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自己卖水果忙,就由着我们去,只要不影响学习,她都支持;更何况,我们能自己烧饭吃,她卖水果回来晚了,就不用担心我们饿肚子了。有人说,懒妈妈才能养出勤快孩子,这句话不无道理啊。当然,我家老妈可不懒,她是因为忙着卖水果养家,才顾不上我们的。不管怎么说,妈妈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给孩子自由发挥的余地,那是一点都没有错的。 但是呢,老妈有时候总忍不住要“指手画脚”。比如,她会一边看着弟弟烧鱼,一边说“油太多了”“姜切细一点”“火关小一点”“盐放太多了”“酱油要放一点的”“酒放了没有”。
弟弟才不听她的,他会对老妈说:“老妈,是你烧还是我烧?你要烧你自己烧;你烧好了,我们来评论。我烧的时候,你就别多说;等我烧好了,你再评论。”
老妈笑笑说:“好好好,你自己烧。”
没过一会儿,又忍不住凑过来看看,说:“会不会烧过头了?你水放了多少,会不会烧焦掉?”
我在旁边禁不住笑起来,老妈这是有多操心啊。
等弟弟把鱼烧好端上来,大家一尝,不咸不淡,又入味又好吃.还真不错呢。
老妈表扬:“比我烧得还好!”
弟弟微微一笑:“老妈,你要相信我,要给我表现的机会。烧得不好,你再说也不迟啊。在烧的时候,别把我说乱掉。”
老妈嘿嘿笑着说:“好好好,我不管,我不管,由你自己。”
等到我们写作业了,老妈又来说了:“人要坐端正啊,笔也要拿端正,字要一笔一画用力写,要写清爽,写漂亮。”一遍说完,意犹未尽,没一会又回来说一遍。
弟弟又不耐烦了,跟老妈说:“老妈,你等会儿来检查不就行了?写得不好,你让我们重写还不行吗?你老是在旁边念啊念的,我们还怎么写?”
老妈忙说:“对对对,我不管,我不管。”其实呢,禁不住又会偷偷地过来看看。
我们来杭州工作以后,老妈也会不断打电话给我们:“饭要吃饱,衣裳要穿暖啊。都没人在身边,饿着冻着,也不识得。”
我一听,就饱了。这是还把我们当小孩呢。
老妈还会反反复复说:早点睡啊,睡眠最重要。你不休息,哪里来的气力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后来我就想了一招。只要老妈一打电话过来,我马上说:“老妈,我饭吃饱了,衣裳也穿得很多。我很早就睡的,因为睡眠最重要。人就是要注意休息,因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老妈一下子没词了,说:“对对对,那我就放心了。” 电话总算挂了。 但一波刚刚平息,一波又来侵袭。她又开始操心其他的事情:“啊哪哪,辛苦的啊,这么早起来教书去,学生听讲不听讲啊?成绩怎么样?学生考不好,老师要吃苦的啊,要受批评的啊。”
我马上说:‘‘我教的学生怎么可能考不好呢?全部一百分!”
老妈马上高兴起来:“这就好,这就好!”
接着,她又去“干扰”弟弟了:“啊哪哪,辛苦的啊,自己创业办公司。员工不听你的怎么办?天使投资不投你怎么办?合作伙伴好讲话吗?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仔细看啊!做生意,眼要准,心要静,关键时刻一定要稳住啊。”
我差点笑晕了。我妈好时尚,连天使投资都懂。弟弟忙着呢,一边给员工开会,一边还要见客户,但是老妈的电话又不能不接。况且老妈还外行充内行,不解释还不行,解释又解释不清。哈哈哈。
我跟弟弟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她说她的,我们做我们的呗。我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但是呢,我们态度要好,要把老姐哄好。”
弟弟就回老妈说:“是啊是啊,你说得对。天使投资会投我的;员工好着呢;签合同的时候,我一定认真看;做生意,眼要准,心要静。我全部按照你的意思做。”
老妈一听,可开心了:“对对对,你说得对。照我这样去做,肯定没有错!”
我笑着说:“老妈,弟弟在哄你呢!”
老妈反应多快啊,说:“只要你们好,哄我也高兴。再说了,我也要检查的。年终都要拿出成果来,我才相信。”
老妈的遥控指挥,穿过千山万水,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不过呢,我们也有一套自己的哄妈妙招,穿过千山万水哄着她,让她心安,也为自己打气。听妈妈的话,哪里会有错呢?但是,自己的事情嘛,还是要自己做主哕。P4-7
逢贵则贵,逢贱则贱;红糖要红,白糖要白;有风有水,才有风水……如此直白又上口,如此朴素又真理,如此可爱又可亲的一位老妈!如果说春霞此前写育儿的书,多少还有点端着教育博士的架子,那这—本就已是返璞归真了。因其老妈有卖水果的经历,我可说这是一部新时代的《卖柑者言》,白话其外,金玉其中。
著名作家、诗人 孙昌建
这是一本有着不少家乡方言的集子,在我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俚言俗语,本来就结实而生动。郑春霞的文字,让那个渐渐远去的时代,又_次清晰地回到我们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写得既接地气也通灵魂。她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琐碎,甚至残酷,又能让我们在文字中重返往日的时光一 、
_
著名作家、编剧 海飞
她叫郑慧明,她是一个农村妇女,她摆水果摊,她培养了两个还算有点知识有点文化,但绝对热爱生命又热爱生活的好孩子。她那么温柔而强大,让我觉得我读多少书都比不过她。但干吗要比呢?她已经是我灵与肉的一部分。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我觉得我深深地拥抱了我的妈妈,我的母亲。
本书作者 郑春霞
多么好啊,在这个春风沉醉的晚上,我要给我的新书写后记。
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写一本书给自己的妈妈吧,通过认识妈妈来认识自己。我们从妈妈而出,但我们又了解她多少?好比,我们也并不了解自己多少。
我妈是和水果摊长在一起的。她的水果摊是露天的,就是个路边摊。我一眼望过去,就是一大堆的水果乖乖地围绕着她。回到家里来,又是一大堆的水果,围绕着我们。那是妈妈批发过来的货,卖完了再去进,卖完了再去进。说白了,她就是个卖水果的小商贩,她赚的就是这一进一出的小小的差价。就是这小小的差价把我和弟弟养大了,供我和弟弟读书上大学,这些跟我朝夕相处的水果,其实就是我的亲兄弟、亲姐妹。
就在那一次,我看着她风吹日头晒地守着水果摊,突然想到,我为什么不给她写一本书呢?为什么不呢?我跟妈妈说:“我要写一本书给你,让你一边卖水果,一边翻着看。”我妈一听,非常开心,当然她的手里依然不是拎着秤砣,就是削着甘蔗,她说:“我等着。”
这样又过了一些年头,我才开始写。因为我觉得我迟早会写的,不在乎一时半会儿。但是我也应该可以动手了。拖啊拖,一直拖,总是不对的。于是,我写。刚写了没几篇,放在博客上,就有人爱得很。说这个老妈太可爱、太有智慧了,快点写,快点写,我还要看。人是禁不住表扬和鼓动的,我简直没喘几口气,就把《卡通老妈》给写好了。怎样才算好呢?就是让我觉得我已经认识了她,认识了我亲爱的妈妈。她叫郑慧明,她是一个农村妇女,她摆水果摊,她培养了两个还算有点知识有点文化,但绝对热爱生命又热爱生活的好孩子。她那么温柔而强大,让我觉得我读多少书都比不过她。但干吗要比呢?她已经是我灵与肉的一部分。 我跟我的孩子有一个美好的约定,叫作每日一抱。我们母子俩每天都要互相拥抱一下。但是,我跟我的妈妈从来没有拥抱过。我们从小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所以现在也拥抱不起来。肌肤的事情,有时候比精神更难解释。但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我觉得我深深地拥抱了我的妈妈,我的母亲。这样的拥抱是有意义的,而且意义非凡。
使我开心的是,当此书写成的时候,我妈早已经不摆水果摊了。她不用再日晒雨淋地在外面卖水果了。我们全家欢聚在杭州,“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现在的她唱唱歌来跳跳舞,带带孙子买买菜,用杭州话讲,“毛开心的嘞”!
但是,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又跌进了另一种乡愁。三门的房子,都空着,没人住。我们小时候的田野——大湖塘,早已经变成了灯火辉煌的商住区,我们家也分到了一套,于是又有新房子住了。可是,没有人去住。有那么十来年,二老在三门,我们在杭州,他们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回家。现在呢,父母是随身行李,我们带在身边,一起出门,一起归家。主人常年不回家,一年中也就过年的时候回去住个一星期,我不知道,我们家的空房子,有没有哭泣过。
三门就这样过去了吗?还有多少可能,会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去?怎么算,都是少之又少。那么,我就这样失去故乡了吗?还是故乡已经长在了我的身上,也成了我的随身行李?以前,是妈妈一次又一次把三门带到杭州来,我的胃里一年四季装着我整个的家乡。我妈是有多么怕我饿着呀,常年源源不断地把家乡的米面、垂面、豆面、红米、海带、紫菜、虾皮等等等等,装满我家厨房的每个柜子,吃完续上,吃完续上,怎么吃都吃不完啊。那么,现在,妈妈,你是不是应该时不时回去一下,把这些东西继续搬运过来,做一个乡愁的搬运工,假装你依然还在三门?
真是开心啊,又一本新书要出版了。真心感谢海飞大人在真正的百忙之中给我写序,“大人”是我们对他的尊称亦是昵称。他手头有三个剧本、一个小说同时在写,未播先热的谍战剧《麻雀》马上就要在湖南卫视呼啦啦起飞了!他忙得连故乡丹桂房的春天都看不了,我看见过被他无数次写进小说和剧本里的那个著名的光棍潭,潭边齐腰深的油菜花开得旺盛极了。海飞说,那里藏着他赤裸的童年。
真心感谢孙昌建老师给我写的推荐语。他是散文家、小说家、评论家,更重要的,他还是一个诗人。他是一个集大成者。接下去,我想我要写得更好一些,才对得起他的鼓励和表扬。
最后,要感谢我的母亲,没有你,就没有我,没有我,这个世界不是就少了一份生动和可爱了吗?哈哈,允许我自恋一下吧,谁让我还是个孩子呢。
有妈妈在,我们就永远都是孩子。不是吗?
郑春霞
2016年4月12日
于杭州钱塘江畔
郑春霞以前写过《中国妈妈的亲子课》,让我一度以为她一定是位儿童教育专家。后来发现她不是教儿童的,而是在高校教书的。现在她又写了一本非虚构散文集《卡通老妈》,是写她的妈妈如何的卡通。在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郑妈妈是50后女性的典型代表,以前在农村摆水果摊,喜欢说话。这让我想起我的娘。我娘以前在枫桥镇上摆过甘蔗摊,那叫讨生活。只不过我娘不太爱说话,她喜欢嗑瓜子。
郑春霞笔下的妈妈,是个做媒专业户,我猜这一定和她喜欢说话有关。文中说她撮合了二十对夫妻,至今一对也没有离婚,这令她感到无上光荣。她讲:“这两个人这么般配,自己都不识得,我只不过是在黑暗中把电灯拉拉亮。哪里想到,一拉就灵,一做就成。”所以,这位“拉灯”的媒人,是值得尊敬的。我也认识一位喜欢做媒的朋友,说是要多做好事,她也撮合了十多对夫妻,她也热爱说话。我因为嘴笨,同我娘一样,做不来这样的好事。所以我就喜欢写写。大家都晓得的,写写是不能帮人做媒的。 郑春霞笔下的这位妈妈还是“教育专家”,她在水果摊前一边卖水果,一边免费给顾客们上教育课,大家都欢喜听。她果断地说:“依我讲,教育就两个字——放开。手脚放开,让他自己飞,飞到哪搭算哪搭。人啦,只要一条看牢,千万别走邪路。只要走正道,当官也好,做生意也好,自己开公司也好,给别人打工也好,都凭他自己。读书会读就读,实在读不上,也算数。路也多蛮多,仔细忖忖,还是由他自己发挥最紧要。”
她还爱看《红楼梦》,能做出精妙而实在的点评。她认为:“黛玉太固执,欠放松,哭哭啼啼,这种性格不久长。老太太待你这么好,又是自己外婆,有什么好怕的?没里外的呀。宝玉本身也中意你i自己心态放好,眼光放远,大家庭上上下下都搞好关系,嫁给宝玉是迟早的事。多愁多病必然红颜薄命。”
她把摆水果摊看成是自己的事业,用卖水果赚来的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儿女工作之后,让她不要再风里来雨里去地摆摊卖水果了,她说:“我有一颗事业心的。”卖水果就是她的事业。她爱唱越剧,同她的女儿两个人能凑成一台戏,一个唱祝英台,一个唱梁山伯:“(梁山伯:)贤妹妹,我想你,神思昏昏寝食废。(祝英台:)梁哥哥,我想你,三餐茶饭无滋味……”她的生活是细碎繁杂,充满着烟火气息的。这样的气息,让人感受到真实。她把生活过得像小说一样精彩。
所以说,这位老妈是卡通的,开心的,爽朗的。翻着书稿,我都能听到她从文字里头传出来的笑声。在郑春霞的笔下,老妈就犹如一棵匍匐而生的植物,坚韧,执着,朝着既定的方向,生长,老去。跟绝大多数母亲一样,她并没有机会去游走世界,也没有过人的容貌和胆识。她普通得像一滴水一样。但同时这样的母亲又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和无穷的智慧,这来自土地给予她们的启一、示,来自生活本身给予她们的经验。她们足以用乡村或者小镇的纯朴民风,祖祖辈辈遗留下来的谚语,教育她们的孩子,给予他们善良、本分、坚定、浓厚的生命底色。
比方说事她同女儿讲:逢贵则贵,逢贱则贱。”个人既要:会过好曰子,也要会过苦日子;既能过高贵的日子,也能吃低贱的苦。她讲“吃不穷,着不穷,划算不好一世穷”(过日子要懂得谋划,要生财有道),“日头游游,夜头花油”(白天不好好做事情,等到晚上浪费灯油),“自己称花烂冬瓜,别人称花像朵花”(自己称赞自己没有用,要别人称赞你才行),“有的忙,有的尝”(忙是好事,努力奋斗才能品尝好日子)……
比方说,她是这样教育自己孩子的。儿子穿衣服都要名牌,买自行车、照相机也要名牌,老妈讲:“好,你要名牌,我就给你名牌。但是,你要名牌,我也要名牌。读书要名牌,做人要名牌。中学要读名牌中学,大学要读名牌大学,做人也要做名牌人物。”
比方说,作者小时候,有一次爸爸冤枉了她,她把小板凳举过头顶,摔在爸爸面前。老妈讲:“女孩子泼点好,敢闯敢干,一定有前途。不过呢,要内刚外柔,以柔克刚,这样就更加完美了!”
比方说,老妈讲:“一日到夜捧着本书读的人也是死脑筋。就像大棚里栽的水果,总是野外的水果鲜、嫩。露水打着过,风吹着过,都不一样的。人也要走亲访友,四圈八面,都见识见识。听听别人都在讲什么、做什么,对自己也有启发的。” 如此等等,洋洋洒洒,让你觉得她就是同你拉家常的隔壁阿姨,那么本真又心怀善良。
这是一本有着不少家乡方言的集子,在我看来,世界上所有的俚言俗语,本来就结实而生动。郑春霞的文字,让那个渐渐远去的时代,又一次清晰地回到我们面前。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写得既接地气也通灵魂。她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真实与琐碎,甚至残酷,又能让我们在文字中重返往日的时光。
我私下里猜测,郑春霞写母亲的笔触如此准确到位,大概是和她太了解自己的母亲有关的。尤其本书中大量引用了人物的“原生态语言”,使得母亲形象跃然纸上,如现眼前。
当然,这个世界上,有着千千万万的母亲,也有着千千万万写母亲的著作。我以为,每一条河流,都是有自己的方向的。那么每一个母亲,也各有各的母爱。她们有着不同的路径来表达自己的爱意,但是却殊途同归,如人间草木,无论世事如何多变,都以有序有爱的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那么好了,不管你的母亲卡不卡通,都让我们心怀虔诚,致敬母亲。是为序。
2016年3月
郑春霞著的《卡通老妈》是70后女儿写50后老妈的散文集,通过幽默风趣的生活化语言,描写了一位在农村小镇摆水果摊的50后老妈,勤劳、智慧、大气、可爱。这位老妈能言善道,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朴素的为人处世哲学。她是做媒专业户,又是“教育专家”,她爱看《红楼梦》,还能做出精妙而实在的点评……
她爱说爱笑爱唱越剧,她把摆水果摊视为自己的事业,她靠卖水果挣来的钱改善一家人的生活。她奔波辛苦,但从不埋怨生活。相反,她乐观开朗、可爱有趣,是一位可敬又好玩的卡通老妈……郑春霞著的《卡通老妈》是70后女儿写50后老妈的散文集,通过幽默风趣的生活化语言,描写了一位在农村小镇摆水果摊的50后老妈,勤劳、智慧、大气、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