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础篇主要介绍了传统和现代的颜色科学基础理论以及颜色科学技术领域的各阶段成果。在对现代色度学中色貌模型发展过程以及各种色貌模型特点进行简单介绍的基础上,重点介绍CIE发布的色貌模型CIECAM97s和CIECAM02。对色貌研究涉及的观察条件、色貌属性、色貌现象、色貌模型的核心色适应及色适应变换等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从色貌模型角度分析了最简单的色貌模型CIEIAB,从而有利于理解和使用新型色貌模型。本书还对图貌模型涉及的人眼CSF、色差模型S—CIELAB和IPT色空间等进行了介绍;重点描述了Fairchild和Johnson提出的图貌模型;特别对图貌模型在图像色貌预测、图像色差预测、图像质量预测、色貌现象预测、高动态范围图像再现等应用做了详细介绍。在应用篇中对颜色管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基础、ICC颜色管理系统、WCS颜色管理系统以及数字图像颜色管理系统的相关技术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书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数字图文图像颜色管理技术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应用方法。全书由基础篇和应用篇组成。基础篇包括第一章到第七章,主要介绍传统色度学和现代色度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中涉及颜色科学领域最新发展的色貌模型和图貌模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应用篇奠定基础。应用篇包括第八章到第十三章,主要介绍数字图文图像颜色管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特别对ICC颜色管理系统、wcs颜色管理系统等进行了重点介绍。
本书是北京理工大学“211工程”研究生规划教材,可作为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光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等学科的研究生及高年级本科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参考。
绪论
第一篇 基础篇
第一章 颜色与视觉
1.1 颜色与光源
1.2 物体特性描述
1.3 视觉生理学基础
1.4 颜色视觉理论
1.5 视觉现象
1.6 结束语
思考题
第二章 CIE标准色度系统
2.1 颜色匹配与CIE 1931 RGB
2.2 CIE1931 XYZ
2.3 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
2.4 光源和照明体
2.5 色差公式与均匀色空间
2.6 色空间的均匀性及色差公式表现
2.7 结束语
思考题
第三章 色貌属性与色貌现象
3.1 色貌属性
3.2 色貌现象
3.3 视觉适应
3.4 结束语
思考题
第四章 色适应变换
4.1 色适应相关概念
4.2 色适应变换
4.3 色适应变换评价
4.4 结束语
思考题
第五章 色貌模型
5.1 色貌模型基础
5.2 色貌模型简介
5.3 CIECAM97s色貌模型
5.4 CIECAM02色貌模型
5.5 色貌模型的测试与评价
5.6 ICC中应用CIECAM02指南
5.7 结束语
思考题
第六章 图像色貌模型
6.1 图像色貌模型相关技术
6.2 图像色貌模型
6.3 iCAM应用
6.4 结束语
思考题
第七章 图像复制效果评价
7.1 心理物理学简介
7.2 色貌及图像复制视觉实验方法
7.3 结束语
思考题
第二篇 应用篇
第八章 数字颜色管理系统概要
8.1 颜色管理系统框架
8.2 颜色管理系统基本概念
8.3 颜色特性文件的构建
思考题
第九章 颜色管理系统变换空间
9.1 通用颜色变换空间
9.2 设备关联的颜色空间
思考题
第十章 ICC颜色特性文件规范
10.1 ICC Profile组成要件
10.2 ICC Profile文件类型
10.3 ICC Profile标签汇总
10.4 ICC Profile标签模型
10.5 ICC特性文件底层编码解析
思考题
第十一章 ICC颜色管理算法与编程
11.1 ICC Profile读写编程的规定和特点
11.2 ICC Profile读程序示例
11.3 ICC Profile写程序示例
11.4 Mattix/TRC类型Profile颜色转换举例
11.5 N—component LUT型Profile颜色转换举例
11.6 常用颜色转换编程
11.7 Soft Proofing软打样编程
思考题
第十二章 WCS颜色管理系统
12.1 WCS概述
12.2 WCS工作流程
12.3 WCS颜色特性文件
12.4 WCS基本设备模型组
12.5 WCS基本色域映射模型组
12.6 最优转换结构
12.7 WCS的API函数
12.8 WCS的API函数调用
思考题
第十三章 颜色管理系统相关技术
13.1 CRT显示器色度预测模型
13.2 输入设备色度预测模型
13.3 嵌入式ICC特性文件格式
13.4 颜色管理常用图像文件格式
思考题
附1 颜色管理系统常用符号及术语
附2 ICC头文件规范常用编码数字类型
附3 色适应变换CAT程序
附4 用于生成ProfileID的MD5程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