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田水利/图说历史丰碑
分类
作者 李默
出版社 广东旅游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纺纵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

纺织历来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一个生产部门,所谓“纺织”即将某种纤维性物质通过纺纱工序然后织成布帛。中国的丝织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中国的纺织技术则大约出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与农业相伴发展。并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迅速发展,重要成就之一就是原始织机的发明。

在纺织技术的起始阶段,编结与编织技术给了纺织技术许多启示。例如:出土于山西芮城风陵渡匼河遗址的石球,这种石球是用来作飞石索投掷打击野兽的,飞石索多用皮条或植物纤维编成网兜来系住石球;此外还有大量出土的骨针,用来缝制和编结;《易·系辞下》中说:“……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编织的罗网即称“网罟”。这些实物证明编结技术与纺织技术密切相关,现在全国各省区的出土情况则说明纺织技术的发明地呈多元分布。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手工编结技术的提高,纺织技术出现并发展起来。纺,即“谓纺切麻丝之属为□缕也”;织,即“作布帛之总名也”。纺织技术的出现和发展首先表现在纺织纤维的提取,新石器时代有植物性与动物性两种不同类型的纺织纤维,植物性的有葛、大麻、黄莔麻和贮,动物性的主要有蚕丝。开始时原料多采集,后来变成人工栽培或饲养。

对于葛麻纤维主要有两种提取办法:一是用手或手工具直接提取,这样的纤维多呈片状,如:河姆渡的绳子;二是浸沤脱胶即自然脱胶,利用池水中细菌分解胶质,分离出纤维。而对于蚕丝,则如《说文解字》中说的:“缫。绎茧为丝也。”即将茧置于热水中,用文火加热并适时加入冷水,这样得到的纤维表面光滑均匀,如浙江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织物残片。除此以外还有对葛麻纤维的劈绩技术,即劈分与绩接,前者是将脱胶的纤维撕裂至小,后者就是将劈分的细小纤维束合接续在一处。

纺织纤维的提取为纺织技术的出现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最早的丝织品是1958年在浙江吴兴钱山漾下层(第四层)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织物残片。早期的纺织品还有陕西华县柳子镇遗址出土的麻布片和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出土的织物残片(已碳化)。此时的纺纱技术操作全是手工进行,新石器时代唯一的纺纱工具就是纺坠。纺坠的构造十分简单,最初只是一根垂拉纤维的木棍和与之垂直的木杆,具体操作则有吊锭与转锭二法,尽管纺坠的结构非常简单,却具有现代纱锭合股和加捻的基本功能,可纺出多种粗细不同的纱,原因就在于它的组成部分——纺轮的外经大小与重量,外经大纺轮重则成纱粗,反之则细。除纺坠外还有施捻合股合并细线的纺专。

经过提取、绩、纺,纺织纤维成为纱线,于是织造成为可能。开初的织造是一种手工编织,在技法上大约还借鉴过竹器编织术,具体的新石器时代的手工布帛编织术有平铺与吊挂二式,河姆渡出土的骨针、骨梭等就是当时的编织工具。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人们逐渐克服手工编织的速度慢、产品粗的缺点,发明了原始织机。根据考古发掘可推断出原始织机发明于新石器时代早中期。从河姆渡、钱山漾、草鞋山的考古发掘看,我国在新石器时代使用原始腰机,它由两根横木、一个杼子、一把打纬刀、一根综杆和一根分经棍组成,综杆可使需要吊起的经纱同时起落,纬纱一次引入,打纬刀则抽紧纬线,可完成开口、引纬、打纬三项主要操作,使原始织机具有机械装置的一些特点。

由于原始织机的使用,织物的产量及质量都有提高,草鞋山、钱山漾出土的织物可看出织机的痕迹,由此证明我国纺织技术出现后,人们通过努力不断发展完善纺织技术,进人了纺织品的文明时代。

P3-4

目录

中国开始养蚕

纺织技术出现并迅速发展

新石器时期农牧技术普遍提高

新石器时代渔猎技术提高

三星堆青铜人像代表最早的蜀文化

大汶口文化兴起

西周新型土地制度井田制普及

裘卫家族买卖田地·井田制走向崩溃

青铜工具大量使用

耦耕逐渐消失

鲁围实行初税亩

吴凿邗江

五谷命名定型  

已知最早的辘轳出现

战国青铜工具普及生活各方面

秦初租禾

战国普遍使用铁制农具

鸿沟水利工程动工

中国现存最早的大豆

李冰主持兴修都江堰水利工程

灵渠建成·沟通南北水系

陶仓模型开始出现

汉初休养生息

嫁接技术发源

汉文帝休生养息

汉武帝兴修水利

汉发明井渠施工法

中国发明犁壁

《史记·河渠书》总结水利史

赵过创代田法与耦犁

汉发明畜力播种机耧车

汉代玻璃工艺承前启后

郑吉还屯渠犁

贾让提出治河三策

杜诗发明水排兴利南阳

几种水力机械出现

《养鱼经》出现

长安使用洒水车

田庄经济开始发展

曹操屯田

魏在两淮屯田

魏废民屯

司马炎诏令以官奴婢代兵屯田

水磨大量使用

东晋实行土断政策

江南大地主庄园经济形成

北魏推行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均田制

李崇抗水

梁筑浮山堰以灌魏寿阳城

郦道元撰成《水经注》

隋凿广通渠

隋代开始凿运河·沟通南北交通

隋广置仓窖

初立租庸调

唐农业生产力提高

莴苣、菠菜、西瓜引进

开始人工培养食用菌

水稻成为第一作物

第五琦主持江淮经济

筒车发明

它山堰工程完成

唐人重视水利工程

《四时纂要》总结唐代农业技术

宋农业产量增加

天禧年末宋农田增加

范仲淹等筑海堰

西夏行宋历

修凿灵渠

宋实行方田均税法

宋农学兴盛

犁耕取代锄耕

宋开两浙、江东田

吴拱修山河堰

宋南方土地利用技术突破

宋花卉业兴旺

改土归流运动开展

直隶试行区田法

两湖平原大建垸田

序言

《图说历史丰碑》是一部全景式图文并茂记录中国文明历史的大书。出版者穷数年之力,会集各方力量——专家、学者、编辑、学术顾问们,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档案、资料、著作中,探珍问宝,追寻中华文明在悠悠历史长河中的灿烂之光。此书的出版,凝聚了编撰者的心血,学术顾问们的智慧。尤其是李学勤先生,亲自动笔写下了序言,更增加了本书沉甸甸的分量。

中华文明的历史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和挫折。它的历史无处不在,决定着我们中国人今天的思想和感’隋。当今的中国和中国人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造就的,是中华文明的历史的延伸,也是它的个组成部分,中华文明的历史之河奔流到现在。

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主要构成。中华文明丰富、深刻、辉煌、博大,在人类文明中的骨干作用和领导作用人所共知。在人类文明的发源时期,中国就是四大古国之,是地球上文化的策源地之一。在人类文明的早期,中华文明成为文明在东方的支柱,公元前后200年间,人类的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这两只铁手攫住了地球。在欧洲进人中世纪的时候,中华文明更成为人类文明最主要的领导,它的文明统治东亚,传遍世界。进入近代,中华文明处于自身的重压和西方的欺凌下,但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和奋起精神是人类文明历史中不可缺少的一页。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为人类贡献出了从思想家孔子到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从唐诗宋词到长城运河的伟大创造,贡献出了从诸子百家到宋明理学,从商周铜器到明清文学的深刻内涵,也贡献出了从五霸七强到三国纷争、从文景之治到十大武功的辉煌历史。中华文明的历史绚烂多彩,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中华文明也是人类历史上最独特的文明,没有哪一个文明像中华文明这样持久,这样统一致。世界上其他文明不但互相交错,其创造者也都与高加索体质的人种有关,它们是姐妹文明。在人类历史中,只有中华文明才是独特的,它的创造者是中国土地上的中国人民,与其他任何地方的人民都没有关系,它的文化是统一致的文化,可以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文明而生存,但中华文明也绝不是封闭的,它接受他人的文化,也承担自己对于人类的责任。

人类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世界未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估计无不以东亚和太平洋为中心,而尤以中国为重点。

经济起飞只是当代中国的一个方面,中国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尤为刻不容缓。如果中国要自觉地发展中华文明,要有意识地使中国的发展具有世界意义,就必须发展强有力的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中华文明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才能形成中国和中华文明的全面现代化。  而中国的精神文化的发展植根于中华文明的伟大传统之中。进入近代之后,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对于中国文化的价值产生大量的情绪化和激烈冲突的论调。“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具有冲破封建束缚的时代意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有不容否认的正面意义,与文化虚无主义是完全不同的。文化虚无主义者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的旗帜下主张全盘西化.而复古主义则沉迷于中国文化的古董,走进反进步、反科学的泥潭。

历史的发展则超越了所有这些论点,产生这些论调的一百多年来的中国近代史已经结束。历史要求中国发展,要求中国走在全世界发展的前列。西化论和复古论都已过时,历史已经要求世界超越西方,中国可以承担起世界的命运,而中国的现实和世界的历史都说明,中国的使命在于它的发展前进,而非倒退。

中华文明走出迷惘的时代,我们这一代处在一个伟大而具有挑战的历史阶段。

总结历史、展望未来,这就是(图说历史丰碑>的意义和使命。我们创作<图说历史丰碑),力求总结和回顾中华文明的全貌,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开创个新的局面。在内容结构上,既具有定的深度,又具有相当的广博性,既有严谨、准确的学术价值,又有活泼、流畅的可读性。我们在本丛书内容纳了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使它综合了大规模学术著作的系统性、严密性和普及读物的全面性、简易性,它既可作为大型工具书检索中华文明的各个成分,又可作为通俗的读物进行浏览。

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就开始思考中华文明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并逐渐形成了编著《图说历史丰碑)的设想。在开展这项庞大的文化工程之始,我们就聘请了国内权威学者李学勤、罗哲文、俞伟超、曾宪通、彭卿云诸先生担任学术顾问,他们对计划作了充分讨论,并审阅了大量初稿。我们聘请了广州、香港地区的社会科学学者、大学教师、研究生以及我社编辑人员几十人担任稿件的撰写工作。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了它的内在缺陷。中华文明具有辉煌的时期,也有苦难的年代,有它灿烂的成就,也有其不足的方面。中华文咀在自身中能够吸取充分的经验和教训,就能够使自身健康壮大,成长发展。

通过创作这部书,我们也深深感受到了出版事业的使命和重任。我们希望这部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起到它所应当起的作用。为中华文明的反省、前进和奋起作点贡献。

内容推荐

《农田水利》的主编是李默。

《农田水利》以多元交汇、精耕细作为主要特点的中国古代农业,在古代世界中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它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正是中华文明得以持续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传统农具的创新和演进,兴修农田水利,开挖运河,以及建立排水系统等,揭示了中国传统农业和农业科技的丰富内涵和巨大成就。

编辑推荐

“图说历史丰碑”再现了中国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明,全书历史脉络清晰,史实具体,通俗易懂,图片丰富悦目,是一部有品位的历史知识读物,简明生动的文本阅读,多样化的图片表现形式,千秋人物的成败得失,更替朝代的治乱兴衰,一个个古老文明的精彩瞬间组成一部凝重的历史百科全书。李默主编的《农田水利》就是其中一本。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