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汤姆·索亚历险记/MK珍藏版世界名著系列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作者 (美)马克·吐温
出版社 中国致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马克·吐温)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部杰出的经典著作,它描写了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河河畔一个小镇的百姓生活,可以说是当时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从小说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穷人和富人、教堂和学校、宗教和犯罪等当时美.国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少年儿童自由活泼的心理,并以其与小市民庸俗保守的生活加以对照,突出了那种生活的枯燥与沉闷,批判了当时儿童教育的清规戒律以及种种庸俗不堪的社会风气。

内容推荐

《汤姆·索亚历险记》内容介绍: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捣蛋、古灵精怪、爱在女孩儿面前逞强的孩子。他讨厌老师干巴巴的说教,不喜欢整天待在学校里枯燥无味的生活。他希望加入海盗,过新鲜刺激的生活。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并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他和镇上一个特立独行的流浪儿哈克贝利·芬结成了好朋友,两人一起去冒险闯荡。他们偶然目击了一桩杀人命案,最终战胜恐惧和自私心理,勇敢地站出来揭发了凶残的罪犯,使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他们凭自己的聪明机智破解了强盗们的藏宝之谜,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终于用行动改变了大人们对他们的印象。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马克·吐温。

目录

实用知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尾声

经典男孩汤姆·索亚

上天入地——调皮的孩子们

试读章节

“汤姆!”

没人答应。

“汤姆!”

没人答应。

“这孩子跑什么鬼地方去了。嗨,汤姆!”

还是没人答应。

这位老妇人把眼镜往下拉了拉,两眼从镜框上扫视屋子,接着又把眼镜推上额头,从眼镜下面望出去。她从不透过镜片看孩子,孩子属于微不足道的小东西。这副眼镜是她的装饰,是她的骄傲,戴了它才有气派,至于用途倒在其次。她就是两眼罩上两个炉栅,作用跟眼镜也不相上下。她一时有点不知所措,然后又开口了,这次倒并不声嘶力竭,不过声音大得足以让所有家具都听到:

“我发誓,抓住你非得……”

她的后半句话没说出来,因为她弯下腰,憋足了劲,用笤帚盲目横扫床下,一时喘不上气来,结果把猫儿打跑了。

“这孩子从来让人捉摸不透!”

她走向敞开的门,站在门口,望着园子里的西红柿蔓和杂草。汤姆不在那儿。她抬高嗓门,朝远处嚷道:

“嗨!汤姆!”

身后有个轻微的声响,她转过身,刚好看见一个小男孩溜进屋里的背影。

“嘿!我该想到你躲在柜子里。你在那里干吗?”

“没干吗。”

“没干吗?看看你那双手。瞧瞧你的嘴巴。那是什么?”

“我不知道,姨妈。”

“可我知道。是果酱……没错。我告诉过你四十遍了,要是你敢碰果酱,我就剥你的皮。把鞭子拿来。”

鞭子已经举起,形势危急万分……

“天哪!姨妈,看那是谁来了!”

老妇人连忙提着裙摆转身,危险消逝了。男孩拔脚逃走,爬上高高的木篱笆墙,消失得无影无踪。

他的波利姨妈惊诧了片刻,接着爆发出一阵温和的笑声。

“该死的孩子。他的鬼把戏玩了一套又一套,我怎么总是上当?唉,老傻瓜都是大傻瓜,老狗学不会新本事,这谚语没错。可是,这孩子两天来玩的花招就没个重样,谁知道他下一步又要耍什么把戏?看来他懂得我的忍耐性有多大,刚好不让我发作。他还会逗得我忍俊不禁,这就把他的罪过一笔勾销了,我怎么也不会下手打他。说句大实话,老天在上,我没有对这孩子尽到责任。那本好书上说,棍棒之下出英才。我是既有罪又遭罪,这我心里明白。他满脑袋鬼点子,可我拿他有什么办法!我亲妹妹死后,留下这孩子,可怜的娃娃,我哪能铁起心肠打他呢?我每次放过他,就觉得良心受谴责;可我每次打他,又觉得这颗老心脏要碎了。唉,就像经文上说的,男人是女人生的,没几天日子好过,却总是找麻烦。我打赌,这话没错。今儿下午他要逃学,我有义务教他改错。明天惩罚他。星期六,别的孩子都在享受休假,逼他干活真够他受的。可他最讨厌的就是干活。我得对他尽点义务,要不这孩子就毁了。”

汤姆当然逃学了。他玩得非常开心,几乎没按时回来帮黑人孩子吉姆干活。晚饭前,吉姆正在劈第二天要用的柴。汤姆总算及时回来把自己当天的冒险经历讲给吉姆听,结果,吉姆只干了四分之三的活计。汤姆的同母异父弟弟锡德是个性情平静的孩子,他已经干完自己捡木片的活儿了。他既不冒险,也不讨人厌。  吃晚饭的时候,汤姆一有机会就偷吃糖,波利姨妈问了他许多又深奥又巧妙的问题,想让他露出马脚。她就像许多心地单纯的人一样,自以为具有圆滑的社交天才,并以此感到自豪。她喜爱设计出可怜的诡计,其实一下子就让人猜透了。她开口道:  “汤姆,学校挺热的,是不是?”

“没错。”

“热极了,对不对?”

“没错。”

“你没想过出去游泳吗,汤姆?”

汤姆浑身一惊,心里狐疑。他朝波利姨妈脸上扫了一眼,可是姨妈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他就说:

“没想过。嗯,不太想。”

老妇人伸手摸了摸汤姆的衬衫,说:

“那是因为你现在不觉得太热。”她心里沾沾自喜,因为既发现衬衫是干的,又没有让人看出自己的心思。不过,汤姆看出了她的心思,先走了一着棋:

“我们捧起水冲了冲脑袋,现在还没干呢。对吧?”

波利姨妈有点懊恼,自己怎么忽略了这一迹象,遗漏了他的一个把戏。接着她有了个新主意:

“汤姆,你给脑袋冲凉的时候,没有扯开我在你衬衫领口缝的线吧?把衣服解开!”

汤姆脸上疑云顿开。他解开外套,只见衬衫领子还牢牢地缝在一起。

“真叫人操心!去吧。我还以为你又逃了学去游泳呢。不过我原谅你,汤姆。你就像谚语说的,已经恶名在外了。这次还不坏。”

她为自己过于聪明稍感后悔,又为汤姆这一次变得顺从而心中窃喜。

可是锡德开口说:

“呦,我记得你缝他领口用的是白线,可现在变成黑线了。”

“怎么回事,汤姆,我用的的确是白线!”

汤姆没等下文,溜出了屋子。到了门口,他说:

“锡德,我非揍你不可。”

脱离危险之后,汤姆察看了外套翻领下别的两枚针,上面还穿着线,一根针上是白线,另一根上是黑线。他说:

“要不是锡德,她准看不出。真倒霉!她有时用白线,有时用黑线。要是她只用一种就好了,省得我搞错。不过,我发誓非得揍锡德一顿,给他个教训!”

他不是村子里的模范孩子。不过,他了解那个模范孩子,见了就觉得恶心。

没出两分钟,他已经把心头的不快忘了个一干二净。这倒不是因为他的烦恼比起成年人的麻烦来显得无足轻重,而是因为眼前出现一桩新奇事,一时间让他把烦恼全都忘了个干净。成人也是一个样,一桩新鲜的乐趣能让他们把不幸抛在脑后。吸引了汤姆的是个珍贵的宝贝——一只哨子,是他刚刚从一个黑人那里弄来的。他渴望找个没人打扰的地方吹个痛快。弯弯的哨子形状像只鸟儿,发出的声音也像鸟儿的叫声一样婉转嘹亮。吹的时候,要用舌头顶住吹口来回快速抽动。如果读者曾经是个男孩,准记得该怎么吹。汤姆既勤奋又专注,很快便掌握了窍门,得意扬扬高奏凯歌,沿着马路走去。他的感觉就像个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一样得意。要说感情的强烈程度及喜悦的单纯,天文学家绝对比不上这孩子。P1-4

序言

本书作者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荷恩·克莱门斯,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

马克·吐温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乡镇上,家境贫寒,十一岁便辍学谋生。他当过印刷作坊学徒、排字工;当过水手、领航员,其笔名就是“水深十二英尺”的意思;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还当过兵,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人物。马克·吐温小时候常和黑人孩子在一起玩,和他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给他留下了终生的回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环境,特别是在密西西比河畔的生活经历,为他的大部分著名故事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他据此写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密西西比河上的日子》、《哈克贝利·芬历险记》等作品,使他成为享誉全球的作家。

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和西南地区幽默文风盛行。马克·吐温从中汲取营养,将真实素材与幽默手法糅合在一起,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在全部作品中一以贯之。但幽默并不是他作品的唯一特色,在幽默背后贯穿着他对美国当时社会生活的严肃看法和鲜明立场。他的不少作品批判了教会的伪善,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谴责了种族歧视、殖民政策等。作者常常以天真淳朴的人做故事的主人公,以便揭示幻想和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对中国人民非常友好,曾说“中国人民是优秀的民族,诚实勤劳,可靠可敬”。

一八七六年出版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是马克·吐温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作者用一支生花妙笔讲述了一个让孩子们感到亲切、让大人们也喜爱的故事。小说的主人公名叫汤姆·索亚,是个聪明顽皮、好奇心强、喜欢冒险、向往英雄业绩的孩子。对于家庭中死板严格的生活和学校枯燥乏味的功课,他感到厌烦透了,于是便离家出走,和他的小伙伴哈克贝利·芬一道去冒险,一心要做个统帅众强盗的首领。在这部作品中,儿童的灵动活泼和周围现实生活的陈腐刻板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故事向人们展示了一些社会弊病和现实不公,揭示了宗教的虚伪性,无情地嘲讽了庸俗的小市民习气。作品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

《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中体现了马克·吐温擅长讲故事的杰出技巧和机智幽默的艺术风格。书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物的刻画十分细致逼真,充满幽默诙谐的格调。对家乡风光的描写尤其饱含深情,人物更是写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整个故事的叙述十分自然流畅,人物的对话生动形象,特别符合人物的性格和身份。这些创作风格在该作品的姊妹篇《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中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现在,我们把马克·吐温这部作品的中文译作呈献给读者,希望读者能喜欢这个已经讲述了一百多年的动人故事。

贾文浩

后记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时下,一群群中小学生,似乎都变成了背着沉重的书包、围着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和家庭作业旋转的机器人,他们戴着厚厚的镜片,老气横秋,郁郁寡欢,失去了这个年龄段孩子所应有的那份天真无邪、调皮捣蛋和开朗活泼。更有甚者,前不久,我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新闻,说郑州有一个十七岁的名校高中生用哑铃亲手锤杀了自己的母亲。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十多年前发生在浙江金华的类似的弑母案件。那些既调皮淘气,又富有正义感的孩子们究竟去了哪里呢?

一想到那些天真无邪的淘气孩子,我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马克·吐温笔下的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芬等人物的生动形象。作为生活在十九世纪密西西比河畔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又是怎样的多姿多彩呢?

汤姆的童年非常不幸,自幼父母双亡,寄养在并不富裕的姨妈家里。虽然姨妈视他如已出,但他还是经常会和弟弟——行事异常循规蹈矩的锡德吵吵闹闹,为锡德向姨妈“告密”而愤愤不已。面对磕磕碰碰的艰辛生活,汤姆开动脑筋,把各种惩罚、挫折和艰难困苦都转化为机遇和挑战。比如,他利用其他孩子的好奇心,把惩罚性的刷墙工作调换成自己所需的各种小玩具或者食物;为心中暗恋的女同学贝基·撒切尔顶罪,虽然挨了一顿揍,却赢得了美人的芳心,同时也奠定了进一步深入交往的基础;在山洞里迷失方向陷入困境,饥寒交迫的紧急关头,他担当起照顾贝基、寻找出口的重任,锲而不舍,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巧妙的方法,他们终于摆脱了绝境。此举不仅让他得到了贝基父母对自己这个穷小子的认可,也让他获得了全村人的爱戴。

贪玩、调皮捣蛋和爱出风头一向是孩子们的天性,汤姆当然也不例外。在主日学校里,汤姆通过投机取巧的方法赢得了最高奖赏——一本《圣经》,但在随后的交谈之中,他却露出了对《圣经》一无所知的蛛丝马迹,好在这次让他蒙混过关了。后来,在学校的一次朗诵比赛中,汤姆背诵的《不自由,毋宁死》在中途卡壳,结果遭到了全场的冷落,他只好灰溜溜地退场。后来,汤姆知耻而后勇,终于迎头赶上。

在大是大非面前,汤姆起初‘虽然有些犹豫和胆怯,因为害怕受到报复而不敢去告发杀死罗宾逊医生的真正凶手,但是他的内心常常在进行激烈的斗争和挣扎,其良心也一直受到痛苦的折磨和谴责。然而就在波特被大家冤枉,即将被法官判处死刑的那一刻,汤姆勇敢地挺身而出,当庭指认出真正的杀人凶手,成为村子里面赫赫有名的大英雄。事后,他的内心依然十分恐惧,每日里提心吊胆,害怕逃脱的凶手前来寻仇。但是他对自己的行为一点儿都不感到后悔,因为他内心的诚实和善良,以及压倒一切的正义感让他做出了正确的抉择。

在遭到大人们的误解和冤枉的时候,汤姆和哈克贝利等人采取了不告而别,离家出走,去当海盗的极端举动。但是一旦静下心来,他们还是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人,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一意孤行给家人们带来的那种伤心绝望。因此这才有了汤姆深夜潜回家中一探究竟,并且在大家为他举行葬礼的时候及时地回到了大人们的身边,受到了大人们爱恨交集的热烈欢迎。经过这次生离死别,大人和孩子们都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相互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和谐。

苦难的生活能够磨砺出孩子坚韧不拔、不畏艰险、智勇双全的坚毅人格,无常的世事和温暖的人间真情能够培养孩子一心向善、热情开朗、伸张正义、自尊自强的宽广胸怀,逐渐形成朝气蓬勃、乐于助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最终达到追求正义、实现自我和自由自在生活的理想境界。重温马克·吐温这部极富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带给我们的感动与启迪不仅如此,还有很多很多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思考。我们希望身边有更多的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芬,让孩童的活泼、热情和天使的善良、正义,丰富和美好我们的世界。

书评(媒体评论)

古灵精怪的小调皮鬼,每当读起这书,都会想到我的童年,因而会心一笑。

——周洪滨(《知音漫客》畅销漫画家,代表作《偷星九月天》、《斗破苍穹》)

我们成年人也讨厌束缚个性、枯燥乏味的生活,然而却没有勇气去打破。读这本书,能让你打破束缚,放飞心灵。

——穆逢春(《知音漫客》畅销漫画家,代表作《斗罗大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2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