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健康宝典是易学规律运用于养生学的首部著作。全书从周易规律学的角度,引导读者懂得中医学从何而来,告诉大家如何运用周易规律学来保养身心。大家如果读完本书,能够静下来思索一些问题,能够得到一些启迪,就达到了子洋预期的目的。同时,子洋告诉读者,这本书你可以先读心理养生、环境养生、五行养生,然后再读第一部分的生理养生,可能你就能读得下去了。为什么把生理养生放在前边呢?因为生理养生是根本,但是生理养生内容较干涩,有些术语太专业了,包含中医学的内容,恐怕你读不下去。但你一定要读那部分内容,哪怕你最后去读。因为生理养生才是医学的根本。
自古医易相通,中医从易学中汲取精华,形成中国独特的医学理论。中医养生其实并不是指导人们怎样吃吃喝喝,可是当前养生却走进了怪圈——
把饭菜当药吃,把饭菜千百年来的使命给丢了。
健身房里锻炼身体,肌肉结实了,却—把肺弄坏了。
足浴馆里用同一种药方泡脚,却泡出了不同的病。
生气时喝人参大补汤,却更加心烦意乱。
喝酒可以活血,可是醉酒却损伤了身体。
以毒攻毒没错,可是吃毒蛇,却不是所有肌体都能承受的。
……
请切记:食疗不能替代医疗,养生并不能够治病!
第四节 女子多得肝气郁结之病
身边案例
她以为自己怀孕了
小赵最近老是呕吐,还吐不出什么来。有时感觉肋部也痛,她就以为自己怀孕了,自己上次怀孕就是这种情况。所以,她到医院去做检查,结果医生说她没有怀孕。
因为月经不太正常,她就以为还是和怀孕有关,过了一段时间她又做了一次检查,医生还说没有。不久,她的月经也来了,她才相信真的是没有怀孕。
小赵感觉自己还有呕吐的症状,难道自己得肝炎了吗?她就再去检查,医生说不是肝炎。但不是肝炎怎么老呕吐呀?有时还感觉腹部疼痛。渐渐地,感觉吃的也不消化,胃胀难受,她知道自己一定是病得不轻,就又去找中医看病。
中医说:“你这是肝气郁法,不通才痛。”
接着,中医给她讲了一套大道理,她听得似是而非的。她就是感觉自己很难受,所以还是想让中医早点把她的病看好。中医看透了她的心思,就给她开了一些药让她服。
很快这些症状消失了,小赵发现自己脾气也变好了,就很感谢中医。她问中医:“我这病怎么会影响到我的情绪呢?”
医生说:“肝气郁结,就是堵住不通了。肝主气,气被堵住了,你的情绪也就不通了,能不影响你的心情吗?”
小赵点着头。
易理医理
气郁是怎么回事?
周易在五行表述脏腑属性时,表达着各器官的作用力。如肝气郁结和人的情绪有很大关系,肝有疏泄的功能,喜升发舒畅。有些人性格不开朗,无形中就郁闷出毛病来了。
卯木具有成长之意,有向上不断升发的表现。这是周易中对五行的比拟,木的生发之意是不可以阻碍的。但是,气郁就是限制卯的成长,不让它舒展,让它往回缩进。在比喻人的情况下,就是有气发不出,生闷气的那种。
在生活中,很多女士遇事想不开,而自己又不是那种善于发泄的人,更容易得肝郁之病。有时,就是能发泄,发泄过程中又会把自己气得半死,于是就得了气郁,这些都和情绪有关。临床上表现为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且胁痛常随情绪变化而增减。
有时,肝气上逆于咽喉,使咽中似有异物梗阻的感觉;肝气横逆,侵犯脾胃,胃失和降而脘痛、呕逆、吐酸水、饮食不畅。肝气郁结而致气滞血淤,有时胁部刺痛难受,或逐渐产生积聚不畅的感觉。
所以,我们看到这肝气郁结不是好事,肝气如同毒气一样,会把人弄得身体很差。为什么说女性爱得这样的病呢?一是女性想问题容易较真儿,二是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肝经容易对女性生理产生冲击作用,所以常见的月经不调、神经官能症等都和肝气郁结有关。
我们看到气郁就是那种让肝气不运行、使肝气受阻的毛病,那么平素就要减少这类阻碍作用,从而减少气郁。
自学自用
从身边的行为和环境入手
明白了肝气郁结形成的原因,就要按照原因找自己能不构成气郁的方法。大体上讲,形成气郁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
第一,过于在意得失,又不能如意。生活中造成肝气郁结的情况,和人的生活圈子有关,有时过于在意生活中的是非得失,就易于受心态影响。所以,要是把自己放在一个不利于自己的环境中,出现肝郁的概率就大,在平时就要减少这类环境对心态的影响。
第二,受自然环境影响。有时,环境的变化对肌体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如果气候变化,人的身体也要相应地发生变化。当体质较差,不能及时进行防护时,自然界的不良气候就对肌体产生冲击力,直接作用到肝系统,文不能及时疏理,就产生了肝气郁法。
第三,气虚邪实,体质较弱。体质较弱的人,抵抗力较弱,肝气虚,而邪实之气就上行,这样就引起肝气郁结,不能及时通顺,堵在了某处,就形成了堵的感觉。妇科疾病如经痛、经行不利等,都是气郁的症状。
气郁多见于女性,而肝阳亢盛多见于男性,这并不是说一定是这样的,只是从病例的比率上大体有这样的统计。肝系统的病一般都和头痛、眼睛难受有关。但女生多伴有妇科毛病,如经痛等就和肝气郁结有关,而男性多发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多与肝阳亢盛有关。所以,平素一定要注重这方面的表现,及时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生存质量。
养生建议
学会导引之术
我们前边讲到了环境因素影响人的情绪,这样看来,我们就要把自己的环境建设好,别让自己的肌体受伤害。为此,我们要做到:
处方之一有意回避影响情绪的环境。肝气郁法多数和生气、不开心有关。这样就要少到那种影响自己情绪的环境中让自己受伤害。当自己不开心时,不要在与自己不和谐的环境中多逗留。
处方之二常备一些开郁的药物。肝气郁结,有时发胀,有时头痛,感觉生闷气,这时可以吃一点疏胆理气的药物。生病了不能只单纯地克制自己的情绪,也要吃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吃药。
处方之三适当释放积郁。当我们感觉自己气郁的时候,一定要学会释放,不然情绪积多了,也会难受的。这里的释放,不是完全叫大家去与人吵架或大喊大叫。释放的途径是用一些物理方法,如打嗝、放屁、导引等方式。
下边介绍一种导引方法:你平坐在椅子上,双目慢慢闭上,放松身体,心里想着头顶的百会穴,想着有精华白色的气体从这个穴位流向体内。然后就想脚下脚心略前的有一个叫涌泉穴的位置,不断地从涌泉穴向下排肝郁之气。这时,就有可能出现打嗝、放屁的现象,应顺其自然。最后,想着肚脐部位的丹田穴,想着有精华之气在那里按顺时针方向转,不断地转,这是积累体内的精华之气。
以上的导引被子洋称为“意守功”,常做可以排解郁气,将体内郁滞之气排出体内,达到养生的目的。
P51-54
认识周易规律 学会养生之道
中国有一部千古奇书,就是《周易》。《周易》究竟是一部书,还是一门学问呢?绝大多数人分不清。不过,民间有很多人都把自己研究的学科向《周易》靠拢,甚至有人把《周易》吹得成了万能的,无所不包,无所不有,反正真正懂周易的人不多,你说它能人地能升天,也没有人敢不信。
其实,《周易》原本是一部书,而这部书讲的就是规律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然是规律学,就带有普遍性,那么就具有哲学思想,你把它放在任何一门学科中,一都应当具有普遍意义和高度的指导性。否则,这就不是规律学,就不归属于哲学体系。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周易》才具备了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的现象。不是《周易》中包括了天下事,而是规律学本身具备了研究普遍问题的能力,所以《周易》才具备了指导任何一门学科的功能。
这样看来,《周易》也没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哲学思想吗?不就是规律学思维方式吗?干吗弄得神神秘秘的呢?这点没有错,不过《周易》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周易不完全是哲学,只是具备哲学思想。严格意义上讲:它应当是规律学。下边,就《周易》及与周易有关的问题进行讲解。
《周易》始于无字之书。
《周易》是无字之书,那怎么读呢?天下还有无字的书吗?无字还叫书吗?肯定有人会不解。不错,无字之书就在中国,中国人就写过无字之书,这部书就是《周易》的原始部分。
文字肯定比人的出现要晚,人类有了语言,但没有文字。没有文字就没有办法记录一些思想和留给别人一些经验性的东西。于是,六千年前,就有人想了很多办法来完成这种记录和记述。用什么办法呢?就是符号表达方法。
中国人发明了八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现象。这八个符号是:
这八个符号是伏羲画出来的,就是后人讲的八卦。因为当时这些符号是挂在高处供人们观赏和研究的,所以卦者挂也。卦就是一种图示的意思,也当一个章节来看。当然,上边的汉字也是后人加上的名称,当时没有文字,当然也就没有这八个字表达八个符号的名称。
我们不是为大家讲八卦的由来,而是说这八个符号代表的自然现象。也就是说,古人是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的,这种对自然现象的研究,被易学界称为象学。这种象的研究,是完全对自然现象的归纳。但是,八个卦想代表世界万物,可能还简单了点。于是,又把这八字符号进行叠加,由八个变成了六十四个,就是我们平常说的八八六十四卦。
由八卦到六十四卦的过程中,文字也诞生了。文字的产生,一把无字书的历史给改写了。但是,《周易》始于无字之书,是符号的推演过程,这是无可置疑的。这时期严格意义上,叫《易》,而非《周易》。
《周易》成名于经书。
《周易》从无字之书变成有字之书,是从完全意义的符号学变成了符号的注解,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符号学不是所有人都能读得懂的,谁知道那些阴阳符号组合在一起到底比拟些什么呀。说是天文,说是地理,说是人事,想怎么讲就怎么讲。只有专业的人才能读懂那些对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的研究。所以,符号学是最难的部分,也是周易学的根。
任何一门学说如果只能让少数人掌握,那它就没有生命力了。因此,人们进行探索,试图让更多的人明白《周易》的道理。于是,就对周易的八卦到六十四卦的演化过程进行推导、运算,并且加进了文字的解说,这一过程,就是数的过程。数是推导、计算,对原理的推导,对原理的计算,才叫数。所以,一般人说到周易的卦,也叫算卦。算卦不是老百姓通常理解的算命,算卦是计算卦和数理,是推导周易的原理、规律的过程。 所以,周易讲究象、数、理。象就是现象、形象,表达方式;而数就是推导、计算,演化卦的过程;理呢?理是道理、原理,公理、定理。
周易的这些理,是有了文字之后产生的,是对卦有了记述、讲解之后,就是我们看到的六十四卦后的卦辞、爻辞,通常管这些卦辞、爻辞叫经,也叫《易经》。《易经》是周文王和他的儿子共同完成的。
《易经》很有名气,古人都要学习《易经》。《易经》中以故事、议论、哲理等形式,对规律学进行一定的阐释。后来,有些人把卦符号给忘记了,只论经了,所以更多的人知道《易经》而不知道易符号。有人还对《易经》中无所不包津津乐道呢,其实学会古文和历史知识,那些文字的东西还是能读得懂的、读得通的,有什么无所不包的呢?包括什么都能从文字中解释出来的,只是把无字之书给丢掉了谈无所不包:就是无所通之人了而已。是人不通,不是字不通。
《周易》完善于传。
《周易》从符号学到经学完成之际,也有一些人对符号学这些无字之书进行探索和研究。于是,几千年之后,大约到了孑L子时代,孑L子和当时的弟子或是一些研究者,更注重无字之书的研究,于是写了十篇研究论文,后人称为《易传》。《易传》对无字之书的符号及通过符号所反映的信息,以及《易经》进行了研究。这样,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真正意义的《周易》。
《周易》严格意义上讲,是中国写作历史最长的一部书,也是世界写作历史最长的一部书,是几千年才写成的一部书。从无文字到有文字发展的漫长过程,历经几代人写成,古人说是历经三圣才完成写作的。
可见,这部书是集结了中国人的智慧而成的一部巨著。有了传,才更好地把这部书完善起来,才能具有生命力,才能受到今天世界的瞩目,才能在今天的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以及人类思维规律中得到检验,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更好地为人们探索自然、社会和思维规律找到一些可以依据的内容。
《周易》与科学及养生学的关系。
《周易》这部书完善之后,很多人成为这部书的专业研究人员,后来再提到周易,就不再指一部书,而是指由《周易》这部书而引发的一种学说或是一种研究角度。所以,我们把不带书名号的“周易”叫做周易学。
我们看到,从某种意义上讲,周易研究的是自然规律、社会规律和人类思维规律。这和我们从西方引进来的名诃“科学”很接近,科学也是研究规律学的。而从历史的角度讲,周易学比科学要早,干吗不说科学符合周易学呢?这话没有听人讲过。
为什么呢?因为科学具有普遍意义,科学讲的道理简单、易懂,让人一听就明白;而周易学不仅有无字之书的符号部分,还有那些想说又不直接说的经,让人不知道要说什么、想说什么,说了半天还得半猜半悟,最后也不见得知道个所以然来。这就是周易对规律学的研究障碍点。不是周易没有说清楚,是周易表达的方式有些艰涩,有些让人“脑筋急转弯”,所以周易没有科学更能让人清楚地认识和运用它。因此周易研究的规律学,就成为少数人的后花园了。
今天我们中国人感悟到了这点,很多人把后花园的果实拿了出来和世人分享。但是由于有私心,搞得私有化和神秘化太浓,最后,周易的神秘面纱还是没有完全被揭开,运用周易学原理指导现实工作和生活的领域还不开阔,这是造成当前周易研究还不得要领的根本原因。
本书把周易规律在人体中运行的规律、在人体思维领域的规律揭示给读者,希望通过规律学的研究,让更多的人明白周易学就是规律学,周易学就是同科学一样是研究规律的。
当然,本书不单是专门告诉大家周易与养生的关系,本书还是一部养生实践指导之书,是运用周易规律学指导养生的工具书。希望大家学会这些规律,更好地提高生存质量。
这部健康宝典是易学规律运用于养生学的首部著作,之前没有见到国内外有人从这个角度研究成书。子洋没有标新立异之意,主要是这个研究领域还是处女地,需要拓荒,更需要开垦,子洋愿意当这个先行官,更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分享子洋的成果。
周易是规律学,这个命题是子洋一直遵循的守则。
周易的规律学能够得到揭示,是子洋的追求,也是出版界的一个目标。但是这里也是一块雷区,弄不好就被当成是迷信,成为众人的耙子。周易到底是怎么样的规律学,还不能用一句话给人讲清楚,所以担心的人多,希望探索清楚的人多,而能够理清的人不多。
广西人民出版社能够为子洋搭起一个平台,这是子洋的荣幸,让读者和子洋有机会一起来分享周易的应用。袁铭编辑更是热衷于探索周易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这成为子洋一部部周易应用著作问世的原因。
《周易健康宝典》从周易规律学的角度,引导读者懂得中医学从何而来,告诉大家如何运用周易规律学来保养身心。大家如果读完本书,能够静下来思索一些问题,能够得到一些启迪,就达到了子洋预期的目的。同时,子洋告诉读者,这本书你可以先读心理养生、环境养生、五行养生,然后再读第一部分的生理养生,可能你就能读得下去了。为什么把生理养生放在前边呢?因为生理养生是根本,但是生理养生内容较干涩,有些术语太专业了,包含中医学的内容,恐怕你读不下去。但你一定要读那部分内容,哪怕你最后去读。因为生理养生才是医学的根本。
我们常说周易学无所不包,上有天文,下有地理,中有人情世故。但是,我们很少能读到一些应用于现实生活的周易著作。子洋在应用学中一直在努力,但没有刻意,是把自己的应用和理解,通过实践来还原于生活,并介绍给大家。
这本《周易健康宝典》填补了养生学的空白,成为首部周易养生学著作。
之前,子洋的《周易平安舒适家》填补了周易在居室领域的应用空白,成为象数应用首部著作。《周易姓名大典》填补了中国姓名学不敢标注“周易”做定语的空白,打破了五格剖象法统治中国姓名学的格局,成为首部周易姓名学。之前,还有一部《周易处世观》,是运用六十四卦成卦卦象来推导为人处世哲学的,打破了中国文化中经解式的哲学规则,成为首部易学象数应用普及型读物。
所谓经解式,就是拿出古人的经文来加以解释,所以十人读《红楼梦》就有十部《红楼梦》,一百个人读《红楼梦》,中国就出现一百部《红楼梦》。周易也一样,上下五千年,周易的经解前赴后继,引无数易学志士竞相折腰。然而,到今天,周易还被当成一部天书,读起来难,懂得其意难,应用就更难了。
子洋没有这个能力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但子洋可以还读者一个清静。干吗在文字上较劲儿呢?经解还不是解经吗?还不是拿古人的文字来“咬文嚼字”吗?周易是无字之书呀,最早的周易学应当是无字之书呀,是符号的表达方式嘛。
所以,我们还原符号学,不就找到周易的源头了吗?干吗要拿孔老夫子的哲学把玩,干吗要拿《道德经》去对照呢?也许,放之四海皆准则的经,你自己也能从符号学中体会出来一些呢?
子洋不敢对古人大不敬,先哲们的思想子洋更不敢亵渎。但是,子洋想从新的视角来和大家分享周易应用领域,也可以从另一种认识角度来运用。所以,才有了上述几部著作。
《周易健康宝典》之后,还有哪些构思呢?
子洋还将继续在非经解式的象数领域和读者进行交流。预计有一部管理学、一部教育学问世,也将是推导式的周易应用学,而不是那种以经来解读管理和教育学的内容。
期待着有更多的学者、读者、同道来和子洋一起完善易学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