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兴尽晚回舟(蔡怀森作品集)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怀森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蔡怀森,男,1952年出生。曾任市属工厂团委书记、分厂书记、厂长,市经贸委工业物资公司总经理,市机动车引擎净化中心主任。作品多为游记、散文、随笔,亦有少量杂文、小说。每篇文章均蕴含人生哲理、生活感悟,可读性强。
后记
退休了,有时感觉轻松了许多,有时也会感到
有些寂寞和失落。
休闲的日子多了,决定出去走走,透透气息,
换换氛围,增添些新鲜感,也能消磨些时光。
不愿为繁华闹市添堵,也不想去热门景点凑热
闹。于是,巴山蜀水、吕梁太行、陕北高原成了目
标。
曾在巴中古镇留宿,岷江边小城游逛,太行山
深处行走,也曾沿晋陕峡谷的黄河岸边,步行十几
里地去探访一小山村;还在神木见识了一出出由煤
、煤矿、煤老板引发的故事。
陕北高原,无定河边,荒漠中的古长城遗址,
知道了曾经的中原王朝,两千多年的边防前线,金
戈铁马的古战场,虽拼死戍边,终难御外侵的军事
、政治、外交、人文史话。
晚间住宿,记着一条条风土人情、地方典故,
品味着一个个千百年来的古韵传承、时代新貌,几
年下来,积下若干文稿。闲暇时,细细撷取整饬,
竟成一篇篇游记文章。
闲着无事时,修改、润色,学着用电脑一页页
、一篇篇打印成文,感觉还像回事,一些小篇幅的
文字时不时被地方日报、晚报副刊采用,也有不少
在网站发表转载的。由此,也填补了很多闲暇的时
光。
本人工作期间多从事企业管理工作,见识人间
百态,多习惯以社会经济的理念去看问题。离开工
作岗位,少了硬性任务,思想和视野也变得洒脱开
朗起来,加之走动自然天地间,真情实感的东西也
就多了一些。
本人以往没有写作经历,亦未曾考虑过文学创
作,幸得文化界老师名家的帮助指导,有了这些篇
幅的文字。前市文联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陈民
牛老师著作颇丰,文坛享有盛名。老师曾多有指教
:散文,尤其游记散文、随笔,先须有“情”,文
章唯有真情吐露方能动人;还要有“识”,就是要
有想法,有见识,有胸怀,有格调,视野要宽,立
意要高,要有责任担当,关注社会发展,时代进步
,有含义,有亮点,让人们在山水田园、风光情景
、万千事态中受启迪,留印象。当然,散文的文字
要流畅,朗朗上口,有美感,吸引人。老师的一番
指点对我写作成文有着极大的启发和帮助。
记得有名家说过:如今看一篇文章的优劣,高
标准是三十年、五十年后还能看,还愿意看。这也
是我要努力争取的。
本书收集的文章基本按写作时间排列,后期整
理时发现绝大部分文章中都有自己的身影,一些情
节也无意中含括了自己从少年至今的大致经历,这
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如今,人们都很忙,工作压力也大,静下来读
书的比较少,只希望本书的一些文章能让退下来和
即将退下来的老同志闲暇时随便翻翻,消遣中得些
乐趣。
感谢老朋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前淮安市文
联主席陈民牛老师为本文集作序。
蔡怀森
2018年8月1日
目录
行云记
乌镇行
探访黑峪口
兴县的“扁食冒儿汤”
乔家大院印象记
河边访阎府
五台山纪行
春在吕梁
吕梁纪事
看黄河奇弯
晋中行
太谷访孔祥熙故居
榆次老城典故
宝成线上
楱江古镇游
都江堰·青城山
塔山镇印象记
锦官城内
江油访李白纪念馆
云南印象
林荫西湖
连云港老街新貌
西安散记
走三边
神木见闻
京城拾遗
两地故事
厦门散记
港澳游小记
泰国游
拾零记
沪上点滴
闲话古驿道
走柳堡忆故事
说说科举
晚清政府的海关总税务司——赫德
那年的军旅情
战地黄花
清政府的幼童留美小记
我们一起回三合
城南旧事
水边杂忆
说点朱之文现象
后记
精彩页
乌镇行
近年,乌镇的名气大了起来,一座水乡古镇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假日里,去了一趟乌镇。
乌镇位于苏浙两省交界,京杭大运河西侧,是嘉兴市下属桐乡市的一个小镇,典型的江南水乡,农桑之地。境内河道密布,水网相连,人们临水建屋而居,以水为街,以岸为市。千百年富庶的水乡农耕文化积淀,尤其近百年来,邻近上海,受海派工商业文化熏陶。若对电影《林家铺子》还有印象的话,不难觉察那场景就是乌镇,就是发生在乌镇上的故事。
如今的乌镇更显富庶典雅,绵延数百年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格局,小桥流水人家,别具原生态的古镇风韵,使其在现代高楼林立的喧嚣闹市中成为一道独特的风光所在,引得人们发思古之幽情,前来觅一份清新。古镇现经一番整治修旧的特色打造,开始实施围镇收费的举措,进镇须购百元门票,虽包括当地人在内亦颇有微词,减少了街市商贩的消费收人,且收费者有与民争利之嫌,但无碍小镇内人流逐渐增多,既然千万里外慕名而来,哪能不进镇呢?
小镇沿河边有石板街道,廊桥相连。沿街商铺林立,所售物品皆以当地土特产为主,而我最为感兴趣的还是街中保存完好的茅盾故居,及茅盾笔下描写的“林家铺子”的原型店面。原汁原味的古镇小街给人一种观赏古旧文物之感,时光倒流,细数当年。身处“林家铺子”店堂中,真想看看老板娘在关键时刻拿出自己多年积蓄的私房钱,临危处置事宜的内室,同时,也是寿生和林小姐拜堂成亲的地方;还想看看暗夜里,林老板带着积蓄和林小姐黯然离家出走登船的石阶。据说,这是一个基本真实的故事,当年林老板离家去了上海,辗转又到了香港,靠着些微积蓄不断打拼,重又成就了一番事业。20世纪60年代初,《林家铺子》在香港上映,看得当年大陆的“林老板”们个个泪流满面,百感交集。
乌镇所处桐乡,世代农桑,历来还是丝织之乡。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大批国企纺织印染行业改制,桐乡兴起了一轮纺织印染私营经济高潮。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尤其是外贸出口拉动,至2000年初再掀高潮,初期的小规模作坊式生产纷纷投资改造上规模,形成集团化生产,高峰时期,乡镇路旁连片厂房。各地打工者(尤以女工居多)集聚桐乡及周边市镇,一片热闹繁荣景象。
至2004年前后,由于产能过度扩张,市场需求趋缓,原材料涨价,同业中竞争加剧,利润率大幅回落;紧接着,用工成本加大,行业已回归至微利状态。而后,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出口量大幅下降,终于迎来致命一击。如今,行走在纺织印染服装的工业区间,连绵的厂区十有八九关门闭锁,但见厂房在,不闻机杼声。打工者纷纷离去,乡镇间一片冷落。尚有些资本的,开始转战各地炒房,名声赫赫的“浙江炒房团”由此而生。也有去山西挖煤的,去陕北采油的。当然也有不少学起当年的“林老板”的,留下债务,不知行踪。
乌镇是个好地方,行车中放眼望去,粮田面积在减少,往昔成片的桑园也已难见,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郁郁葱葱的香樟树,以及成片育着香樟树苗的苗圃。江浙一带的人民聪明能干,尤其乡镇村中的一些能人,即或是国有工厂的职工,下了岗也只有跟在他们后面打工的份儿。这不,全国各地日益扩张城市,美化城市的香樟树变得供不应求,还有正在兴起的木材加工业、高档家具制造业、销往全国各地的实木地板等。大大小小的老板凭借遍布全国各地的浙商销售网络、永远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对市场天生敏锐的嗅觉,为社会,也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努力拼搏。
2009年6月28日
P3-5
导语
在《兴尽晚回舟(蔡怀森作品集)》中,作者蔡怀森的游记、散文、随笔,运笔流畅,行云流水;关注民生福祉,洋溢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正能量;说古论今,散文内垓饱满,很值得一读。作者虽写的是游记、散文、随笔,却处处闪烁着思想的花,让读者读后能够不经意间掩卷思考。
序言
铁肩担道义,妙笔著文章
早年与怀森相识,那时他是插队知青,我是公
社共青团书记。算来竟有半个世纪了,在我印象中
,他是一个聪明、睿智,很有希望的青年。
怀森退休以后,有了休闲的日子,得知他竟写
起了文章,且极富特色,集了不少篇幅,我鼓励他
出一本文集,留以存念。他用心做了,并请我作序
,我欣然承允。
看了他的一些文章,我不禁想起李大钊“铁肩
担道义,妙笔著文章”的名言。怀森不就是这样一
位有道义担当,妙手著文章的人吗?
古代,除诗词之外的文章都称“散文”。伴随
时代前行,文体也有了发展,越分越细,诗词、散
文、小说、杂文、随笔、报告文学、传记文学等。
散文又分成抒情散文、游记散文、历史性散文、大
散文等。怀森的散文应属游记散文。曹丕在《典论
·论文》中尝言:“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白居易亦云:“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
为事而作。”还有位当代作家说:“作家要惜墨如
血,把创作视为生命,用燃烧的激情,动人的情节
去写。因为文学(历)史只承认文学艺术顶峰的精
品。”因此,散文作家(者)必须将个人的生活经
历、个性特质、思维形式、审美理想和写作方式等
随之转变,为散文写作迎来再度的繁荣。这一时期
的散文写作,生活空间扩大,写作精神相对自由,
主体意识的提升与写作心态相对平和,对散文创作
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新世纪以来,很多散文家(者
)经过精心的辨别和筛选,盯准自己精心挑选的某
个领域,进入生活深处和思想深处,力图在继承中
国散文传统的进程中,秉承一以贯之的中国精神、
中国风格,进入更为深广的创作领域和更为精致的
审美艺术中,关注人的心灵情感和生存生活的现实
,用散文来表达自己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很接地气
。激情澎湃地讴歌新时代、新时期,颂扬正能量,
出现了一个精品顶峰、色彩缤纷、异彩纷呈的散文
新世界。
怀森的游记散文,运笔流畅,行云流水;关注
民生福祉,洋溢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正能量;
说古论今,散文内垓饱满,很值得一读。如他在《
春在吕梁》中写到碛口,除尽情描绘这一黄河边几
百年古镇风貌,还特别写了古镇临黄河边一处石墙
堡式院落——曾经的八路军129师设在碛口的商行。
面对旧址遗迹,作者写了这样的画面:“抗日战场
,烽火连天;根据地物资奇缺,经济困难;日伪军
严密封锁;国民党晋绥军敲诈打压;商场明争暗斗
;风险采办买卖斗智斗勇;月黑风高,武装护送;
人员情报往来,暗夜偷渡河西……这样的情节和题
材比起时下手撕鬼子的雷剧不知要精彩多少倍。既
然几个红灯笼就能让乔家大院红透半边天,也可以
为在战争岁月里,给党中央、八路军作出过特别贡
献的碛口镇地下商行,编上三五十集精彩的影视剧
,就在碛口原址取景,到时,就怕小小的碛口古镇
也会人满为患了。”
在《榆次老城典故》一文中,他从西周写到战
国,再到当代:“榆次是山西,也是全国最古老的
城市之一。远在西周至战国时期,就有榆次建国筑
城的记载,当然最有资格再现古城的模样,供人游
览、遐想……县衙正门朝南,两侧有壁墙,整体建
筑虽不是富丽堂皇,但端坐的台基,踏步的石阶,
雕石围栏,高高的门槛,再有肃立的差役,庄重凛
然之气足以使民敬之、仰之、惧之、畏之……”
怀森的游记散文,更为值得一说的是铁肩担道
义,有思想,有灵魂。人无魂不生,文没魂难存。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文的灵魂就是“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千古绝唱。鲁迅的散
文贵在灵魂尖锐突出,成一代典范。无灵魂的文章
,大可不写,浪费心血笔墨,更耽误读者。怀森的
游记散文贵在有思想,有灵魂,如《神木见闻》中
,一位县领导提出为什么不能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让
我们的老百姓来共同分享呢?县级分量不够,应由
高级领导来说……2009年,神木决定在全县搞全民
免费医疗。按当时一位县领导的说法就是:“神木
县里的农民、市民、职工、干部,包括县委书记,
只要交了一定的医保卡费用,其他费用全部免费,
使农民和公务员一样,在这一领域享受到公平待遇
。”此举深得群众赞誉。
《吕梁纪事》中,怀森写了吕梁在二十世纪七
八十年代教育低谷时,创办了“吕梁高等专科学校
”,很值得称道。“教育的成败,关系国家民族的
兴衰……当我们不把教育当回事的话,若干年后,
社会就多了一些愚昧、贫穷、落后、野蛮、暴戾、
奴性、刁顽、缺德、无信等劣根性让我们面对,一
面叹息‘中国人素质不高’,一面再追加维稳经费
。”
再如面对地方经济发展,怀森引据清光绪三十
年清廷要求地方发展工商业经济,时任山西巡抚给
太谷商贾大户写的一封亲笔信。一帮商贾大户商定
组织起商会,无须政府拨款,没有行政编制、级别
,林林总总承担了大半个政府的工作职能,发展了
山西近现代史上繁荣兴盛的工商业经济。至民国初
年,山西全省的GDP已居全国第一,“长三角”“珠
三角”之类根本没法与之相比。
《沪上点滴》一文写得深入,很有味道。海纳
百川的上海是成就事业的天堂,现代化的高楼大厦
中聚集了数量众多的世界级和国内顶尖级企业、公
司、人才,挑动着世界经济发展的脉搏。现代史上
还有鲁迅、瞿秋白、周恩来、邓颖超、丁玲、柔石
、徐志摩、郁达夫以及早期民族企业家来上海发展
的故事。“即或是没有任何专业和学历优势的年轻
人,纵是举目无亲来到上海,也有几个、十几个岗
位会接受你。上海的一些宾馆、饭店4000元底薪包
吃住,常年招不齐员工。”“上海不相信眼泪,上
海不怜悯软弱,上海也不会委屈任何一个勤奋努力
的人。这里的天地足够广阔,能成就任何梦想……

作者虽写的是游记散文、随笔,却处处闪烁着
思想的火花,这是很难得见到的。美中不足的是,
情怀智慧、典故引用得较少。散文当为时代书写,
写出中国精神,在这方面抒写得不够,故吸引读者
眼球的力量也就不强烈,有待今后努力。
“欲灭一国必先灭其文化。”“一个国家、民
族要有实力必须先有魅力,魅力就是文化艺术。”
可见,文化艺术(包括散文)的重要性。
淮安文化艺术沉淀极深,因而造就了历史文化
名城,史上文学大家辈出。自西汉延至当代,杰出
人物灿若星河,有影响的文学大师代表人物有:枚
乘、陈琳、赵嘏、张耒、施耐庵、吴承恩、邱心如
、刘鄂、袁鹰等。厚重的文化积淀形成浓郁的文化
氛围。希望怀森先生能加入到促进故乡淮安文化艺
术繁荣的行列中来。
陈民牛
2018年6月18日于莲节斋
内容推荐
《兴尽晚回舟(蔡怀森作品集)》是从作者蔡怀森近年写作、发表的近百篇文章中收集整理五十四篇,多为游记、散文、随笔。记述内容虽非繁华闹市、热门景点,但就人文历史、现实生活、社会发展皆有涉及。文章尽量彰显高立意,大视野,亲平民,有担当,易阅读,以景喻情,情中有意,意有所思。书中还有几篇杂感,从古驿道、科举制到大清海关、幼童留美等,力求以简单易读的概述阅读历史,揭示历史的深远意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8: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