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个人理财的角度出发,从当今百姓都可以接触到的投资形式上挑选出最实用的理财投资方式,将储蓄、保险、债券、基金、股票、外汇、期货、黄金按阶梯的排列为读者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从积累到投资的去详细介绍各种理财工具的特点,教读者学会综合运用这些理财工具,让自己的财富滚起来。
80后的二十几岁需要在这个阶段去了解这些理财的基本法则和秘诀,为自己打造生财利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在就开始通过学习理财应用之道来为自己打理出更幸福和富有的生活吧!另外本书以个人资金投资为主要切入点,针对读者所面临的特殊时代背景和社会趋势,从理财的各个方面为他们精心设计了贴近实际的理财规划、理财忠告和行动指导,同时本书还增加了一些与理财相关的小测试或星座理财小知识,增加了读者阅读的兴趣。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80后早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甚至已经组建家庭,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现,从无知少年到成熟青年,如何迈好理财第一步,成为80后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人生中首次自己做主理财能否成功,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理财成果,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投资习惯和心态。
80后学会理财很重要,掌握理财的能力,让理财赋予你改变命違的力量,几乎每个成为富翁的人都有一个良好的理财投资习惯,80后的我们需要了解各种理财的基本法则和秘诀。为自己打造生财利器。你不理财,财不理你!学习理财工月应用之道,为自己打造出更富有的生活!
工作证之外的第二张纸
每一个人都要靠工作来养活自己,除了“工作证”也要学会使用好“存折”这张纸。尽管与国外相比,中国算是一个高储蓄的国家。不过,随着近两年金融产品发达程度的日益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尤其是在80后的青年人中,对于储蓄的重视程度已经远远不如自己的爸爸妈妈那一辈强烈了。很多人都是把“今朝有酒今朝醉”当成了自己的生活法则。好多的80后都没有自己的储蓄,过着月薪发下来就花光的“月光”生活。
“储蓄谁不知道,不就是少花点钱然后把它存到银行去嘛!”事实上,如果对于储蓄仅仅停留在这样一个空泛的概念上,你就很难对储蓄的成果有过高的预期。在储蓄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一些刚刚办理存折的人来说,养成储蓄习惯,最好的方式是给自己制定一些量化的目标。
28岁的王刚,在毕业时的第一份薪水不过1500元,但正是靠着良好的储蓄习惯,在他25岁的时候就已经攒起了第一套房的首付款。
“我给自己规定了一个标准,每个月必须拿出收入的一半进行储蓄、投资。”即使是三年前,对于一位刚刚从校园里走出来的年轻人来说,每个月1500元的生活仍然是捉襟见肘的。为了克服自己的惰性,每月领到收入后,王刚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一半的薪水存到定期账户中。“那时候为了节省房租,和同学一起合住,房租和水电费合起来只有五六百元,午餐在公司里解决,晚餐大家轮流主厨。”回想起那段艰辛的日子,王刚却也觉得其乐无穷。
王刚的职场生涯一路平坦,在他25岁的时候就已经当上了部门主管,收入也提高了不少。“想想该为成家立业做打算了,误打误撞地买了一套房。”那时候房价并不高,20万元就足够买上一套“两室一厅”了。提出账户中的4万元,做了首付,王刚顺利拥有了生活中的另外一张纸——房产证。“现在想想,多亏当时能够严格遵守储蓄的准则。”王刚说。80后的我们一个月多花几千元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多亏了自己有存钱的习惯,在同学中第一个自掏腰包买房的梦想才能成真。后来王刚的这套房子房价一路飙升,若不是当初有这笔存款做依靠,如今就要花上原来的一两倍的价钱来置业了。
如今的王刚,是一家外资企业的高级经理,收入也已经变成了五位数之多,但对于王刚来说,他的储蓄习惯一直没有中断过。“了解了基金定投之后,我就把基金当成了主要的投资方向。”王刚开通了三只基金的定期定额投资业务,每月自动从工资卡中转出一半的薪水,投资到这三个基金账户中。
事实上,王刚的储蓄准则与理财中的“541法则”不谋而合。541法则是一种较为流行的收入配置方式——收入50%的资金用于日常的花销,满足现在生活的需要;40%的资金投入到房贷、基金和储蓄中;其余10%的资金则投入到保险账户中。精算结果表明,以541法则来分配现在和将来的资产,配以10%左右的年收益率,基本上能够均匀一生的财富预算,从而达到养活自己一辈子的目标。541法则尽管是一种较为通用的收入配置方式,但是对于不同的家庭和个人,在应用时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谁都知道“存折”的重要性,可是往往不同的人,从同一个起点出发,存折上的成绩单却相差甚远。
对于理财来说,虽然银行储蓄取得的收益不是很多,但它却是别的理财形式所不可替代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最为稳妥、风险最小的理财方式。具体来说,银行储蓄在理财中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储蓄能够提高一个人应付危机的能力
储蓄不仅能够给自己积攒财富,还能养成节约和按计划开支的习惯,所以储蓄是理财的第一步。有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个丑媳妇每次在做饭的时候都藏一些米。等到灾荒到来时,她像变戏法一般拿出许多粮食,使全家度过了饥荒。这一故事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养成储蓄的习惯,可以应付不时之需。否则面临“饥荒”时就会措手不及。
2.储蓄可以为理财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储蓄才能积攒一定数量的金钱,这是理财的基础。如果我们身无分文,自然就不存在理财的问题。一个人要是欠了一大笔债款,而又想克服给他带来的困扰,他就必须采取两个步骤:一个是勤劳地工作;另外是尽量地节约,然后把消费剩下来的钱存进银行。对许多家庭而言,每个月中拿出一定数量的收入存入银行,一点也不难,困难的是如何养成这样一个习惯。
3.可以增加成功机会
有一些人总是抱怨机会对他不公平,而当发财和投资的机会真正来临的时候,他却一点资本也拿不出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消失。下面一个事例就说明了平时存钱的好处:
杰西卡小姐还是一个办公室文员的时候,每周只能拿到10美元的工资,她坚持每周存入银行5美元,这样几年下来,她就有了可观的存款。这时美国南部发现了石油,杰西卡小姐以她自己的敏锐,感觉投资的时机到了,但她的存款根本无法支付巨大的投入资金。于是她就以存款为抵押,借到了足够的资金,开始了迈向亿万富翁的旅程。
4.储蓄能赢得别人的信赖
大银行家摩根曾经说过:“我宁愿贷款100万给一个品质良好,且养成储蓄习惯的人,也不愿贷款100元给一个品德差,且花钱大手大脚的人。”可见,养成储蓄的习惯不仅能够给自己积累一定的财富,更重要的是养成节约、有计划开支的意识,这是学习理财技能的第一步。
P2-4
随着时光的流逝,许多80后的人早已走上工作岗位,有的也已经组建家庭。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从无知少年到成熟青年,如何迈好理财第一步,成了80后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因为,人生中首次自己做主理财成功与否,将会影响到他们今后的投资理财,甚至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投资习惯和心态。
郭旭和孙润奇是大学同学,而且毕业后在同一个城市工作。工作初期,他们收入都不高,积蓄很少。但是,第二年,郭旭就对孙润奇说,她准备买房了。当时,孙润奇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到的是天方夜谭,在他看来,在这个寸土寸金的城市买房,不要说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姑娘,就算是工作多年、小有积蓄的小伙子也不敢轻举妄动啊!但是,郭旭根据自己的观察,认定此时买房是绝佳时期。虽然手头存款只有几万,但是加上家里的资助,也够付个首期了,其他的,每月按揭。果不出其所料,到了第二年,这套房子的价值就翻了一倍。郭旭果断地将其出售,并用卖房的钱为自己买了一套小型公寓,还买了一辆小轿车。就这样,在毕业后的第三年,郭旭凭着自己出色的理财能力,轻易地跻身有房有车族的行列了。而孙润奇呢?因为对投资理财一窍不通,只是习惯于将月薪存入银行里。几年下来,存折上的数目确实也有不少增长,但是由于物价上涨、货币贬值,他的购买力却并没有相应增长。
刚刚走出校门,有了自由支配收入的权力,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照顾父母的负担,也没有抚养小孩的压力,这些人常常被称为新时代的“新贵”。他们与上一辈克勤克俭、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不同,超前消费意识崛起,是银行信用卡业务员正想追逐的对象,敢于“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如果要问存款有多少,很多人都是负数。80后大多数都是习惯把钱每月花光,大都觉得自己用钱的地方很多,存钱理财根本就不可能;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每个月只要有剩余就好,没有必要理财;更有人觉得会理财不如会挣钱。结果,80后被好多人说成是绝对富不起来的一代。
80后的人们学会理财很重要,掌握理财的能力,让理财赋予你改变命运的力量。每一个人的财富实现起来都是源于一个良好的理财习惯,任何人的财富成就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需要经历积少成多,由小变大的一个艰苦的积累过程,几乎每个成为大富翁的人都有着一个良好的理财投资习惯。理财,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态度,“理想生活、财富人生“就是我们的目标。最后希望大家能在阅读完这本书以后,有所启发,早日实现财富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