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老子庄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春秋)李耳//(战国)庄周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道家最著名的经典之一。它思想深邃,内容极为丰富,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庄子》三十三篇,是经西晋郭象删定而流传下来的。内篇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可能是其门人、后学所作。本书精选其中生动有趣、流传甚广的篇章加以详解和阐发,在保持原文恣肆飞扬的文采同时,也点出了现今处世的智慧和技巧,浮沉其中,快意非常。

内容推荐

《老子》一书的核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老子》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思想内容,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学派和帝王,成为他们开宗立派的思想源头和统治之术。在唐朝贞观年间,《老子》就被玄奘翻译成梵文,流传到印度。及至近代,《老子》的思想影响波及欧美,影响到包括黑格尔、罗素在内的大批哲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说的又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作。它以汪洋恣肆的文笔,以不拘常理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先秦诸子的独特思想世界。庄子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超过孔子的,被尊为“神人”、“圣人”。

目录

老子

道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德经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庄子

内篇

齐物论

养生主

人间世

德充符

大宗师

应帝王

外篇

骈拇

马蹄

胠箧

在宥

天地

天道

天运

刻意

缮性

秋水

至乐

达生

山木

田子方

知北游

杂篇

庚桑楚

徐无鬼

则阳

外物

寓言

让王

盗跖

说剑

渔父

列御寇

天下

试读章节

第十七章

这一章里,老子把统治者按不同情况分为四种,其中最好的统治者是人民不知道他的存在,最坏的统治者是被人民所轻侮,处于中间状况的统治者是老百姓亲近并称赞他,或者老百姓畏惧他。老子理想中的政治状况是:统治者具有诚朴信实的素质,他悠闲自在,很少发号施令,政府只是服从于人民的工具而已,政治权力丝毫不得逼临于人民身上,即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各自过着安闲自适的生活。

原文

太上①,不知有之②;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③其贵言④。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⑤。”

【注释】

①太上:至上、最好,指最好的统治者。②不知有之:人民不知有统治者的存在。③悠兮:悠闲自在的样子。④贵言:指不轻易发号施令。⑤自然:自己本来就如此。

译文

最好的统治者,人民并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统治者,人民亲近他并且称赞他;再次的统治者,人民畏惧他;更次的统治者,人民蔑视他。统治者的诚信不足,人民才不相信他。最好的统治者是多么悠闲。他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

评析

老子在全书中第一次描画了他的理想国政治蓝图。第一句四个层次的划分,不是从古到今的时代或时间顺序,而是指治理好坏的统治状况。在老子的观念上,理想的“圣人”是要“处无为之可,行不言之教”,要一如处“太上”之世,体“玄德”之君,能够“生之畜之”。在本章中,老子把这种理想的政治情境,与儒家主张实行的“德治”、法家主张实行的“法治”相对比,将其等而下之。实行“德治”,老百姓觉得统治者可以亲信,而且称赞他,这当然不错,但还是次于“无为而治”者。实行“法治”的统治者,用严刑峻法来镇压人民,实行残暴扰民政策,这就是统治者诚信不足的表现,人民只是逃避他,畏惧他。老子强烈反对这种“法治”政策,而对于“德治”,老子认为这已经是多事的征兆了。最美好的政治,莫过于统治者“贵言”,人民和政府相安无事,以至于人民根本不知道统治者是谁。当然,这种美治只是老子的“乌托邦”式幻想。

第十八章

本章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是它的直接内容,即指出由于君上失德,大道废弃,需要提倡仁义挽救社会风气。老子对当时病态社会的种种现象作了描述。二是表现了相反相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把辩证法思想应用于社会,分析了智慧与虚伪、孝慈与家庭纠纷、国家混乱与忠臣等之间的联系,并认为这些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国家大治、六亲和顺,就显不出忠臣孝子;只有六亲不和、国家昏乱,才需要提倡孝和忠,这也是相互依属的关系。这是说,社会对某种德行的提倡和表彰,正是由于社会特别欠缺这种德行的缘故。

原文

大道废①,有仁义;智慧出②,有大伪;六亲不和③,有孝慈④;国家昏乱,有忠臣。

【注释】

①大道:指社会政治制度和秩序。②智慧:聪明、智巧。③六亲:父子、兄弟、夫妇。④孝慈:一本作孝子。

译文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评析

本章接着上一章“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认为社会上出现的仁义、大伪、孝慈、忠臣等,都是由于君上失德所致。至德之世,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人皆有仁义,所以仁义看不出来,也就没有倡导仁义的必要。及至大道废弃,人们开始崇尚仁义,试图以仁义挽救社会的风气,此时,社会已经是不淳厚了。在这里,老子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治理,他指出:仁义与大道废、大伪与智慧出、孝慈与六亲不和、忠臣与国家昏乱,形似相反,实则相成,老子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表达了相当丰富的辩证思想。

P29-30

序言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道家最著名的经典之一。它思想深邃,内容极为丰富,共八十一章,前三十七章为《道经》,后四十四章为《德经》。

《老子》一书的核心是“道”,它继承了《周易》、《洪范·老子》等著作的朴素辩证思想,揭示了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提出“天道自然无为”的无神论思想。《老子》的思想内容,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诸多学派和帝王,成为他们开宗立派的思想源头和统治之术。在唐朝贞观年间,《老子》就被玄奘翻译成梵文,流传到印度。及至近代,《老子》的思想影响波及欧美,影响到包括黑格尔、罗素在内的大批哲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说的又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也是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经典之作。它以汪洋恣肆的文笔,以不拘常理的观念,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先秦诸子的独特思想世界。庄子在许多人心目中的地位是超过孔子的,被尊为“神人”、“圣人”。

庄子亦庄亦谐,通脱而无所拘囿,大智大慧,故能逍遥。要更多地了解庄子这个奇人,只有通过《庄子》一书。今天我们所见的《庄子》三十三篇,是经西晋郭象删定而流传下来的。内篇七篇,是庄子本人所写,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可能是其门人、后学所作。本书精选其中生动有趣、流传甚广的篇章加以详解和阐发,在保持原文恣肆飞扬的文采同时,也点出了现今处世的智慧和技巧,浮沉其中,快意非常。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6: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