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去中国的小船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日)村上春树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瀛列岛。《去中国的小船》是他的又一力作。书中故事有去中国的小船、穷婶母的故事、纽约煤矿的悲剧、袋鼠通讯、下午最后的草坪、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等。

内容推荐

《去中国的小船》是一部长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讲述了:“我”丢失了楚楚可怜的中国女孩,从此只能每天坐在港口遥望地平线,苦等着去中国的小船;“我”身边的朋友接连死去,未死者也犹如封进了坍塌的纽约煤矿,静等着空气的枯竭。

但“我”并没有丧失生活的希望,尽管“我”设想的穷婶母社会还远在11980年;“我”也没有忘记时不时跟生活开个玩笑,在悉尼肮脏的“绿色大街”当一回滑稽侦探。

村上春树最早的短篇小说集。村上春树的深沉,村上春树的幽默,凝聚于此。

目录

去中国的小船

穷婶母的故事

纽约煤矿的悲剧

袋鼠通讯

下午最后的草坪

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

悉尼的绿色大街

村上春树年谱

试读章节

出乎我朦胧的预想,中国人小学外表上与我们小学不但几乎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清爽得多。又黑又长的走廊、潮乎乎的霉味儿等两个星期来在我脑海中随意膨胀的图像根本无处可寻。穿过别致的铁门,一条花草簇拥的石板路画着舒缓的弧线长长地伸展开去。主楼门正面,清冽的池水光闪闪地反射着早上九点的太阳。沿校舍树木成行,每棵树上都挂着一块中文解说板,有的字我认得,有的不认得。主楼门对面是被校舍环绕的运动场,状如天井。每个角落分别有某某人的胸像、气象观测用的小白箱、单双杠等。

进得楼门,我按规定脱鞋,走入规定的教室。明亮的教室里排列着正好四十张开启式小桌,每张桌上用透明胶粘着写有准考证号码的纸片。我的位置在靠窗一排的最前边,就是说这教室里我的号数最小。

黑板崭新,墨绿色,讲桌上放着粉笔盒和花瓶,花瓶里插一支白菊。一切都是那么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墙上的软木板没贴图画没贴作文。或许是故意取下的,以免干扰我们考生。我坐在椅子上,把笔盒和垫板摆好,托腮闭起眼睛。

过了约十五分钟,腋下夹着试卷的监考官走进教室。监考官看样子不超过四十岁,左腿有一点点跛,在地板上抬腿不大利索。左手拄一根手杖,手杖是樱木做的,很粗糙,颇像登山口土特产商店卖的那种。由于他跛的方式显得甚为自然,以致唯独手杖的粗糙格外显眼。四十名小学生一看见监考官——或者不如说一看见试卷,顿时鸦雀无声。

监考官走上讲台,先把试卷放于桌面,继而“橐”一声把手杖靠在一旁。确认所有座位无一空缺之后,他咳嗽一声,瞥了一眼手表。接着,手像支撑身体似的拄在讲桌两端,直挺挺地扬起脸,望了一会天花板。

沉默。

每个人的沉默持续了大约十五秒。紧张的小学生大气也不敢出地盯视着桌上的试卷,腿脚不便的监考官目不转睛地望着天花板的一角。他身穿浅灰色西装白衬衫,打一条转眼即可让人忘掉色调花纹的很难留下印象的领带。他摘掉眼镜,用手帕慢慢擦拭两侧镜片,重新戴回。

“本人负责监督这场考试。”本人,他说,“试卷发下以后,请扣在桌上别动。等我说好了,再翻过来答题。差十分到时间时我说最后十分钟,那时请再检查一遍有没有无谓的差错。我再说一声好了,就彻底结束,就要把试卷扣在桌上,双手置于膝盖。听明白了么?”沉默。

“千万别忘记先把名字和准考号写上。”

沉默。

他又看一次表。

“下面还有十分钟时间。这个时间我想给大家讲几句话,请把心情放松下来。”

几声“吁——”泄露出来。  “我是在这所小学任教的中国老师。”

是的,我就这样遇上了最初一个中国人。

根本看不出他是中国人。这也难怪,毕竟那以前我一次也没遇到中国人。

“这间教室里,”他继续道,“平时有和大家同样年龄的中国学生像大家一样刻苦学习……大家也都知道,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说起来像是一对邻居。邻居只有相处得和睦,每个人才能活得心情舒畅,对吧?”

沉默。

“不用说,我们两国之间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相似之处,既有能够相互沟通的地方,又有不能相互沟通的地方。这点就你们的朋友来说也是一样,是吧?即使再要好的朋友,有时候也不能沟通,对不对?我们两国之间也是一回事。但我相信,只要努力,我们一定能友好相处。为此,我们必须先互相尊敬。这是……第一步。”

沉默。

“比如可以这样想:假定你们小学里有很多中国孩子来参加考试,就像大家坐在这里一样,由中国孩子坐在你们书桌前。请大家这样设想一下。”

假设。

“设想星期一早上,大家走进这所小学,坐在座位上。结果怎么样呢?桌面到处乱写乱画满是伤痕,椅子上粘着口香糖,桌子里拖鞋不见了一只——对此你们会有何感觉呢?”

沉默。

“例如你,”他实际指着我,因我的准考号最小,“会高兴吗?”

大家都看我。

我满脸通红,慌忙摇头。

“能尊敬中国人吗?”

我再次摇头。

“所以,”他重新脸朝正面,大家的眼睛也终于看回讲桌,“大家也不要往桌面上乱写乱画,不要往椅子上粘口香糖,不要在桌子里面乱来。明白了吗?”

沉默。

“中国学生可是会好好回答的。”

明白了,四十个学生答道。不,三十九个。我口都没张开。

“注意:抬起头,挺起胸!”

我们抬起头,挺起胸。

“并怀有自豪感!”

二十年前的考试结果,今天早已忘了。我能想起的,唯有坡路上行走的小学生和那个中国老师,还有抬头挺胸满怀自豪感。

那以后过去了六七年——高三那年秋天,一个同样令人心情舒坦的星期日下午,我和班上一个女孩走在同一条坡路上。我正恋着她,至于她对我怎么看则不晓得,总之那是我们的初次约会,两人一起走在从图书馆回来的路上。我们走进坡梅正中间一家咖啡馆喝咖啡,在那里我向她讲起那所中国人小学。听我讲完,她嗤嗤地笑了起来。

“真是巧啊,”她说,“我也同一天在同一考场考试来着。”

“不会吧?”P6-10

序言

“去中国的小船”搭载的是什么

《去中国的小船》。

“去中国的小船”搭载的是什么?村上开门见山地援引旧时歌谣:“只坐你我两人,船儿永借不还……”这是作者本人给予的答案,但毕竟是引子,未必可以当真。还是让我同样开门见山地引用一位日本女作家给予的答案:

《去中国的小船》是村上最初的短篇集。常说处女作包含了一切,的确,这部短篇集描写了迄今为止村上文学世界的所有要素——《寻羊冒险记》之“物语”膨胀力,《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之对于自我解离的恐惧,《电视人》之硬质,《奇鸟行状录》之徒劳感,《斯普特尼克恋人》之空虚的永恒性……无所不有。有的堂堂正正、有的蹑手蹑脚地隐身于语言背后搭上这条小船。(小川洋子:《想翻开(去中国的小船)的时候》,载于《EUREKA》2000年3月临时增刊号)

作为我,自然更倾向于采纳第二种答案。虽说“无所不有”未免言过其实,但不容否认,村上这部最早的短篇集确实同其长篇处女作《且听风吟》一样,可以从中推导村上文学之船所搭载的诸多内容及其日后航向。

短篇集收有七个短篇,作为单篇的《去中国的小船》写于1980年,即完成《且听风吟》的第二年,是村卜-第一个短篇。同后来的《象的失踪》和《再袭面包店》等短篇相比,可能不是最出色的,但无疑是最具个人色彩或“私人性质”的一篇。1983年连同其他六个短篇结集出版时特意以此篇作为书名,从这点也可看出作者对这一短篇的珍视之情。

2003年1月我在东京同村上见面的时候,关于中国和中国人我和他有过这样一番对话:

林:从您的小说或从您的小说主人公身上可以感觉出您对中国、中国人的好感,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作品深受中国读者喜爱的一个原因。您的这一心情是如何形成的呢?和中国人实际接触过么?

村上:在美国的时候,我时常和韩国的、大陆的、台湾的留学生交谈,不过总的来说中国人还不多。同他们谈起来,觉得读者——美国的、欧洲的、韩国的、中国的读者反应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非常有趣。我的小说常有中国人出现。《奇鸟行状录》有不少战争时候的hard(酷烈)场面,我还真有点儿担心中国人读了恼火。

我是在神户长大的。神户华侨非常多。班上有很多华侨子女。就是说,从小我身上就有中国因素进来。父亲还是大学生的时候短时间去过中国,时常对我讲起中国。在这个意义上,是很有缘份的。我的一个短篇《去中国的小船》,就是根据小时——在神户的时候——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

翻开这个短篇,里边确有相应的描述:“高中位于港街,于是我周围有了不少中国人……我所在的班上也有几个中国人。成绩有好的,也有不好的;性格有开朗的,也有沉闷的;住处有堪称气派的,也有光照不好的一个六张榻榻米大小的房间且厨房亦在里面的,各种各样。”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村上明确表示这个短篇是根据小时的“亲身体验写出来的”。也就是说,作为创作或许出于心血来潮,但并不纯属虚构。那么,究竟是怎样的体验或者作品中传达的体验是怎样的呢?下面就通过“我”遇上的三个中国人来梳理一下。

“我”遇上的第一个中国人是中国人小学里的中国老师。“根本看不出他是中国人”,但可以看出左腿有一点点跛,且跛的方式极其自然。他在对前来应考的日本小学生们开口讲话之前,“手像支撑身体似的拄在讲桌两端,直挺挺扬起脸,望了一会天花板……紧张的小学生大气不敢出地盯视桌上的试卷,腿脚不便的监考官目不转睛地望着天花板的一角。”作为教师,跛脚虽令人意外,但作派是较为常见的。开口讲话后给人的感觉至少可以归纳出两点:一是认真,认真交代考试注意事项,认真叮嘱不要往桌面乱写乱画和往椅子上粘口香糖;二是诚恳,诚恳地诉说中日两国应该友好相处和怎样才能友好相处,诚恳地提醒日本小学生要挺起胸并怀有自豪感。后一点想必出自他作为男人在异国他乡谋生的人生体验。诚恳的话语总能打动人,所以二十年后早已忘记考试结果的“我”仍能想起这个中国老师和“抬头挺胸满怀自豪感”。不料,明明曾和“我”在同一考场考试的一个日本女孩——“我正恋着她”——却不记得了。

……

《下午最后的草坪》写一个大学牛在打T的最后一天修剪最后的草坪的故事。“我”在一家草坪修剪公司打上,别人剪得马虎,“我”剪得细心,别人喜欢在近处剪,“我”喜欢去远处。挣的钱原本打算同女朋友旅行,没想到对方突然说她有了新的男朋友,提出分手。结果“我”挣的钱派不上用场了。在辞工之前最后一天“我”去郊外一户人家修剪“下午最后的草坪”。剪完后女主人让“我”上楼看可能是其女儿的房间,看立柜里的衣裙,看抽屉中的杂物,并让“我”猜想曾在房间生活的女孩……故事情节很简单,但写得韵味绵长。开头引用过的女作家小川洋子在同一篇文章中认为这部小说集中这个短篇写得最好,“再没有事实如此明确证明小说这一体裁的魅力……全篇笼罩着死亡气息。死者一个也没出场,然而谁都逃不出死亡气息。”黑古一夫说作品显示了村上的工作观、劳动观,“不妨认为,工作是工作、娱乐是娱乐这种将工作和娱乐分别看待的欧美式生活方式是村上春树读者多为年轻人的一个主要原因”(出处同前)。唐户民雄则认为“是追求‘人之存在理由’的故事,是村上典型的一篇”(《村上春树作品研究事典》,鼎书房2001年6月版)。

作为我,最感惬意的毋宁说是其中关于夏日风情的洗练描写,字里行间弥散着一股淡淡的乡愁:

途中我把车窗全部打开。离城市越远,风越凉快,绿越鲜亮。热烘烘的草味儿和干爽爽的土味儿扑鼻而来,蓝天和白云间的分界是一条分明的直线。

要去的那户人家位于山半腰。山丘舒缓,而势态优雅。弯弯曲曲的道路两旁榉树连绵不断。

窗外是徐缓的斜坡,从斜坡底端升起另一座山丘。翠绿的起伏永远延伸开去,宅院犹如附在上面一般接连不断。

阳光在我四周流溢,风送来绿的气息,几只蜜蜂发出困

乏的振翅声在院墙上头飞来飞去。

读着读着,我竞也想去剪草坪了,剪草坪是那样美妙——村上就是有这个本事。

《她的埋在土中的小狗》作为故事来说,我想应该是这部短篇集中最有趣的,既有推理小说因素,又有“分析疗法”色彩。至于具体如何有趣,这里就不介绍梗概了——任何梗概都不可能有趣,评论更是有趣的杀手,还是请诸位读者朋友自己去慢慢品味好了,妙趣自在其中。

2005年5月24日午于窥海斋

时青岛槐花如云蔷薇似锦

[附白]值此新版付梓之际,依责任编辑沈维藩先生的建议,新写了这篇“个序”代替原来的“总序”,旨在为深度阅读进一步提供若干背景资料,介绍较新的有关见解,也谈了译者个人一点点肤浅的思考。欢迎读者朋友继续不吝赐教,来信请寄:266071青岛市香港东路23号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