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描写巴黎名妓玛格丽特被并不富裕的阿尔芒诚挚的爱情所征服,双双坠入情网,正当这对热恋中的情人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时,阿尔芒的父亲暗中迫使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认为玛格丽特有意抛弃他,便不择手段,寻找一切机会报复她。玛格丽特忍辱负重,在疾病和悲痛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逝。她的临终日记才使阿尔芒明白她为爱作出了怎样的牺牲。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茶花女(插图本)/译林名著精选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法国)小仲马 |
出版社 | 译林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茶花女》描写巴黎名妓玛格丽特被并不富裕的阿尔芒诚挚的爱情所征服,双双坠入情网,正当这对热恋中的情人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时,阿尔芒的父亲暗中迫使玛格丽特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不明真相,认为玛格丽特有意抛弃他,便不择手段,寻找一切机会报复她。玛格丽特忍辱负重,在疾病和悲痛的双重折磨下,含恨而逝。她的临终日记才使阿尔芒明白她为爱作出了怎样的牺牲。 内容推荐 《茶花女》是法国亚历山大·仲马的代表作,他为了与同为作家的父亲作区别,多称小仲马。他本身是法国剧作家、小说家。该小说描写的是:巴黎名妓玛格丽特为青年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毅然离开社交生活,与阿尔芒同居乡间。阿尔芒之父责备玛格丽特毁了儿子的前程,玛格丽特被迫返回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玛格丽特一病不起,含恨而死。阿尔芒读了玛格丽特的遗书,方知真相,追悔莫及。 试读章节 我的见解是,唯有悉心研究过人,才能塑造人物,正如只有认真地学习过一种语言,才会讲这种语言一样。 由于我还没有达到笔下生花的年龄,我只好满足于平铺直叙。 因此,我恳请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故事中的所有人物,除了女主人公以外,至今还活在人世。 另外,我在这里搜集的大半材料,在巴黎有一些见证人,倘若我的证据不够的话,他们可以作证。出于特殊的机会,唯独我才能将这个故事实录下来,因为只有我了解得巨细无遗,不然的话,无法写出一部兴味盎然的完整故事。 下面谈谈我是怎样了解这些详情的。 一八四七年三月十二日,我在拉菲路看到一张黄色的大幅广告,宣布要拍卖家具和贵重古玩。这次拍卖是在物主过世以后举行的。广告没有提到死者姓名,拍卖要在十六日从正午到下午五点钟,于昂坦街九号举行。 广告另外写明,在十三日和十四日,可以参观这套公寓和家具。 我一向是古玩爱好者。我决心不能坐失良机,即令不买,也要饱个眼福。 第二天,我来到昂坦街九号。时间还早,但是公寓里已经有参观者,也有女的;虽然她们身穿丝绒服装,披着开司米围巾,门口还有华丽的四轮轿式马车在等候,但她们都惊讶地、甚至赞赏地观看着展现在她们眼前的奢华陈设。 不久,我就明白她们缘何这样赞赏和惊讶了。因为我也开始观察,很容易就发现,我正待在一个靠情人供养的女人的公寓里。可是,上流社会的妇女渴望看到的,正是这些女人的内室;这里恰巧有一些上流社会的妇女。这些靠人供养的女人拥有的华丽马车,每天在贵妇人的马车上溅上泥浆;她们跟贵妇人一样,在歌剧院和意大利剧院订有包厢,坐在贵妇人的隔壁;她们在巴黎恬不知耻地炫耀她们的天资国色、珠光宝气和荡检逾闲。 我参观的这个公寓的女主人已经故去:因此连最贞洁的女人都可以长驱直人,来到她的卧室。死神已经净化了这个富丽堂皇的藏污纳垢之地的空气。再说,如果有必要的话,她们的托词是,她们要来参加拍卖,不知道来到谁家。她们看到了广告,想来参观一下广告推荐的东西,预先作些挑选而已;没有比这更普通的事了;这并不妨碍她们在所有这些奇珍异宝中,寻找这个交际花的生活痕迹;不消说,别人已经告诉过她们有关这个交际花的异乎寻常的故事了。 不幸的是,秘密已随同这个女神一起逝去,不管这些贵妇人有多么良好的愿望,她们只能得到死者身后要拍卖的物品,却丝毫发现不了女房客在世时操皮肉生涯的迹象。 再说,有的东西值得一买。陈设华丽。布尔制作的玫瑰木家具,塞弗尔和中国的花瓶,萨克森的小塑像、绸缎、丝绒和花边绣品,应有尽有。 我在公寓里信步而行,跟随着比我先来的好奇的贵妇。她们走进一个蒙着波斯墙布的房间,我正要也走进去,这时她们却几乎随即笑着退出来,仿佛羞于这次新的猎奇。我反而更加强烈地想踏人这个房间。这是梳妆室,摆满了最精致的玩意儿,死者的挥霍似乎从中发展到顶点。 靠墙有一张宽三尺、长六尺的大桌子,奥科克和奥迪奥制作的各种珍宝在上面闪闪发光。这是一套洋洋大观的收藏。这千百件物品对于置身这间内室的这样的女人来说,是她梳妆打扮必不可少的;其中没有一件不是金器或银器。然而这些收藏显然只能逐渐地罗致,而且不是同一个情夫所能搜罗齐全的。 我目睹一个由情人供养的女人的梳妆室,并未感到心中不悦;无论什么东西,我都饶有兴味地细察一番。我发现,所有这些巧夺天工的用具,都镌刻着不同的姓氏开头字母和形形色色的冠冕。 我望着所有这些物品,每一样都无异向我描绘出这个可怜姑娘的一次卖淫。我想,天主对她是宽宏大度的,因为天主没有让她遭到通常的那种惩罚,而是让她不到晚年,依然如花似玉,在奢华中死去;对这些交际花来说,年老色衰可谓第一次死亡。 实际上,还有什么比堕落生活的晚年——尤其是在女人身上——更为惨不忍睹的呢?这样的晚年没有尊严可言,丝毫引不起别人关心。这样抱恨终生,并不是追悔误人歧途,而是悔恨一再失算和用钱不当,这是人们能够听到的最使人悲伤的遭遇之一。我认识一个曾经风流一时的女人,过去的生活只给她留下一个女儿,用她同时代人的话来说,她的女儿几乎同她母亲年轻时一样漂亮。这个可怜的孩子,她的母亲从来没有对她说过:“你是我的女儿”,反而要她给自己养老,就像做母亲的曾经把她扶养大那样。这个可怜的女子名叫路易丝,她听从母亲的心愿,毫无选择、毫无热情、毫无乐趣地委身于人,仿佛别人考虑要她学会一种职业,她就从事这种职业一样。 连续不断地耳濡目染堕落的生活,而且过早地沉湎于堕落生活,加以这个姑娘常年不断病歪歪的身子要维持这种生活,这一切毁掉了她身上对善与恶的理解;天主也许给了她这种理解能力,但是没有人想过要发展它。 我会始终记得这个少女,她几乎天天在同一时刻走过大街。她的母亲经常陪伴着她,如此持之以恒,如同一个真正的母亲陪伴她亲生的女儿一样。那时候我还年轻,决意接受我那个时代轻佻的风尚。我记得,看到这种引起议论的监视,使我产生蔑视和厌恶。 除此以外,任何处女的脸上,都不会有这样一种天真无邪的情态和这样一副忧郁而痛苦的表情。 简直可以说,这是屈从女郎的面孔。 有一天,这个姑娘的面子乙豁然开朗了。在她母亲一手包办的堕落生涯里,这个女罪人觉得天主已准许她获得幸福。说到底,把她塑造成如此软弱无力的天主,为什么让她在痛苦的生活重负下得不到慰藉呢?终于有一天,她发现自己怀孕了,她身上还有的圣洁思想,使她欣喜得战栗。心灵有一些古怪的避难处所。路易丝跑去告诉母亲这个使她大喜过望的消息。这是难以使人启齿的事,但是,我们不是在这里随意编造伤风败俗的故事,我们是在叙述一件真人真事。如果我们认为不必时不时地透露这些女人的苦难,那么闭口不谈也许会更好一些。人们谴责这些女人,又不听她们申诉,蔑视她们,不给她们公正的评价。我们说难以启齿,但是做母亲的回答她的女儿,她们两个人已经不太够花销,三个人就更人不敷出了,再说,这样的孩子一无用处,怀孕是白白地丢掉时间。 第二天,一个助产婆——我们暂且把她看作姑娘母亲的朋友——来看路易丝;路易丝卧床数日,复原后比先前更苍白,更虚弱。 三个月以后,有个男子对她心生怜悯,设法要恢复她的身心健康;可是这最后一次打击太厉害了。路易丝由于流产,后果严重,不治而逝。 她的母亲还在人世:情况怎么样?只有天知道!P1-4 序言 古往今来,描绘妓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不胜枚举,唯独《茶花女》获得了世界声誉,在亿万读者中流传。这部小说自一八四八年发表后,即获得巨大成功。小仲马于一八五二年将其改编成剧本上演,再次引起轰动,人人交口称赞。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尔第于一八五三年把它改编成歌剧,歌剧《茶花女》风靡一时,流行欧美,乃至世界各国,成为世界著名歌剧之一。《茶花女》的影响由此进一步扩大。从小说到剧本再到歌剧,三者都有不朽的艺术价值,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艺现象。 饶有兴味的是,《茶花女》在我国是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林纾于一八九八年译出这本小说,以《茶花女遗事》为名发表,开创了近代的翻译文学史。林纾选取了《茶花女》作为第一部译作发表,决不是偶然的。这至少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茶花女》在欧美名国已获得盛誉,使千千万万读者和观众一掬同情之泪。这一传奇色彩极浓的作品不仅以情动人,而且篇幅不大,完全适合不懂外文的林纾介绍到中国来。况且,描写妓女的小说和戏曲在中国古已有之,但似乎没有一部写得如此声情并茂,人物内心的感情抒发得如此充沛奔放,对读者的感染力如此之强,因此,《茶花女》的翻译也必然会获得令人耳目一新的魅力和效果。近一个世纪以来,这本小说在我国受到的热烈欢迎,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小仲马的观察细致,描写准确。一个耽于肉欲和享乐生活的妓女的面孔跃然纸上。这段描写表现出一个烟花女子的打扮和气质,是颇有力度的。 在其他艺术手段的运用上,则可以看出小仲马受到十八世纪启蒙作家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的影响。例如他在介绍上层社会的各类人物时,运用了罗列式的讽刺笔调,一句话勾勒出一个人的丑态。此外,小说结尾玛格丽特的日记,是一种变化了的书信体小说的写法,同十八世纪的文学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茶花女》的主要篇幅由对话组成,这无疑深受大仲马的影响。小仲马的对话同样写得流畅自然,十分生动传神。然而,他并不满足于大仲马的拿手好戏,他已经十分注意人物的心理刻画。阿尔芒等待幽会时的焦急心情和种种思虑,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倾诉,都是对人物心理的探索。而普吕铛丝和迪瓦尔先生的长篇开导和说理,又有着巴尔扎克笔下人物的精彩议论的影子。小仲马显然在吸取众家之长,熔于一炉。他对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无疑是成功的。 小说《茶花女》出版的那一年,巴尔扎克已经搁笔了,法国小说出现了一段冷落时期。《茶花女》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一真空。可惜的是,小仲马未能再进一步写出更深刻的作品。六十王八十年代,他有一些作品问世,如小说《克勒蒙梭事件》(1866)、戏剧《婚礼拜访》(1871)、《阿尔封斯先生》(1874)、《弗朗西荣》(1887)等。一八七四年,小仲马进入法兰西学士院。后期他的思想产生了变化,曾致力于修改《茶花女》。在一八七二年的版本中,他把一些字句改得平和一点,去掉锋芒,这纯属画蛇添足,后人并不理会他这种思想倒退。小仲马于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在马于利一勒一罗瓦去世。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