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上海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一条条通衢大道纵横交织,一座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时,人们却逐渐关注起了那些历经沧桑的老房子,因为它们不仅仅是造型、风格各异的建筑,更主要的还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书作者杨嘉祐先生长期从事上海优秀近代建筑的勘定及保护工作,他在书中所选的老房子均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些老房子的沧桑世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海老房子的故事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杨嘉祐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当上海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一条条通衢大道纵横交织,一座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时,人们却逐渐关注起了那些历经沧桑的老房子,因为它们不仅仅是造型、风格各异的建筑,更主要的还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书作者杨嘉祐先生长期从事上海优秀近代建筑的勘定及保护工作,他在书中所选的老房子均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些老房子的沧桑世事。 内容推荐 本书所选的老房子均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自1999年初版以来,深受广大读者喜爱,至今已重印5次。本书为全新修订本,作者杨嘉祐先生根据近年来收集到的最新资料及研究成果,对原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修订、增补、并新增了25幢老房子。作者长期从事上海优秀近代建筑的勘定及保护工作,在他的娓娓叙述中,读者能对这些老房子的来龙去脉、世事沧桑有说细的了解。 目录 外滩建筑群 小引/003 亚细亚大楼/006 上海总会/009 有利大楼/014 日清大楼/017 中国通商银行大楼/019 大北电报公司/022 旗昌洋行/025 汇丰银行大楼/028 海关大楼/034 交通银行大楼/040 华俄道胜银行大楼/044 台湾银行大楼/047 字林西报大楼/049 麦加利银行大楼/053 汇中饭店/056 华懋饭店/059 中国银行大楼/064 横滨正金银行大楼/068 扬子大楼/070 怡和洋行大楼/073 格林邮船大楼/077 东方汇理银行大楼/079 英国领事馆/081 外滩信号台/084 百老汇大厦/087 俄罗斯驻沪领事馆/090 银行(保险业)建筑 永年大楼/094 华安大楼/098 联合大楼/101 金城银行大楼/104 中汇大楼/108 旅馆建筑 礼查饭店/112 东方饭店/116 汉弥尔登大楼和都城饭店/118 新亚大酒店/121 国际饭店/124 市政公用建筑 工部局大楼/130 江湾市政府大楼/133 提篮桥监狱/137 北站/139 邮政总局大楼/142 杨树浦水厂/146 宏恩医院/149 中山医院和上海医学院大楼/152 商业建筑 先施公司/156 永安公司/160 新新公司/165 大新公司/l 68 卜内门大楼/171 大陆商场/175 公寓里弄建筑 尚贤坊/180 拉摩斯公寓/183 霞飞坊/185 凡尔登花园/188 华懋公寓/191 诺曼底公寓/194 皮恩公寓/196 建业里/198 枕流公寓/201 河滨大楼/204 新康花园/206 华业公寓/208 毕卡地公寓/211 峻岭公寓/214 涌泉坊/217 爱丁堡公寓/220 上方花园/222 逸村/ 225 名人住宅 丁香花园/230 盛宣怀住宅/233 法租界公董局董事住宅/236 黄兴故居/239 马立师别墅/241 宋庆龄故居/244 梅兰芳故居/246 周公馆/249 嘉道理住宅/252 刘吉生住宅/254 宋子文住宅/258 爱庐/260 颖川小筑/263 海关税务司住宅/266 孙科住宅/268 伊扶司别墅/270 王伯群住宅/273 张学良公馆/275 吴国桢住宅/277 马勒住宅/280 吴同文住宅/283 姚氏别墅/286 文娱体育建筑 大世界/290 天蟾舞台/294 兰心戏院/298 南京大戏院/301 百乐门舞厅/ 304 大光明大戏院/309 美琪大戏院/313 上海市体育场/316 文化教育科技建筑 徐家汇藏书楼/320 申报馆/322 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326 市立图书馆、博物馆/330 圣约翰大学/334 南洋公学 交通大学/339 中法学堂/343 万竹小学/346 雷士德工学院/349 佘山天文台/351 社团会所建筑 花旗总会大楼/354 中国科学社旧址/357 西侨青年会大楼/360 亚洲文会大楼/362 八仙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大楼/365 跑马总会大楼/368 广学会大楼/372 宗教建筑 董家渡天主堂/376 圣三一堂/380 徐家汇天主堂/383 小桃园清真寺/386 国际礼拜堂/388 上海城隍庙/391 慕尔堂/394 西本愿寺/397 佘山圣母堂/400 附录 本书有关建筑名词浅释/403 试读章节 亚细亚大楼(曾用名:麦克倍恩大楼) 地点:黄浦区中山东一路1号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滩建筑群之一 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 现在使用单位:友邦保险公司等 位于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的亚细亚大楼,人称“外滩第一楼”,这样的称呼一是因为它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二则是因它建成于1916年,高七层,建筑面积上万平方米,是当时外滩最高大的一幢建筑。 上海开埠后,此地原是英商兆丰洋行的产业,后来转让给美商旗昌洋行。1891年旗昌洋行停业,一度归轮船招商局所有,后又几经易主。1913年由麦克倍恩公司投资,拆去旧屋,兴建大楼,1916年竣工,原名为麦克倍恩大楼(也有写作“麦边”的)。1917年,大楼为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购下,遂名亚细亚大楼。 旧中国民用和工业所用的石油,都要从外国进口,19世纪80年代以后,民间多舍弃以油盏灯、红烛照明的习惯,而改用火油灯(又称洋油灯),石油销路日广。上海是中国最早进口石油且销量最大的口岸,当时的石油均由外国洋行销往中国,其中美国洛克菲勒集团所属的美孚洋行最早经营中国石油生意,当时美孚洋行从印尼运来的石油抵达上海后,都由著名商人叶澄衷包销。1900年美孚在上海设立公司,1904年又在上海建立了油栈。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也于1907年在上海九江路7号成立办事处。亚细亚公司是英国壳牌运输贸易公司与荷兰皇家石油公司合设的子公司,总公司在伦敦,分公司遍布五大洲。在中国则有华南公司(经营香港、广东、广西及福建的石油业务)、华北公司(经营上海及中国其他各省的石油运输销售和储藏)。1914年美商德士古火油公司也来上海设分公司,开头声势超过亚细亚,但亚细亚毕竟是世界第二石油垄断组织(当时美孚排名世界第一_),德士古不久就屈居第三。三家为争夺中国市场均使尽浑身解数,白热化的竞争延伸到了农村及小城镇。当时在中国乡间沿铁路、公路、河道旁房舍的白粉墙上,常能见到这三家的广告。农村的不少小烟杂店,也都钉上他们的牌子,作为其销售点。 不久后,当中国人自己的光华石油公司建立后,这三家便相互串通,以降价使光华经销的火油销售困难,租界工部局也不给光华的加油站发照会(执照),光华最终为美孚收购。 亚细亚公司每年的石油销售数量,占中国需求量的四分之一,大赚其钱。公司在上海还有三大油库,分别位于高桥沙、凌家木桥和西渡。亚细亚刚在上海成立办事处后,就试图用低价倾销的办法抢占中国市场,1908年,其每听火油净重15千克,售价只有0.75元,到1926年每听为2.50元。 亚细亚大楼由马海洋行设计,裕昌泰营造厂施工,占地面积1739平方米,建筑面积11984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东(沿外滩)、南(在延安东路2号)两面均有门,东面为正门。外观为折中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克式,正门有四根爱奥尼克立柱,左右备二,内门又有小爱奥尼克柱,门上有半圆形的券顶,雕以花纹。入口处有巴洛克式装饰。东、南两立面均为横三段、竖三段式,二至五层凹进部分有阳台,半圆形铁栏杆,六、七层又有爱奥尼克柱。东南角凹进弧形墙面,使立面多变。外墙的一、二层用花岗石面砖砌就,形成基座。平面呈回字形,中有天井。各层外侧为办公室,开问大,木地板。内侧为走廊,窗高2米,十分明亮。过道均用白瓷砖贴面,马赛克地坪。1939年大楼又加高一层。 20世纪30年代,这座大楼里的许多写字间,曾出租给成立于1912年、原在外滩18号的义品放款银行,以及雷士德遗产管理委员会和著名外国会计师汤森、克左斯做办事处。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亚细亚公司被日军接收,公司英籍人员多逃往重庆。抗战胜利后公司复业,并将华南、华北公司合并,经营业绩超过战前。新中国成立后,其在各地的分支机构纷纷歇业,上海的公司保留50余人,贸易活动渐少,只经营化肥、农药等项业务。1966年全部停业。 1950年,亚细亚大楼由华东石油公司接管,1966年为房地产部门管理。1959年,上海市冶金设计院、上海市房地产管理局、上海市丝绸公司迁入办公。在1996年的外滩房屋置换中,这幢大楼当时成为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现太平洋保险公司迁往浦东新区,大楼的1至4层现为友邦保险公司营销服务部。 亚细亚大楼大门两边的立柱上,原有两块壳牌公司的抱柱(即弧形)铜牌,当年公司离开大楼时曾一同拆往其圆明园路的办事处,现作为历史文物,藏于上海历史博物馆。 P6-8 序言 上海作为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也是英、法、美、日等列强的纷争之地。他们曾经在这里依仗权势、巧取豪夺,编织着冒险家纸醉金迷的梦想,而作为财富与权势的体现,一幢幢造型、风格各异的建筑也应运而生了。同时,作为人文荟萃之地,可以说几乎所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那些散落于这个城市大街小巷的老房子,无不记录着他们曾经有过的运筹帷幄、勾心斗角或生离死别…… 如今的上海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当一条条通衢大道纵横交织,一座座摩天大楼鳞次栉比时,人们也开始逐渐关注那些历经沧桑的老房子了,不仅仅是因为它们造型、风格各异的建筑特色,更主要的还是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的确,当我们对一幢老房子的来龙去脉、人是物非有所知晓后,那些普通的砖瓦、石块是否仍像先前那样的冰冷和无情呢?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她又何尝不是一部永恒的史书呢,尤其是对于像上海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本书所选的老房子均为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2004年10月公布的第四批改称为“优秀历史建筑”)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外滩建筑群及邮政总局大楼还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书作者杨嘉祐先生在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多年,曾参与勘定这些优秀近代建筑及拟订保护措施的工作,对老房子素有研究,因此通过本书,读者不仅能对这些老房子的来龙去脉,同时也可对其中的人和事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由于这些老房子在建成至今的漫长岁月中,不仅几易其名,且有的用途也几经更改,为统一起见,我们在编排时,除将外滩建筑群单独归类外,其余均按其建造时的用途分别归入银行、旅馆、商业、公寓等类,并且均使用其最初或最常见的名称。同时,我们在文中选配了这些老房子大量的早期照片,这也可说是本书的一大特点。另外我们还在书末附了有关的建筑名词解释。这些工作都是希望能有助于读者对老房子的进一步了解。 本书初版于1999年10月,正可谓世纪之交。几年来,各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人们对老房子的热情和关注程度也是“与时俱进”,与日俱增。2005年5月21、22日两天,上海部分优秀历史文化建筑免费对外开放,据统计,两天内40处开放点共接待参观人次近20万,足见老房子之热。 相比之下,本书的初版便显出了一些不足之处。为此,作者不顾高龄,不辞辛苦,耗时一年,对本书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修订及增补工作。其弟杨嘉禧先生也为本书的修订做了大量工作,不仅跑遍了本书所列的124处老房子,仔细核对、查询相关资料,而且本书的所有方位图也均为其手绘。 本书的修订主要是在内容及形式两方面进行。 内容方面:1)根据几年来收集到的资料,对原有内容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补及修改;2)新增25篇;原有百篇中的大上海大戏院已被拆除,不再列入,故本书新版共124篇;3)对本书分类进行了重新调整;4)为便于读者游览参观,为每处建筑新增加了方位简图;5)根据现有资料,尽可能地标出了各处建筑的原有外文名称。 形式方面:在开本、封面、版式、用纸等方面,均进行了重新设计制作,从而使本书有焕然一新之感。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有许多老房子的使用功能已经、正在或即将发生改变,为此作者多方查询求证,解决了本书中的绝大部分相关问题,但仍有极少数的几处,截止本书发稿时,其原先使用单位已迁出,而新的使用单位及功能尚未确定,这一小小的遗憾,只能留待下次补上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