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读书是幸福的,因为此时心境如此平和,手捧书卷的你神情如此恬美。
可以读好书更是万幸的,那氤氲了一屋子的馨香,拂尽心灵的烦忧与杂尘,你的神情更恬美,还有不时荡漾在嘴角的一朵微笑。
请安静地读你手中的这本书吧,眼在书页上流连,心却可以惬意地徜徉在各色美好风景中,徜徉在别人纯净的心灵里——
读青春,读一首首清丽的小诗,带着几分羞涩,更多火热;读一曲曲合时代节拍的新歌,带着几分轻狂,更多执著……牵着青春的羽裳,我们轻盈旋舞,用真诚来诠释年轻的足迹,即使这足迹中带了许多幼稚甚至是盲目,但不要错解了青春的密码,稍有不慎,终有一天你会陷入遗憾与追悔中痛楚不堪。驿动的情感不拒绝浪漫,但理智的心灵却要懂得收束,在青春里,我们要用健康的追求为明天画下最美的圆。
本书精选了85篇青春类美文,按内容分为“亲情颂歌、青春密码、青葱校园、师恩难忘、成长足迹、友情无价、爱暖心扉、阳光心灵”八个部分。关于青春的故事、关于校园的回忆、关于成长的烦恼、关于美好的心灵等诸多美好的故事都收录在了这本关于青春的“日记本”里。本书每篇文章之后都附有感悟,提炼文中思想精华,提升文章思想高度,结合同龄人的深切感受,共同探讨人生哲理。
虽然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他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
曾经有个孩子,看不起自己的父母。他的父母都是很平常的工人,没有显赫的地位。小小的孩子总爱做梦,常常会梦见自己的父母是市长或是明星。孩子懊悔,为什么会生长在如此平凡的家庭呢?父母哪怕是医生或是老师也好啊。于是孩子很努力地读书,他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果然,孩子考上了外地的一所名牌大学。
孩子早晨醒来时,母亲和邻居正拉家常,嗓门很高,充满喜悦和激动,说孩子如何如何有出息。孩子很烦,他忽然感到这个家的狭窄,还有粗鲁。他心头火起,冲到厨房,大声对母亲说:“你怎么这么烦?”母亲炒菜的手一下子僵在那儿。孩子发过火以后又回到了房里。母亲一如往常地炒菜,但每一个动作都好像定格似的,说不出的滞重。这一刻,孩子很后悔自己对母亲的态度,但他是个沉默的孩子,从来不会说抱歉的话。
父母就要送孩子上火车去外地了。孩子本来不要父母送的,但或许是因为那一次他对母亲莫名其妙地发火以后,心里总有歉疚,便同意父母和他同去了。
父母好像得到恩赐一样,非常兴奋,但他们不敢把这种兴奋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只在边上听孩子和同学高谈阔论,不插一句嘴,生怕惹笑话,让孩子没面子。父亲承担了打开水的任务,这些同学的茶杯都是他给装满水的。他一趟趟地跑开水房。几个同学开始过意不去,后来就无所谓了。孩子本来也无所谓,但看到同学以略带轻慢的口气和父亲说话,就有些愤怒,有些酸楚,还有一些……大概是来自血缘的天然亲密,让他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在下一个同学让父亲去开水房时,他坚决地冷冷地说:“你自己去。”那个同学怔了一怔。父亲看有些僵,忙说:“我来我来。”“不,让他去,他有手有脚,为什么不去?”孩子一点儿都不让步。那个同学便自己去了。在后来的旅程中,孩子还和同学一起打牌,父亲还为同学打开水,但这些同学变得很客气了。孩子好像第一次明白,同学对父亲的尊重来自他对父亲的尊重。望着相依相守的父母,他心里涌起了一股怜悯和抱歉,还有杂七杂八裹在一起的感情。
到了学校,父母很起劲儿地帮他报名找宿舍。他又觉得他们烦了,说了他们几句。他们也不回嘴,还是很起劲儿地跑前跑后。到了宿舍,父亲帮他挂帐子,把床量了又量,孩子觉得烦,还有些害羞,好像他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似的。母亲说:“这床没有护栏,你晚上会不会摔下来啊?”他觉得这个问题很可笑,便不回答。母亲又说:“你翻身小心些啊,你小时候曾经从床上滚下来过,把我吓死了。不过你嘴馋,看见手里还捏着吃的,便哭都不哭了。”孩子那一刻心变得很软,他想在他那样小的时候,必定很依恋父母,会笑着往父母怀里钻,而不是像现在一样嫌这嫌那的。他的父母那时必定还很年轻,有乌黑的头发和活泼的笑容。他看了看母亲掺着银丝的头发,心更加软了,便说:“我会当心的,我不会掉下来的。”母亲好像就等他这句话似的,神情一下子放松了。
孩子让他父母去招待所住,但父母嫌贵,说不远的一个地下室很便宜,才四块钱一张床。孩子坚持要他们去住招待所,最后发了火,他们才很不情愿地去住了。
第二天母亲告诉孩子,招待所有热水洗澡。“我和你爸洗得很舒服。好久没洗过这么舒服的澡了。”母亲的表情很舒畅。父亲却很紧张地告诉孩子,说其他学生家长说,食堂饭菜很差,“你千万不要省啊!”父亲说,“人是铁饭是钢,你吃不惯就到外面去吃,不要心疼钱,知道吧?”孩子答应了,父母就有些放心有些不放心地乘火车回去了。 晚上,孩子无论如何睡不着。他想着洗了一个热水澡便如此快活的母亲,想着殷殷关照他的父亲。孩子的家庭条件不太好,父母平时都很节俭。他们是那样平常,但是这世上最爱他的就是这两个人,贴心贴肺地爱他,甚至忍受他的不耐烦、冷淡。他向往、崇拜的明星啊、市长啊,甚至医生啊、工程师啊,他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但他小人物的父母,那般那般地爱他,爱得那样深。孩子哭了,哭得好伤心。
后来,孩子长大了,工作了,有了一点成绩。他知道,他的这些成绩一半是给父母的,让父母可以骄傲。虽然孩子表面上对父母还是淡淡的,偶尔的关心也是粗着嗓门,但他心里却很爱很爱他的父母。那种爱,或许与生俱来藏在心底,只是那个夏日方才浮出水面。
那个孩子是他,是你,是我。(朱萍)
感悟
我们大多数人的父母,都是平平凡凡的小人物,是扔在茫茫人海中就很难再找到的小人物。有时候,我们跟他们闹别扭,以冷淡置之;经常地,我们不耐烦了便和他们顶嘴,冷言冷语;还有时,我们会嫌他们做的事不够精彩、说的话不够动听,皱起眉头……
然而,正是他们,给予了我们生命,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幸福中成长。他们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守护着我们一路走来。试想,假若世上没有了父母的关爱和呵护,我们将如何走下去?
我们的父母,凭着对我们至深的爱,在我们的世界站得那样挺拔,那样伟岸。如果世上真有值得仰视的守护天使,他们的名字一定叫做“父亲”、“母亲”。
P15-17
青春,是花一样的季节;
青春,是诗一般的年华。
青春,是阳光下晶莹透明的水珠折射出的绚丽光彩;
青春,是蜿蜒河流中自由流淌着的缤纷梦想。
青春是雨,飘扬潇洒,在生命的大地上舞出快乐的旋律;
青春是雾,模糊渺然,给时光的景色中带来惊喜和期待。
青春是自信的微笑,是热情的舞蹈;青春是细腻的感受,是悠扬的歌声。
青春是一册日记本,记录着成长过程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记录着爱,记录着快乐和忧伤。它的每一页,都倾诉着我们同龄人的心声,都承载着一段段真实的故事,或者是稚嫩的情感,或者是简单的误会,或者是坚忍的拼搏,或者是难忘的错过……在青春的日子里,我们经历着感情的波澜,学习着包容与面对,感受着生命乐章中每一段插曲的意义。
这里记录着亲情的重量。父母双鬓日渐明显的白发,皮肤不再光滑的双手,眼角眉梢的鱼尾纹;父母为我们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每一句叮咛,每一个眼神,都镌刻在我们青春的故事里。这是世上最崇高的爱,流淌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当中。或者轻描淡写,或者落笔干言,其中浓浓的感恩心声无不自然流露,成为青春日子里无法忘怀的记忆。
这里讲述着师思的伟大。“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干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老师的教诲,如春风化雨般,滋润我们的心田。他们是严冬里的炭火,是酷暑里的浓荫,是湍流中的踏脚石,是雾海中的航标灯,无私地给予我们关心与帮助。没有老师们辛勤的雕琢,青春的宝石将难以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这里充满着友情的温暖。朋友是那个倾听着你的忧伤,分享着你的心情,支持着你的选择的人。生命中时有失落,时有徘徊,而正是有了朋友热情的双手,将我们从泥沼中拉起,给我们微风般的劝慰和阳光般的笑容,我们才重新走入和煦的春天。并肩前行的脚步,携手共进的脸庞,一路且歌且行,友情是青春画卷中不可或缺的那一抹彩虹。
这里展示了自我的成熟。没有人生来完美,成长便是对自我的完善。曾经的幼稚无知经过打磨,显露出智慧的犄角;曾经的放肆轻狂经过自制,成长为理智的行为。一路走来,没有那些脚印,那些曾经跌倒的坑坑洼洼,那些雀跃,就没有离梦想越来越近的方向。没有追悔,不要遗憾,那些曾舍弃的换来了更美更好更加盛大的青春,换来了更高尚的人格。
在青春的日记本里,我们还记录着朦胧的情愫。那是百花中翩翩起舞的蝶,那是星河中隐隐约约的光,那是流水中跳跃的一滴。那是岁月中若有若无的故事,它们使人生更丰盈,让回忆更多彩,给青春的桂冠镶上无瑕的宝石。
手捧青春的日记本,用心倾听同龄人心中的细语,听他们讲述自己的青春。无论是对亲情的赞颂,对老师的感恩,对友情的记录,或者对自己成长之路的叙述,都是值得你我珍藏一生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