在地表常温、常压下,堆积在沼泽或其他停滞水体中的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变化转变成泥炭或腐泥;泥炭或腐泥被埋藏后,由于盆地基底下降而沉至地下深部,经岩成作用转变为褐煤;随着温度和压力逐渐增高和变化,褐煤经变质作用转变成烟煤、无烟煤等不同类型的煤。
煤含有的主要化学元素是碳、氢、氧、氮和硫,此外还含有放射性和稀有元素,如铀、锗、镓等。碳是组成煤的最主要化学元素,整个煤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碳增加的过程。煤的碳含量与其燃烧时释放的热量成正比,无烟煤的碳含量高达95%~9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煤的国家。在辽宁新乐古文化遗址(距今6000多年前),就曾出土过煤制的工艺品,河南巩义市也有发现西汉时期用煤饼炼铁的遗址。在《山海经》中,煤被称作石涅,在魏晋时期则被称为石墨或石炭。明朝李时珍在其著作《本草纲目》中第一次使用“煤”和“煤炭”这样的名称。
根据埋藏深度的不同,煤炭资源开采一般相应的分为矿井开采(埋藏较深)和露天开采(埋藏较浅)之分。可露天开采的资源量在总资源量中的比重大小,是衡量开采条件的重要指标。在澳大利亚,可露天开采的储量占35%,美国为32%,我国仅占7.5%。所以,我国采煤以矿井开采为主,山西、山东、徐州及东北地区大多数采用这一开采方式。
从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开始,煤逐渐被广泛地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煤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煤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生产力,推动了工业的不断发展。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电力工业、冶金工业、有机合成工业蓬勃发展,用煤量大幅度增加。毋庸置疑,煤是所有矿物燃料中最先广泛使用的一种重要能源。虽然石油和天然气正在成为煤的替代型燃料,但是今天世界上煤的用量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在1973年的石油危机后,人们又将目光转移到煤炭资源上。大力勘探煤炭资源,提高煤的使用效益,是世界解决能源问题的共同趋势。
根据相关能源数据统计,在2006年全球煤炭已探明储量排行榜中,美国以2446亿吨储量稳居第一,俄罗斯排名第二,其储量为1570亿吨,中国和印度分别以1145和924亿吨排列第三、四位。澳大利亚、南非、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波兰五国分居其后。尽管我国是煤炭储量大国,但是煤炭在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比例就高达75%,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由于重化工业加速发展以及能源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2007年上半年我国已经成为煤炭的净进口国。中国尽管煤炭储量绝对数位列全球第三,但是每年开采量和消费量巨大,所以从国家能源战略角度考虑,我们应当谨慎节约地使用煤炭资源。
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