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招 把给孩子时间变成硬性任务
吴老板是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儿子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正是如此,工作繁忙的他对于儿子非常放心。
在儿子上高中后的一天,他回家吃饭时看到了儿子考得很不理想的成绩,这出乎他的意料。当他气愤地刚教训了儿子几句时,儿子发话了:“我从小到大你都不怎么管我。现在成绩不好了,你反倒来过问我的成绩了。你怎么现在才想起来管我。”
这句话犹如当头一棒震惊了他。他怎么也想不到儿子会说出这样的话来。还没等吴老板开口,儿子紧接着又说,希望能够与他谈谈。吴老板此时看着儿子,才突然发现儿子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长大了很多,长高了许多,不知何时已经具有了成年人才有的思考和交流需要。
吴老板说,正是从听到这一句话,以及与儿子进行了第一次的交流之后,他将抽时间与孩子交流规定为硬性任务。在孩子每次考试之后,他都会与儿子充分交流,分析儿子的弱项和强项,应该如何努力等。正是由于这种交流和沟通,使他的儿子在高三高考阶段,在全年级800个学生中,由第一次高考模拟考试后的第210名,逐步提升到第二次模拟考试后的第170名,到第三次模拟考试后的第110名,直至到高考冲刺时候的第80名,终于考进了一所重点大学。
没时间,没时间,还是没时间!这是老板家长咨询时最常说的话。
可是,正是这些家长,当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他们会抽出大量的时间给孩子。
为什么要等到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才给孩子时间呢?
看来,还是个思想认识问题。平时抽出一定的时间给孩子关爱,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或者并不需要。一旦出现问题了,他们认为问题非解决不可了,时间自然会安排出来。
在此,我想非常郑重地告诉你:给孩子时间,和孩子交流,沟通,做游戏,陪陪孩子,是在满足孩子成长的精神需要,这是比满足客户需要更重要的事。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预防问题发生所需要的时间,比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时间少得多!你不是没有时间吗?请抽出少量时间预防问题发生,以免问题发生后耗费你大量的时间。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最好的玩具食品服装文具,就能弥补给孩子时间的不足。事实不是这样,爱,一定需要一定的时间。
思想上重视起来,就像吴老板一样,把给孩子的时间当作硬性任务,自然会挤出一些时间给孩子。同时,提升自己的时间管理水平,也可以空出一些时间给孩子。
老板灼见:
教育孩子,情感至上。因为在关爱面前,金钱就显得无能为力了。
安德鲁·卡内基 (美国“钢铁大王”)
第二招 满足孩子的精神需要
陆老板深知,做生意,就是满足客户的需要。谁能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谁就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功。
在教育孩子方面,陆老板也认为:满足孩子的需要,就像满足客户的需要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陆老板穷孩子出身,从一穷二白中一路走来,受过很多罪,也吃过不少苦。眼看生意越做越大,经济条件也越来越好。孩子的生活尽量安排好,吃好的,喝好的,穿好的,用好的,玩具要买就买最贵的,就是每年孩子过生日,蛋糕也是最大的。在陆老板看来,孩子简直就是生活在蜜罐子里。
然而,陆老板发现:孩子并不快乐。孩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没意思!”
陆老板百思不解: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我们小时候强了不知多少倍,孩子需要的都能满足,可孩子还是不快乐,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孩子的需要并没有得到满足。
你可能会说,孩子好吃好喝,要啥有啥,还不满足?
孩子的成长有两大需要: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好吃好喝,要啥有啥,指的是物质需要。对大部分老板的孩子来说,物质需要是满足的,甚至是过剩的。但是,精神需要呢?
问题就在这里!
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爱。社会竞争的“转盘”越转越快。当老板的为了不被摔下来,把绝大部分时间用在竞争上,分配给孩子身上的时间就少得可怜。而爱是需要时间的!有的孩子,见了保姆比见了亲妈亲爸还亲,因为孩子和保姆在一起的时间比爸妈多多了。
解决办法:挤出“孩子专项时问”,同时,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感到:即使他失败了落后了出错了你一样爱他。
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自由。现在的孩子自由度太低了。白天,忙上课;晚上,忙作业,忙课外阅读;双休日、节假日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特长班补习班……孩子从上小学起,就成为最忙的一族人。可供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太少了!
解决办法:适度增加孩子可自由支配的时间。
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宽容。望子成龙的家长们,尤其是自己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对孩子学习方面的期望值很高。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将来能考一所好大学,对孩子要求过高过严,容不得孩子落后,容不得孩子顽皮,容不得孩子失败,给孩子的宽容少得可怜。
解决办法:把给客户的肚量给孩子。
孩子的精神成长需要成功!追求成功是人的本能。但由于我们的社会极力推崇“人上人”的成功标准,在分数至上的校园里,只有进入班级前几名的才算成功。极其有限的成功机会只能是少数同学的!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成功就像天上的星星,可望而不可即。
解决办法:采用让孩子可以不断体验到成功的成功标准。
孩子的精神成长还需要理解,需要尊重,需要平等,需要……
满足这些需要,是孩子的精神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满足这些需要,是预防孩子的成长问题的关键所在!
老板灼见:
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没有受到特别待遇,我很少给他特别的感觉。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懂得行善的重要性,这是我最宽慰的。
刘永行 (东方希望集团董事长)
P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