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从孕育的胎儿至3岁婴幼儿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婴幼儿学习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良好人格品德的教育方法和艺术,并针对超常儿童、独生子女以及生理、心理有缺陷的孩子等特殊儿童群体,提出了帮助孩子扬长补短、挖掘潜能、健康成长的具体方法。本书还介绍了相关的现代教育新理念、国内外教育实践成功案例及经验。相信本书对于家长以及幼教工作者正确认识和解决婴幼儿成长中的问题会有所裨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0-3岁版)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作者 | 赵艳蓉//赵恒泰 |
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从孕育的胎儿至3岁婴幼儿成长的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婴幼儿学习认知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及良好人格品德的教育方法和艺术,并针对超常儿童、独生子女以及生理、心理有缺陷的孩子等特殊儿童群体,提出了帮助孩子扬长补短、挖掘潜能、健康成长的具体方法。本书还介绍了相关的现代教育新理念、国内外教育实践成功案例及经验。相信本书对于家长以及幼教工作者正确认识和解决婴幼儿成长中的问题会有所裨益。 内容推荐 通过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把孩提时代美好心灵中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是本书的出发点。本书内容包括幼儿长期的智力开发、良好性格的培养、思想品德与社会交往的发展、特殊儿童的诊治与训练、超常儿童与独生子女的教育等,并结合国内外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介绍了相关的现代教育观念。本书图文并茂,可操作性强,能给广大家长与幼教工作者以具体实际的指导,帮助解决在教育中遇到的一些难题。 目录 上篇 早期教育从胎儿开始 第一节 古今中外话胎教 一、中国古代的胎教 二、国外胎教新进展 三、现代科学与胎教 第二节 胎儿的心理活动 一、胎儿的发育与心理活动的产生 二、胎儿感觉的发展与种类 三、胎儿记忆的产生 第三节 怎样进行胎教 一、什么是胎教 二、影响胎儿发育的重要因素 三、胎教的具体方法 第四节 人生第一个阶段的新生活 一、新生儿是无知无能的吗 二、从躺卧到站立 三、新生儿会做梦吗 四、宝宝眼里的世界 第五节 迈向独立的第一步 一、站得高,跳得远 二、灵巧摆弄玩具 三、丰富孩子的活动内容 四、使孩子心灵又手巧 第六节 做生活的小主人 一、小小“探险家” 二、智慧的启迪 三、学习与游戏 四、亲子游戏 五、角色游戏 六、建筑游戏 七、婴儿的发展与儿歌 八、孩子的“唯我世界” 九、自我认识与评价方法 十、自尊心的发展特点与评价方法 第七节 闹独立与爱交往 一、会说了闹独立 二、凡事都想试一试 三、怎样对待“顽皮”的孩子 四、孩子为什么会有攻击性行为 五、孩子为什么不合群 六、培养孩子的合群意识 第八节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 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 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 三、早期教育 下篇 教育指导孩子的艺术 第一节 海阔天空任”鸟”飞 一、神奇的大脑 二、婴幼儿大脑的潜能 三、如何开发孩子大脑的潜能 四、递减规律与教育效果 五、早期教育对孩子大脑有伤害吗 六、“猪孩”的启示 七、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 八、3岁看大7岁看老 第二节 智力差异的鉴别 一、婴幼儿智力都有哪些差异 二、皮亚杰的智力开发教育理论 三、怎样了解孩子的智力 四、婴幼儿的智力测验 五、婴幼儿智力开发的途径与方法 第三节 超常儿童的特点与教育 一、什么是超常儿童真 二、超常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三、超常儿童的形成原因与教育培养 四、对超常儿童应注意哪些问题 第四节 独生子女的特点与教育 一、发挥蚀生子女的有利因素 二、克服不利因素 三、增强独生子女的劳动习惯 四、教会孩子礼貌语言 第五节 婴幼儿右脑智能的开发 一、边弹琴边炒菜的人 二、为什么要强调开发右脑 婴幼儿“右脑发展程度”测验 三、婴幼儿右脑开发的最佳期 四、训练五官,打开右脑智慧的天窗 五、开发右脑,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六、右脑运动性神经训练 七、促进“数学家头脑萌动”的右脑训练 八、折纸猜谜,训练右脑 九、嗅觉形象——右脑直接刺激法 十、自我形象开发——与幼儿园保持协调 十一、自我形象开发——正确对待别人 第六节 婴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一、孩子也会有心理问题吗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三、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 四、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 五、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维护 第七节 婴幼儿的心理障碍与辅导 一、怎样区分好动孩子与儿童多动症 二、孩子得了多动症怎么办 三、什么是儿童孤独症 四、儿童孤独症的形成与防治 五、口吃的形成与防治 六、孩子吸吮手指咬指甲怎么办 七、孩子为什么会尿床 八、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 第八节 家长是位艺术家 一、保护好奇心引导模仿性 二、孩子在“说谎”吗 三、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四、摆脱反抗走向独立 五、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做儿女的好父母 六、父母要像”心理学家” 试读章节 人生第一个阶段的新生活 宝宝降生到这个世界的头一年被称为乳儿,和人生中其他的任何一年相比,可以说这一年是宝宝成长最迅速,变化最惊人的一年。这种成长和变化主要表现在动作、语言的迅速发展。新生儿从出生时只能躺在床上,不能自主地移动身体和四肢的状态,逐渐发展到会翻身、会坐、会爬、直到会站与会独立行走;从只会发出单调的哭声,到会叫爸爸、妈妈,会用语言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简单的意愿;从只会吸吮送到嘴边的奶头,到自己用勺子吃饭,认识周围的人,会玩简单的游戏……这些生理和心理上的成长和变化,都是孩子向着独立生活、走向社会迈出的第一步。 哺乳动物的小马、小羊,出生二三十分钟以后,就能靠自己的力量站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到妈妈身边去吃奶。而相比之下,人类的新生儿出生时却显得那么柔弱和无力,如果没有母亲或是其他成人的照料,就不能独立生存下去。孩子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单是学会生存所必需的独立行走,就需要经过将近一年时间。 为什么地球上进化水平最高的人类,刚出生时的活动能力还不及其他低等动物呢?关于这个问题曾经有过各种不同的学说,比较普遍的学说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人类的新生儿和动物相比,出生时处于“早产”的状态。胎儿在腹内时,有一半以上的时间用来进行大脑的发育,而出生时脑重量还只有不到成人的1/3。如果胎儿在腹内继续发育的话,脑的容积也会急速增大,出生时就不能顺利通过产道,所以造成了这种“生理性的早产”。正因为如此,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孩子的大脑会得到迅速地发展。 事实上,新生儿从出生开始,就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说,孩子发出的柔弱的哭声,妈妈就会想孩子是饿了、是该换尿布了还是不舒服了。两三个月的新生儿开始会对注视他的人报以天真无邪的微笑,这时让看到这种微笑的人,从心底里会涌现出孩子是多么“可爱”的一种感情。 其实,孩子的“可爱”就是他们所具有的各种特质中重要的一种。奥地利的动物行动学家劳伦兹指出,乳儿和成人相比,有着独特的身体特征,整个身体是柔软的、小小的,手臂和腿短短的,头部圆圆的并且占身体的很大比例;脸上的特征也很明显,额头突出,五官整个在脸靠下部的位置,眼睛大大的、鼻子小小的、鼻尖翘起、小脸儿圆圆鼓鼓的……以上这些特点恰恰是父母所喜欢的,感到可爱的。正是孩子的这些外表以及动作表情,在无意中刺激了家长,特别是父母“爱”的感情,激起了“养育本能”,使人不由自主地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 以上这些,虽然听起来有些牵强附会的感觉,但不无道理,实际上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与互动,比这还要复杂得多。 出生后第一个月的孩子,儿童心理学称为“新生儿”。这时的孩子除了具有天然的可爱,能激起父母养育本能以外,还具有能对某些特定的刺激做出反应的反射能力。例如,当他的小嘴儿碰到乳头时就自然地出现吸吮的动作;遇到强光刺激眼睛时,就会引起闭眼睛、皱眉头的表情等。这些与生俱来的先天反射能力是不学而能的。因为控制这些无条件反射的中枢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它是机体与环境中部分刺激之间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能的反应。这些本能反应还不足以应付变化万千的外部环境,只是保证孩子能顺应周围环境,在危险时保护自己,能顺利地摄取食物,这对他们维持生命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一般地说,大多数的无条件反射,从出生1~2个星期开始,在新生儿清醒的时候可以很容易地看到。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无条件食物反射。新生儿在视觉和动作还不能协调统一行动之前,无条件食物反射能帮助新生儿顺利地找到奶头的位置吃到奶。妈妈都有这样的体会,给宝宝喂奶时,只要奶头碰到宝宝小嘴儿周围的地方,即便是刚刚出生的宝宝,也会主动转头将奶头含进嘴里,迫不及待地吸吮乳汁。初次体验的时候,妈妈大概会惊奇地想第一次吃奶,吸吮吞咽的动作居然这么熟练而有力。日本的妇产医院,在分娩室里将刚刚出生的孩子经过简单处理后,就放在母亲的胸前,他们非常重视这最初的也是最珍贵的母亲和孩子交流的机会。刚来到这个世界仅十几分钟的小孩,显示了自己完全有能力找到妈妈的乳头,并津津有味地吸吮。如果妈妈用手指轻轻触摸孩子的口角或是脸颊,可以看到他张开小嘴儿,甚至向着被触碰的方向侧头,好像也要将它含进自己的嘴里。这种无条件反射也被称为无条件觅食反射。 ②“抓握反射”。有些无条件反射被认为是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产物。例如用手指触及新生儿的手心,他会立即紧紧地抓住不放:如果这时往上抬起手指,他的身体也会随着手指被抬起,甚至于可以将他的整个身子吊起来。从这种著名的“抓握反射”中,可以看出新生儿有着惊人的力量。 ③“惊跳反射”。“惊跳反射”一般被认为是来源于人类进化过程中的祖先,即便是现在也能从猴子那里观察到类似的情景。常常看见小猴子被母猴抱在胸前,而当母猴移动时,小猴为了不被摔下来,就用双手双脚使劲地抱住母猴的身体。用手在下面将新生儿托起,然后两手突然下沉15厘米左右,使新生儿感到身体一下子失去支持,他先是挺身向后仰头,接着双臂向前环抱,两腿交叉,像要搂抱的样子。 ④行走反射。日本心理学家下条信辅曾说过,新生儿不仅会直立行走,还会上楼梯,可以在竖直的墙壁上,甚至是天花板上行走。啊?难道新生儿会飞檐走壁不成?实际上这也是新生儿期出现的一种无条件反射,被称为行走反射。如双手从腋下支撑住孩子的身体使他直立,两脚接触桌面,他会做出成人行走的动作。如果前面有类似楼梯样的东西,他也会像上楼梯一样向上走;同样道理,如果脚下接触的是墙壁或是天花板的话,也一样会出现同样的动作。 除以上几种无条件反射之外,还有定向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等,这些无条件反射虽然对新生儿维持其生命活动以及认识和适应环境都是必需的,但是由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种类少,而且过于固定,不能充分地适应环境,所以在出生后的几个月之内相继消失。在特定的时期某种无条件反射是否消失,常被当作诊断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是否正常的参考指标。 而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现实生活中的刺激和反应经常一起出现,渐渐在它们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联系,成为了条件反射。比如说每次喂奶之前,妈妈都要先将孩子抱起成某种比较固定的姿势,然后开始喂奶,这个姿势在他头脑中成为喂奶的信号,建立起了条件反射。一般认为,喂奶时形成的反射是最初形成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不同于以往的本能活动,是大脑皮层上形成的神经联系,孩子心理的发展由此开始了。P24-28 序言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国古代《三字经》中这几句至理名言。意思是说,人出生后的头几年,其心灵都是美好而善良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他们的脾气秉性、行为习惯、思想品德都会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和我们现在儿童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我们撰写的《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这部书,就是要通过对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把孩提时代美好心灵中的巨大潜能开发出来,克服生活与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并按照时代的要求健康成长,成为德才兼备、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栋梁之才。这就是我们写这部书的出发点。 现代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孩子都有一颗神奇的大脑,它的功能要比最先进的电脑强千万倍。有的科学家认为,即使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只是发挥出大脑能量的15%左右,而一般人的大脑能量使用还不到10%,有90%以上的潜能尚未开发使用。据研究。儿童3岁前就有70%~80%的脑神经已经形成,大脑的各种主要功能也已日趋完善。儿童心理研究指出,孩子出生后的头4年,是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到6岁时,智力的发展可以达到成人的80%左右。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认为:“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以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古今中外的早期教育与人才培养的大量成功实践都证明,科学的早期教育应从胎儿开始。根据出生后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抓住发展的关键期。家长和幼教工作者要掌握一些教育指导婴幼儿的艺术,才能开发出他们巨大的身心潜能,使之迅速发展。在这方面。《打开孩子心灵的金钥匙》是一部很好的学习教材。 本书有以下特点。 1.内容新。本书以现代世界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辩证唯物主义儿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并介绍了我国婴幼儿的身心特点与辅导艺术。其中包括胎教,婴幼儿的动作训练,早期智力开发,良好性格、思想品德与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智残特殊儿童的诊治和训练,超常儿童与独生子女的教育,右脑开发与激活,单亲家庭与新分居时代家庭子女的教育对策,以及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心理障碍的诊治等。还有针对性地介绍了新的现代教育观以及国内外教育实践成功经验等许多新内容。 2.形式新。本书图文并茂,理论结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全书不但文字简练、通俗易懂,而且各篇、各节和大部分专题都配有生动、形象的插图,读起来有身临其境、轻松愉快的感觉:介绍了多种可操作性的婴幼儿游戏活动,右脑开发的新构想、设计方法和组织指导的艺术:还在重点章节里介绍了婴幼儿动作、心理能力等方面发展的测量题目、设计分析方法以及实践方案,使理论具体化,更有实用性。 3.重点深入。婴幼儿心理属于儿童心理学的范围,内容很广泛。本书抓住了婴幼儿时期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在早期教育中突出了动作活动、智力开发与社会化的发展。通过开展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在游戏中开发智力、训练交往能力、增长各种才干。这样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有理有据,措施落实,效果明显。 4.覆盖面宽。本部书对重点问题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还展开了具体论述。因为只有深入分析,道理才能讲得深透;因为只有展开具体论述,内容才能丰富而具体。例如本书在“鼓励孩子的自信心”专题中,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论述的:①妈妈有情绪对孩子发火是不对的;②孩子往往是从别人特别是受尊重的亲人的评价中了解认识自己;③把别人的评价变成自我评价,即由“镜中的我”变成现实中的我;④自信心受成就感的影响;⑤鼓励孩子说“我能行”;⑥最后还强调了宽松和谐的环境,与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受到同伴的赞赏,对克服自卑感和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同样,“在婴幼儿右脑智能的开发”中,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这样才能问题看得清,道理认得明,思想敞得开,办法用得上。 5.适用范围广。本部书主要是面对广大家长与幼教工作者的迫切需要所写的科普书籍,但它也适用于儿童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还可供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儿童教育心理理论工作者参考使用。 对书中参阅的部分专家的科研材料、数据和幼教工作者的实践经验表示感谢。 由于水平所限。时间紧迫。难免挂一漏万,敬请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赵恒泰赵艳蓉 2007年10月30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