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访谈以及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方法论上讲,笔者偏重于研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女性作为主体,对于“身体”、性”、“性感”的想象与构建,以及从中所体现的身体与性之间的具体关系,而不是纯思辨、哲理性地或者所谓客观地来解剖身体与性的关系。在材料和理论的处理上,笔者偏重于边收集材料边分析,从材料中总结“类型”,并进而探讨新的理论点和概念生长的可能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身体性性感(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日常生活研究)/田野人文丛书 |
分类 |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
作者 | 黄盈盈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立足于对中国城市年轻女性的访谈以及对于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方法论上讲,笔者偏重于研究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女性作为主体,对于“身体”、性”、“性感”的想象与构建,以及从中所体现的身体与性之间的具体关系,而不是纯思辨、哲理性地或者所谓客观地来解剖身体与性的关系。在材料和理论的处理上,笔者偏重于边收集材料边分析,从材料中总结“类型”,并进而探讨新的理论点和概念生长的可能性。 内容推荐 本书从身体、性、身体与性的关系这三大领域着手对已有的研究文献、理论探讨进行回顾。但考虑到这些文献基本上都来自欧美的相关研究,针对中国女性的相关研究非常之少,笔者把中外学者对于中国人的身体观和对中国女性的身体、性、身体与性关系的研究文献归为一节单独介绍。本书的文献回顾侧重人类学与社会学的相关研究,重在梳理这些研究所体现的方法论与理论流派,以及这些研究对于笔者的启发意义。 目录 导言 立意与创新 第1部分 理论背景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献与理论综述 第一节 “身体”研究 第二节 “性”研究 第三节 “身体与性”研究 第四节 中国女性的“身体”与“性”研究 第二章 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范畴与研究问题 第二节 研究视角与方法论 第三节 研究主体和分析策略 第一部分 小结 第2部分 女性身体 第三章 身体想象 第一节 泛指的女性身体实体身体与话语式身体 第二节 身体的自我镜像身材、健康、气色 第四章 身体实践 第二部分小结 第3部分 女性之性 第五章 什么是“性”!? 第一节 男女关系女性之“性”的典型化理解 第二节 差序格局性的语境式理解 第六章 性的实践 第三部分小结 第4部分 性感“身体与性”关系的一种具体表达 第七章 性感游移于“性化”与“非性化”之问的流动概念 第八章 “性感”的身体特征与呈现情境 第九章 “性感”实践 第四部分小结 第5部分 讨论 讨论一“身体”、“性”及其关系的多元分析空间 “讨论一”小结 讨论二“身体”、“性”及其关系的构建情境 “讨论二”小结 讨论三 日常生活中的“身体”、“性”及其关系 概括与反思 附录 附录1 访谈对象的背景资料 附录2 一个记录完整的个案 后记 参考文献 致谢 试读章节 我觉得会勾引他。比如说裸露身体的某个部位。但是如果是我的话,我可能会跟他说。 h)在男人面前宽衣解带; 这个我不认为,比较放纵。 i)一袭长发披散在光滑的肩头; 不性感,但我会觉得很美丽。 j)平滑的腹部和一个美丽的肚脐 这只是一种健康、完美的标志,不是性感。我认为洗澡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我特别爱洗澡;洗完澡之后特别放松,所以我每次洗澡都要一个多小时。 J10一1一p22裸体感受 (你洗澡的时候你观察过自己的裸体吗?) 观察过。 (当你看见自己的身体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吗?) 我可能不叫专业。我会想肚子上好像又少了两块肌肉,应该再练掉两块。然后或者觉得腿这段时间肥肉又多了,应该好好练练。 (你的男朋友看过你的裸体吗?) 没有,迄今也没有。 (有一种说法,说一个对自己的裸体充满信心的女性性生活的感觉会更好,或者性生活美满的女性对身体也会更加自信,你认为这两者之间是否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没有(斩钉截铁地说) (为什么你这么肯定?) 因为我觉得性跟身体没关系。 (你到现在还坚持这个看法?) 对(很坚决) J10一1一p23性的理解 (那你说说你觉得“性”是什么?) 性器官、性交,还有性别。 (这些都和性有关,那单单一个“性”字,你觉得指得是什么呢?) 我认为如果是单单一个性字的话,是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的一种区别; (那我觉得你理解的性是性别的含义,你是这样认为吗?) 对。 (那现在电视、电影上有些男女性爱的场面,你把那些场面称为什么?) 性行为。 (你觉得男性和女性对性的看法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就像我刚才说过,男人的性和爱是分开的。 (你怎么感觉到这种差异的呢?是别人告诉你的,还是你自己感觉到的?) 因为很多例子证明了这一点。包括身边的朋友,还有跟很多工作对象(嫖客)聊过。因为我的工作不光是国家机密这一块,还有很多外事工作,外国人卖淫嫖娼这方面。非常恶心。就在前几天接到群众举办,在一个外销公寓里头,当时我一踹门的时候,看见一个男的赤身裸体站在那儿,当时两个女孩在床上。两个中国女孩,男的是外国人。最后我们问话的时候,这个男的死活都不承认他在嫖娼。而这两个女孩,一个83年的、一个79年的,长的都非常漂亮,看起来不象小姐,像学生妹那种感觉。都承认了这男的不承认。 (我刚才听你说男人的性的看法的时候,我听出你的语气里有一种鄙夷,这是不是跟你的工作有关呢,你老接触这些比较负面的现象?) 不是。我好像从小就这么想。可能是天生就有这种想法。可能我对性一直都不愿意提起,比较避讳。因为毕竟这个社会比较开放,谁跟谁有过性关系好像已经是很正常的事情了。我跟我男朋友已经交往五年了,我至今为止还特别特别深爱他,现在我们已经快分手了。但是我还是没有走到最后一步。 (你没有想过要用性去挽回他?)P330-331 序言 黄盈盈同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第一位人类学博士,她在我们社会学系整整度过了10年(1995~2005年),其中7年的研究生阶段一直在性社会学家潘绥铭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从事相关研究。《身体·性·性感》(以下简称《身体》)这部专著是在她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可以算得上是一部“主体建构派”的力作。 作者自称,该项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在日常生活中,女性作为主体是如何想象与表达“身体”、“性”、“性感”这些概念的?从中所体现的“身体与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些概念、关系得以产生与存在的具体情境是什么?从动态的角度讲,这些相关的概念、关系是如何产生的? 黄盈盈曾对我说,中国特色和西方学术框架的讨论是蛮有意思的。我觉得她与人类学十分投缘。人类学这门学问,归根结底,关注的就是那个“异”。跨文化比较研究即使出现了所谓“从异域回归本土”的转向,涉及“己”的时候,依旧隐含着对“异”的观照。至于在“Sexuality(性)”方面,西方学界(其实是整个英语世界)目前讨论比较热门的是:中国的“性”是China uniqueness(中国特有的),还是遵循所谓的西方轨迹。黄盈盈想通过阅读、调查、写作来求索的是:怎样才能从本土出发发展出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概念,探讨中国语境中的身体“问题”。而不是拿着中国的经验却还在讨论西方框架中的“问题”。 Sexuality(性)这个词已成为几乎一切非医学的性研究的根基与中心,成为一种统治的话语。由于sexuality来源于sex,又与gender‘几乎同时被普及,所以一般认为这三个词有密切的联系。不过,学者们对于其中的相互关系却有不同的理解,表现在研究中也就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即所谓“性学派”、“社会性别派”、“公理派”、“测定派”以及“主体建构派”。① 在诸派别中“主体建构派”出现得比较晚。从历史发展的脉络来看,它来源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传统学术流派之间的论战。那是一些信奉后现代思潮的研究sexuality的学者,主要集中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他们致力于在具体的情境(context)里来确定sexualitv的含义,尤其是从主体感受与主体解释方面来研究sexuality的主体意义。 与众不同的是,这个学派宣称:sexuality是弥散式的,它不单单是指“床第之事”,而且包括种种“涉性现象”;sexuality是被主体所标定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可测定的客观存在”;sexuality的意义来源于主体与情境的互构;sexuality的变化更多地来源于主体的日常生活实践,而不是单纯的认知或者外力作用。(参见本书“文献与理论综述”部分) 后记 在本书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潘绥铭老师十余年的悉心教导。在人大就学的这十年中,潘老师为我提供了相当多、相当好的学习、调研与交流的机会;对于我的硕士、博士学业的顺利完成,对于我的博士论文的完成更是给予了大量的关注与指导。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感谢“东南亚性别、性与性健康”委员会为本研究提供的资金与技术资助,尤其是菲律宾大学的Michael.L.Tan教授为我提供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他们的帮助使得我的“中国女性的身体与性”项目得以顺利地完成。 感谢我的朋友蒋宜辰、董研、马冬玲和王洁帮助我完成访谈部分的工作,并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建议与意见。没有她们的参与,本篇论文难以完成得如此顺利。 感谢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人类学系(现调到芝加哥大学人类学系)的冯珠娣(Judith Farquhar)教授允许我参加她所开设的“身体与主体”的研讨班,指导我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并鼓励我在中国进行身体、性方面的研究。同时,还要感谢“身体与主体”研讨班的同学给了我许多启发,尤其是北卡人类学系的赖立里同学给了我很多鼓励与帮助。 感谢美国北卡莱罗纳大学医学院的Gail E.Henderson教授和Myron.s.Cohen教授给我提供了去美国留学的机会,并为我在美国的生活与学习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 感谢人大社会学系的老师、2002级的博士班同学以及我的师弟师妹们对我的关心与帮助。 感谢答辩委员会的老师们以及我的朋友杨春宇仔细阅读了论文的初稿,并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 感谢使得本书得以出版的各位老师、编辑的支持和帮助。 最后,还要感谢所有参与访谈的女性朋友对我的研究工作的支持,我希望她们能够看到最后的成果;如果她们觉得还比较满意,将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本书稿的完成得益于所有这些老师与朋友的指导与帮助。但是,本书不尽如人意之处以及所有的文责由我个人全权负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