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绍生主编的这本《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为河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原文化重点学科重点著作,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出版资助项目。本书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做了系统的研究和定位,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进行了解读,对其内涵进行了详细研究,是一部关于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理论书籍。
中原是中华民族的诞生地、华夏历史文明的发祥地,文化悠久厚重,历久不衰。正是因此,《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五大战略定位之一。这是国家在区域经济规划中赋予中原经济区的文化使命,凸显了河南在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不仅事关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且事关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创新、中华文脉的发展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践课题进行深入系统的探讨,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对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研究》由卫绍生主编。
引言
第一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实践意义
第一节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基本内涵
第三节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实践意义
第二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历史依据
第一节 中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第二节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第三节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主体
第四节 中原文化是主流文化的核心
第五节 中原文化是区域文化的翘楚
第三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 河南的文化自觉优势
第二节 中原的区位人口优势
第三节 河南的经济发展优势
第四节 河南的文化基础优势
第四章 传承是创新华夏历史文明的前提
第一节 中原文化的薪火相传
第二节 加强保护是传承的前提
第三节 合理利用是传承的关键
第四节 整理发掘是传承的要务
第五节 国民教育是传承的基础
第六节 推动普及是传承的核心
第五章 创新是传承华夏历史文明的关键
第一节 创新是文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节 观念创新是前提
第三节 机制创新是保障
第四节 内容创新是核心
第五节 形式创新是重点
第六节 载体创新是基础
第七节 传播创新是抓手
第八节 人才创新是根本
第六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以先进文化为引领
第二节 以时代精神为核心
第三节 以中原文化为基础
第四节 以传承创新为手段
第五节 以繁荣发展为旨归
第七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必然走向
第一节 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二节 促进文化发展繁荣
第三节 弘扬中原大文化
第四节 加速实现文化强省
第八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的现实借鉴
第一节 文化传承创新的理论思考
第二节 文化强省(市)中的传承创新
第三节 区域经济战略中的传承创新
第四节 发达国家文化传承创新的经验
第五节 文化传承创新的经验与启示
第九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目标任务
第一节 构建公民素质提升体系
第二节 构建文化事业发展体系
第三节 构建文化产业创新体系
第四节 构建文化要素流通体系
第五节 构建文化传承保护体系
第六节 构建文化形象提升体系
第七节 构建文化平台支撑体系
第八节 构建对外文化传播体系
第十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布局
第一节 战略布局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战略布局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核心带动的战略布局
第十一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点难点
第一节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点
第二节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难点
第十二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制约因素
第一节 认识局限是首要因素
第二节 体制瓶颈是关键因素
第三节 政策棚架是重要因素
第四节 投入不足是根本因素
第五节 人才匮乏是核心因素
第十三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战略举措
第一节 发挥根亲文化优势构建全球华人精神家园
第二节 发挥先进典型优势塑造当代中原人文精神
第三节 发挥遗产丰富优势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第四节 发挥资源厚重优势建立文化资源转化基地
第五节 发挥先行先试优势打造文化创新发展高地
第六节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打造文化产品交流中心
第七节 发挥文化品牌优势建设文化“走出去”基地
第八节 发挥消费潜力优势提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
第十四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推进机制
第一节 建立责任机制
第二节 建立创新机制
第三节 建立投入机制
第四节 建立人才机制
第五节 建立联动机制
第六节 建立评价机制
第七节 建立激励机制
第十五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支撑体系
第一节 理论支撑体系
第二节 政策支撑体系
第三节 项目支撑体系
第四节 科技支撑体系
第五节 人才支撑体系
第六节 资金支撑体系
第七节 市场支撑体系
第八节 传播支撑体系
第十六章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节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整体架构
第二节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与实践借鉴
第三节 从定性评价到定量评价
第四节 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详解
第五节 评价指数的计算及其配套工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