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芳主编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中的这70首古诗词,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相当丰富。其中有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有对亲情、友情、思乡情等真挚情感的表达,有对爱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顽强意志等美好而高尚的精神情感的歌颂……而同是描绘大自然的美,也各有不同。既有描绘四季风光的,如《春晓》、《四时田园杂兴》等,又有描绘各地风光的,如《敕勒歌》等;既有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描写,如《咏鹅》、《咏柳》等,又有对巍峨壮观的山和水的描写,如《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小学生通过记诵这些古诗词,还可以增加在古代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诗歌的形式特点,感受其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的特色,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为以后更多地阅读理解中国文化古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学宝藏,古诗词无疑是其中的精华。赵芳芳主编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所选的70首古诗词,是教育专家以小学生掌握古代文学知识人能力为出发点精心挑选的,第一首诗或词都是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通过记诵这些诗词,小学生可以受到多个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
为了使小学生更加轻松简单地记诵古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对选收的诗词原文全都加注了拼音,并设有“作者简介”、“注释”、“译文”和“赏析”多个栏目。“作者简介”能够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帮助读者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内涵;“注释”和“译文”部分力求精确简练、通俗流畅,是读者理解诗意的关键所在;“赏析”深入浅出,可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从中得到较高层次的陶冶。另外,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让读者诗中观画,画中品诗,在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凉州词①
[唐]王之涣(huan)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②。
羌笛何须怨杨柳③,
春风不度玉门关④。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时期诗人。他为人豪放,其诗意境壮阔,音韵优美,以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王之涣在绝句方面成就很高,可惜流传下来的诗只有六首,但皆为精品。
【注释]
①凉州词:唐代的乐府曲名。《凉州词》原是凉州(今甘肃武威)一代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这个调子写作歌词,描写西北边塞风光与战争生活。
②孤城:孤零零的城,这里指玉门关。万仞:形容很高。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周制八尺或汉制七尺。
③羌笛:古代羌族的一种乐器。怨杨柳:意思是吹奏出《折杨柳》的曲调,表达哀怨之情。怨,哀怨。杨柳,指古代乐曲《折杨柳》,该曲曲调凄凉哀婉。
④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是汉代和唐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
[译文]
黄河奔腾而下,远远望去,仿佛来自那高山白云之间,
一座城楼孤立在万仞高山的旁边。
羌笛啊,何必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
春风从不曾吹过那玉门关。
[赏析】
这是一首苍凉悲壮的边塞诗。开篇气势非凡,意境开阔。全诗的前两句由远及近,充分展现出西北高原的荒凉和辽阔。在苍茫的大地上,黄河奔腾入海,白云依山。万仞高山下,一座孤城寂然耸立,将士们虽然守卫着玉门关,却挡不住思乡之情。不知是谁吹起了曲调悲伤的《折杨柳》,诗人听着这哀怨的曲调,思乡情更切。然而,诗人用“何须怨”三字劝慰将士,自我安慰:要知道,就连春风也吹不到这里来,所以悲伤又有何用呢?孤独和怨愤之情,尽在其中,令人深思。
登鹳雀楼①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②,
黄河人海流。
欲穷千里目③,
更上一层楼④。
[注释]
①鹳雀楼:唐代著名的登高胜地。旧址在今山西省永济县,在楼上可以眺望大山、黄河。因为常有许多鹤雀栖息在楼上,所以叫做鹤雀楼。
②依:靠。
③欲:想要。穷:穷尽。目:目光,视线。
④更:再。
[译文】
夕阳傍着远山渐渐下沉了,
黄河水滚滚向东流人大海。
想要观望无穷无尽的山河, 还需要再登上一层高楼。
[赏析]
这首诗虽然短小,但内容却很丰富,而且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开篇一、二两句写的是实景。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看见夕阳西下,黄河奔流,如此壮阔的景象令诗人振奋不已、心旷神怡。而三、四两句,诗人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想要看到更为壮阔的风景,就必须登上更高的一层楼。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该如此,只有不断努力,不断前进,不断攀越高峰,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在人生的舞台上更上一层楼。诗人在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告诉了我们这样·个深刻的道理,表达了他广阔的胸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春 晓①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②,
处处闻啼鸟③。
夜来风雨声④,
花落知多少。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740),襄(xiang)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前半生主要在家读书,隐居在鹿门山。40岁时到京城长安考进士,失意而归,终生没有做官。他擅长五言诗,写了很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诗。他的诗自然流畅,清新雅致,生活气息浓厚,备受世人喜爱,与王维并称为“王孟”。
[注释]
①春晓:春天的早晨。
②眠:睡觉。觉:知道。晓:天亮。
③啼鸟:小乌呜叫。
④夜来:昨天夜里。
[译文]
一夜酣睡,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
外面处处都能听见鸟儿欢快地呜叫声。
想起昨夜传来的刮风下雨的声音,
不知道花儿被风雨打落了多少。
[赏析]
这首五言诗小巧玲珑、清新可爱,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的美丽画面。春天来了,清晨,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昨晚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夜。在这温暖、舒心的季节,诗人经过一夜香甜的酣睡,在清晨醒来,屋外鸟儿的呜叫,给诗人带来了春天的欢乐。想起昨夜的风雨,诗人又情不自禁地为那落花而担忧,这份担忧体现出他对春天的喜爱和珍惜。全诗清新朴实,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温和、亲切之感。
P13-19
为了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国家教育部于2001年颁布了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内容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其中推荐小学1~6年级背诵优秀古诗词共70首。本书就是根据这个推荐篇目编写的。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学宝藏。古代诗词无疑是这宝藏中的精华。本书所选的70首古诗词,是教育专家以小学生掌握古代文学知识的能力为出发点精心挑选的,每一首诗或词都是诗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们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读来朗朗上口。通过记诵这些诗词,小学生可以受到多个层次的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
这70首古诗词,数量虽不多,但内容却相当丰富。其中有对美丽大自然的赞美,有对亲情、友情、思乡情等真挚情感的表达,有对爱国情怀、牺牲精神和顽强意志等美好而高尚的精神情感的歌颂……而同是描绘大自然的美,也各有不同。既有描绘四季风光的,如《春晓》、《四时田园杂兴》等,又有描绘各地风光的,如《敕勒歌》等;既有对动、植物生动形象的描写,如《咏鹅》、《咏柳》等,又有对巍峨壮观的山和水的描写,如《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等。小学生通过记诵这些古诗词,还可以增加在古代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了解中国诗歌的形式特点,感受其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的特色,提高古诗词的鉴赏能力,为以后更多地阅读理解中国文化古籍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使小学生更加轻松简单地记诵古诗词,本书对选收的诗词原文全都加注了拼音,并设有“作者简介”、“注释”、“译文”和“赏析”多个栏目。“作者简介”能够拉近读者与作者的距离,帮助读者更准确更深刻地理解诗词内涵;“注释”和“译文”部分力求精确简练、通俗流畅,是读者理解诗意的关键所在;“赏析”深入浅出,可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从中得到较高层次的陶冶。另外,书中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让读者诗中观画,画中品诗,在始终保持一种愉悦的阅读体验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古代艺术作品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特色。
宋代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清代章学诚说“记诵者,学问之舟车也”。愿通过此书,能让小学生在记诵诗词中真正领悟优秀古诗词的永恒魅力,吸取滋养,涵养性情,自觉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